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脸时代·面子就是诚信的通行证

发布时间:2024/03/05 |来源:湖南日报

分享到

  这两年春运,长沙高铁站开启刷脸进站,出行的旅客只要往进站通道的小屏幕跟前一站,几秒钟,就确认了你的身份,随之,闸道开启。免去了人工检票、核对证件、盖章等手续,工作效率倍增,又便利快捷,让每个人都有“面子”刷脸回家。
  高铁站的友人说,这种科技服务很暖心。一些聋哑残障人士、老年人以及少数民族旅客,因语言沟通不便,以致误解,或延误行程的情形时常有,而刷脸进站,避免了这些尴尬,人的尊严,也油然而生。
  最让人感觉没有面子的,一些通缉的逃犯,或欠钱不还的老赖,成为“失信人”后,禁止乘飞机高铁。如果心存侥幸,打算坐飞机高铁出行,一旦刷脸,马上锁定,自动报警。哪怕你整了容,化了妆,也逃不脱刷脸的火眼金晴,它能从虹膜、眼球的生物识别,验明正身,插翅难飞。
  巧姐所供职的单位,进入机关大院要刷脸,进出办公大楼也要刷。脸,就像一张独一无二的身份证,刷刷,就可昂首阔步去上班,感觉很有面子。
  一个人的面子,从某种程度上讲,说的是人的体面,人格和尊严,是个人有所成就而获得的社会地位或声望,谁都想有头有脸的。历史上很多有面子的人,我很钦佩。伯夷和叔齐两兄弟,商朝灭亡后,为保气节,宁饿死不食周粟;大圣人孔子“渴不饮盗泉之水”;民族英雄文天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等等。
  只是如今,爱面子变了味,成了炫耀和虚荣。做事讲排场,明知自己承受不起,却为了在别人面前显摆“装阔气”。穿名牌衣服,喝茅台酒,开宝马豪车,出入高级楼堂馆所,感觉很有面子。有的人,为了面子一掷千金,为了面子送大礼,为了面子,打肿脸充胖子的现象屡见不鲜。其实,大可不必,生而为人,我们不是活给别人看的,而是活出自己的精彩。
  还有一些死要面子的人,利令智昏,滑稽可笑。某公司高层为了提高知名度,随便找副洋面孔,合几张影,就对外对上宣称他们公司与外商签订合作意向书,正在与国际接轨了。更荒唐的是,曾有一些看上去高大上,耗费大量物力民力,却不起实际作用的“面子工程”,既为人诟病,也不得民心。早年报道,某山区县为争取绿化大县的荣誉,在迎接检查时造假应付,将裸露的山体“涂”成草绿色,遮人眼目,最终弄巧成拙。
  我曾和一位留学英国的比较文学博士聊过面子的中西文化差异。她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不好面子,但把面子提升为“面子文化”却只有国人能做到。国人讲究公共面子,强调个体行为和群体观念、评价的和谐统一,期望得到群体的接纳、认可和尊重,并不崇尚过度地满足个人行为的自由。比方,和别人一起聚餐时,国人会不停地劝对方“多吃点”,甚至帮别人挟菜,从而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以显示礼貌同客气,以及和对方属于同一群体的资格。
  西方人则重视个人面子,每个人都想为自己挣得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在社交礼仪中,西方人特别推崇“尽量避免给他人带来不便”的原则,给对方留有更多的选择余地,你想吃什么,悉听尊便,尊重彼此的行为自由。
  智能科技日新月异,面子也赋予了新的含义。刷脸成了热烙词,曾经显赫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如今成了人人可享用的普惠工程,你的脸就是你的身份证,你的DNA。其实,刷脸的背后,是人脸识别技术的运用。这种全新的智能技术,方便人们的工作生活,也给足众人的“面子”。但不管时代如何千变万化,面子虽不是从前的面子,脸却还是原来的脸。刷脸时代,面子,就是你的诚信通行证,如果你做了有失面子、不讲信用的事,灰头土脸的,你就失去了“刷脸”的资格,无颜见江东父老,也失去了通关大道的自由。

文章搜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x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