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规划信息 / 自然资源领域科技发展规划和计划

四川省自然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
发布日期:2021-01-15 来源:科技发展与对外合作处 字体: 分享到:

为全面推进我省自然资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依据《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2019)》,结合我省实际,经研究制定全省自然资源系统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关于自然资源管理、网络安全与信息化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服务治蜀兴川战略规划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满足自然资源管理和“放管服”改革要求,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自然资源管理的深度融合。

(二)总体原则

一是把握稳步推进适当超前原则。信息化建设要把握稳步推进,保障系统的可用性和实用性。同时要跟踪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趋势,突出信息化发展的先导作用,把新技术新理念融入自然资源管理和服务的全过程。

二是坚持运用现有成果原则。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已有信息化成果,充分利用各部门建立的数据库和自然资源业务网、互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各级政务云资源,通过整合集成、升级改造和按需新建开展建设。

三是确保安全可控原则在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严格执行信息系统等级保护制度,确保网络和数据安全;构建自主可控的自然资源信息安全体系,提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完善信息安全管理运维体系,妥善处理信息共享与信息安全的关系,保障数据传输、存储、应用和信息系统的安全。

四是强化标准统一原则。遵守和依据国家、部、省和行业已颁布的标准规范,制定和完善全省统一的数据标准、共享服务等规范,建立健全标准化的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和管理体系

(三)总体目标

全面落实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职责、统一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生态保护修复职责,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成互联互通的全省自然资源“一张网”、分布式的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和统一的应用支撑“一平台”,在此基础上构建满足自然资源调查监测、监管决策和政务服务三大应用体系全面增强自然资源三维动态监测态势感知能力、综合监管与科学决策能力、政务一网通办与开放共享能力,提升地上、地下自然资源管理的一体化、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我省自然资源现代化治理能力管理决策水平

二、总体架构

(一)总体框架

四川省自然资源省级信息化总体框架如下图所示:

    1.自然资源“一张网”是自然资源基础信息服务的运行环境,为省、市、县三级信息化建设提供网络安全、数据存储、应用分析和共享交换支撑;

 2.自然资源“一张图”是自然资源基础信息服务的数据支撑,通过服务接口、二次开发等技术形式,实现数据浏览查询、辅助分析与监控、信息共享等数据资源服务;

 3.自然资源“一平台”是自然资源基础信息服务的数据服务、综合管理和业务应用支撑平台,通过构建统一的服务管理与运维体系,提供数据资源、用户资源、业务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综合支撑,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行政审批、资源监管、分析决策、政务服务等应用提供保障。

 4.三大应用体系

1)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应用体系立足建立面向国土空间的全天候调查监测与预警感知机制,利用多种数据获取渠道,不断提高数据快速获取和三维数据获取能力。推进国土调查全流程信息化,加强与专项调查成果的融合,构建以信息化为支撑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体系;

2)自然资源监管决策应用体系建设围绕国土空间规划、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地质灾害防治、自然资源执法和督察、监管决策等业务,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态势感知、监管决策分析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机制;

3)“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围绕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求,一是利用电子政务外网,建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互联网+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综合办公门户体系;二是通过互联网服务门户,向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社会公众提供内容丰富、准确权威、动态鲜活的数据服务和政务公开等便民服务。

(二)建设与应用模式

采取建设统一规划、平台统分建设、省市两级部署、省市县三级应用、运维各级承担、数据统一汇交的建设与应用模式。

1.建设分工

省级为全省信息化统筹数据归集服务共享应用中心,充分利用国家、部和省已有标准规范,制定全省信息化数据标准、业务标准等规范。自然资源数据服务、调查监测、业务审批监管决策和政务服务等省、可通用的核心系统,实行省级统筹建设;同时承担省本级其他应用系统建设

