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牟锦毅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主持人:
四川是全国的人口大省、农业大省、粮食主产省,对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发挥着重要作用。2023年,四川粮食产量取得亮眼成绩。全年粮食总产718.8亿斤,全省粮食平均亩产增幅在13个粮食主产省份中排第一位。
建设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科技创新是关键。日前,我省出台了《四川省科技支撑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以下简称《方案》)。《方案》提出将大力开展种业创新“良种天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兴粮”、农业装备研制“智慧农机”、科技示范基地和园区“产业慧聚”以及农业科技服务“赋能提升”五大行动,为“天府粮仓”插上科技翅膀。
今天,我们的直播间也非常荣幸邀请到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牟锦毅同志做客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围绕““科技支撑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交流,同时,来到直播间的还有两位嘉宾,他们是: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 党委副书记、院长 蒋辉霞;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 刘伟 ,欢迎各位。
今天的访谈也将联合新华网、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四川发布、封面新闻等平台同步直播,欢迎各位网友朋友们积极参与留言互动。
主持人:
牟书记,您好,首先请您跟我们屏幕前的网友们来打个招呼吧。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牟锦毅: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来到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一起互动交流,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四川农业发展的关心与支持!
主持人: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三农”工作历来高度重视、倾注心力,多次强调要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第一站就考察农业,作出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重大部署,给予四川“三农”更高的期许。省委省政府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行,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突出位置,制定出台《四川省科技支撑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实施方案(2023—2027年)》,请问科技支撑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建设目标有哪些呢?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牟锦毅:
好的,主持人,建设目标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到2025年“天府粮仓”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第二阶段,到2030年“天府粮仓”建设目标基本实现,粮食产量提高到3750万吨以上、“菜篮子”产品生产基本实现现代化、永久基本农田基本建成高标准农田;第三阶段,到2035年基本实现粮食安全和食物供给保障能力强、农业基础强、科技装备强、经营服务强、抗风险能力强、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强的农业现代化强省。
在空间布局上,布局“一带、五区、三十集群、千个园区”,其中“一带”即以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建设为引领,辐射带动全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五区”即根据气候、地形、发展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分区域明确成都平原、盆地丘陵、盆周山区、攀西地区、川西高原的重点产业和主攻方向。成都平原“天府粮仓”核心区主要发展稻麦、稻油、稻菜轮作和稻鱼综合种养等,逐步实现平原地区以粮为主。“三十集群”即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集中打造30个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千个园区”即按照以粮为主、粮经饲统筹、一二三产业融合的思路,分级分类建设1000个具有较强示范带动作用的国家和省级、市级现代农业园区。
主持人:
请问围绕建设目标,省农科院做了哪些相关部署或制定了哪些相关文件?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牟锦毅:
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充分发挥我院科技支撑作用,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印发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持续用力夯实科技支撑 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行动方案》,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探索有组织的科研,深入实施强院建设“八大行动”,紧紧围绕“10+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特别是聚焦现代农业种业、装备和烘干冷链物流等支撑先导性产业发展短板,推动科研力量、优势资源高效配置和有效整合,加快补齐短板弱项,启动实施“1+3”种子耕地农机关键技术、“1+9”重点领域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原始创新2035计划等科技攻关项目,牢牢把握农业科技创新主动权。
