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参会代表步出会场。记者 华小峰 摄
●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人民生活品质。民生就在身边,要用心体味和真正聚焦群众最关心、最担心、最闹心、最期待的问题,每年集中力量抓好办成30件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 ——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如何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如何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如何提高公共服务品质?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民生关切,展望美好图景,畅谈未来打算,助力把民生底色擦得更亮、让高质量发展成色更足。
加大政策资金投入 兜牢民生底线
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
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民生支出占比65.7%,30件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部完成,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7%。代表委员认为,政府工作报告中的2023年民生账本,实实在在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需要当作首要考虑。
“把更多资源、资金、项目向县城倾斜”“建设65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政府工作报告对人民健康的重视关注,让省政协委员、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徐斌触动很深。
“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要加大政策资金投入,兜牢民生底线。”徐斌说,从今年起将在全省评选10个健康四川示范县,对每个县给予真金白银支持。为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能力,将出台城市医院支援基层若干措施,强化“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达标”“基层基础设施补短”“基层关键设备升级”四个三年行动计划。
就业是民生之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确保重点群体就业稳定。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在高校毕业生刚进入社会最需要帮一把的时候,帮助他们尽快找到工作。“太暖心了。”省人大代表、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刘志勇认为,大力开拓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要立足当地、服务当地,加大地方企业、中小企业招聘推介力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就近就业。
“报告提出‘稳定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体现帮助残疾人迈向共同富裕的决心。”省政协委员、攀枝花市残疾人联合会理事长柳瑛谈道,“现在从事直播带货、网约车司机、外卖骑手的残疾人士增多,建议四川创办专门的特殊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系统加大专业技能培训,强化就业帮扶力度,按需、集中开发更多适合残疾人的新就业形态岗位。”
看到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民生政策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省人大代表、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党支部书记何培友兴奋点赞。“随着医保个人缴纳金额上涨,部分农村家庭、低收入家庭参保意愿降低。”他建议,建立合理的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参保费用增长机制,根据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一定比例确定个人缴费标准,减轻农村居民参保缴费压力。
关注新群体回应新诉求 提升群众生活品质
“建立维护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群体权益保障机制,让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更安心、更安全。”政府工作报告关注新就业形态群体,让省人大代表,成都圆速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网点负责人、快递员唐建备受鼓舞,“这是真正用心为新就业形态群体办实事!”
省政协委员、内江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封武建议,保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还应健全组织强化服务保障。“行业主管部门在该群体中建立党组织,将其组织、团结起来;工会组织加大关爱力度;人社部门加强技能培训和就业帮扶服务力度,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
关注新群体,还要回应新诉求。家长选择校外培训的内因未消,教育焦虑难解;学生在校时间过长,形成新的问题矛盾……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委会秘书长喇明英认为,“双减”政策要达到更好效果,既需要在执行层面久久为功,又需要在政策层面补充完善。“继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深化对义务教育阶段择校的治理工作。建立对教师、学生的多维评价体系,并将评价结果切实应用到学生升学、教师晋升和学校评级上。”
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进一步增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供给至关重要。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逐步提高医护比、床护比,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增加双人间、单人间病房”,让省人大代表、凉山州卫生健康委主任谢立感触颇深,“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可以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谢立还提到,当前中医药与康养、旅游、文化、生态等融合形成的新业态相继出现,建议建立与此配套的激励机制,鼓励探索更多中医药服务新业态,高品质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健康需求。
补齐“民生短板” 挖掘新的消费潜力
改善民生,要抓住重点难点问题,“一老一小”就是典型。“一老一小”问题之所以突出,首先因为它关系到千家万户。但与此同时,相关服务供给存在不足。聚焦“一老一小”,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健全养老服务体系,“优化孤寡老年人和失能老年人服务,支持普惠性养老和互助型养老。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减少家庭生育、养育、教育开支。”提出更好满足“一老一小”消费需求,“围绕解决老龄化问题增加养老服务产品供给,扩大老年助餐服务,支持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医养服务中心,加快发展托幼托育服务。”
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写进了四川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省政协委员、成都安琪儿医疗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卓朝阳的第一反应是,“政府下决心推动以人口高质量发展红利接替人口规模红利。”
“老龄人口持续增加,老人的急难愁盼,正是政策的发力点、资金的投向点、产业的布局点、市场的增长点。”省人大代表、九三学社德阳市委会主委吴泳认为,应抢抓银发经济“蓝海”机遇,制定银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鼓励各类经营主体和社会组织积极参与银发经济发展,完善银发经济产业链,使银发经济成为建设四川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新引擎。
“在提高公共服务品质中补齐‘民生短板’,挖掘新的消费潜力。”省政协委员、台盟成都市支部副主委彭梅谈道,随着居民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可支配收入范围内对细分健康体检的意愿度有所提高。建议通过有序发展细分体检行业,如预防保健性体检、鉴定性体检、社会性体检、科研性健康体检等,加强高品质医疗保健服务的供给。(记者 江芸涵 魏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