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22年07月06日 23时31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字体: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筑强省”建设的部署要求,培育和壮大建筑业企业,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支持建筑业企业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措施》的有关内容,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来到省政府网站,解读文件并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同时,今天我们的直播也将联合新华网、四川发布、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封面新闻、四川IPTV熊猫新闻频道等平台同步直播,欢迎各位网友通过以上平台积极参与访谈互动。程厅长,您好,请您跟我们的广大网友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各位网友好,我是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非常高兴,今天能通过省政府网站这个平台与广大网友互动交流,同大家分享《十条措施》及我省建筑业改革发展有关情况。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也代表住房城乡建设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程厅长,也再次欢迎您做客到我们的直播间。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涉及众多市场主体,关乎城乡建设方方面面。首先,我们请程厅长就“十三五”以来,我省建筑业发展概况及主要成效,给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好的,主持人。“十三五”以来,全省住建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中央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建造方式、队伍素质、质量安全改革创新,推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应,积极推进“建筑强省”建设,建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十三五”以来,我省建筑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保持全国第五、西部第一。就产值而言,我们排全国第5位,前面4位是江苏、浙江、广东和湖北省。“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万亿元,年均增长13.1%。累计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连续保持在8.0%以上,排在工业、农林牧渔业之后,位列第三。去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73万亿元。成都、泸州、南充这三个市产值都超过千亿元。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近500万人,其中80%左右是农村转移劳动力,占全省农民工总量近20%,所以说我们建筑业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

    二是企业规模迈上新台阶。我们积极培育骨干建筑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截至去年底,全省勘察设计综合甲级企业22家、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30家、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844家、施工专业承包一级企业1543家。从产值上来讲,有2344家企业产值在1—10亿元、有218家企业产值10—50亿元、有44家企业产值达到了50—100亿元、还有12家企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去年一个比较可喜的是,我们成都建工集团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成为我们省第一家突破千亿建筑企业。四川华西集团、四川路桥集团、中铁二局集团和中国五冶集团这些企业产值超过500亿元。今年四川华西集团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按我们的规划,“十四五”期间我们四川应该有三家企业能突破千亿元,这就是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效果。

    三是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我们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大力推广先进建造技术,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全省制定发布工程建设地方标准129项,通过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成果有107项,认定工程建设省级工法2830项。在科技进步方面,“十三五”期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7项,行业在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方面效果还是比较明显。我们还积极推动BIM技术在设计、施工、运营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集成应用。这里给大家也介绍一下,近几年我们在“高、大、特、新”项目上,我们的成效也比较显著,比如说高质量完成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大运场馆、成都地铁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项目。

    四是绿色建造实现新发展。我们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造方式转变,编制完成了《四川省装配整体式住宅建筑设计规程》等17项技术标准和7项标准图集。成都、广安、宜宾评为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范例)城市。华西集团、成都建工集团等12家企业评为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去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达到了5600万㎡,占新建建筑的31%。现已建成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生产基地39个,8个项目入选住建部《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范例项目。11个案例入选住建部《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清单》。四川还作为全国7个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省之一,我们加快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推广应用,一批高装配率项目正加紧建设中。

    五是队伍素质得到新提升。开展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全国试点,建设1个国家级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基地和5个省级建筑产业工人培育示范基地。“十三五”末,全省累计培训鉴定建筑工人169.9万人,其中取得中级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达到了144.62万人;培训考核施工现场管理人员103.1万人,到目前我们全省建筑类执业资格注册人数达到了28.7万人;获得建筑工程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有10万余人。这也为我们下一步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六是质量安全达到新水平。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持续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加大危大工程安全管控,不断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这几年我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也在逐年下降。全省建筑工程报建项目质量安全监督到位率和工程质量合格率均达100%。“十三五”期间,全省有19个工程获得“鲁班奖”、33个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还有442个工程获得“天府杯”奖。

    七是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我们加快推行电子化审查、电子证书,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还有我们扩大告知承诺制范围,主动压减企业资质申报材料。同时支持特级和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通过重组、合并、分立等方式优化资质结构。我们还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全面落实根治薪欠工作各项制度和措施,积极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建立完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构建以诚信体系为基础的市场监管机制。

