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响乐”:扶贫项目资产后续如何管理?
“交响乐”:扶贫项目资产后续如何管理?
四川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钟志荣:
这位网友您好!扶贫项目资产是脱贫攻坚期形成的宝贵财富,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的后续管理、确保持续发挥作用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内容。我认为抓好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重点是要解决三个问题,也就是"管什么""谁来管""如何管"这三个问题。
一是"管什么"。只有摸清家底,家底清底数明,才能让管护工作有的放矢。我省2020年率先在全国印发了《四川省扶贫资产管理操作指南》,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使用各类资金投入形成的扶贫项目资产进行了全面摸底,分类建立了管理台账。截至2021年底全省基本摸清了2900多亿元扶贫项目资产底数。
二是"谁来管"。我们在工作当中是坚持按照"谁投入、谁主管、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落实管护主体,明晰产权关系,力求做到让每一项资产都"贴标签、上户口"。
三是"如何管"。管理好资产是保持资产生命力的关键。要强化分类管理,对已确权移交资产,按照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到户类资产分类做好管护。要强化源头管理,对新建项目,我认为要坚持先建机制、后建工程,项目入库和实施前就要明确后续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管护方式、经费来源,推动管护标准化、规范化,确保建成一项、移交一项,让资产及时发挥效益。还要强化经费保障,建立多渠道筹措管护经费的投入机制,多渠道多途径解决扶贫项目资产管护经费来源问题。工作中我们还要特别注重发挥强化联农带农,发挥扶贫项目资产的帮扶作用,构建合理的收益分配机制,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助推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尤其在工作当中要强化监督管理,建立全方位的监督评价机制,确保资金项目资产在阳光下运行,杜绝跑冒滴漏。
2021年,我省进一步细化制定了《关于加强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的实施意见》,各地认真执行,全省已基本构建起资产底数清晰、产权归属明晰、类型界定科学、主体责任明确、收益分配合理、运行管理规范的扶贫项目资产长效运行管理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