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市鹤峰乡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各级工作部署,认真履行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粮食安全目标责任,积极探索“党建+田长制”工作机制,扎实推动“田长制”各项工作走深走实。
党群联动,四级共守“责任田”
“田长制”工作开展以来,阆中市鹤峰乡为进一步压实耕地保护主体责任,出台了《关于设立乡级田长、副田长及乡田长制办公室的通知》,建立了由乡党委书记、乡长担任乡级田长,各包片分管领导担任乡级副田长,各村(社区)支部书记担任村级田长,各村(社区)小组长为网格员的乡村组四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并印发《鹤峰乡全面推行田长制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形成了“党建引领、高效推进”的党群联动工作机制。
近年来,鹤峰乡坚持发挥党建引领核心优势,将“党建+田长制”作为党建品牌,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在耕地保护工作中的政治引领作用,确保每一寸土地“有人看、有人管、有人护”,持续推动“田长 制”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落细。
变荒为宝,撂荒地治理取得“新成效”
一手抓“治理”,一手抓“致富”,阆中市鹤峰乡扎实开展耕地抛荒撂荒整治行动,最大限度提高全乡耕地利用率,让撂荒地焕发新活力,变成助农增收的金土地,同时还总结出了众多可行可鉴可推广的工作经验。
撂荒地治理工作开展以来,鹤峰乡主动作为、积极探索,按照“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分类整治、集中攻坚”的整治工作思路,第一时间组织人力现场踏勘撂荒地位置、面积、耕种现状等情况,并制定撂荒地治理任务清单,挂图作战,对小面积分散撂荒地,积极动员有劳动力的群众自行复耕复种;对连片或因农村失能家庭无人种地、因病因残无力种地、举家外出无法种地等原因造成的撂荒地,统一试行“党组织+村集体+党员”的土地托管新模式,确保全乡上下一条心,坚决保好地,种好粮。
今年大春前,鹤峰乡9个村(社区)党支部依托“党组织+村集体+党员”的土地托管经验在新治理的50余亩撂荒地上播种了高粱,预计每亩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0000元以上。撂荒地变成了丰收地,不仅提升了基层党组织抓粮食安全和耕地保护的“战斗力”,还守住了耕地红线,更让群众的口袋鼓了起来。
强化宣传,同心共绘耕地保护“新局面”
今年以来,阆中市鹤峰乡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方式在全乡范围积极营造保护耕地、人人有责的浓厚氛围。线上通过微信群、村(社区)广播积极宣传耕地保护政策、相关法律法规等内容;线下利用逢场天、流动宣传车、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坝坝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全方位宣传宣讲“耕地保护”相关知识50余次,累计发放宣传资料5000余份。同时,在全乡9个村(社区)的田间地头设立田长制公示牌,明确各辖区耕地面积和永久基本农田面积、田长制工作任务、村级田长工作职责,公开田长信息和举报投诉电话,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形成了社会关注、全民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多措并举,建立健全耕地保护“新机制”
“我们巡的不是田,而是老百姓的饭碗,对违法违规占用或破坏耕地的行为要始终保持‘零容忍’态度。”阆中市鹤峰乡多次召开“田长制”工作专题部署会议,积极推动巡田监管常态化。各级田长依托“四川田长巡田”APP软件,带图入村、带图巡查,形成乡、村、组联动全覆盖的耕地保护网格化巡查模式,全面提升了在耕地保护工作中的预警能力和处置能力。
“通过建立完善四级‘田长’责任体系后,各级‘田长’定期到田间地头进行巡查,一旦发现耕地‘非粮化’或者是违法占用、破坏耕地等情况,就会立即通过“四川田长巡田”APP上报,努力将违法行为发现在初始、消灭在萌芽,降低后期整改成本。”鹤峰乡党委书记汤艺丹表示。下一步,鹤峰乡党委将继续扛起耕地保护的重大政治责任,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巡查等相关配套制度,同时加强对“田长制”相关工作的宣传力度,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在耕地保护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