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背后

  • 2023年01月11日 16时01分
  • 来源: 川观新闻
  • 【字体:
  • 1月11日上午,四川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省长黄强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一年;今后五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五年。

    在这样特殊的时间节点,提请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什么特点,报告经历了怎样的起草过程,着眼未来五年、把握开局之年又部署哪些重点?报告起草组成员、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付强等接受了记者独家专访。

    起草过程

    坚持四条原则、采纳270多条建议

    省政府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宪法规定的重要职责,是政府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形式。起草好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凝聚各方智慧力量、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作用。

    去年11月初,报告起草工作正式启动,前后历时两个多月,直至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前一天,起草组仍在字斟句酌、反复打磨。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报告起草工作。省委书记王晓晖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听取报告起草情况汇报并提出修改建议。黄强担任报告起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先后6次主持研究报告起草工作,要求严格对标落实中央最新精神,全面转化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充分体现四川工作实际情况,注重广泛征求意见。这也成为报告起草工作坚持的原则。各位副省长多次参与讨论研究和修改完善。

    报告起草期间,起草组原原本本、逐段逐字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领会把握核心要求,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擘画的宏伟蓝图和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转化为政府工作的“任务书”,努力把省委确定的四川现代化建设“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重要部署细化为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施工图”,努力把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事写充分写具体,让老百姓感受到新变化。

    报告起草过程,也是一个集思广益、集中智慧、集聚共识的过程。起草组收集了各部门过去五年的工作总结和对未来五年及今年工作的安排建议。省政府以专题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次对报告进行讨论研究,专门听取党外人士、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经过“数轮”群策群力,起草组先后征集到560多条意见建议,逐条梳理、反复研究,采纳270多条。其余意见建议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体现。

    “两个多月来,起草组人员经常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经过一场场研讨论证、一遍遍增减修改、一次次细化完善,如今提请省人代会审议的报告稿与初稿相比,内容已有较大变化。” 省政府办公厅有关负责同志透露,为了充实起草力量,从10个省直部门和成都、绵阳、宜宾、南充、凉山5个市州抽调“精兵强将”集中起草,保障了整个起草工作顺利开展、高效推进。

    鲜明特点

    突出大事要事、激发信心决心

    付强说,今年是省政府换届之年,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与过去年度报告不同,既要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又要提出未来五年的目标和任务,还要安排新一年的工作。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写出新意,十分考“手艺”。

    过去5年,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新时代四川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分鼓舞人心;今后五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的光明前景,无比催人奋进。

    “继往开来、接续奋斗,报告起草突出四川聚焦聚力抓的大事要事。” 付强说,无论是报告提及的标志性成就、突破性进展、趋势性变化,还是将要推进的影响深远、奠基未来的重大部署,都会让广大干部群众产生切身可感、直接有感的强烈共鸣,从而汇聚起团结奋斗谱新篇的磅礴力量。

    从阶段性历史使命看,我省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如期打赢脱贫战,圆满实现全面小康千年梦想;从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四川综合创新能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经济版图发生格局性变化;从壮大实体经济看,先进制造加快扩能、数字经济全面赋能、消费升级激活潜能、金融支持注入活力、文旅融合聚势蓄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迈出坚实步伐……这些大事要事,全省人民都是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

    报告注重用数据说话。五年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5万亿元,相当于前两个五年总和;中欧班列(成渝)五年平均开行数量占全国33%,进出口规模从4600亿元增加到10095亿元;落户世界500强企业增加46家,达到377家;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元台阶;存贷比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82.6%;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稳定在9成左右,成都每年有六七十天能看见80公里外西岭雪山;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9.5%;水电装机规模近1亿千瓦,全国每100度水电就有28度出自四川,“西电东送”年外送电量超过1500亿千瓦时,是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1.3倍;天然气(页岩气)年产量居全国第1位,“川气东输”年均输出140多亿立方米;打赢森林草原防灭火翻身仗,火灾起数由2020年的111起降至2022年的15起;人民群众对平安四川建设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报告中提及的数据多达300余处。

    “应当看到,2022年是五年中经受考验最多、挑战最大的一年,新冠疫情高发频发,极端高温干旱历史罕见,连续遭遇3次6.0级及以上强烈地震。”付强说,在如此复杂严峻的环境中,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顽强拼搏、苦干实干,经受住了考验。特别是针对第三季度经济严重下滑,实施“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攻坚行动,抢进度、赶时间、补损失,推动全省经济运行走出了一条从震荡下行到快速回升的坚强曲线。“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坚定信心决心、风雨无阻前行是应有的姿态。”

    报告提出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特别强调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明确要求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出台更有含金量的政策和举措,找准和下决心解决四川在营商环境上的突出短板,全面提振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整体改观;全面清理和废止阻碍参与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和涉企收费专项整治;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权益,严禁违规动用执法力量干预经济纠纷,严禁滥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避免民营企业因小案件陷入大困境;加大对受疫情冲击大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帮扶力度,支持他们尽快缓过劲,让再创业者有东山再起的发展机会。