到2025年,科技全面支撑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建设。创制目标基因明确、遗传背景清晰的粮食作物核心种质材料50份以上,选育高产与优质、多抗与广适、营养与安全相结合的突破性新品种50个以上,研制高新技术与绿色丰产技术50项以上;鉴选、研发并示范应用种管收新装备50台(套)以上,支撑建立现代种业园区、粮油产业园区和粮经复合示范基地50个以上;粮食作物周年单产提升5~20%,化肥和农药利用效率提高3~5%,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5~8%,机械化水平提高5~10%,综合效益提高5~20%,助力“天府粮仓”迈向更高水平。
主持人:
我们知道,粮食事关国计民生,粮食安全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刚才也提及到,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省农科院及时印发了《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持续用力夯实科技支撑 助力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行动方案》,请问《行动方案》中具体的行动有哪些?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牟锦毅:
主要是实施5项行动,助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一是粮食作物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强化粮食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利用,加速突破性品种培育,强化种源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生物技术创新与利用,推进绿色丰产栽培技术研发,进行重大病虫疫情精准防控技术攻关,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加强绿色高效智能化农机装备研发。二是粮食学科建设和优化布局行动。强化一批重点学科领域,拓展一批前沿研究方向,形成农业遥感大数据研发体系,加强粮食产业经济研究,树立大农业大食物观。三是粮食高能级种业实验平台建设行动。牵头组建天府种业实验室,加快建设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参与建设国家种子实验室,加快推进自贸岛农业科技硅谷建设,健全科技攻关平台体系。四是粮食科技成果示范转化行动。支撑建设一批粮食产业核心示范基地,主动融入现代农业园区、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培育壮大农业生产新型经营主体,构建“点-片-面”科技成果示范转化推广服务体系,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三个一’行动”。五是粮食安全科技保驾护航行动。强化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强化粮食作物风险检测预警和评估研究,加强质检技术研发和安全标准制定,建设粮食安全遥感动态监测体系。
主持人:
省农科院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聚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和农业强省建设,为全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请问牟书记,在农业科技创新上取得有哪些显著成效?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牟锦毅:
一是重点聚焦“卡脖子”问题,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有力支撑了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棉花高抗枯萎病育种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食用菌科间杂交细胞融合技术研发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籼型三系杂交水稻选育、人工合成小麦资源利用等5项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二是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重大品种培育不断突破。“玉龙优1611”等3个水稻新品种获四川省首届“稻香杯暨农业丰收奖”特等奖,占特等奖总数的60%。育成以川优6203、川康优丝苗等为代表的突破性水稻新品种等,彻底改变了“蜀中无好米”的局面。育成川麦104,将人工合成种研究和小麦新品种选育水平提升到全新高度。川油36等系列油菜突破性品种的推广应用,助推“天府菜油”加速冲刺千亿产业。三是加快布局高能级创新平台和科研基地建设。农业农村部天府种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和以院天府种业实验室为基础打造的天府万安实验室获批建设,“国家西南特色园艺作物种质资源圃(成都)”正式授牌,四川省种质资源中心库成功揭牌,国家品种测试西南分中心、四川省海南南繁育种工程中心、四川省长江鲟保护中心等部省级平台建设有序推进,联合共建“天府粮仓”数字农业川渝联合创新重点实验室、西南丘陵山区智能绿色农业装备联合创新应用中心、热带农业农村遥感应用中心(四川)等平台,全院各级各类创新平台总数突破100个。院新都、郫都、马尔康三大综合性基地加快推进,特别是,2023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赵乐际亲临我院新都基地视察,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国中在广汉听取我院专家关于科技支撑春耕生产情况汇报。
主持人: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总书记高瞻远瞩,以全球视野积极谋划新的战略支撑,创造性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全新理念,作为关键之年的关键之举。刚召开的省委十二届五中全会提出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为全省农业科技进步排头兵、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三农”工作重要智库和农业发展重要人才基地,请问如何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把科技创新这篇大文章做实做好,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注入新的发展动能?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牟锦毅:
