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学社四川省委:
贵单位提出的《关于做好非中心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建议》(第0997号提案)收悉。经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协商,现答复如下。
一、推动各项政策落地见效。一是坚持政策引领先行,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印发“稳就业15条”,针对性出台“促青年就业13条”“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实施意见”等专项政策,常态化开展宣传报道,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精准投送、落地见效。二是坚持上下统筹联动,建立健全调度报告机制,定期评估高校毕业生政策落实情况,省级有关部门、各市(州)均出台配套措施,确保政策性岗位落实到位。三是坚持多形式结合宣传。全面梳理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政策措施,组织“进企业、进校园、进社区”宣传活动精准推送,整理发布《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扶持政策清单》,先后在成都、宜宾、德阳等地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广泛宣传高校毕业生促就业新政,切实推动全省范围内的高校毕业生知晓了解。
二、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一是对接产业需求深化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将职业教育资源与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四川制造强省产业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同步规划、配置,跨部门、跨行业整合各类职业教育资源,推动园区、企业、学校、专业精准对接、深度融合,提高优质资源聚集度,形成一批产业学院、区域产教联合体、行业产业融合共同体、开放性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启动职业教育资源与重大产业布局战略匹配工作,围绕我省优势产业发展需要,面向企业,精准匹配岗位需求,培养具备精操作、懂工艺、会管理、善协作、能创新的技术技能人才。二是持续推进校企双元育人。根据产业链条和岗位需求,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学徒制、现场工程师培养计划等,建立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指导、双元教学、双元评价的培育机制,推动产业需求更好地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推动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促进教育和产业体系在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三是推动融合发展。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对接产业和区域发展需求,加快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促进教育和产业联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走“以产引教、以产定教、以产改教、以产促教”的融合式发展道路。以政府为主导、园区为支撑、企业为主体、学校为重点,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开展人才培养、技术创新、就业创业、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等合作,在支撑都市圈功能协作基地、区域经济建设中加强高素质人才供给。
三、做实就业指导服务。一是丰富就业育人工作途径。指导高校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育人机制,推进就业指导“进支部、进宿舍、进家庭、进云端、进课堂、进企业”,结合开展“青春就业大讲堂”、基层就业主题宣讲等活动,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截至7月初,累计开展就业指导“六进”4.41万场次,覆盖毕业生96.38万人次。加强与人社部门沟通协作,积极开展“六进校园”“人社厅(局)长进校园”“创梦天府”创业指导系列活动,举办线上线下招聘2200余场,提供岗位信息140余万个,帮助20余万名高校毕业生享受职业指导等各类服务。深入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实施就业见习岗位募集计划,培训高校毕业生9.23万人次,动态提供就业见习岗位5.57万个,高校毕业生技能储备和就业能力不断提升。二是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健全多层次、全覆盖的服务指导体系,鼓励支持高校在低年级开设以学业指导、生涯规划为主的课程,高年级开设以就业指导、职业发展为主的课程,建立健全校内逐级服务指导制度,指导各高校建立多形式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并将就业指导端口前移至新生入学,引导毕业生尽早确定职业发展目标,建立合理的求职期望值,树立终身学习意识,主动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客观看待个人条件和社会需求,从实际出发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
四、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一是出台《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高校推行学分制教学改革,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组织实施四川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对符合相关条件的指导教师申报省级教改立项和教学成果奖指标单列,要求各学校应给予省级复赛获奖团队成员相应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并依据相关规定在保研、专升本、高职单招及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二是增加省级双创示范基地所在高校大赛省级比赛晋级指标,加强创业孵化基地载体建设,充分利用各类场地和创业资源,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鼓励和支持创业者参加“天府杯”创业大赛、创业博览会等创新创业系列活动,激发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干事创业热情。继续举办创新创业指导教师培训班和“导航名师”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课程教学大赛,丰富省级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新增入库导师500名,定期举办创业导师专题讲座、沙龙等活动,提升学生创业就业能力。2023年,我省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斩获金奖14项。
下一步,我们将在工作中继续听取和吸纳贵单位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把促进非中心城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为突出重要的位置上,围绕推动落实就业政策、深化产教融合、强化就业指导服务、大力支持创新创业等多方面下功夫,多措并举促进非中心城市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四川省教育厅
2023年7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