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专家为三星堆遗址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多学科协同 加强系统性研究
多学科协同 加强系统性研究
●未来还需深入研究古蜀文明如何和中原文明甚至长江中下游文明相互影响
●系统性加强价值挖掘、整体保护和能力建设,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组织实施一系列重点攻关课题和重大任务,构建四川“大考古”标志性工程体系
三星堆遗址新发现的6座祭祀坑出土编号文物17000余件,后续还有1万余件有编号器物需要清理保护,任务非常艰巨。8月7日下午,省文物局组织召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专家座谈会,为三星堆遗址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加强多学科合作和研究阐释
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总领队唐飞介绍了三星堆遗址考古未来的工作方向,“扩大古蜀文明遗址的整体资源调查成果,重点勘探和发掘解决古城的功能布局和交通网络、资源利用等问题。重点探寻不同祭祀场景、青铜铸造作坊、玉器生产作坊等。”
在三星堆遗址先后两次祭祀坑的发掘中,国宝重器连续出土,有待加强多学科合作和更深入的研究阐释。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表示,未来还需深入研究古蜀文明如何和中原文明甚至长江中下游文明相互影响,并通过加强历史的延伸阐释,让考古成果能被更多公众理解。
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主任唐炜、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北京联合大学校长雷兴山等同样强调在三星堆遗址考古发掘、出土文物保护修复与研究,以及遗址价值阐释等方面多学科协同的重要性。
三星堆遗址8号祭祀坑发掘负责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赵昊透露,在发掘完8号坑文物之后,考古人员正在加紧推进出土文物的整理和成分检测等工作,未来将对青铜神坛、神兽等出土文物的铸造工艺、应用场景等展开跨学科研究。
在研究和保护基础上推进申遗
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已进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联合申遗需要解决哪些方面的问题?
“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所代表的古蜀文明有利于突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有利于体现中华民族精神追求,有利于向世人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主任赵云表示,它们是中华文明早期多元一体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土的青铜器与金器造型独特而精妙,展现出古蜀先民杰出的创造力;从其考古和保护实践而言,树立了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考古学的标杆。
自2012年以来,三星堆遗址以保护和申遗为主要目标,在价值研究、文本编制等方面不断推进,但也面临城镇建设、旅游开发等各方面的压力。赵云建议,未来在推进深化考古广度和深度的同时,以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抓手,系统性加强价值挖掘、整体保护和能力建设,实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工程师郝爽则建议深挖三星堆文明和其他青铜文明的对比,同时加强研究古蜀文明如何和中原文明相互影响,以体现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突出贡献和价值。
讲好中国考古故事四川篇
与会专家还就三星堆之外更广泛的四川考古建言献策。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颜劲松认为,未来要紧紧围绕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立足三星堆遗址、宝墩古城遗址、金沙遗址等重要历史遗存,组织实施一系列重点攻关课题和重大任务,构建四川“大考古”标志性工程体系。此外,要加快推进考古资料整理及成果出版工作,通过一系列重大科研课题,推动科研学术与创新能力持续提升。
“古蜀文明和中原文明既各有鲜明特色,更有深刻联系,都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作出了历史贡献。”上海大学博物馆馆长李明斌建议,在多元一体的学理框架下,立足长江上游文明化进程和模式的深度研究,探讨早期中国发展过程中古蜀文明特有的历史地位和作用,丰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的理论体系;以项目制牵引已开展的皮洛遗址等重大考古发现工作,形成一系列有深度、对阐释和传播古蜀文明等有重要影响力的重点项目。(张文俊 刘倚瑞 记者 吴晓铃 成博 吴梦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