一是紧盯种源这个根本,高位推动新种质资源挖掘利用,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战略性、基础性定位,加快特色种质资源进一步精准鉴定和保护利用。二紧盯原始创新这个关键,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持续优化学科布局和重大科研项目清单,整合优势资源攻克“卡脖子”技术,锻造“撒手锏”技术,力争抢占生物育种、绿色农业等战略制高点,在新领域新赛道上赢得发展先机。三是紧盯现代农机装备这个短板,着眼农业生产急需、农民群众急用,做好“天府良机”新课题。四是紧盯产业振兴这个重点,稳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质效,始终坚持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以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做强县域农业产业支撑为目标,强化“政产学研用”协同,拓展“院地企”合作的深度广度。五是紧盯人才这个“第一资源”,抓住全院深化改革重要窗口期,用活用好院“人才二十条”和院“人才基金”,推动省属农业科研院所改革的“政策红利”向“人才红利”升级。
主持人:
国家安全无小事,种源安全是大事。农业种质资源是育种成败的关键,是核心育种材料。请问怎样让种质资源活起来、用起来?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牟锦毅:
一是全面“存”。继续做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普查与抢救性收集行动(四川),抢救性保护一批珍贵、稀有、濒危资源,全面摸清我省资源种类、数量、分布、特征特性等家底,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夯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育种创新的资源基础。二是精准“析”。重点开展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薯类等主要粮油作物核心种质表型组鉴定与评价,加强特色种质资源及骨干亲本深度测序与遗传解析研究,对新收集的种质资源,从高产优质、抗虫抗病等农艺性状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鉴定,充分挖掘优异基因,加快创制有重要育种价值的新种质。三是高效“用”。全力保障省种质资源中心库高效运行,建强四川种业“诺亚方舟”,高标准推进农业农村部天府种业创新重点实验室、省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省海南南繁育种工程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高起点谋划推进马尔康夏繁基地建设,不断优化全省种质资源“保育繁用”一体化体系,积极拓展集中保护与原位保护结合、遗传资源种子保存与活体保存结合、种质资源知识产权保护与共享结合、研究利用与科普展示结合的“四位一体”功能,促进特色资源加快形成特色产业。
主持人:
科技创新强调原始创新是关键,请问省农科院在哪些重点方向突破?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牟锦毅:
一是实施生物种业创新工程,育好“天府良种”。加快前沿育种技术研发与利用,推进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生物芯片等现代生物育种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融合创新,逐步推动育种向精准化、高效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农作物突破性新品种和具有自主种质基础的国产化畜禽品种,确保种源自主可控。二是实施耕地质量巩固提升工程,建好“天府良田”。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技术研发,突破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和耕地污染治理等技术瓶颈,探索复耕地、撂荒地综合开发利用模式,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高效利用、中低产耕地地力提升、退化耕地生态修复,不断提升“天府粮仓”持续丰产的能力。三是实施绿色高效栽培技术配套工程,用好“天府良技”。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以碳达峰、碳中和引导绿色安全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应用,重点加强固碳减排、秸秆利用、绿色防控、智慧管控等关键技术创新,强化良种良法配套技术集成推广,有效破解农业资源趋紧、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提高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主持人: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通过农机的广泛应用,可以减轻农民的体力劳动,提高生产效率。请问省农科院在持续深化“天府良机”智库建设,进一步提升现代农机装备研发应用水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牟锦毅:
一是突出需求导向。以主要粮油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丘陵山区适用农机装备研发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梳理全省农机现代化薄弱环节和农机装备需求清单,制定技术卡点分析图和科研攻关路线图,加快先进农机装备的引进、吸收和再创新,做到有的放矢、靶向发力。二是坚持分类推进。根据“五大生态区域”主导产业特点和耕作条件差异,分区域、分产业、分品种、分环节建设一批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将提升机械适用性和作业效率作为重要指标,加强大中型、智能化、复合型农机装备推广应用,集成配套广适、轻便、多功能的新能源农机装备,增强全产业链农机作业能力,实现各类型农机装备合理配置、农机农艺有效融合、各区域协调发展。三是注重资源整合。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农机制造企业、农机推广服务机构等各方力量,加快组建西南丘陵山区智能绿色农业装备联合创新中心,探索创建现代农机装备创新联合体,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有机衔接,准确把握农机产业共性需求,进一步提升重点领域项目、平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效率,共同攻克农机装备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中的技术难题。