市(州)级负责级信息化需求调研、本级建设省级系统对接运维,其建设方案须报省厅备案。

县()级负责本级信息化需求调研、系统应用和运维。

2.应用模式

市(州)根据实际需求,可选择三种应用模式:一是省级部署市县两级应用,即市县级用户以B/S方式直接使用部署于省厅的系统,市县级承担系统升级和运维,省厅可提供系统维护和技术支持;二是市级部署市县两级应用,即可申请省级统筹建设系统部署于市(州)级,本辖区用户访问市(州)级系统,并做好与省厅系统对接,本辖区承担系统部署、升级和运维,省级可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市级自建,市)通过标准化接口与省级平台对接。以上三种模式,省级统建系统均可提供标准服务接口满足与地方横向部门的数据共享和应用,各市(州)可根据本辖区业务需求和个性化应用开展信息化建设,原则上县级不再开展系统开发建设。

3.存量系统应用

对已有信息化系统分为三种应用方式,具体如下:

1存量系统应用模式

应用模式

存量系统类型

实现方法

整合

已建成熟的应用系统,目前运行良好,且架构、功能满足现有需求

通过数据接口或服务注册方式,实现系统整合集成

升级

已建成熟的应用系统,目前功能满足基本需求,但架构落后,功能需要扩展和完善

基于自然资源基础信息平台架构,进行系统升级完善

重构

已建应用系统,目前功能已不能满足现管理需求,且系统架构落后

基于自然资源基础信息平台架构,进行系统重构开发

三、重点任务

(一)“一张网”建设

根据部、省政务系统整合和建设要求,结合已有建设成果和大比例尺空间地图数据存储、管理应用需求,建设和完善四川省自然资源“一张网”,为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管理部门的应用业务联动和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提供统一、安全、高效的网络环境和安全运行基础体系。

自然资源“一张网”建设充分依托自然资源业务网、电子政务外网和互联网基础设施资源,贯彻国产化和自主可控原则。自然资源“一张网”建设主要涉及网络链路、网络安全、跨网交换、基础设施等方面。当覆盖全的统一电子政务内网建成后自然资源业务上的应用根据部省统一规划迁移至电子政务内网或电子政务外网


         表2 “一张网”建设任务

建设时间

建设

主体

建 设 内 容

2020年

省级

1.规划全省“一张网”架构,省厅至市(州)及省厅直属单位网络链路带宽提升至100M;

2.实现省级业务网与电子政务外网的数据安全交换;

3.规划设计“一张网”网络安全规范与综合管理体系;督导市(州)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和厅直属单位开展网络安全建设。

市(州)级

1.梳理本级和汇总全域数据共享交换需求,报送省厅;

2.开展本级网络安全整改和加固,督导县级开展网络安全建设。

县级

1.梳理细化本级共享交换需求,报送市(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

2.掌握本级网络安全现状,开展网络安全整改和加固工作。

2021年

2021年

省级

1.开展省级数据中心网络和安全改造;推进省、市、县三级自然资源业务网建设;

2.基于“总对总”模式,完善建设省级数据安全共享交换系统体系;

3.完成省级网络安全综合管控平台建设,提升业务网接入许可认证、信息共享、联动处置和违规外联阻断等能力。

市(州)级

1.按省厅统一规划调整网络架构,推进市、县自然资源业务网建设;建设市(州)级网络安全综合管控平台,实现与省厅网络安全综合管控平台信息交互;根据业务需求完善本辖区“一张网”建设,市(州)到县级自然资源业务网带宽建议为50M或以上;

2.通过省级数据跨网安全共享交换系统,实现与其他部门数据交换。原则上市(州)级不再新建业务网与其他网络跨网交换通道;

3.夯实和提升本级网络安全建设,督导县级开展网络安全建设。

县级

1.按照全省统一安全规划,部署相关软硬件设备设施,实现与市(州)级网络安全综合管控平台信息交互;

2.通过省级数据跨网安全共享交换系统与其他部门交换数据,县级不允许单独建设业务网与其他网络进行数据交换的通道。

2022年

省级

1.实现对全省自然资源“一张网”链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的全域监控、信息共享、联动处置;

2.整合完善各部门分散的计算存储资源,统一网络和安全标准,形成完善的分布式“一张网”基础设施体系;

3.持续推进网络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建设。

市(州)级

1.持续开展培训教育,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保障网络运行安全;

2.实现本辖区“一张网”安全的全域监控、信息共享、联动处置;

