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政府工作报告:拼搏实干 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稳住经济大盘
●抓紧谋划储备交通、能源、水利、安全、城市更新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及科技、产业、民生、矿产、新基建等领域有根产业、有效投资、有税源的好项目
●加快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
●布局建设一批新型基础设施
●开工建设红格南矿开发利用等重大产业项目
●大力放宽市场准入,让民营企业充分享有发展机会
●加力落实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提振汽车、家电、家居、电子产品等消费
●挖掘新兴消费,鼓励支持网络定制、智能筛选等个性化消费
●加快发展演艺赛事、游戏电竞、国风国潮等新业态培育集聚演艺赛事运营主体和人才队伍
●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夜间经济和银发经济
城乡融合发展
●科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开展城市更新和安全韧性提升行动,加力实施城市“里子”工程
●推进智能化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造,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
●持续用好“白名单”机制,支持房地产企业稳健经营
●坚持以“五良”融合为牵引,持续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打造粮油千亩高产示范片1000个
●新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县30个确保全省生猪出栏稳定在6000万头以上
●启动川种振兴三年攻坚行动
●做好“土特产”提升附加值大文章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有机农业
●高水平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
●实施“百片引领、千村带动、万村补短”行动
●发展民宿、康养等农村新业态,推动产品变商品、农房变客房、田园变公园
生态环保和建设
●扎实推进第三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
●突出抓好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等污染治理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小流域治理攻坚加快补齐城镇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保持国考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深化田长、林长、河湖长制,创建一批美丽河湖、幸福河湖
●严把新上项目碳排放关,试点建设零碳园区、零碳工厂
●加快钢铁、水泥、煤电、垃圾焚烧发电等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发展绿色低碳建筑,促进城市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新质生产力
●大力推进人工智能“一号创新工程”,持续实施6个重大科技专项
●突出抓好人工智能等“15+N”重点产业链优化产业生态,强链延链补链
●持续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
●加快发展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3个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实施科技支撑未来产业发展“先手棋”计划
●加快云端网一体推进、存算电协同布局,支持发展绿色微电网
●建立产业链评价体系。鼓励跨区域配置资源共同“做大蛋糕”
●推动企业“上规、上榜、上云、上市”
●打造一批智能工厂
高水平对外开放
●支持成都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
●推动西部陆海新通道西线主通道贯通提升中欧、中老班列等运行质效
●扩大优质消费品进口,打造三文鱼、榴莲等特色单品全国集散中心
●深化自贸试验区对标领航行动,围绕数字文创、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开展集成攻坚
●建设国家服务出口基地
●高水平建设成都天府国际空港综合保税区
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就业
●创业是最积极的就业,要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
●加强对快递小哥、送餐骑手、网约车司机、自媒体从业人员等新就业群体的关心服务和权益保障
●围绕“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着力加强支持家庭养老的日间照护、短期托养、康复护理、助餐助浴、智慧监护等社会化服务支持老年大学利用社会资源设置教学点
●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广多子女可在幼儿园、义务教育阶段同校就读等政策
●推进新高考“首考”平稳实施
●让更多科学家、企业家、卓越工程师、高技能工匠、乡村振兴人才等八方英才近悦远来、创新创业、大显身手
●办好金熊猫奖、中国艺术节和中国网络视听大会
●争取更多世界级、国家级重大单项体育赛事落地四川
区域协调发展
●深化川渝相互赋能、一体发展。实施320个年度共建项目
●共同谋划储备一批“十五五”重大项目
●打造川渝“氢走廊”“电走廊”“智行走廊”等应用场景
●加快建设市域(郊)铁路成德线、成眉线
●“一中心一方案”推进省域经济副中心和区域中心城市建设
●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在构筑产业生态圈、高水平开放、公共服务优质均衡等方面率先突破
●推动川南经济区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南向开放枢纽门户
●出台支持川东北经济区以工业振兴引领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
●高水平建设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
●推动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加强生态保护和价值转化
●支持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振兴发展
●培育一批农业强县、工业强县、旅游名县
●实施全国百强县、百强区巩固提升和接续培育行动
重点领域改革
●深入实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支持盘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推动产业园区“腾笼换鸟”
●开展违规设置市场准入门槛、拖欠企业账款、侵害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涉企违规收费罚款、涉企执法检查“五个专项治理”
●开展新一轮省属企业主营业务优化调整
●全面落实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建设全省一体化数据平台、省社会信用平台
●围绕“高效办成一件事”,推动信息共享、流程再造
维护社会安全稳定
●严格规范执法行为,深入整治“小过重罚”等问题
●坚定捍卫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
●依法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涉黑涉恶、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
●扎实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
●深入推进科技赋能防灾减灾救灾“揭榜挂帅”
●开展新一轮避险搬迁和工程治理推动重点县城地质安全综合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