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数金用助力社会治理的路径探析——以成都地区实践为例

发布时间:2023/12/06 |来源:中国金融家

分享到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治理逐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也是一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研究公共数据在金融领域的开放和应用(以下简称“公数金用”),不仅要考察其带来的经济价值,而且要关注产生的社会价值。笔者以成都地区公数金用实践为例,从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和促进转型升级等维度,探讨公数金用助力社会治理的现实路径,以期为政金数据合作共享、双向互动提供参考。
  公数金用助力社会治理的理论机理
  当前社会经济发展正在由信息化迈向数字化、智能化,为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会治理必须向社会“智”理转变。
  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是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的基础。“数据二十条”指出要推进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相对于企业数据和个人数据而言,我国公共数据总量巨大、价值突出,具有高权威性、高准确性、高价值性和高应用性等特征。因此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应用是深化数字政府建设、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着力点之一,既能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又能优化营商环境。
  目前各省市正在加力加劲推动公共数据开放应用,实践中金融是公共数据开放的重要应用领域,也是数字化能力强、需求迫切和边际效益大的应用场景。公数金用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加速金融数字化转型、帮助金融机构提升服务长尾客群能力和创新产品及服务上,还能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赋能智慧城市建设、促进转型升级等,从而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公数金用助力社会治理的成都实践
  (一)公数金用助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是优化政务环境、营商环境和社会治理环境的重要抓手。金融系统是信用体系建设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受益者。一方面,金融系统真实记录市场主体在信贷关系中的履约行为,并在人民银行信用报告上客观展示。另一方面,公数金用使得金融系统把公共数据与信用信息结合起来,更加精准刻画用户画像,发挥服务长尾客群和联合激励惩戒作用,帮助弱势群体、小微企业等提高信贷可获得性,同时有效约束信用主体的违约行为,有助于营造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
  成都作为首批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通过平台搭建、信用培育等手段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和实践。例如,建设“天府信用通”平台服务中小微企业。天府信用通作为四川省级地方征信平台,通过归集地方公共数据,更好地服务于当地企业。天府信用通已与全省21个市州政府签订合作协议,实现共享发票、电力、不动产交易、公积金、支付、法院判决等公共数据上线。截至2023年9月末,接入政府机构453家、金融机构343家,注册企业66万户,发布金融产品2243款,提供信息查询795万次,累计促成融资破万亿元,帮助解决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
  再如,通过农村地区信用户、信用村、信用镇的评定扩大普惠金融的覆盖面。针对农村地区“信用白户”多的现实情况,金融系统与村镇合作,综合运用多项公共数据指标进行信用评定,如个人社保、医保、税费、水电费缴纳情况等。结合“整村授信”工作,引导资金向农村经济主体精准投放,不断提升农村“首贷户”覆盖率。截至2023年9月,成都辖内评定信用乡镇(街道)145个、信用村(社区)1718个,信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8429户。2023年1-9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贷款6229户、71.95亿元。
  此外,成都地区还围绕重点产业园区和入驻企业开展信用培育。除通常的信用信息外,还依法归集涉企登记注册、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公共数据,作为企业信用风险分类的数据支撑。结合信用分类结果,建立激励培育措施。2023年,在辖内16个园区评选出725户红白名单企业,为红名单企业提供优惠政策,对白名单企业加强信用培育。截至2023年9月末,辖内金融机构对红名单企业减免服务费共计167.77万元,开展财务会计辅导、宣讲信用政策等信用培育1738次。2023年1-9月,为2023年红、白名单企业提供了174笔贷款、11.3亿元,其中信用贷款54笔、2.5亿元。
  (二)公数金用赋能智慧城市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强调数字技术对社会治理的重要价值,并就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治理方式变革等作出战略部署。智慧城市作为数字化与城市化高度融合的产物应运而生,是社会治理的高阶形态。随着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深水区”,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跨系统、跨业务的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将至关重要。四川省委副书记、成都市委书记施小琳在深化智慧蓉城建设工作中也指出,要聚焦“数据价值充分释放”,深入推进数据资源“一网通享”。目前,公共数据通过金融系统在政务服务、社区治理、防范风险等重点领域广泛应用,为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在政务服务领域,金融机构发挥线下网点和线上平台优势推动政务服务延伸至群众家门口、手指尖。智慧城市的核心要义是“以人为本”,重点突出为民、便民、惠民,向公众提供广覆盖、多层次、差异化、高质量的公共服务,政府部门借助金融系统“线上+线下”的优势,拓展群众身边的“办事大厅”和掌上的“服务平台”。