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信息化赋能 做好经济治理“加减法”
●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经济治理。建设全省一体化数据平台、省社会信用平台,打通各领域公共数据信息,完善自然人、企业法人“一人一档”“一企一档”……推动社保卡“一卡通”应用。推广“报表通”,减少基层填表负担,让基层干部有更多精力和时间走进群众、服务群众。——政府工作报告
数字技术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治理方式,进一步优化完善了政府行政体系、治理体系、数据开放体系以及公共服务体系,为治理现代化提供组织保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数字化信息化赋能经济治理。如何赋能?能够解决什么问题?代表委员展开热议。
基层工作减负
数据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填写报表是基层工作令人头疼的一项工作。“‘台账报表多、服务时间少’是社区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省人大代表、成都市新津区区长胡建平认为,报告中提出的数字化信息化赋能是基层减负的重要手段。
2022年4月,新津区开始试点“报表通”这一数据工具,实现一次采集、多方使用、部门协同。“各部门从向社区要数据转变为向中台取数据,大大减少了基层工作人员负担。”胡建平说,和“报表通”推广之前相比,现在新津区村(社区)每个月的报表填报数量平均下降了75%。
“关键还是要加大数据开放力度,打造数据共享协作机制。”省政协委员、绵阳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嘎拉茶建议,在明确公共数据开放的权责和范围,在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构建覆盖省、市等层级的全省一体化政务数据共享交换体系,统一受理共享申请并提供服务,高效满足各地区各部门数据共享需求。
“还要发挥载体优势,持续集成和丰富功能。”省人大代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唐青很看好正在推广的社保卡“一卡通”应用。他建议,积极拓展社保卡应用场景,打通教育、就业、医保、住房等跨部门跨层级数据信息,真正实现“一卡通”数据向相关地区和部门赋能。
企业服务加码
数据资源打通发展堵点
帮助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治理中的重要任务。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设全省一体化数据平台、省社会信用平台,打通各领域公共数据信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提升服务企业的水平,打通企业发展的堵点。”省政协委员、宜宾市工商联主席王超表示,诚信体系的缺失,不仅影响了企业的自身发展,也制约了整个市场环境的优化。
“要加快推进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王超建议,加快建设全省公共数据服务平台,建立“多源统一”的公共数据资源库,借助省级平台优势,让公共数据资源成为企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
“数字技术还要为行业发展提供指导。”省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副院长孙湛博在调研过程中发现,当前行业管理部门对道路运输企业、车辆和驾驶员相关信息和数据获取手段单一,时效性不强,造成行业监管难度大。
孙湛博建议,使用多源大数据对道路运输企业、车辆、驾驶员进行数字画像,一方面实现对道路营运企业失信行为、非法营运、营运车辆交通违法和不文明驾驶行为的监管;另一方面也能通过数据收集分析,摸清道路运输企业“家底”,结合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推动营运车辆主动安全控制和绿色低碳水平提升。(记者 曹凘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