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晖:紧紧扭住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 坚定不移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

  • 2024年03月07日 09时00分
  •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 【字体:
  • 王晓晖(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四川坚定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面对投资乏力、消费疲软、外需不振等多重挑战,加强分析研判、强化运行调度,及时研究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加快恢复,走出了一条逐季回升的坚强曲线。去年全省经济增长6%,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优化为10.1∶35.4∶5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3%,税收收入增长17.4%;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两位至第10位、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2023年5月12日,环兴隆湖畔,成都超算中心、成都科创生态岛等错落有致,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大美公园城市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展。新华社发(四川省委宣传部提供)。

    一是统筹“守正”与“创新”,在巩固传统发展优势的同时大力开辟新赛道。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天府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省已培育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9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去年晶硅光伏、动力电池、钒钛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2%、16.9%、10.6%。

    二是统筹“领跑”与“共进”,在支持领先发展的同时促进携手发展。通盘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激发调动各地积极性,推动形成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区域发展格局,去年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经济增长分别达6.1%、6.5%、5.9%、6.8%、6.5%。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7个县(市)、13个区入围全国百强县、百强区。支持成都、宜宾、广安特色发展,加快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区域中心城市,推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和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振兴发展、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

    三是统筹“开发”与“保护”,在充分保障发展所需资源要素的同时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鲜明导向,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过度消耗资源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去年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耕地面积增加50万亩以上,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1亿千瓦、占比达86.7%,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速达11.9%。

    四是统筹“效率”与“公平”,在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中持续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始终坚持发展为民,既做大做好“蛋糕”、又注重分好“蛋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实事。在财政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提高民生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全国第31位提升到第22位,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全国第24位、22位提升到第21位、19位。坚持“四个不摘”全力抓好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060个重点帮扶村发展,对所有农村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并将监测收入标准从6800元提高至7500元。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积极探索促进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去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7%。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扎实推进平安四川建设,坚决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五是统筹“政府”与“市场”,在充分发挥有形之手作用的同时不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坚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时因势及时出台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促消费扩内需的政策举措,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发展平台搭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2”政策体系,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促进各类经营主体竞相发展,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互补位、协调发力。去年全省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49.6万户,实有经营主体数量突破900万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22万亿元、占据四川经济的“半壁江山”。

    2023年8月22日,位于四川省丹棱县经济开发区的眉山琏升光伏8GW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投产,首片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片正式下线。眉山琏升光伏8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项目,总投资达45亿元,是四川省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总体来看,四川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发展方向加速演进。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新华社记者 王丁 周相吉整理)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王晓晖:紧紧扭住中心工作和首要任务 坚定不移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

  • 2024年03月07日 09时00分
  •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 王晓晖(四川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去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四川坚定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大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特别是面对投资乏力、消费疲软、外需不振等多重挑战,加强分析研判、强化运行调度,及时研究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千方百计促进经济加快恢复,走出了一条逐季回升的坚强曲线。去年全省经济增长6%,总量迈上6万亿元台阶;三次产业占比调整优化为10.1∶35.4∶54.5;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3.3%,税收收入增长17.4%;区域创新能力提升两位至第10位、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2023年5月12日,环兴隆湖畔,成都超算中心、成都科创生态岛等错落有致,一幅山水人城和谐相融的大美公园城市画卷,正在这里徐徐铺展。新华社发(四川省委宣传部提供)。

    一是统筹“守正”与“创新”,在巩固传统发展优势的同时大力开辟新赛道。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一手抓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六大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去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一体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国家实验室、天府实验室等高能级创新平台,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全省已培育形成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3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9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去年晶硅光伏、动力电池、钒钛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36.2%、16.9%、10.6%。

    二是统筹“领跑”与“共进”,在支持领先发展的同时促进携手发展。通盘考虑各地资源禀赋和经济基础,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总牵引,激发调动各地积极性,推动形成各有优势、各具特色、相互促进的区域发展格局,去年成都平原、川南、川东北、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经济增长分别达6.1%、6.5%、5.9%、6.8%、6.5%。以县域为重要切入点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7个县(市)、13个区入围全国百强县、百强区。支持成都、宜宾、广安特色发展,加快建设省域经济副中心、区域中心城市,推进成渝地区中部崛起和革命老区、脱贫地区、民族地区、盆周山区振兴发展、39个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发展协调性不断增强。

    三是统筹“开发”与“保护”,在充分保障发展所需资源要素的同时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始终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鲜明导向,决不以牺牲生态环境和过度消耗资源换取一时一地的经济增长,坚决遏制“两高一低”项目盲目上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去年全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100%,长江黄河干流水质稳定保持在Ⅱ类;耕地面积增加50万亩以上,连续三年实现净增加;清洁能源装机容量1.1亿千瓦、占比达86.7%,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增速达11.9%。

    四是统筹“效率”与“公平”,在不断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中持续改善民生、促进共同富裕。始终坚持发展为民,既做大做好“蛋糕”、又注重分好“蛋糕”,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实事。在财政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仍千方百计提高民生保障标准、扩大保障范围,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从全国第31位提升到第22位,城乡低保标准分别从全国第24位、22位提升到第21位、19位。坚持“四个不摘”全力抓好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3060个重点帮扶村发展,对所有农村人口实施动态监测,并将监测收入标准从6800元提高至7500元。支持攀枝花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试验区,积极探索促进共同富裕实现路径。去年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6%、7%。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要;扎实推进平安四川建设,坚决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五是统筹“政府”与“市场”,在充分发挥有形之手作用的同时不断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坚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因时因势及时出台一系列稳定经济增长、促消费扩内需的政策举措,统筹推进基础设施提升、发展平台搭建,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1+2”政策体系,千方百计帮助民营企业纾困解难、健康发展,促进各类经营主体竞相发展,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互补位、协调发力。去年全省新登记各类经营主体149.6万户,实有经营主体数量突破900万户;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22万亿元、占据四川经济的“半壁江山”。

    2023年8月22日,位于四川省丹棱县经济开发区的眉山琏升光伏8GW高效异质结电池项目投产,首片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片正式下线。眉山琏升光伏8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电池项目,总投资达45亿元,是四川省2023年重点建设项目。新华社记者 江宏景 摄

    总体来看,四川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正向着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的发展方向加速演进。面对新的形势任务,我们将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始终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入推进发展方式、发展动力、发展领域、发展质量变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新华社记者 王丁 周相吉整理)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