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好新质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
马克思指出,“生产力,即生产能力及其要素的发展。”生产力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生产要素的构成是不同的。如农业社会的生产力要素主要是人口和土地,工业社会增加资本和技术要素,如今,数据则正式与其他生产要素并列。从要素增长角度来看,新质生产力就是以数据等为关键要素的科技创新对生产力要素的发展。
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这包含两层含义:
其一,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要素自身的发展跃升。更高素质的劳动者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包括能够创造新质生产力的战略科技人才,和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更高技术含量的劳动资料是新质生产力的动力源泉,如新一轮科技革命孕育出的新硬科技和智能新型生产工具,改变了生产质态提升了生产效率。更广范围的劳动对象是新质生产力的物质基础,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不断开辟生产活动的新领域新赛道。
其二,通过各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生产力跃升。新质生产力下的要素配置是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的生产要素重新组合,通过改变要素之间的比例和组合结构,将生产要素从低效率领域重新配置到高效率领域,从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浙江省义乌“共享专利”挂牌,深圳“工业上楼”,成都高新区营造“中试+”生态,就是通过集约化配置土地、能源等传统要素,加速汇聚人才和技术等关键要素,发掘激活数据等新型生产要素,提升生产要素组合效率。必须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
当前,处理好新质生产力诸要素之间的关系,就是让各要素发展更充分,组合更优化。关键是要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引领作用和数据要素的“融合剂”作用。
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科技创新通过增强劳动者能力,丰富劳动对象种类和形态,创造新的生产要素组合,拓展生产新边界,塑造发展新动能,从本质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实现能级跃升。必须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超越原有技术并产生替代;同时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推动科技创新同经济发展深度融合。
数据要素不仅是作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成为新型生产力要素,而且作为影响因素对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要素进行质量提升和优化组合,对科技、资本和人才等要素具有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现实中,数据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各环节,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今年初国家数据局等17部门近日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场景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让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在经济发展领域得到更充分显现。
必须认识到,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没有一支与现代科技进步、现代产业发展相适应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就无法形成新质生产力。如何激发“人”的要素活力,始终是发展生产力的根本问题。(评论员 周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