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党建工作】
●成都师范学院构建“薪火•成师”党建品牌推动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
【新质生产力】
●西南科技大学因地制宜培养新质生产力所需人才
【就业工作】
●成都理工大学全力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
●成都中医药大学汇聚合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教师队伍】
●我省推动教师培训市(州)统筹实施项目提质增效
●川北医学院积极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同城化】
●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集聚优质资源推动教育同城化发展
●泸州市“三个聚焦”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
【安全工作】
●眉山市多措并举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西南交通大学“三个强化”深化平安校园建设
【党建工作】
●成都师范学院构建“薪火•成师”党建品牌推动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1)实施“薪火•领航”工程。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固本培元”“头雁垂范”“培优育先”三大行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政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5个。(2)实施“薪火•行知”工程。布局“行知讲堂”“行知教研”等六大版块,培树“果筐学堂”“信蜂行动”等系列品牌,彰显师范特色,夯实本科基础。建设“质量工程”及教学改革项目400余项,近几年,学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8项,入选首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实施高校。(3)实施“薪火•登攀”工程。锚定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授权点关键指标,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强化有组织科研。学校入选四川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优先培育单位,教育学入选四川省“贡嘎计划”一流学科,STEAM科创教育科普基地获四川省科技创新工作先进平台,并入选全国高校首批综合性教育实践体验基地。(4)实施“薪火•赋能”工程。加快智慧校园建设,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学校入选教育部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试点高校、首批5G+省级教师评价试点高校,实现“一网通办”,智慧教学示范区、沉浸式远程互动教室等全面升级,安防建设全面加强,获评四川省平安校园建设先进集体。(成都师范学院)
【新质生产力】
●西南科技大学因地制宜培养新质生产力所需人才。(1)聚焦学科专业,优化布局培养专业型人才。面向国家战略需求,聚焦关键“卡脖子”问题,主动优化学科专业设置,重点建设电子信息、生物、机械等专业,覆盖人工智能、生物制造、航空航天等重点领域,培养急需专业人才。围绕四川发展思路和主攻方向,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等8个新兴专业,形成涵盖兵器、电子、制造等军民融合行业的国防特色学科专业体系。(2)聚焦培养模式,先立后破培养创新型人才。依托科技城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系统构建“5431”人才培养方案,即:五育并举,培育时代新人;深化“四新”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效;满足国标、专业认证和行业“三类标准”;聚焦一流专业建设,凸显特色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校企合作,与在绵科研院所、头部企业联合培养“新质人才”。发挥军民融合优势,建立国防军工人才培养特区,打造“3+1”模块化培养模式,推行区内专业之间、区内外专业交叉融合,以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3)聚焦“四维共建”,协同育人培养实践型人才。依托省部、局省、董事会、对口支援“四维共建”,形成军民融合协同创新、协同育人办学特色。学校协同育人模式入选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百佳案例,办学成果“区域产学研联盟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教育部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实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形成集教育、科研、实践、孵化、创投于一体的贯穿式“双创”教育体系。建设乐嘉陵航空航天交叉学科拔尖创新人才班、徐志磊卓越工程师试点班等创新实践班共计29个,在班人数达5000余人。引导学生早进共建实验室、联合课题组,参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4)聚焦国际视野,合作竞争培养开放型人才。与俄罗斯、美国等40余个国家和地区100余所高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签订合作协议70余项,共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等20余项,建成中国—中东欧人工湿地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国际科研平台8个。承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和交流活动,增强国际学术和人文交流氛围。每年派出300余名学生赴境外交流学习、参加国际会议和专业竞赛等。(西南科技大学)