    高频词汇

    “建设”157次、“发展”137次、“加快”65次

    在报告提出的今后5年主要发展目标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到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超过8万亿元、再上3个万亿元台阶,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报告建议2023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确保总量突破6万亿元。

    在今年的报告中,“建设”“发展”“加快”是出现次数前三位的关键高频词。其中,“建设”出现了157次,“发展”出现了137次,“加快”出现了65次。

    付强认为,这些高频词汇给人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传递了政策加力、工作加劲、发展加速的强烈信号,就是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加快建设名扬天下、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速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有序开展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示范,加快建设首批23个省级集群,加快建设服务业强省……一系列“建设”,是稳增长、稳预期的现实支撑,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具体举措,更是确保新时代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的信心表现。

    把中央政策转化为四川行动和发展机遇,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带动省内其他地区共同发展,重点发展CPU、GPU等高端通用芯片及国产EDA工具,支持发展预制菜产业,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一系列“发展”,既有战略层面的考量,又有行动方面的部署,目的是提升四川发展水平、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加快纳入“十四五”规划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芦山地震、马尔康地震、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加快长征渠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布局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设施,加快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突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一系列“加快”,表明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是巴蜀大地最昂扬的旋律。

    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报告中占据了大量篇幅。从毫不放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短板,到加大就业增收;从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扎实办好年度30件民生实事;从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报告一系列部署要求和工作举措,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在报告起草过程中,起草组注意跳出固有的思路,特别是在政府自身建设部分,一改传统写法,聚焦新征程上如何更好肩负政府职责使命,按照党的二十大最新要求,从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高质量发展本领、坚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依靠顽强斗争打开局面、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五个方面作了部署。这些与省委“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是一致的,并以“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落脚点,体现了省政府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的严细实作风。这些要求落到实处,必将让新一届政府展现新气象,以实干担当的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揭秘省政府工作报告起草背后

  • 2023年01月11日 16时01分
  • 来源: 川观新闻
  • 1月11日上午,四川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在成都开幕,省长黄强代表省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关键一年;今后五年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四川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五年。

    在这样特殊的时间节点,提请省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什么特点,报告经历了怎样的起草过程,着眼未来五年、把握开局之年又部署哪些重点?报告起草组成员、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付强等接受了记者独家专访。

    起草过程

    坚持四条原则、采纳270多条建议

    省政府向省人民代表大会报告工作,是宪法规定的重要职责,是政府接受人民监督的重要形式。起草好政府工作报告,对于凝聚各方智慧力量、推动新时代新征程四川现代化建设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作用。

    去年11月初,报告起草工作正式启动,前后历时两个多月,直至报告提请大会审议前一天,起草组仍在字斟句酌、反复打磨。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报告起草工作。省委书记王晓晖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听取报告起草情况汇报并提出修改建议。黄强担任报告起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先后6次主持研究报告起草工作,要求严格对标落实中央最新精神,全面转化落实省委部署要求,充分体现四川工作实际情况,注重广泛征求意见。这也成为报告起草工作坚持的原则。各位副省长多次参与讨论研究和修改完善。

    报告起草期间,起草组原原本本、逐段逐字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认真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领会把握核心要求,努力把习近平总书记为四川擘画的宏伟蓝图和中央的新部署新要求转化为政府工作的“任务书”,努力把省委确定的四川现代化建设“总牵引”“总抓手”“总思路”重要部署细化为政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 “施工图”,努力把事关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事写充分写具体,让老百姓感受到新变化。

    报告起草过程,也是一个集思广益、集中智慧、集聚共识的过程。起草组收集了各部门过去五年的工作总结和对未来五年及今年工作的安排建议。省政府以专题会、座谈会等形式,多次对报告进行讨论研究,专门听取党外人士、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的意见建议。经过“数轮”群策群力,起草组先后征集到560多条意见建议,逐条梳理、反复研究,采纳270多条。其余意见建议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体现。

    “两个多月来,起草组人员经常加班加点、甚至通宵达旦。经过一场场研讨论证、一遍遍增减修改、一次次细化完善,如今提请省人代会审议的报告稿与初稿相比,内容已有较大变化。” 省政府办公厅有关负责同志透露,为了充实起草力量,从10个省直部门和成都、绵阳、宜宾、南充、凉山5个市州抽调“精兵强将”集中起草,保障了整个起草工作顺利开展、高效推进。

    鲜明特点

    突出大事要事、激发信心决心

    付强说,今年是省政府换届之年,这次政府工作报告与过去年度报告不同,既要总结过去五年的工作,又要提出未来五年的目标和任务,还要安排新一年的工作。如何谋篇布局、如何突出重点、如何写出新意,十分考“手艺”。

    过去5年,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复杂形势和风险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新时代四川发展取得重大成就,十分鼓舞人心;今后五年,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篇章的光明前景,无比催人奋进。

