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首要任务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写在2024年四川省两会开幕之际(中)

  • 2024年01月18日 08时4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新年伊始,巴蜀大地重大项目建设捷报频传——

    单体投资额最大!总投资约630亿元的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在成都开工,是四川工业发展史上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制造业项目。

    全球海拔最高!总投资约151亿元、场址海拔4300米的道孚抽水蓄能电站在甘孜开工,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

    不断加码的投资额,不断攀升的建设高度,跑出加快发展的加速度。

    1月11日,四川省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启动,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创下历年一季度同类活动之最,彰显四川切实担起“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重任、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的信心决心。

    不断加码的投资额,不断攀升的建设高度,更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贯态度。

    粮食总产量创26年来新高,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位居十个经济大省之首、在川世界500强企业总数稳居中西部第一、一大批大国重器在川开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势见效,“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加速从战略谋划图走向实景图……刚刚过去的2023年,四川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再谱新篇章。

    稳与进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3年12月22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23年全年经济工作时,用了这样两组表述——“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看这一年,四川承压前行,扛牢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殊为不易。

    反映到经济运行上,数据一度令人揪心:一季度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市州发展快慢不均,民间投资增长乏力……

    越是形势错综复杂、任务艰巨困难,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

    2023年开年伊始,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数字,在加快发展中改写:四川经济增速上半年追至与全国持平,三季度高出全国1.3个百分点,四季度朝着完成全年目标冲刺。

    一条逆境突围、追赶奋进的昂扬曲线形成。

    回首来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稳的主基调。

    千方百计稳增长、稳预期、强信心——针对年初经济亟待恢复提振的发展实际,省委科学制定全年目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召开省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促消费扩内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及时制定出台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36条”、激发市场活力“19条”等政策措施。从省委工作会议到省委财经委会议,从省政府常务会议到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我省因时应势作出一系列安排,瞄准症结“点穴施针”,拿出“真金白银”为企业纾难解困,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回首来路,因为我们始终锚定进的方向和状态。多措并举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坚持实体经济主导地位不动摇,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进”;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上“进”;加强省内区域协同发展,从五大片区竞相发展上“进”。

    稳有基础,进有后劲,四川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立与破

    先立后破,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要先立后破。先与后,意味着各项工作都要有先后顺序,要推进各项工作之间更加协同;立与破,强调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同时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具体到四川,这一年,我们立了什么?破了什么?

    立的是新产业、新模式。每1秒钟产出一个电芯、2分半钟产出一个电池包,每天下线的电池可装备2500辆新能源汽车……2024年1月上旬,投产不到两个月的时代长安宜宾工厂,智能化生产线开足马力,助推四川新能源产业再冲新高。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主要新能源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1—10月,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73.7%。

    资阳临空经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四川新石器无人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无人车即将走进大街小巷,成为快递物流的送货车,搭载小冰箱、咖啡机、零食柜的零售车。在“资阳造”无人车冲刺上路的过程中,一条智能制造的新赛道也在资阳快速崛起,依托高仙机器人、因诺无人机、新石器无人车等“链主”企业项目,智能机器人制造产业在当地“从无到有”,加速成势。

    放眼巴蜀大地,围绕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已成为全省上下的一致行动。

    省上有部署。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专题研究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实施提质倍增行动,夯实工业经济的“四梁八柱”。

    市州有行动。成都加速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高地,2023年,全球首条TFT基Micro-LED生产线实现奠基,已构建从玻璃基板到面板制造再到手机、车载显示等终端应用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主营收入占全国的15%。

    企业有布局。白酒龙头五粮液集团,其发展思路已不局限于一瓶酒。2023年,该集团旗下的四川省宜宾普什模具有限公司突破国内注塑模具行业“卡脖子”技术,打破相关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数据有亮点。2023年前三季度,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带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产业、新模式立起来,该破的也雷厉风行。近年来,四川始终强调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过度消耗资源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2023年,我省推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柯拉光伏电站一期投产发电;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年产量突破400亿立方米,约占2023年全国天然气产量的1/5,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蓝图一步步“变现”,为横贯中国东西的能源大动脉源源不断注入绿色“血液”。截至目前,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1.1亿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的86.4%。

