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

  • 2024年01月23日 07时3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扫码速读政府工作报告


    1月22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成都锦江大礼堂开幕。 记者 华小峰 摄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加强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政策支持,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切实肩负“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重任。——政府工作报告

    1月22日,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长黄强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四川如何扛起重任”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重点,在观点碰撞中,凝聚起推动四川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共识。

    看担当

    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的预期目标

    不少代表委员注意到,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随后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省两会,都鲜明地提出四川要担起“挑大梁”重任。

    “中央有要求,四川有行动!”省人大代表、省工商联副主席朱琳琳赞叹。在她看来,四川既是经济大省,也是科教大省、军工大省,是国家战略大后方,挑的这个“大梁”,担子重、内涵深,四川扛起了“大梁”、挑好了“大梁”,就是实现了为国担当。

    讨论中,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真正”二字。2023年,中央要求当年实现经济运行的整体好转,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

    在大家看来,“真正”二字体现了中央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四川的肩负重任。

    四川能够担起重任。过去一年,包括四川在内的全国六个经济大省保持恢复向好态势,2023年前三季度,六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约44.7%;具体到四川,全省经济运行回升向好,2023年经济发展跑出了6%的增速,经济总量首次突破6万亿元大关,迈上新台阶。

    四川也必须担起重任。今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风险隐患交织叠加,要素约束日益突出,作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四川有责任在严峻的形势下挑起更多重担,不仅要从量上贡献经济增长点,更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的预期目标,“这正是四川有担当的表现。”省政协委员,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杰点赞。他说,当前我省经济运行整体仍处于恢复期,经济发展动能还在接续转换中,在当前经济体量下保持持续增长必须付出更艰苦的努力,“6%左右”这一预期目标传递出积极信号,也体现出四川跑出“加速度”的决心和信心。

    “四川发展的底气还是很足的。”朱琳琳细数:多重国家战略在四川交汇叠加、一大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四川……“增强信心,跳起摸高,相信预期目标一定能实现。”

    看态势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重任在肩,如何向前?“政府工作报告里已经勾画出重点。”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毛中根认为,那就是坚持把“四个发力”重要要求作为根本遵循,从全国大局把握四川战略地位,坚决扛起“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使命任务。

    挑起大梁,需要动力支撑。“我们公司主要生产锂电正极材料,这是四川培育的六大优势产业之一,已经汇集了众多上下游关联产业以及科研院所,形成了很好的产业生态圈。”省政协委员、宜宾市天宜锂业科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金权说,管中窥豹,他看到了四川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竞争力——四川的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6.6%,全省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超过60%,产业发展后劲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省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沈复民说,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前瞻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不断形成新的增长动能,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

    他注意到,人工智能产业、生物技术、卫星网络等新兴产业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布局和大力发展,力争今年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我省基于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结合技术与人才储备情况提出的‘新赛道’,扩大我省在中西部产业竞争中的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里还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切实肩负“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重任。

    “稳是基础,进是目标。”省政协委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胡斌解读:稳,不仅是稳经济、稳增速,更要稳就业、稳收入。政府工作报告把“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重要位置,重点提到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以及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群体。“他们都是重点就业群体。”在胡斌看来,做好这些重点群体的就业稳定,对稳定我省就业局势、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聆听政府工作报告,省政协委员,省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黄莉还注意到了一个“稳”:更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这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她表示,以“向西开放”为统揽深化“四向拓展”,大力开展“川行天下·向西行”国际市场拓展活动,有助于稳外贸稳外资促开放,并实现稳中求进,提升四川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位势和能级。

    看路径

    发挥主观能动性,“你追我赶拼经济”

