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四川省地矿局
我的同学沈博伟
来源: 区调队 作者: 李晶 编辑:李逸伦 发布时间: 2023-03-01

沈博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水工环专业高级工程师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环境类专家库成员

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天府英才计划”优秀人才

陈斌科普+创新工作室地质科普讲师

沈博伟攀上信号塔查看阿克苏市塔里木河三河汇流处

 

第一印象

2010年秋,中国地质大学(北京)10级硕士刚开学不久。大家正襟危坐于课堂,竖起耳朵看着讲台,听着源源不断的专业知识从老师的嘴里迸发出来。起初我还认真地听讲,忽然一个摇曳的光影就将我的目光引到了窗边。

不同于成都,北京的四季非常分明。老舍曾说:“北平之秋便是天堂。”初到北京的我,望着窗外泛黄飘摇的树叶不觉间竟发起了呆。

“沈博伟!”

一个铿锵有力的声音将我拉了回来,我不明所以地看了看同桌。同桌给了我一个坚毅的眼神,瞬间让我福至心灵——老师点名了。我赶紧挺起腰背,打起精神,准备迎接自己的名字。

“沈博伟!沈博伟在不在?”

我看过花名册,这个男同学确实是我们地球化学系的新生。我内心不免一乐,看来他和我一样在走神呢。

“到!”一个绵软温柔的女声从后面飘了过来。

我和同桌一眼对视,彼此都看到了对方眼里的瞳孔地震,如同约好般一起回头望向了声音来源。

那是我对沈博伟的第一印象:她身板看起来很瘦弱,脸却圆圆的,头发扎成马尾,厚重的刘海下露出一对炯炯有神的双眼,正不好意思地望着我们这些回头看她的同学们。

和很多文章不一样的是,即便起了“我的同学”这样的题目,我笔下所描绘的内容也并非同窗情谊或者学校轶事。毕竟不同的导师、不同的宿舍楼层、不同的专业小方向,三年的时光也并没有让我和她熟悉起来,所以这份印象一直维持到了我们毕业。

但是缘分的线并没有从此剪断,毕业后的我和她居然成了同事。

沈博伟(左一)正在开展遂宁市遂宁组底层剖面调查

 

初识文旅地学

20137月,沈博伟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球化学专业毕业,取得了硕士研究生学位,立即动身前往成都,到四川省地质局区调队报道。

“队上综合考量了你的专业水平,准备把你分到环资所工作,你看有没有什么意见?”区调队行政及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告知沈博伟分配情况。

区调队那时执行的是大招聘,面试考核了一批优秀毕业生,再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和业务技能分到不同的实体和部门。环资所即是后来的四川省容大九州旅游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旅游资源、地质遗迹与地质公园调查评价及其延伸产业。实际上,沈博伟到区调队之前甚至都没听过地质遗迹、地质公园这些名词,遑论有所接触。单位宣传册帮了大忙,翻阅以后,她牢牢记住了“四川省地质公园与地质遗迹调查评价中心”几个烫金大字,好像在脑海里生根发芽一般再也挥之不去。

饶是心里做好了准备,但工作单位的快节奏还是让她吓了一跳。报到当天,邮寄的行李甚至还在路上,沈博伟就被安排跟随“西北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新疆)项目”出发前往新疆。

新疆拜城,沈博伟(红衣)第一次见到雅丹地貌

新疆幅员辽阔,曾经繁荣的古丝绸之路赋予了它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有世所罕见的地质奇观。要说这趟行程最大的意义,就是帮助一个初出茅庐的学生找到了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广袤无垠的金色沙漠、造型多样的七彩雅丹、整齐划一的白色盐田、鬼斧神工的风蚀“轮船”、动人心魄的峡谷绝壁……一个个地质遗迹景观映入眼帘,不单扫去了一日驱车七八个小时的辛苦与疲惫,拂去了夏季的高温酷暑,更是为她叩开了探索旅游地学的大门。

沈博伟在罗布泊钾盐矿取卤水

不是本专业出身的沈博伟更是知道自身的不足,于是她铆足劲边学边练、以练代学,在新疆项目上疯狂汲取营养,逐渐从一个初出茅庐、毫无经验的行业新手成长为专业扎实、技术过硬的业务能手和优秀的项目负责人。这十年间,她畅游在环境地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等领域的海洋中,先后主持完成青海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材料编制项目、新疆富蕴可可托海地质公园申报世界地质公园技术服务项目、自贡世界地质公园扩园申请重新申报项目、中国四川光雾山-诺水河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技术支撑项目、编制中国四川遂宁世界地质公园申报材料项目、四川省茂县叠溪松坪沟省级地质公园申报项目等数十个项目;在国家核心期刊、省级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在首届双城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设计大赛中荣获四川赛区一等奖……