主持人:
尽管四川是农业大省,但还是存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足等问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高质高效大发展,请问省农科院如何打通科技创新到成果转化的卡点堵点,加速优质科研成果转化为新质生产力、转化为物化产品?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牟锦毅:
一是搭好平台促转化。以院“条件平台建设年”为抓手,牵头发挥好成渝农业科技创新联盟“集团军”优势,建好跨区域成果转化平台,推动协同创新成果率先在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落地转化。实施基层创新转化服务平台能力提升行动,加快市(州)分院、专家大院、科技示范基地(农场)提档升级,创新建设科技成果中试熟化综合示范试验站,打造“一站式”成果转化平台,推动科技成果迅速下沉转化,服务县域农业产业。二是示范引领促转化。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建设,科学合理选择一批区域辐射带动能力强、科技基础好的县(市、区),组织跨学科优秀专家团队,集成配套“四新五良”成果成建制集中示范转化。结合全省春耕生产工作,以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为重点,开展技术攻关和试验示范,全面展示推广省农科院优质科研成果,当仁不让担起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彰显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实力和底气。三是培育品牌促转化。以“天府农科”公用品牌为统揽,深度挖掘高价值科技成果(专利),建设物化科技产品产业化生产线,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优选更多具备发展优势、满足消费需求的科技产品走向市场,助推“川字号”特色产业提质增效。目前已组建专业运营队伍,强化品牌运营管理和宣传推介,集中授权冉义贡米、阳平牛奶等32项优质科技成果进行品牌公益和有偿使用,推动更多农产品走向市场、卖出好价钱,助推“川字号”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主持人:
人才是第一资源,新型人才是创造新技术和整合新要素的关键,是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请问省农科院是如何加快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牟锦毅:
一是建强战略领军人才方阵。坚持高标准精准引进和高质量自主培养“两手抓”,灵活采取以才引才、平台引才等方式,加快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构建“产业+学科+人才”定向培养模式,重点加强博士后和青年领军人才培育,不断激发“引育一个人才、带活一支团队、壮大一个学科”的聚变效应。二是建强中坚人才方阵。持续深化重大科研项目“揭榜挂帅”,确保每项科研任务都有专家团队领衔支撑,在授权、松绑、激励方面力求更大突破,支持更多优秀人才挑大梁、出成果,最大化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潜能。三是建强一线骨干人才方阵。积极选派专家参加“科技下乡万里行”“科技特派员”等活动,继续开展干部“墩苗”行动,创新科研人才向基层流动的工作模式,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蓄力赋能,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筑牢人才根基。
主持人:
好的,谢谢。今天的访谈,也受到了很多网友朋友们的关注。接下来,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网友有哪些问题。
网友黄番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民生活,把好农产品质量检测关,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非常重要。请问省农科院在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上做有哪些工作?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牟锦毅:
首先,省农科院积极服务国家重点品种农兽药残留专项监督抽查工作。我们严格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四个最严”要求,紧抓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和“名特优新”等重点农产品质量安全。我们组织专家团队高质量完成农业农村部、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任务,为农业产品结构、政府依法行政、规范市场、引导消费提供准确、及时、可靠的技术保障。
其次,省农科院积极承担农产品质量安全重大保障项目。我们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活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工作,高质量完成北京冬奥会、成都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准出承检服务工作,为重大赛事的顺利举办提供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技术保障。
此外,省农科院还积极参加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保障工作。我们利用科研优势,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保障提供技术支持。在“三聚氰胺”、“镉大米”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发生时,农科院迅速组织专家团队,对事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原因和解决方案,为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另外,省农科院主动对接大型企业,积极解决企业生产的难点、痛点。我们持续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力量优势,根据市场的需求,主动对接企业加强技术合作和服务,包括佳沛泽普果业(上海)有限公司、锦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贵州老干妈集团等大型企业,为企业解决生产中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难点、痛点。