【就业工作】
●成都理工大学全力构建“大就业”工作格局。(1)协同联动聚合力。坚持把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协同联动、全员参与的“大就业”工作格局,分行业、分区域、分领域组织招聘活动,开展2024届毕业生春季人才精准对接专场招聘会、“宏志助航计划”2024届毕业生人才精准对接空中双选会等就业招聘活动,近80%的就业学生通过校园招聘获得工作。(2)多措并举拓岗位。开展“访企拓岗促就业”行动,将“高校书记校长联系百家企业”活动延伸至二级学院,年均走访单位超500家,拓展岗位近万个。实施“问道砚湖,致知成理”就业训练计划,落实“一对一”兜底帮扶行动,提高毕业生求职能力。(3)人岗匹配促就业。加强学科专业调整优化,深化“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改革,大力建设面向产业的优势学科专业集群,不断提升学科专业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匹配度。以入选四川省首批现代产业学院页岩气现代产业学院、四川省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锂资源与锂电产业学院和四川省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名单为契机,着力培养创新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人才保障。(成都理工大学)
●成都中医药大学汇聚合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1)协同联动,让部门之力“合”起来。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建立学科规划、招生就业、学生工作等多部门协调配合工作机制。举行就业工作会议,完善职能部门常态化沟通机制,调动全校资源参与就业指导帮扶。发布生源质量报告、人才培养质量报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等,并将其应用于教育教学改革。(2)外引内转,让资源之水“活”起来。推动高质量合作平台转化为高质量就业平台,形成“就业+党建”“就业+科研”“就业+地方合作”“就业+国际合作”等“就业+”局面。打造“路路通—精准就业直通车”就业工作品牌,制定“重点就业引导单位名录”、征集“理想雇主心愿单”、实施“对点对”分类指导、鼓励“一院一策”院企合作等,持续优化供需对接平台。目前,校院两级负责同志访企500余家,与200余家用人单位建立就业实践基地,拓展岗位6700余个。(3)融合创新,让培养之路“优”起来。聚焦新医科建设,组建现代中药产业学院、智能医学学院、交叉学科研究院等,形成“医工结合、医理交叉、医文融合”人才培养格局。实施“微专业”培养,探索跨学科教育,统筹课程开设、学分认定、招生培养等环节,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4)用心用情,让指导之效“实”起来。开展形式多样的就业帮扶教育,宣传基层毕业生优秀事迹,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成才观、就业观和择业观。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发挥行业名师力量,在学生就业求职全过程中提供帮扶指导。搭建校友连接平台,开展“朋辈引领促就业”活动,增强毕业生就业信心。(成都中医药大学)
【教师队伍】
●我省推动教师培训市(州)统筹实施项目提质增效。(1)抓好项目建设“牛鼻子”。制定评价方案,明确评价重点,将评价维度涵盖到组织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和经费管理等多个方面,确保评价过程的公正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合理配置专家资源,通过公开抽选,汇聚教师教育、教师培训、财务稽查领域的专家,精细分工、统筹安排,确保评价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依据 “1+5”培训管理制度,采取实地考察、资料审核、访谈调查等方式,全方位客观评价项目质效。(2)用好考核评价“指挥棒”。印发《关于2022—2023年教师培训市(州)统筹实施项目验收评价结果的通报》,全面反映新情况和新问题,提供项目实施指导服务。科学运用评价结果,将验收评价结果纳入2024年度市(州)培训项目安排、资金分配、培训学员名额分配以及机构遴选依据。建立健全评价结果持续跟进机制,确保市(州)能够根据评价反馈及时调整和优化培训计划、推进项目进度。(3)做好问题整改“回头看”。印发“回头看”通知,要求市(州)落实“1+5”教师培训管理制度。围绕突出问题和建立健全高质量发展长效机制等方面进行回顾检查。要求市(州)梳理问题,制定落实整改问题单、时间表和任务书。组建“回头看”工作督导组,对全省各市(州)开展“回头看”情况进行现场或线上督查,指导市(州)总结经验、推出成果,督促市(州)查摆问题、剖析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提高培训质量。(教师工作处、教师发展中心)
