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以高质量产教融合赋能“双高”建设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坚持“服务航空、服务国防、服务区域经济”的办学定位,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融入区域发展、促进产业升级,以高质量产教融合全面赋能“双高”建设。
一、以“两融合、两合作”推进体制改革,形成开放融合的办学格局
坚持产教军民“两融合”、校企校地“两合作”,通过“建组织、搭平台、进园区”,深入推进校企协同育人与协同创新,形成开放融合的办学格局。与链主企业发起成立航空职业教育集团、成都市航空航天产教联合体等产教、科教合作组织10个,其中入选国家级建设平台2个;联合成飞集团、中航无人机、四川航空、宁德时代等链主企业共建4个产业学院,3个项目入选四川省产教融合示范项目;随企出海,建有加蓬鲁班工坊。走进产业功能区办学,与成都市新都区共建航空产教园、龙泉驿区共建大学科技园、青羊区共建国家级产教联合体,深度融入区域发展。
二、以实施“五金”建设为核心推进内涵建设,打造航空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坚持服务和适应产业发展、区域建设需求,围绕航空装备制造—运营—维修全产业链,构建高度契合航空产业结构的航空专业集群,主持制(修)订全国职业教育航空装备类专业目录及教学标准。牵头开展全国航空航天装备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和教学资源建设,建有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2个,13门课程获评国家精品资源在线课程。拥有全国“最美教师”周树强等国家级人才6名,“黄大年”式教学团队等国家级团队6个。建成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评首届国家教材奖2项,获得2022年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3项。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95%以上,向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和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输送技术技能人才并成为空军、海军和武警军士主要培养基地。
三、以“两强化、两聚焦”推进有组织科研,铸就大国重器研制生产强支点
强化科研资质认证和平台建设,取得保密资质和成飞集团等14家军工企业合格供方资质,建成省部级科研平台4个。聚焦大项目和大成果,主持和参与国家173、973、民机专项等纵向科研项目,中标成飞集团千万级技改项目,常态化承担成飞集团、成发集团的技术外包服务工作,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
(摘自在202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成都文理学院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事业发展
成都文理学院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以“全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建设为契机,以实干实功全面提高党建工作质效,全力推动高质量党建引领推动事业高质量发展上台阶。
一、坚持政治建设摆首位,“两个维护”融入血脉见诸行动
提升理论武装质效,坚持“第一议题”学习制度,召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8次,开展宣讲13场次,举行校领导、中层干部、骨干培训、研讨32场次,引导党员干部深刻理解教育的政治属性、人民属性、战略属性,自觉做“两个确立”的坚决拥护者和“两个维护”的坚定践行者。跟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明确深化立德树人等五方面30余项重点任务,结合实际深化“不管是公办大学还是民办大学,都是党办的大学”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
二、强化党建引领全链条贯通,治理水平和效能持续提升
把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充分融入学校治理全链条,推动党的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确保学校正确办学方向。在学校层面,落实“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党委书记进入理事会,纪委书记任监事会主席,监督理事会决策,支持理事会依法履职,理事会、行政班子中的党员任党委委员,设党委专职副书记,专心专责协助党委书记抓党建。党委与理事会通过经常谈、半月谈、专题谈加强协商沟通,实行党政领导班子每周一会商制度,把抓党建和强治理责任有效统一。修订党委会、党政联席会议事规则,明确党委会讨论决定事项19项、党委会前置研究讨论事项26项。在院系层面,修订完善议事规则,党建、干部等方面14项议题由党组织会议研究决定,人事安排等21项重要事项由党组织会议前置把关,推动院系党组织在重要事项上把好政治关。在党支部层面,将支部建在年级、教研室、课题(项目)组等单元,定期开展师生谈心谈话,开展讲好毕业生离校最后一次党课活动等,第一时间掌握师生思想状况和工作学习状况,及时解决问题困难,实现“小事不出支部,大事不出校”。实施党员细胞活力工程,打造政治过硬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激发治理活力。
三、做好党建和业务融合大文章,事业高质量发展势头强劲
以系统思维推动党建和业务深度融合,充分发挥党建工作把准方向、整合资源、支持保障等作用,学校发展取得长足进步,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2023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学校坚持服务中心大局,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利用自身优势主动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科研能力和社会服务贡献度不断增强。学校获批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教育学学科入选全省高等学校“双一流”建设贡嘎计划培育学科,获批新增数字经济等本科专业3个,巴蜀文化海外传播研究课题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脱贫机制研究成果获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生毕业去向落实率居同类院校前列,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0余万人。
(摘自在2025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交流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