在线下,通过银行机构在网点智能设备上加载大量社会服务场景,如医保、社保、公积金等政务服务,水电气缴费、学费缴纳等民生服务,门票购买、交通出行等文旅服务,将银行网点从相对单一的交易柜台转变成金融服务驿站和政务服务窗口。在线上,除通过银行小程序、APP办理政务类业务外,四川银政通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不动产登记、公积金等部门与银行机构数据的集中统一互通,支持不动产抵押登记在线办理、公积金自动提取、公积金信用消费贷款等业务办理。目前已接入省市县三级政府部门50余家、金融机构60家,处理公积金查询业务2173.92万笔、不动产抵押登记相关业务1472.06万笔,助力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在社区治理领域,丰富“微网实格”治理体系的金融内涵。金融机构依托“微网实格”推动金融服务下沉,把服务触角延伸到社区和居民。如成都农商银行协同天府市民云建设微网实格运营管理数字化平台,共享社区公共数据,实现微网格员身份认证、工作确认、补贴及绩效发放等功能;同时,联合社区试点打造银政综合服务站,提供公积金查询、社保查询、房产查询等政务服务和征信网点查询、金融服务咨询、现金预约服务等便民金融服务。
  在防范风险领域,跨系统、跨部门共享数据实现联防联控。推动公共数据与金融数据、商务数据等结合已广泛用于反洗钱、反欺诈、反逃税等。如四川省反诈风险信息共享系统、成都市“天府金融风险监测大脑”等,通过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公安和政府相关监管部门等多方风险信息的跨系统、跨部门共享数据,满足防范各类社会风险的治理需求,提升反洗钱、反欺诈、反逃税联防联控能力。
  (三)公数金用促进转型升级
  党的二十大指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面对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金融系统以服务国家、省市重大发展战略为目标,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的协同。地方政府发挥政策资源和公共数据资源优势,金融系统依托资金融通和金融科技力量优势,合作建设了公共数据要素流通平台,持续推动信贷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此类平台一般具有政府惠企政策查询、金融产品发布等功能,部分平台还将特定领域的公共数据提供给金融机构使用。以此实现政府信贷支持政策与银行信贷产品的一站式申请,加强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从而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
  例如,覆盖了绿色金融、科创金融、乡村振兴等多个重要领域的公数金用平台。在绿色金融场景中,“绿蓉融”平台集绿色认定评价、绿色投融资服务、环境效益测算、ESG信息披露等功能于一体,以政府部门公共环境数据为基础,聚焦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企业绿色低碳转型。目前入驻企业3461家,发布绿色金融产品152款,提供1321次碳核算服务,促成绿色融资104.05亿元。
  在科创金融场景中,“科创通”平台将科技创新链条上的人才、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有效串联,撬动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向高新技术行业倾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增信、增贷”及其他融资难题。目前促进成果转化6698项,推动重大科创项目立项715项,累计帮助2777家企业获得7490笔,215.18亿元纯信用贷款。
  在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场景中,“农贷通”平台通过对接市级部门涉农数据,提供政策申办、融资选择、信用信息共享、涉农数据查询等,有效解决农村金融供需不平衡、信息不对称、财政金融政策相互割裂等问题,成为成都市推进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目前注册用户13.65万户,发布金融产品704个,累计放款4.65万笔,金额553.96亿元。
  思考与展望
  在数字中国战略背景下,数据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最显著的生产要素。无论是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还是打造普惠的数字金融服务体系,或是构建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府,都对激发数据要素潜能提出更高要求。公数金用正是能促进数据要素发挥潜在价值、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最佳切入点。在横向层面上,金融场景的数字化能力强、数据需求旺盛、边际效益大,公共数据向金融领域开放应用有利于破除各主体之间的信息壁垒,打通信息共享的渠道,促使各政府部门、金融系统有机联合到一起,左右互动、上下协调、共建共治,形成多方协作、多层互动的社会治理现代化新格局;在纵向层面上,通过公数金用整合职能优势、压缩治理层级,构建一个纵向沟通、横向协同的扁平化治理结构,打破行政“二传手”“中转站”等隐性环节,让服务窗口前移,推动实现高效透明的政府运行、精准智能的城市管理和泛在便利的民生服务。
  为进一步发挥公数金用在助力社会治理方面的积极作用,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以“共建”为基础,重视公数金用实践中金融的重要作用。金融作为社会经济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是被动接受社会治理的客体,而是参与社会治理的多元主体之一。公数金用领域,金融既有最佳场景,又能助力社会治理。二是以“共治”为关键,调动金融助力社会治理的积极性。政府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强化政金合作,积极协调人社、税务、住建等部门多点发力,推动公共数据平台整合共享,打造更多“政务+金融”服务新场景。金融系统则能运用公共数据建立优化风险监测模型、普惠政策精准服务平台等,间接帮助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三是以“共享”为目标,强调公共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要加强开放前的数据治理和开放后的数据核查,通过统一数据标准、开展质量评估等方式强化高质量数据资源供给,避免因为数据质量问题影响公数金用的效率,真正实现数据资源“一网通享”。
  (周珂 叶兵 罗婷  作者供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四川省分行营业管理部)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