    有立有破,先立后破,更高质量发展的四川未来可期。

    质与量

    量质齐升,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回顾2023年四川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遵循质与量的辩证关系,贯穿始终。

    更高的质量,离不开科技创新动能更足。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建成投用,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绵阳科技城等创新平台高水平推进,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全部实体化运行,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首次突破60%,四川区域创新能力上升两位至第十位、重回全国第一方阵。

    更高的质量,离不开更为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2023年两次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召开,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而进,248个川渝合作共建项目,1—10月完成投资3331.1亿元。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获国家批复,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协同发展步伐加快。五大片区竞相发展,成都都市圈和绵阳、宜宾、乐山等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态势强劲。

    更高的质量,离不开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势成效。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建设安全可靠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更高的质量,离不开更加延展的开放空间。成都至香港高铁列车成功开行,川西北地区迎来首条铁路开通,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运营里程突破9800公里、居全国第三位。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际合作园区,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更高的质量,离不开共享发展成果更实。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赛迪“百强县”“百强区”名单中,四川7个县(市)、13个区登榜,入围总数创历史新高,仅次于江苏、浙江。在工信部公布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中,射洪市锂电材料,广汉市油气钻采装备制造,绵阳市涪城区连接器、绵阳江油市特冶新材料,攀枝花市东区钒钛,成都市青羊区航空配套、武侯区微波射频、新都区航空大部件、温江区生物技术药等9个产业集群闪耀其间。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四川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底色更新、成色更足。(记者 李欣忆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锚定首要任务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写在2024年四川省两会开幕之际(中)

  • 2024年01月18日 08时4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新年伊始,巴蜀大地重大项目建设捷报频传——

    单体投资额最大!总投资约630亿元的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在成都开工,是四川工业发展史上单体投资额最大的制造业项目。

    全球海拔最高!总投资约151亿元、场址海拔4300米的道孚抽水蓄能电站在甘孜开工,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大型抽水蓄能电站。

    不断加码的投资额,不断攀升的建设高度,跑出加快发展的加速度。

    1月11日,四川省2024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建设集中启动,项目数量和投资总额创下历年一季度同类活动之最,彰显四川切实担起“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的重任、奋力夺取一季度“开门红”的信心决心。

    不断加码的投资额,不断攀升的建设高度,更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一贯态度。

    粮食总产量创26年来新高,前三季度经济增速位居十个经济大省之首、在川世界500强企业总数稳居中西部第一、一大批大国重器在川开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成势见效,“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加速从战略谋划图走向实景图……刚刚过去的2023年,四川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再谱新篇章。

    稳与进

    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3年12月22日,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在总结2023年全年经济工作时,用了这样两组表述——“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

    事非经过不知难。回看这一年,四川承压前行,扛牢经济大省挑大梁重任殊为不易。

    反映到经济运行上,数据一度令人揪心:一季度经济增速不及预期,市州发展快慢不均,民间投资增长乏力……

    越是形势错综复杂、任务艰巨困难,越要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

    2023年开年伊始,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数字,在加快发展中改写:四川经济增速上半年追至与全国持平,三季度高出全国1.3个百分点,四季度朝着完成全年目标冲刺。

    一条逆境突围、追赶奋进的昂扬曲线形成。

    回首来路,因为我们始终坚持稳的主基调。

    千方百计稳增长、稳预期、强信心——针对年初经济亟待恢复提振的发展实际,省委科学制定全年目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分析,召开省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促消费扩内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等重点工作,及时制定出台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36条”、激发市场活力“19条”等政策措施。从省委工作会议到省委财经委会议,从省政府常务会议到全省经济运行调度会,我省因时应势作出一系列安排,瞄准症结“点穴施针”,拿出“真金白银”为企业纾难解困,全力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

    回首来路,因为我们始终锚定进的方向和状态。多措并举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坚持实体经济主导地位不动摇,从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进”;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从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上“进”;加强省内区域协同发展,从五大片区竞相发展上“进”。

    稳有基础,进有后劲,四川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立与破

    先立后破,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要先立后破。先与后,意味着各项工作都要有先后顺序,要推进各项工作之间更加协同;立与破,强调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同时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

    具体到四川,这一年,我们立了什么?破了什么?

