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强化三个支撑”为引领,注入信用发展动力。强化数据支撑,更新数据入库校验功能,提升信用数据质效,保持全市“双公示”合规率、及时率均在95%以上。拓展数据库类型,首次入库不动产、科技研发等特定信息111万条,平台数据总量突破2亿。强化考核支撑,抓实县域信用监测,动态调整监测指标2次,更迭指标内容、得分权重17项,下沉指导工作12次,推动诚信建设向基层延伸。强化联动支撑,参与省级立法调研2次,达成“信易贷”合作协议1项、川南信用联盟应用合作3项,会同人行开展征信修复企业联合抽查1次。
以“拓展四个范围”为手段,促进市场主体自律。拓展统一社会信用代码问题治理范围,落实一季一会商讨制度,解决民政、司法、农业农村等领域问题代码63个,全市重错码率控制在0.005%内。拓展信用承诺实施范围,新增信用承诺事项154个,累积归集信用承诺及履约践诺数据6.6万条。拓展行业领域信用评价范围,结合市场主体特征,形成“A级纳税人评价”“餐饮服务动态风险评价”“客运企业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初评”等评价体系16项,有效支持分级分类监管。拓展联合奖惩执行范围,归集“失信被执行人”等黑名单15935例、“A级纳税人”守信红名单2879例。
以“提升三个能力”为目的,增进社会用信水平。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向银行机构推送企业法人公共信用综合评价结果31627例,联通全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四川站,共享科技研发、不动产、仓储物流等融资增信数据8大类79万条,助力企业信用精准画像,疏通中小企业融资难点。提升服务社会公众能力,依托信用中国(四川内江)门户网站发布信用动态、政策解读、典型案例等8503条,开放信用记录查询服务11类,日平均浏览量达2000人次。提升服务失信主体能力,畅通信用修复渠道,安排专岗核准修复申请,压缩办结时间至5个工作日,提供信用修复电话咨询服务500余次,全年累积修复行政处罚失信记录37户(次)。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