    目标已定,如何把“蓝图”变为“施工图”?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点燃内需的“双引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挖掘和释放内需潜力,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项目是投资的有效抓手。省政协委员、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注意到,报告提出要“精准抓项目扩投资”。“精准两字,含义丰富。”他认为,这至少有三层意思:一是对标国家政策机遇抓好项目储备,待相关政策出台,有效益的项目即可“上马”;二是全环节抓项目,从日常调度,到事中事后的监管,推动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三是抓经常性的调度,推动项目尽快具备实施条件,做到应开尽开、能开快开,形成更多经济增长点,发挥好项目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消费对四川去年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基础性支撑作用明显,今年可以在消费上多下功夫。”毛中根认为,今年是“消费促进年”,可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壮大消费基础支撑。“当下临近春节,可及时抓住节点推出多种多样的促销产品,打造更多消费新载体、新场景。”

    四川挑大梁,也需要全省各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你追我赶拼经济”的氛围,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成都是重点地区,我们要挑起四川的大梁。”成都代表团多位人大代表表示,成都要更好发挥“压舱石”和“主引擎”作用,在全省发展中勇担重任、勇挑大梁。

    去年,宜宾GDP超3800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比上年增长了7.5%、增速居全省第一方阵,“要加快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省人大代表、宜宾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陈胜认为,今年要做大组团经济发展增量,加快高质量发展。

    作为省委省政府支持发展的“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川中丘陵地区四市”之一,资阳已有谋划和行动。省人大代表、资阳市市长王善平介绍,将联动川中四市共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区域协同发展能级。

    “我们是欠发达县域,增速相对滞后,但也要迎头赶上,不给全省拖后腿。”省政协委员、平昌县副县长陈雪梅说,将抓住白酒优势产业、牛肉特色产业努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统计。省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局长胡品生表态:今年将紧盯重点行业、地区、企业运行情况,加强数据质量管控,全年稳扎稳打,高质量做好统计数据的生产和发布。(记者 王眉灵 王若晔 宁宁 )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

  • 2024年01月23日 07时34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扫码速读政府工作报告


    1月22日,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在成都锦江大礼堂开幕。 记者 华小峰 摄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进一步加强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政策支持,增强政策取向一致性,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切实肩负“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重任。——政府工作报告

    1月22日,在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长黄强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四川如何扛起重任”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重点,在观点碰撞中,凝聚起推动四川经济持续向好发展的共识。

    看担当

    提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的预期目标

    不少代表委员注意到,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随后召开的省委经济工作会议以及今年省两会,都鲜明地提出四川要担起“挑大梁”重任。

    “中央有要求,四川有行动!”省人大代表、省工商联副主席朱琳琳赞叹。在她看来,四川既是经济大省,也是科教大省、军工大省,是国家战略大后方,挑的这个“大梁”,担子重、内涵深,四川扛起了“大梁”、挑好了“大梁”,就是实现了为国担当。

    讨论中,代表委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真正”二字。2023年,中央要求当年实现经济运行的整体好转,经济大省要勇挑大梁;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

    在大家看来,“真正”二字体现了中央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四川的肩负重任。

    四川能够担起重任。过去一年,包括四川在内的全国六个经济大省保持恢复向好态势,2023年前三季度,六省经济总量占全国经济总量约44.7%;具体到四川,全省经济运行回升向好,2023年经济发展跑出了6%的增速,经济总量首次突破6万亿元大关,迈上新台阶。

    四川也必须担起重任。今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风险隐患交织叠加,要素约束日益突出,作为经济发展的“火车头”,四川有责任在严峻的形势下挑起更多重担,不仅要从量上贡献经济增长点,更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为稳定全国经济作出更大贡献。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今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的预期目标,“这正是四川有担当的表现。”省政协委员,省税务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杰点赞。他说,当前我省经济运行整体仍处于恢复期,经济发展动能还在接续转换中,在当前经济体量下保持持续增长必须付出更艰苦的努力,“6%左右”这一预期目标传递出积极信号,也体现出四川跑出“加速度”的决心和信心。

    “四川发展的底气还是很足的。”朱琳琳细数:多重国家战略在四川交汇叠加、一大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四川……“增强信心,跳起摸高,相信预期目标一定能实现。”

    看态势

    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重任在肩,如何向前?“政府工作报告里已经勾画出重点。”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中国西部经济研究院院长毛中根认为,那就是坚持把“四个发力”重要要求作为根本遵循,从全国大局把握四川战略地位,坚决扛起“两高地、两基地、一屏障”使命任务。