●川北医学院积极推进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1)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成立教师工作委员会,形成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师思想政治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格局。制定《川北医学院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实施办法》《川北医学院教师师德考核实施办法(试行)》,从教育、考核、监督和惩处等方面完善工作措施。开展师道讲坛、“老带新”结对帮扶等活动,举行新教师入职宣誓仪式,举办师德演讲比赛,开辟师德师风建设线上专栏,选树师德典型,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氛围。(2)激发人才队伍活力。探索校地、校医联招联引机制,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发挥学科综合优势、人才密集优势和开放合作优势,加速提升学校学术与技术带头人、教学名师、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教学科研能力。打造高能级科研平台,安排专项经费,支持建设医学影像研究所、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创新平台、科技创新中心等,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构建人才荣誉体系,表彰重才爱才育才引才典型,形成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的良好氛围。(3)构建多元评价机制。坚持破立并举,破除人才评价“五唯”倾向,将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与动态性评价有机结合,推动人才称号、学术头衔回归荣誉性和学术性本质。发挥同行评价、团队评价、第三方评价作用,提升教师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出台《川北医学院第五轮岗位设置聘期考核实施办法》《川北医学院职称评审办法》,把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评价的核心内容,考核绩效向扎根教学一线、教学科研工作突出的教师或取得教学科研标志性业绩的教师倾斜。分类制定评价标准并动态调整,引导教师个性化发展,单列“绿色通道”支持特别突出人才。施行多主体评价,加大学生评价、督导评价、团队评价等在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川北医学院)
【教育同城化】
●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集聚优质资源推动教育同城化发展。(1)“一盘棋”统筹谋划。定期召开教育协同专项合作组工作会议,审议推动教育同城化发展的工作计划、实施方案、改革措施等。优化“随迁子女就学服务管理平台”功能,精简申报材料5项,办理时限实现“7天变7分钟”。协同省同城化办公室,组织都市圈教育部门相关负责同志赴江西省调研教育信息化建设及智慧教育平台应用推广先进经验。(2)“一体化”合作交流。发挥成德眉资特殊教育联盟、成都都市圈学前教育联盟、成德眉资雅乐阿职业教育联盟等协同功能,支持优质学校、幼儿园结对发展,实现优势互补。目前,成都与德眉资三市结对已超300对。联合开展“云端研学”主题教研活动,2023年以来,宣传推广30余条研学旅游线路,组织成都中小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50余次,参与人数近2万人次。(3)“全覆盖”资源共享。构建“蓉易学”教育资源平台,汇聚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四川云教”“七中网校”“石室祥云”等国家省市优质网络教育资源。成都市主播学校优质网络教育资源覆盖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域117所学校。联合开展2021级高三“二诊”同步监测,覆盖都市圈40个区(县)、224所学校、12余万名考生。(发展规划处、成都市教育局)
●泸州市“三个聚焦”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育协同发展。(1)聚焦优质均衡发展。联合重庆市永川区印发《建设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实施方案》,推动中小学结对共建,重庆市合江县、泸州市江阳区申报首批成渝地区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试验区。牵头组建渝西川南(泸永江荣)乡村教育联盟,3对幼儿园、6对小学、6对初中学校建立结对发展关系。(2)聚焦教师队伍建设。联合实施“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教师教育协同创新合作”项目,划拨专项经费,连续三年承担川南渝西乡村教育专家培训、高品质学校领航培训。协同组建首批川南渝西名师工作室26个,牵头组建第二批川南渝西名师工作室。配合开展川南渝西名师课博会2届、渝西川南(泸永江荣)教育共同体学术交流活动10次。重庆文理学院与泸州6所义务教育优质学校合作建设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基地。(3)聚焦教育综合改革。联合重庆市永川区进行督导评估改革,开展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任期结束综合督导评估试点、中小学“自主定标”督导评估工作机制等经验交流。举办“提升教育督导质效,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交流研讨会,讨论通过《组建宜宾泸州教育督导联合体的实施方案》。(泸州市教育和体育局)
【安全工作】
●眉山市多措并举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1)完善监管点。建立校、镇、村“网格化”监管机制,聚焦“重点人群、重点水域、重点时段”三个关键,在河、塘、堰等溺水高危地段设置防溺水监管点160余个,组织巡河志愿队200余支划片包干开展防溺水日巡,实现监管零死角。(2)延长排查线。优化完善防溺水预警奖励机制,深化“警、民、校、地”协调联动,组织村社志愿者、防溺水宣传员1000余名,聚焦游泳池、校园、村社周边水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全力堵牢防溺水漏洞,今年以来排查整改隐患问题65个,即查即改率100%。(3)扩大宣传面。组织民警、医务人员和游泳协会会员,深入校园开展防溺水专业知识教育、情境演练、游泳自救互救技能培训等活动,通过报网端微屏等媒介播放警示动画片、印发《致学生家长朋友的一封信》、推送宣教信息等。今年以来开展培训活动900余场次,推送信息1万余条。(眉山市教育和体育局)