最后,省农科院还致力于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的能力水平。我们组织专家团队对我省各市州的农产品质量检测实验室进行现场指导,评估其设备设施、仪器使用、工作环境以及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和措施,帮助检测机构提升检测能力和水平。近年来,我们开展了农业农村厅市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骨干实训,“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与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培训、承担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司结对帮扶工作任务等技术提升工作。
总之,省农科院在农产品安全质量检测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从各项监督抽检、保障服务到检测能力能力提升等多个方面入手,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为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网友苹果熟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树立大食物观,发展设施农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去年,我国第一部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出台,对全面推进设施农业现代化作出部署。请问省农科院在推进四川省设施农业发展中有哪些方面的工作?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 刘伟:
园艺作物是我国设施农业重点支持和发展的产业。四川设施园艺发展近年来备受全国各地关注。设施农业现代化主要应用在果树和蔬菜上:
随着我国设施农业建设规划出台,设施农业得到长足发展,特别是在我省园艺设施发展备受关注。目前,果树方面,应用面积最多有葡萄、猕猴桃、樱桃等,应用面积80多万亩。特别在我省光照比较差条件下,葡萄栽培中有50%面积是设施栽培,通过发展设施促进了如阳光玫瑰、美人指等品种优质丰产。针对红肉猕猴桃品种对溃疡病抗性差,园艺所专家团队率先在全国创新示范“红肉猕猴桃避雨设施栽培技术”,实现了对猕猴桃溃疡病有效防控,该技术也成为全国农业主推技术,每年为果农挽回经济损失3亿元以上。
蔬菜方面,设施蔬菜应用面积达136万亩,占全省蔬菜产量的7.6%,并且通过设施蔬菜栽培,实现产量比露地种植高30%以上,效益比露地种植6倍以上。因此设施农业展在我省园艺作物上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谢谢各位网友。
网友哆啦咪:很多人都说,现在的蔬菜水果一年四季都有,和以前不一样了,不是这个季节的用科技手段也可以实现,请问反季蔬菜水果的种植到底好不好?营养价值有没有流失?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 刘伟:
首先是四川的生态类型多样,南北纬度跨度大,地形地貌上既有川西高原又有成都平原、还有高山也有丘陵,气候上有南亚热带、温带、高原季风性气候带等,构成我省特殊生态气候,具体来讲,同一地区的气候差异明显,有的区域形成“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这些特殊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很大的影响。在果树上如大五星枇杷同一品种种植在成都、攀枝花、石棉、康定因气候的差异,就形成了:有的早春成熟、有的初夏成熟、还有的夏秋成熟;又比如泸州荔枝、龙眼,攀西地区芒果等热带水果的全国著名优质晚熟产区。因此不同条件下种植水果蔬菜在营养价值和品质上各有千秋,也下存在种植好与不好之分。
其次是“良种良法”广泛应用。长期以来,在国家和省科技项目的支持下,培育新品种研发关键技术,良种良法配套栽培,这都为我省“川果”“川菜”提供科技支撑,同时也丰富果盘子、菜蓝子。因此广大网友们不用担心的反季节水果蔬菜营养流失问题。谢谢各位网友。
网友爱做梦的蝴蝶:四川是“天府之国”,在全国农业版图中举足轻重,要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擦亮农业大省金字招牌,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是必由之路。请问大力推进四川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中还有哪些主要困难?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牟锦毅:
一是农业生产条件禀赋差异较大,基础设施配套不平衡不充分,农机农艺融合不紧密。四川地形地貌复杂,四川78%的耕地位于丘陵地区,53%的耕地为坡耕地。坡度大、田块小的耕地条件,致使全省土地规模化程度较低;黏重土壤占比大,不利于机械化作业发挥优势。加之农业从业人口老龄化等不利要素叠加,农机“下田难”“作业难”“存放难”等问题突出,一些品种、农艺制度、种养方式及产后加工等与机械化生产不协调的问题较为明显,农机农艺融合不够紧密,集成配套的机械化生产体系和系统解决方案不能充分满足农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二是农机创新能力不足,研发水平不高。四川农机研发基础薄弱,鲜有成果能够获得国家或四川省高等级科技进步奖励。开发适宜化、绿色化和智能化农机,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需要更加先进的技术,这对四川农机研发力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农机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适宜化程度低,市场拓展难度大。本土农机企业制造实力弱,产品主要以大田生产装备为主,大部分为中低端产品,设施装备、养殖和一些特色经济作物机械尚未突破,还不能满足本省农业生产适宜化要求。“四川造”整体竞争力尚待形成,面对市场要求进一步提升装备可靠性,降低故障率和数智化转型升级的要求,将面临重重挑战。
基于以上多重挑战,当下唯有破解“有机难用”“无机可用”的困局,才能实现四川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因此,需要紧紧抓住机遇,统筹战略布局,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农机装备制造实力。
网友小贝壳:加快实现“天府良机”耕耘“天府良田”,支撑建设新时代“天府粮仓”的进程中,四川农机面临哪些发展机遇?