3.夯实和提升本级网络安全建设,督导县级开展网络安全建设。

县级

1.持续开展网络安全培训教育,提升网络安全意识;

2.持续推进网络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建设,保障数据传输、存储、应用和信息系统的安全。

(二)“一张图”建设

基于统一的数据汇交体系、更新机制,形成统一的数据底板,集成包含海量“山、水、林、田、湖、草”等现状数据、规划数据、管理数据、社会经济数据等类型的三维立体自然资源“一张图”,为自然资源监管决策应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和数据共享等提供应用支撑。

全省自然资源“一张图”建设以“逻辑集中、分布式存储”形式开展建设,数据更新采取离线汇交、服务接入或在线更新三种不同方式。以省厅信息中心为主节点,打通与厅直属单位存储节点,并逐步与市(州)建立分布式存储体系,形成逻辑统一的全省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存储基础设施和数据应用共享服务;以省厅信息中心为主中心,提供省、市、县三级通用的“一张图”数据应用与服务。

按照省厅印发《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数据管理暂行办法》和《四川省自然资源厅数据管理考核暂行办法》,建立可持续的数据更新机制,保障数据的现势性。按照“谁生产、谁负责”的原则,横向上建立跨行业协同的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更新维护机制,纵向上建立省、市、县三级协同联动的数据资源目录和数据更新维护机制。

3 “一张图”建设任务

建设时间

建设

主体

建 设 内 容

2020年

省级

1.制定全省自然资源数据汇交和考核管理办法;

2.面向全省需求,制定“一张图”的数据存储、管理、更新和服务架构体系;确定数据的离线汇交、服务接入和在线更新方式;

3.清理数据资源目录,初步形成三维立体“一张图”资源目录和标准体系。

市(州)级

梳理本级业务需求,根据省级统分结合建设原则和三种应用模式,研究本级“一张图”建设应用模式。

县级

梳理本级数据管理和应用需求,反馈至市(州)级。

2021年

省级

1.开展数据入库、管理、更新和服务建设;覆盖全省的现状、规划、管理和社会经济的各项专题数据库建设,建设覆盖全省的三维立体“一张图”,实现二三维一体化管理及三维立体可视化应用;

2.开展分布式“一张图”管理应用省级试点建设;

3.建设数据汇交和共享;

4.建设省级数据灾备体系。

市(州)级

1.开展本级数据清理;

2.开展本级数据库建设;

3.做好数据汇交和共享。

县级

1.开展本级数据清理和建设;

2.做好数据汇交。

2022年

省级

1.完善“一张图”入库、管理、更新和服务;

2.形成满足省、市、县数据支撑和共享的服务体系;

3.开展分布式“一张图”管理应用市(州)级试点建设;

4.完善省级数据灾备体系。

市(州)级

1.开展本级“一张图”部署、接入,实现与省厅对接;

2.承担本级“一张图”升级和运维。

县级

1.应用市(州)“一张图”;

2.承担系统运维。

(三)“一平台”建设

以自然资源“一张图”和大数据资源为基础,基于“大数据、大平台、大系统”和二三维一体化建设理念,按照自然资源部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构建统一应用标准、统一数据管理、统一服务管理、统一用户管理、统一应用搭建和业务共享的统一支撑基础平台。

此基础平台融合分布式、微服务、大数据处理及高可用高性能高并发架构,提供用户资源统一管理、数据分布式管理、业务应用快速搭建和共享服务,并满足省市县三级应用。

4 “一平台”建设任务

建设时间

建设

主体

建 设 内 容

2020年

省级

面向全省需求,设计“一平台”建设总体架构和市(州)应用模式。

市(州)级

梳理本级业务需求,结合省厅平台的三种应用模式,研究本级“一平台”建设方案,并向省厅备案。

县级

梳理本级业务和应用需求,汇总至市(州)级。

2021年

省级

1.根据总体架构,开展省级“一平台”建设;

2.开展三种应用模式的搭建和试点;

3.开展数据共享建设。

市(州)级

根据备案通过的建设方案,开展本级“一平台”建设。

县级

根据本级应用需求,配合市(州)级开展“一平台”建设。

2022

省级

完善“一平台”建设和应用。

市(州)级

1.开展本级“一平台”部署、接入;

