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中连续多年获评“优秀组织奖”,教育系统涌现出5名“四川十大法治人物”,2个单位和2个个人获得全国“八五”普法中期通报表扬。
一、统筹课堂内外,夯实法治教育基础。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八、九年级开设地方课程《家庭·社会·法治》,在《生命·生态·安全》《可爱的四川》中融入法治教育内容,统一使用《道德与法治》教材,将法治教学纳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纳入高校法学专业必修课。积极推进课堂外“法治教育+”工作。指导各地以校或班为单位,多种形式上好“法治教育开学第一课”。组织常态化的“三个一”法治主题教育,即每班开一次主题班会、办一次专题黑板报、每校开展一场专门讲座,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创新“法治教育+文化”,内江市资中县编排法治主题非遗木偶戏,累计演出上千场次,观看学生人数达60余万人次。组织绵竹年画画家创编《民法典·年画绘本》等课外读物,开创校园普法的“年画释法”模式。创新“法治教育+体育”,因地制宜创设法治主题大课间,乐山市犍为县3000多名师生齐跳法治韵律操的视频,网络点赞超1000万人次。
二、统筹纵向横向,丰富法治宣传形式。纵向贯通做实品牌活动。省市县三级层层推进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品牌活动,以法治班会课形式开展“宪法卫士”行动,每年参与学生超过1000万名;广泛组织青少年学生参与演讲比赛和素养竞赛,在第八届全国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全国总决赛中荣获2个总冠军、3个“最佳风采奖”;2023年,创新组织《宪法伴我们成长》歌咏比赛,10个优秀MV作品入选“宪法晨读”活动北京主会场视频集锦。以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品牌创建为抓手,建成省级示范学校383所,指导市县探索建设一批“依法治园示范园”。横向联合打造创新活动。与省检察院、省委宣传部、司法厅等联合开展“宪法法律进高校”“法治四川行”一月一主题等活动,切实推进宪法法律宣讲进校园、法律服务进校园。与省检察院联合组织“检教同行 共护未来”活动,建立十项协作机制,加强未成年学生权益保护。联合省委政法委、省法学会开展“法治建设有我 最美随手拍”融媒体作品挑战赛,探索法治宣传新形式。与省妇联共同举办“天府家长‘慧’”,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家庭延伸。
三、统筹线下线上,加强法治资源整合。加强线下资源汇集。与教育部共建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联合市校打造首个省级中心,发挥中心引领辐射作用,拓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空间。创新建设法律服务平台,建设高校“校园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体化司法惠民服务。打造教育实践基地,建成省级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30个,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实践基地116个,形成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矩阵。眉山市充分发挥未成年人保护学校社工站、青少年网络普法基地、三苏法治文化教育基地作用,每年参与法治实践教育活动学生8万余人次。加强线上平台建设。充分发挥“四川云教”作用,创新推进法治宣传教育智慧化、数字化,上线法治教育精品课件2000件,为师生提供便捷的线上学习途径。打造“法治进校园精品课件”项目,以“云课堂”方式展播全省检察官主讲的优秀法治课,充实法治宣传教育地方课程内容。
四、统筹专职兼职,建强法治工作队伍。抓好专职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加强法治课教师配置,全省具有法学专业背景的中小学法治课专任教师达到8600余人,占比超过25%。将“法治教师专题培训”纳入国培省培项目,每年培训超1万人次。组建四川省法学教师专家智库,省内外入库法学专家33名,参与天府中央法务区建设,积极开展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阐释。抓好兼职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100%配备中小学校法治副校长,完善聘任管理机制和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履职尽责。探索中小学法治班主任队伍建设路径,攀枝花市等地法治班主任成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和学生法律咨询服务的重要力量。加强青年普法志愿者队伍建设,截至2023年,15.5万余名普法志愿者开展“基层行”活动27万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