●西南交通大学“三个强化”深化平安校园建设。(1)强化组织领导。成立“平安交大”建设委员会,分设安全稳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2个办公室,下设17个专项业务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构建“平安交大”工作组织体系、工作责任体系、风险防范和应急预案及处突体系、教育培训及宣传文化体系、工作规章制度体系、综合支撑保障体系等六大体系。将校园划分为教学办公区、生活服务区、实验室区等十个安全大区,根据大区分类及业务归口属性确定大区安全区长,实行“安全区长—业务职能部门—使用主体”三级联动、单元落实的安全网格化管理模式。(2)强化宣传教育。定期召开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研判会,筑牢织密校园政治安全网络。建立安全教育“理论+实操”一站式教育模式,开展《安全生产 责任在肩》警示教育学习、危险化学品泄漏事故应急处置救援综合演练、火灾疏散与灭火实操演练、宿舍园区“生命通道”专项清理等活动。开设新媒体线上专栏专题、线下安全教育通识课程,通过师生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方式,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增强应急能力。(3)强化排查整治。建立“隐患排查、风险评估、分级整治”风险防范机制,分级分类建立安全隐患排查台账并逐一“销号”。对于性质不明、风险不清的隐患组织开展风险评估,科学整改治理。组建由安全员、应急处置志愿者、师生党员组成的日常安全工作队伍,开展安全巡查和监督工作,引入行业主管力量、地方消防、公安力量依法协同开展校园安全综合治理,通过校地联动、技术赋能,全方位构建集物防、人防、技防于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安全防范体系。(西南交通大学)
【简讯】
▲6月26日,教育厅召开巩固拓展教育脱贫攻坚成果问题整改暨重点区域帮扶工作视频会议。会议通报了国家反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涉及教育的问题和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专项工作领导小组2024年第1次会议精神,安排部署下步重点工作。(发展规划处)
▲6月26日,教育厅、公安厅召开全省教育系统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和违法犯罪信息动态筛查工作视频培训会议,围绕信息查询平台对接使用工作进行培训,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任务。(教师工作处)
▲6月24日,四川省民族地区高中质量提升学习交流活动在凉山州木里县举行,活动中实地考察学习木里中学发展之路,研究形成民族地区高中教育改革提升的新路径新措施新方法。(教科院、民族教育处)
▲6月21日,省委教育工委、教育厅挂职干部交流座谈会在厅机关召开。会议总结交流一年来学校和厅机关双向挂职干部工作情况,要求挂职干部要在今后工作中履职尽责、勇挑重担、奋勇作为,用好挂职锻炼的宝贵经验,更好地为我省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人事处)
▲6月20日,教育厅印发《关于做好教育系统2024年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的通知》,聚焦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重点、难点,从组织领导、食堂管理、宣传教育、亮化成果等四个方面部署工作任务。(基建后勤处 基建后产中心)
▲6月18日至21日,由省民宗委、教育厅联合主办的“全省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互观互学活动”在乐山市马边县、峨边县举办。活动通过互观互学搭建平台,营造氛围,总结交流全省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成效和经验,部署下一步工作。(语言文字教材处)
▲近日,就业指导中心(教育部就业调查四川分中心)完成2024年上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工作。本轮调查主要面向四川、河北、青海、内蒙古4省区10所本科高校2018—2023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开展跟踪调查,调查样本量2.47万份,回收有效问卷0.78万份。(就业指导中心)
▲近日,教育厅印发《关于严格管理中小学生竞赛活动的提醒函》,提醒各地各校,严格规范各类“进校园”活动,严格执行教育部《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要求,除《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外的竞赛活动,一律不组织、不参加。(校外教育监管处)
▲近日,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与四川省教师发展中心联合印发《关于公布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共同体成员及对口帮扶县域名单的通知》,组建73 个区(县级)以上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共同体,构建“一室一县一校”工作机制,确立帮扶目标和具体措施,采取“一带一”“多帮一”工作规程,组团式帮扶全省39个欠发达县域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教科院、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