2.承担本级平台升级和运维。

县级

1.应用市(州)“一平台”;

2.承担系统运维。

(四)三大应用体系建设

1.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应用体系建设

基于自然资源部《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总体方案》和《四川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体系构建实施方案》,构建我省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应用系统。一是应用信息化手段,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数据成果进行集成、处理、表达、统计分析和统一管理;二是采取离线、在线等方式将数据汇交至省级自然资源“一张图”,保障数据的及时动态更新,搭建调查监测数据成果的共享、推送和发布渠道;三是采用智能化识别、大数据挖掘等信息化新技术,为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分析评价和成果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5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应用体系建设任务

建设

时间

建设

主体

建 设 内 容

2021年

省级

开展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系统建设。

市(州)级

结合本级需求,开展本级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系统建设。

县级

结合本级需求,向市(州)提出应用和功能需求。

2022年

省级

完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系统建设。

市(州)级

1.开展本级系统部署、接入;

2.承担本级系统升级和运维。

县级

1.应用市(州)系统;

2.承担系统运维。

2.自然资源监管决策应用体系建设

一是充分利用已有信息化成果,深入分析省市县自然资源管理需求,统一审批标准,规范业务流程,推进智能审批,构建业务管理体系;二是应用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基于大数据的自然资源态势感知、全域监测监管体系;三是根据监测监管体系的监测结果、分析模型,运用数据融合和知识挖掘等现代信息技术,构建自然资源管理评估体系。

6自然资源监管决策应用体系建设任务

建设时间

建设

主体

建 设 内 容

2020年

省级

1.以建设用地和矿业权三级联网审批建设为示范,为其他业务管理制定审批标准、规范业务流程提供参考;

2.分管领导牵头,业务主管处室结合管理需求,制定审批标准,规范业务流程;

3.结合已确定的审批标准和业务流程,开展业务管理、监测监管和管理评估体系总体设计。

市(州)级

参照省厅审批标准和业务流程,研究本级审批标准和业务流程。

县级

参照省厅审批标准和业务流程,研究本级审批标准和业务流程。

2021年

2021年

省级

省级

类别

系统或事项名称

整合

升级

新建

空间规划

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系统

耕地保护

监管应用

耕地资源管理系统

农地转用、占补平衡、土地征收、批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等相关系统

国土空间生态

修复监管应用

土地整理复垦系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系统、四川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监测监管信息系统

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生态修复等系统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实施监测评估体系

批而未用土地监管系统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系统

新建工业用地综合监管系统、工业用地基础调查数据库等系统;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综合监管

矿业权审批、压覆矿产资源审批等

矿业权出让、矿产资源规划审批和管理系统、矿产资源储量数据管理及分析系统、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矿业权出让收益评估管理系统、矿产资源保护监督管理系统、矿产资源水平监测评价系统、古生物化石管理系统、地质资料汇交管理系统、四川省政府性投资地质勘查项目管理等系统

自然资源资产评估与市场监测监管

四川省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信息系统(自然资源资产评估、核算、统计、管理等应用系统)

自然资源执法和督察

自然资源执法和督察系统

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灾害资质审批系统

地质灾害隐患管理、监测预警、信用管理体系等相关系统

自然资源监测监管与决策支持

自然资源统计业务应用、自然资源综合统计、自然资源决策分析等应用

非税监管

四川省非税收入征收管理共享系统

四川省自然资源专家管理

四川省自然资源专家管理系统

市(州)级

结合本级需求,开展相关应用系统建设,并按要求接入省级系统。

县级

根据本级应用需求,向市(州)提出应用和功能需求。

2022年

省级

1.优化系统功能;

2.补建应用系统;

3.拓展市(州)级试点应用。

市(州)级

1.开展本级系统部署、接入;

2.承担本级系统升级和运维。

县级

1.应用市(州)系统;

2.承担系统运维。

3.“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体系建设

构建“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应用体系,推进省级统筹建设。一是基于电子政务外网,扩展完善综合行政办公系统,推进移动政务服务和智能办公应用;二是以省级“总对总”方式,与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行数据对接;三是整合自然资源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为政府和社会提供自然资源数据服务支撑。