    立的是新产业、新模式。每1秒钟产出一个电芯、2分半钟产出一个电池包,每天下线的电池可装备2500辆新能源汽车……2024年1月上旬,投产不到两个月的时代长安宜宾工厂,智能化生产线开足马力,助推四川新能源产业再冲新高。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主要新能源产品产量保持快速增长,1—10月,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73.7%。

    资阳临空经济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四川新石器无人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无人车即将走进大街小巷,成为快递物流的送货车,搭载小冰箱、咖啡机、零食柜的零售车。在“资阳造”无人车冲刺上路的过程中,一条智能制造的新赛道也在资阳快速崛起,依托高仙机器人、因诺无人机、新石器无人车等“链主”企业项目,智能机器人制造产业在当地“从无到有”,加速成势。

    放眼巴蜀大地,围绕新质生产力加快布局,已成为全省上下的一致行动。

    省上有部署。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专题研究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聚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实施提质倍增行动,夯实工业经济的“四梁八柱”。

    市州有行动。成都加速打造新型显示产业高地,2023年,全球首条TFT基Micro-LED生产线实现奠基,已构建从玻璃基板到面板制造再到手机、车载显示等终端应用较为完备的产业链,主营收入占全国的15%。

    企业有布局。白酒龙头五粮液集团,其发展思路已不局限于一瓶酒。2023年,该集团旗下的四川省宜宾普什模具有限公司突破国内注塑模具行业“卡脖子”技术,打破相关产品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

    数据有亮点。2023年前三季度,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带动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新产业、新模式立起来,该破的也雷厉风行。近年来,四川始终强调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过度消耗资源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2023年,我省推进水风光氢天然气等多能互补发展,全球最大水光互补电站——柯拉光伏电站一期投产发电;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天然气年产量突破400亿立方米,约占2023年全国天然气产量的1/5,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蓝图一步步“变现”,为横贯中国东西的能源大动脉源源不断注入绿色“血液”。截至目前,全省清洁能源装机容量达1.1亿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的86.4%。

    有立有破,先立后破,更高质量发展的四川未来可期。

    质与量

    量质齐升,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回顾2023年四川高质量发展之路,坚定不移遵循质与量的辩证关系,贯穿始终。

    更高的质量,离不开科技创新动能更足。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建成投用,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成都)科学城、绵阳科技城等创新平台高水平推进,首批4家天府实验室全部实体化运行,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首次突破60%,四川区域创新能力上升两位至第十位、重回全国第一方阵。

    更高的质量,离不开更为协调的区域发展格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2023年两次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召开,在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而进,248个川渝合作共建项目,1—10月完成投资3331.1亿元。推动川渝万达开地区统筹发展、川南渝西地区融合发展总体方案获国家批复,涪江流域川渝九地协同发展步伐加快。五大片区竞相发展,成都都市圈和绵阳、宜宾、乐山等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态势强劲。

    更高的质量,离不开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成势成效。扎实开展“碳达峰十大行动”,加快建设安全可靠的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高效利用,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

    更高的质量,离不开更加延展的开放空间。成都至香港高铁列车成功开行,川西北地区迎来首条铁路开通,中欧班列(成渝)开行量稳居全国第一位,全省高速公路通车运营里程突破9800公里、居全国第三位。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国际合作园区,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

    更高的质量,离不开共享发展成果更实。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赛迪“百强县”“百强区”名单中,四川7个县(市)、13个区登榜,入围总数创历史新高,仅次于江苏、浙江。在工信部公布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名单中,射洪市锂电材料,广汉市油气钻采装备制造,绵阳市涪城区连接器、绵阳江油市特冶新材料,攀枝花市东区钒钛,成都市青羊区航空配套、武侯区微波射频、新都区航空大部件、温江区生物技术药等9个产业集群闪耀其间。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四川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底色更新、成色更足。(记者 李欣忆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