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蒋辉霞:一是国家强力推进“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农业机械化战略。一方面持续推进农机装备补短板和农业机械稳链强链工作,聚焦丘陵山区适用小型机械以及智能化等领域的农机装备短板扎实开展攻关;另一方面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支持老旧农业机械升级,引导使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加快构建农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二是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精准布局“天府良机”重点工作,从“顶层设计、创新引领、产业推进、交流合作”构建四川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四梁八柱”,出台了《四川省“十四五”现代农业装备推进方案》《四川省加力补齐农机装备短板 加快打造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天府良机”行动方案(2023—2025年)》等多项政策举措,全力推动我省农机产业高质量发展;着眼于农业急需、农民急用,凝练出薄弱环节农机装备需求清单,引导农机科研院所、农机制造企业聚焦短板弱项,实现急需农机装备的研发生产;支持成都、德阳、达州等地建设农机装备产业园区,打造全产业链集群。国家和四川对于农业机械化的重视,为四川农机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机遇。
网友飞鸟与海豚:蒲江和巴中相比,蒲江以种植柑橘为主,巴中以种植水稻为主。蒲江和巴中都是相同的种植水稻每亩补贴一样的价格。蒲江农民不愿意种植水稻,效益太低,也不需要补贴。但是巴中大面积种植水稻,补贴太低,农民效益不高,积极性也不高。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 刘伟:
蒲江县作为成都市的一个区县发展柑橘,有其区位、人才、科技等诸多优势,种植柑橘既为成都市提供了优质水果,也让群众增收致富,我个人认为这是好事。但在非粮化政策下,应通过鼓励和支持果粮复合种植、低效果园退果还粮等,科学稳步引导农户重视粮食生产。
而巴中则地处秦巴山区,粮食作物作为传统产业长期发展,要实现增效发展,一方面还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高标准农田改建力度,提高宜机化生产水平,加大粮食补贴力度,吸引更多年轻人返乡种粮创业;另一方面应遵循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原则,大力支持粮经复合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既实现粮食安全生产又保障产业增效、农民增收。谢谢各位网友。
网友猴子不会笑:之前省农科院提出要以三大农机装备行动支撑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能否为我们介绍一下该行动的主要目标?
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蒋辉霞:
三大农机装备行动以问题和需求为导向,以提质增效、稳粮增收为主线,以科技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坚定走好“适宜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道路,聚焦农业机械化重大科技需求和关键农机装备研发,着力突破“天府良机”短板问题。力争到2025年,突破玉米大豆单粒精量排种技术、丘陵山区智能农机底盘等技术,研发新装备和新技术50个以上,集成区域主要粮经作物、畜牧、水产机械化技术模式10套以上,制定技术标准规程20件以上。构建机制灵活、运行高效的农机创新联合体,大力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进程和区域“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建设建设,为“天府良机”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网友奔奔的乐园:科技支撑应该体现在科技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请问如何减少种植端制约因素问题,如:提升产量、降低价格及因地制宜使用科技减少劳动成本支出?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 刘伟:
科技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转化应用,“求实创新、兴农利民”这是我们的院训。优质农产品一定是生长在优势的生态区。因此,水果蔬菜的生产有其适宜性要求:就是做到适地适栽,即在最优生态区种植最适品种,配套关键的种植技术,才能实现产量、品质、效益的最大化。特别是因地制宜方面,就是要推广应用简化适用生产技术,同时推广适用机械化应用来降低对劳动力。在这方面,我们所已先后在全省主产区创建核心示范基地100余个,通过“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来实现助农增收。谢谢各位网友。
网友可乐:我们可以看见越来越多农机的身影出现在田间地头,对于农业机械来说,不断地进行科研创新是非常重要的,想请问当前针对农机创新体系我们要如何进行完善,进而促进农机发展?
四川省农业机械科学研究院党委副书记、院长 蒋辉霞:
一是要加快完善创新联结机制,共同组建“天府良机”创新联合体,以“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双轮驱动为总牵引,强化“技术供给+成果转化+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跨学科、跨产业、跨领域的更广泛更多样化的合作,联合攻关制约现代农机装备发展的关键核心共性技术;二是要加强农机领域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天府良机”智库等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和发展,结合农机产业特色和科创能力,构建清晰的农机科技创新版图,依托西南丘陵山区智能绿色农业装备联合创新应用中心,开展农机装备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新兴技术示范推广应用、人才培训培养和产业技术服务。
主持人:好的,谢谢。科技力量赋能农业生产,使得农业日益智慧化。科技创新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与质量,展现出四川农业发展的崭新前景。感谢牟书记和两位嘉宾做客我们的直播间,给大家进行了详细的解答。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再一次感谢大家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