    “继往开来、接续奋斗,报告起草突出四川聚焦聚力抓的大事要事。” 付强说,无论是报告提及的标志性成就、突破性进展、趋势性变化,还是将要推进的影响深远、奠基未来的重大部署,都会让广大干部群众产生切身可感、直接有感的强烈共鸣,从而汇聚起团结奋斗谱新篇的磅礴力量。

    从阶段性历史使命看,我省攻克深度贫困堡垒,如期打赢脱贫战,圆满实现全面小康千年梦想;从服务和融入国家战略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势见效,四川综合创新能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经济版图发生格局性变化;从壮大实体经济看,先进制造加快扩能、数字经济全面赋能、消费升级激活潜能、金融支持注入活力、文旅融合聚势蓄能,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迈出坚实步伐……这些大事要事,全省人民都是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

    报告注重用数据说话。五年完成综合交通投资1.5万亿元,相当于前两个五年总和;中欧班列(成渝)五年平均开行数量占全国33%,进出口规模从4600亿元增加到10095亿元;落户世界500强企业增加46家,达到377家;电子信息、食品饮料产业规模迈上万亿元台阶;存贷比提高15个百分点、达到82.6%;全省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稳定在9成左右,成都每年有六七十天能看见80公里外西岭雪山;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9.5%;水电装机规模近1亿千瓦,全国每100度水电就有28度出自四川,“西电东送”年外送电量超过1500亿千瓦时,是三峡电站年发电量的1.3倍;天然气(页岩气)年产量居全国第1位,“川气东输”年均输出140多亿立方米;打赢森林草原防灭火翻身仗,火灾起数由2020年的111起降至2022年的15起;人民群众对平安四川建设满意度保持在98%以上……报告中提及的数据多达300余处。

    “应当看到,2022年是五年中经受考验最多、挑战最大的一年,新冠疫情高发频发,极端高温干旱历史罕见,连续遭遇3次6.0级及以上强烈地震。”付强说,在如此复杂严峻的环境中,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顽强拼搏、苦干实干,经受住了考验。特别是针对第三季度经济严重下滑,实施“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攻坚行动,抢进度、赶时间、补损失,推动全省经济运行走出了一条从震荡下行到快速回升的坚强曲线。“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坚定信心决心、风雨无阻前行是应有的姿态。”

    报告提出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特别强调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明确要求针对民营企业面临的困难出台更有含金量的政策和举措,找准和下决心解决四川在营商环境上的突出短板,全面提振信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整体改观;全面清理和废止阻碍参与公平竞争的政策规定,开展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和涉企收费专项整治;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自主经营权和企业家权益,严禁违规动用执法力量干预经济纠纷,严禁滥用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避免民营企业因小案件陷入大困境;加大对受疫情冲击大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帮扶力度,支持他们尽快缓过劲,让再创业者有东山再起的发展机会。

    高频词汇

    “建设”157次、“发展”137次、“加快”65次

    在报告提出的今后5年主要发展目标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到2027年全省经济总量超过8万亿元、再上3个万亿元台阶,高质量发展明显“进位”;报告建议2023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尽最大努力争取更好结果,确保总量突破6万亿元。

    在今年的报告中,“建设”“发展”“加快”是出现次数前三位的关键高频词。其中,“建设”出现了157次,“发展”出现了137次,“加快”出现了65次。

    付强认为,这些高频词汇给人以“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传递了政策加力、工作加劲、发展加速的强烈信号,就是要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首要任务,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努力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乘势跃升,加快建设名扬天下、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提速建设现代化基础设施,有序开展国家和省级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示范,加快建设首批23个省级集群,加快建设服务业强省……一系列“建设”,是稳增长、稳预期的现实支撑,是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的具体举措,更是确保新时代新征程开好局起好步的信心表现。

    把中央政策转化为四川行动和发展机遇,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深入落实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带动省内其他地区共同发展,重点发展CPU、GPU等高端通用芯片及国产EDA工具,支持发展预制菜产业,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一系列“发展”,既有战略层面的考量,又有行动方面的部署,目的是提升四川发展水平、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

    加快纳入“十四五”规划等重大项目开工建设,加快推进芦山地震、马尔康地震、泸定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加快长征渠引水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布局卫星互联网、量子信息设施,加快建设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加快突破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一系列“加快”,表明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是巴蜀大地最昂扬的旋律。

    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报告中占据了大量篇幅。从毫不放松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从补齐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民生短板,到加大就业增收;从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扎实办好年度30件民生实事;从守护“舌尖上的安全”,到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报告一系列部署要求和工作举措,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落到细处。

    在报告起草过程中,起草组注意跳出固有的思路,特别是在政府自身建设部分,一改传统写法,聚焦新征程上如何更好肩负政府职责使命,按照党的二十大最新要求,从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增强高质量发展本领、坚持人民至上依靠人民、依靠顽强斗争打开局面、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五个方面作了部署。这些与省委“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是一致的,并以“抓落实”作为政府工作的落脚点,体现了省政府一以贯之、一抓到底的严细实作风。这些要求落到实处,必将让新一届政府展现新气象,以实干担当的新作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