    八是“走出去”发展迈出新步伐。我们加强与外省(市)住建部门沟通,建立省与省之间的互动交流机制,为企业外出发展牵线搭桥、搭建平台。“十三五”以来,我们先后与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签订两省市的建筑业合作发展协议。在省外的产值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下,去年我们在贵州、重庆、云南、广东4个省完成产值超过300亿元,在新疆、河北、浙江、山东等9个省完成产值超过100亿元。“十三五”期间,我们累计完成省外的产值是达到了1.26万亿元,完成境外产值达到208.8亿美元。

    总结起来,以上的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全省住建系统共同拼搏的结果,也是我们实施“建筑强省”建设行动的坚实基础和最大底气。

    主持人:

    谢谢程厅长,刚才您从八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十三五”以来我省建筑业取得的成绩。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如何发挥好建筑业稳增长、惠民生、保就业的重要作用,为稳住经济基本盘作出积极贡献,迫切需要及时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为企业纾困解难和长远发展提供指引和支持。6月1日,省政府10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支持建筑业企业发展十条措施》,正是契合这一大背景下,加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下面,我们有请程厅长给大家介绍一下《十条措施》出台的背景和过程。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好的,主持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在这几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四川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系统谋划、强力推进。四川建筑业与江苏、浙江建筑强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就是“大而不强”,我们认为大而不强的特征比较明显,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特别是企业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在经营方面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亟需出台相关政策,既解决当前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着眼于企业和行业的长远发展、提升质效。前期,我们先后在成都、南充召开片区调研座谈会,充分听取行业主管部门、骨干企业及专家意见,在省领导、省政府办公厅、省直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反复研究和沟通协调,我们起草了《十条措施(送审稿)》,并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主要涵盖了培育骨干企业、推动战略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金融财税支持、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都是干货,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建筑企业普遍点赞。

    主持人:

    是的,就像您刚刚提到的,我们措施是经过反复沟通协调,多场调研,听取了各方意见的。那在《措施》的第一部分是“培育骨干企业”,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请问程厅长,在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建设“建筑强省”必先“建筑强企”,四川有5万余家建筑业企业,企业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多而不强”,企业数量多,但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较弱。这个行业要发展,行业要强,需要骨干企业来带动来引领。所以我们提出了实施建筑强企培育行动。具体的做法,一是在企业资质升级、科技创新、资金筹措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等方面予以骨干企业支持,目的就是增强骨干企业承揽铁路、隧道、城市轨道、机场港口等这些工程,提升他们的竞争能力。二是鼓励省内骨干企业与入川大型建筑企业组建联合体,比如说与入川央企和省外优势企业组建联合体,投标参与城市轨道、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以联合体方式承接的工程项目业绩,我们在资质审查方面予以认可,以此来推动我省建筑企业积极参与“高、大、特、新”项目建设。三是支持有条件的市(州)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股权多元化等方式筹建“大建工”集团,打造发展共同体,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加大资金奖补力度,我们这个措施里面就提出了支持各地对年度营业收入首次迈入1000亿元、8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这四个台阶的建筑企业,给予相应资金奖补。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我们还从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予以补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就可以申请奖励资金,让我们企业的获得感更强,发展的劲头更足。

    同时,我们也统筹兼顾,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是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量上来说,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上企业的数还不少,所以我们把这一块也作为一个措施重点关注的对象。近年来,我们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建筑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建筑企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这次在《十条措施》中,对达到一定额度和增速的专精特新企业,比如光伏建筑一体化、隔震减震、输变电、建筑智能等“专精特新”企业,鼓励各地给予一次性资金奖补。目的是激励中小企业在各自领域发挥比较优势、专业特色,实现雁阵发展、融通发展。

    主持人:

    是的,就像刚刚我们也特别留意到资金奖补这一项,这一项激励措施真的对咱们企业来说,是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让他们发展劲头更足了。我们都知道企业转型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目标取向,对推动建筑业企业转型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有请程厅长给大家做一个解读。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在《措施》中提出,要加快四川建筑产业互联网建设,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科技创新产业联盟,推动BIM、大数据、智能建造应用。其主要目的是,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我们产业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我们在《措施》中还专门明确,要加快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从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中专门安排资金对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项目以及高装配率、智能建造示范项目予以奖补。特别是《措施》中还强调创新工程建设组织模式,要求在政府投资、国有资金控股项目中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我们在《措施》中还专门明确落实“优质优价”“优质优先”政策,对获得国家级、省级优质工程奖项的,发包人可给予总承包单位一定的资金奖励,同时鼓励企业所得税征收地对获奖企业给予相应财政资金奖励。对完成相应工程项目并获得优质工程奖项的投标人,在评标中给予适当的加分,以此激励企业创先争优。这些措施有利于增强工程参建各方质量创优意识和争优创优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我省建筑工程品质和工程质量水平的提升。

