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金融系统始终坚持把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根本宗旨,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稳步推进金融改革,切实优化金融服务。可以说,金融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的同时,实体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金融服务需求相比,在一些经济社会领域,银行业的金融服务还存在效率不够高、质量不够优、覆盖不够全等问题。因此,接下来,银行业要强化使命担当,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提升金融工作的专业性,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实现二者共生共荣的良性循环。
可以看到,银行业在推进我国改革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一系列必须长期坚持的宝贵经验。一是必须坚持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必须坚持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三是必须坚持全面深化金融改革开放。
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就要切实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巩固实体经济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银行业应进一步优化资金供给结构,为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强化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和中小微企业及其他国家重大战略的金融支持;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优化机构布局,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体系;完善机构定位,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立足当地开展特色化经营,强化政策性金融机构职能定位。
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要立足于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需求,把握不断开创新时代金融工作新局面的具体方向和内容,切实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银行业应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以更加完善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和金融科技赋能机制,推动实现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与充分转化;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加快完善绿色金融体系,不断提升服务绿色产业发展能力,积极发展碳金融,支持“碳达峰”“碳中和”;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强化民营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夯实涉农金融服务基础,持续提高金融服务的覆盖率、可得性,使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得到更好满足;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发挥金融的跨期资源配置功能,为人民群众积累养老资产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顺应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日益深度融合之趋势,探索新的金融服务模式,以更好服务数字经济发展。
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高质量金融服务,要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有效防控金融风险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题中之义。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总体可控,银行业金融机构经营整体稳健,金融市场平稳运行,高风险银行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规模在金融系统的占比都很小。
银行业需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化解能力,妥善处理好支持实体经济和防范风险的关系,统筹做好不良资产、影子银行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高度重视一些非传统的新型金融风险。银行业金融机构一是应建立起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相互制约的前中后台“三道防线”以及高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不断优化业务流程,规范管理制度,有效防控重点领域的风险;二是应根据区域、行业、客户和产品的特点,加强风险指标体系的全覆盖监测,同时,优化风控模型,提高以风险量化为核心的风险管理技术,优化全面风险管理系统和管理工具应用,提升预判和管控风险的能力;三是应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分类准确性,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有效补充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