“地质学对于大众来说是生僻与抽象的,而旅游地学就是对地质学的具象化,是在这种抽象中发现可以让大众接受与认可的美,进而了解地质学甚至爱上地质学。”对于旅游地学的热爱,让沈博伟走出了最初那份懵懂,逐渐沉淀为了现在的炽烈与深沉,这枚烙印也为她雕琢出了文旅地学思维的雏形。

沈博伟(前排左三)参加容大九州公司支部活动

 

地质队家属

“社会上对于职业女性的描述经常以一句‘上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一言以蔽之,而放到我们地质行业的女职工身上,则可以具象为‘上得了山、下得了河,出得了野外、入得了课堂’。”沈博伟是这样介绍女性地质队员的。

但在我看来,这份解释放在她身上并不全面。她除了地质队女职工这个身份,她还是地质队员的家属。说起到成都就职的理由,沈博伟可以说没那么“单纯”。她一个地地道道的北方姑娘,不远千里来到成都,实则为爱奔赴,让一份感情从校园走向婚纱。

沈博伟的丈夫名叫赵波,也是我们的同学,如今供职于区调队区调所,是一名项目负责人,属于区调队优秀青年骨干中的一员,工作出色,多次获得优秀员工等荣誉表彰。但对于家庭而言,这不见得是个很好的信号,因为他的工作极为繁忙。

很多人说,如果有了家庭,总是有一方需要牺牲工作机会的。但沈博伟和赵波都是地质队员,对于工作更多的是相互理解,不需要对方的一味牺牲,他们很好地平衡了工作与家庭生活。

2019年,沈博伟迎来了她的金猪宝宝。在充分研判了身体情况后,在孕期20周和25周时她还分别带队完成了“邻水县旅游资源调查项目”和“川西高原典型地质遗迹调查项目”的野外调查工作。这是她的职业操守——避免因怀孕导致工作滞后进而影响公司整体安排,更是她的地质小家庭给予的充分信任与支持。

“我喜欢有始有终,事情没有做完,心里会很不踏实。”

也正是这样倔强与坚定的性格,以及家人的理解支持,让她彻底没了后顾之忧。

沈博伟(前排)孕早期仍坚持开展川西高原地质遗迹调查

 

潜心科普

“成为一名母亲,新身份的到来确实让我的工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也为我带来了从事地质科普和科研工作的敏锐触角。”成为母亲的沈博伟对于各种科普读物有了更强大的共情力,她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室内研究,成为了陈斌科普+创新工作室地质科普讲师。

有了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大力支持和帮助,她静下心来,将自己的一线经验完完整整地投入地质科研和科普工作中,先后完成了《四川地区精品旅游(线路)产品设计试点研究项目》《首届“双城杯”乡村旅游精品线路设计大赛项目》《四川省地质局区调队企业形象宣传片制作项目》《华蓥-邻水地学走廊(带)建设可行性研究项目》《四川盆地“前世今生”科普短视频编制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并将地质知识搬进课堂,开展了“小金县金山村、春卡村资助儿童2022年夏令营地质科普课堂”“天府十一小地质科普课堂”等多个地质科普活动。

沈博伟在昆仑山世界地质公园给小学生讲授地质科普课

“地质科普是值得深入思考的一个很大的概念,说来容易做起来很难,核心就是要掌握好专业科学与知识普及之间的平衡点,如何深入浅出,在保证通俗易懂的同时又能不失科学性,这就对科普语言的表达和科普形式的呈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于这个领域,我们还只是一个在门口边缘探寻摸索的新生,但是国家政策形势一片向好,给了我们更多的锻炼平台和成长空间,我相信未来的地质科普道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长。”对于地质科普的未来发展以及她的职业规划,沈博伟言语间透露着无限憧憬。

 

结束语

虽为萤火,不敢同皓月争辉,但也在燃烧自己照亮他人。

其实很多人终其一生都难有惊天动地的成绩或世人皆知的荣誉,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挥着光和热。沈博伟便是其中一员,她活跃在地质工作的第一线,用双脚丈量土地,用汗水浇灌江河,用智慧和勤劳创造着幸福未来。兢兢业业的十年,也让她获得了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水工环专业高级工程师、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环境类专家库成员、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天府英才计划”优秀人才……

三年同窗时光,我没有和这个坚韧专注的女孩熟悉起来。十载同事相处,我又重新结识了一位刚柔并济的“新”朋友。

她,是妻子,是母亲,是女儿,是地质行业女职工里的普通一员,更是地质事业绵延长河里无数“半边天”的缩影。

我相信未来的她,还将在实现人生理想的地质密林里勇毅前行、披荆斩棘。

这便是我的同学,沈博伟。

相关推荐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人民北路一段25号
电话:028-83232612(白天) 028-83380239(夜间)
事业单位 政府网站找错
  • 微信微信
    微信二维码
  • 微博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