7 “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建设任务

建设时间

建设

主体

建 设 内 容

2020年

省级

1.以四川省不动产登记政务外网一体化接件平台建设为抓手推动互联网+不动产登记”全省统筹建设;

2.分管领导牵头,业务主管处室结合政务服务和数据共享管理与建设需求,确定政务服务内容共享模式;

3.结合已确定的政务服务和数据共享需求,开展“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体系总体设计。

市(州)级

参照省厅统一规划研究本级“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建设应用模式。

县级

梳理本级业务和应用需求反馈至市

2021年

2021年

省级

省级

类别

系统或事项名称

整合

升级

新建

省级自然资源综合办公系统(电子政务外网)

公文流转、移动办公等

政务督察、电子文件交换、“互联网+党建信息系统”、人事、信访

“互联网+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

“互联网+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

压覆重要矿产资源自助查询系统

不动产登记系统政务外网迁移改造、不动产数据共享系统、数据汇交系统等

林权登记事项、不动产登记综合监管平台“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电子证照、全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系统等

互联网综合服务门户

四川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进行数据对接等扩建内容

数据共享交换

省级统筹“总对总模式数据共享系统等

市(州)级

1.结合本级需求,开展相关应用建设

2.省级下发系统部署和运维;

3.其他建设系统

类别

系统或事项名称

整合

升级

新建

“互联网+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使用省厅平台市州

不动产登记“一窗受理”、在线缴费、自助打证等本地个性化应用

本辖区不动产登记政务外网迁移

“互联网+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登记”(使用自建平台市州

不动产登记系统政务外网迁移改造

不动产登记综合受理、业务协同、服务评价、电子证照等

林权登记事项

省级对接:省自然资源确权登记系统、“互联网+不动产抵押登记”系统、四川省不动产政务一体化接件平台、数据汇交等系统

政务服务门户

本级互联网自然资源政务服务门户建设

县级

根据本级应用需求,向市(州)提出应用和功能需求。

2022年

省级

1.优化系统功能

2.补建应用系统;

3.拓展(州)试点应用

市(州)级

1.开展本级系统部署、接入;

2.承担本级系统升级和运维。

县级

1.应用(州)系统;

2.承担系统运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建设分工

1.省自然资源厅。厅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全省自然资源信息化工作,厅网信办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全省自然资源信息化重大问题、发展战略、长远规划等重大事项和信息化备案工作

全省信息化建设统一规划要求,各市直属单位拟实施的信息化项目,须报省厅备案通过后方可实施,否则不予开放接口

2.市(州)自然资源主管部门。结合本级需求编制建设总体方案,指导本辖区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并做好已建信息化项目集成整合与管理,承担系统的升级运维

3.县(市、区)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原则不再单独开展应用系统建设,主要注重数据整合、系统应用,同时承担系统运维

(二)统一认识,保障建设落地

全省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要统一思想认识,坚持省级统筹、统分结合的建设原则。杜绝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保障统筹建设落地,逐步达到“平台之外无系统、平台之外无数据、平台之外无审批”。

(三)保障投入,确保持续运转

省厅加强信息化建设项目资金统筹,保障资金投入,确保可持续运转,加强信息化成果的转化应用;市县级根据本级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模式,开展个性化系统建设。各级将相关建设和运行维护费用入本级财政年度预算,确保系统升级和运维费用。

(四)注重人才,提升技术水平

注重自然资源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化人才的引入机制和培养机制。依托高校、科研院所专业研究和人才培养机构,开展新技术应用、新模式等重大问题前瞻研究和技术应用研究;汇聚市场智力,提升全省自然资源信息化建设和运行的专业水平。

责任编辑:
[打印]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
  • Copyright(C) 2013--2019 dnr.sc.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四川省自然资源厅
  • 地址:成都市百卉路4号 联系电话:028-87036053 邮编:610072
  • 主办单位: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办公室
  • 内容维护: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宣传教育中心
  • 技术支持: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信息中心 蜀ICP备05008406号
  • 建议使用IE8.0以上浏览器或兼容浏览器
  • 网站标识码 5100000009 川公网安备 51010402000507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