    挑起大梁,需要动力支撑。“我们公司主要生产锂电正极材料,这是四川培育的六大优势产业之一,已经汇集了众多上下游关联产业以及科研院所,形成了很好的产业生态圈。”省政协委员、宜宾市天宜锂业科创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金权说,管中窥豹,他看到了四川经济发展的韧性和竞争力——四川的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6.6%,全省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经费比重超过60%,产业发展后劲足。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有别于传统生产力,代表了生产力的跃迁,是科技创新在其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生产力。”省人大代表、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沈复民说,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可以推动产业升级,前瞻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不断形成新的增长动能,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

    他注意到,人工智能产业、生物技术、卫星网络等新兴产业被写进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重点布局和大力发展,力争今年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是我省基于自身产业基础和优势,结合技术与人才储备情况提出的‘新赛道’,扩大我省在中西部产业竞争中的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里还提出,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切实肩负“经济大省要真正挑起大梁”重任。

    “稳是基础,进是目标。”省政协委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厅长胡斌解读:稳,不仅是稳经济、稳增速,更要稳就业、稳收入。政府工作报告把“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放在重要位置,重点提到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以及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群体。“他们都是重点就业群体。”在胡斌看来,做好这些重点群体的就业稳定,对稳定我省就业局势、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聆听政府工作报告,省政协委员,省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黄莉还注意到了一个“稳”:更大力度稳外贸稳外资。“这是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她表示,以“向西开放”为统揽深化“四向拓展”,大力开展“川行天下·向西行”国际市场拓展活动,有助于稳外贸稳外资促开放,并实现稳中求进,提升四川在全国开放格局中的位势和能级。

    看路径

    发挥主观能动性,“你追我赶拼经济”

    目标已定,如何把“蓝图”变为“施工图”?代表委员纷纷建言献策。

    点燃内需的“双引擎”,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挖掘和释放内需潜力,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项目是投资的有效抓手。省政协委员、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注意到,报告提出要“精准抓项目扩投资”。“精准两字,含义丰富。”他认为,这至少有三层意思:一是对标国家政策机遇抓好项目储备,待相关政策出台,有效益的项目即可“上马”;二是全环节抓项目,从日常调度,到事中事后的监管,推动项目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三是抓经常性的调度,推动项目尽快具备实施条件,做到应开尽开、能开快开,形成更多经济增长点,发挥好项目对稳增长的关键作用。

    “消费对四川去年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基础性支撑作用明显,今年可以在消费上多下功夫。”毛中根认为,今年是“消费促进年”,可培育智能家居、文娱旅游等新的消费增长点,壮大消费基础支撑。“当下临近春节,可及时抓住节点推出多种多样的促销产品,打造更多消费新载体、新场景。”

    四川挑大梁,也需要全省各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形成“你追我赶拼经济”的氛围,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成都是重点地区,我们要挑起四川的大梁。”成都代表团多位人大代表表示,成都要更好发挥“压舱石”和“主引擎”作用,在全省发展中勇担重任、勇挑大梁。

    去年,宜宾GDP超3800亿元、总量居全省第3位,比上年增长了7.5%、增速居全省第一方阵,“要加快组团建设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省人大代表、宜宾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陈胜认为,今年要做大组团经济发展增量,加快高质量发展。

    作为省委省政府支持发展的“打造产业发展新高地、加快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的川中丘陵地区四市”之一,资阳已有谋划和行动。省人大代表、资阳市市长王善平介绍,将联动川中四市共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提升区域协同发展能级。

    “我们是欠发达县域,增速相对滞后,但也要迎头赶上,不给全省拖后腿。”省政协委员、平昌县副县长陈雪梅说,将抓住白酒优势产业、牛肉特色产业努力推动县域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统计。省政协委员、省统计局局长胡品生表态:今年将紧盯重点行业、地区、企业运行情况,加强数据质量管控,全年稳扎稳打,高质量做好统计数据的生产和发布。(记者 王眉灵 王若晔 宁宁 )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