    主持人:

    是的,就像刚才程厅长提到的这些政策,企校联合,包括工程总承包模式等等这些创新的具体政策,让企业转型发展有了新方式,有了新路径,也让企业更加有积极性主动性。在《措施》专设一节“促进外向经济发展”,这是我省建筑业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下一步,如何继续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提高省外市场份额?有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有请程厅长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解读。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加快外向经济发展,是“建筑强省”建设多向发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一直非常重视和致力于支持建筑企业“走出去”,为“走出去”企业牵线搭桥。去年5月,我们在北京举办了“携手京津冀·唱响川建工”推介会,以此来提升我们企业的竞争力,打响“川建工”这个品牌。一方面是我们依托四川省建筑业发展中心在北京、重庆、南京、武汉、广州、西安、昆明设立的7个驻外分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全国,搭建与兄弟省住建部门沟通平台。坚持我们的企业走到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去年我们省外建筑业完成产值达到了3632.2亿元,同比增长26.4%,外向度首次突破了20%,也算是一个小突破。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推动企业拓展境外市场,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抢占境外建筑市场。去年我们对外工程新签工程合同额达到了90.4亿美元,同比增长45%;去年全年完成境外营业额达到了64.7亿美元,同比增长25%。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企业加大“走出去”步伐,积极拓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建筑市场,切实提高我们省外市场份额。今年我们将联合重庆住建委举办川渝建筑行业创新发展合作交流活动,在广州召开四川建筑企业走进珠三角推介会,还将与安徽、广西这两个省签订建筑业战略合作协议。前不久,我们住房城乡建设厅还通报表扬了60家近两年对外开拓成绩突出的建筑企业,以此激励我们企业走出去发展。同时我们依托省建筑业发展中心驻外分中心联合党委,积极会商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推动出川企业加强联动、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为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我们专门搭建了“四川建筑业发展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省外境外建筑市场动态、承包工程指南、风险提示、法律咨询等资讯服务,增强企业“走出去”发展的信心,更好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主持人:

    是的,为了更好地让企业走出去,从政策上给予了激励,在创新发展中,也为企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发展面临较多困难,《措施》中,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呢?我们还是有请程厅长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解读。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好的。减轻企业负担一直是企业最关注的话题,也是我们行业管理部门、政府部门一直在研究、一直在考虑的重点课题。我们的做法主要有:

    一是减轻企业资金压力。严格执行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有关限额和退还规定,全面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建筑业企业可采取银行保函、专业担保公司担保函、保证保险等方式替代现金形式缴纳各类保证金。按照国家规定,工程建设领域保留保证金有4类,各类保证金的缴纳比例为:投标保证金,不超过项目估算价的2%,最高80万元;履约保证金,不超过合同额的10%;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结算价款的3%;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由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各按合同额的1%缴纳。以上这些各类保证金如直接采用现金方式缴纳,企业的负担是非常重的,《十条措施》对以保函等替代缴纳现金的方式予以明确,就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同时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保证金不超过项目估算价的1%,这类项目主要是指房建市政项目,比如办公楼、医院、学校等,这也直接减轻了施工企业的负担。我们在《十条措施》中还明确,严格实行施工过程结算,落实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和竣工结算制度,不得要求施工单位垫资建设。这些措施对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缓解流动资金压力,维护市场主体权益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建筑业产业规模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强,同时建筑行业也属于轻资产行业,企业抵押物、质押物不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我省建筑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好上述困难问题,在《措施》中提出,“建立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拓展融资渠道,推行信用良好的建筑业企业以工程施工合同、施工许可证等作为增信措施申请银行贷款;支持建筑业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拓展融资渠道”。这些措施的制定主要目的就是拓宽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金融支持,解决企业现实难题。下一步,我们将会同金融部门对相关措施进行细化,确保企业能够享受政策红利,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主持人:

    “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阶段的开局起步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期,也是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于变局中开新局?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迈步新征程,走好赶考路是对我们建筑业发展的直接检验和全面考量。综合建筑业发展的总体形势,我们有以下几点基本的认识。一是从国内发展形势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正加速形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步入大规模“安装期”,新型城镇化正加速推进,区域一体化进入全面融合升级版,建筑行业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二是从区域发展形势看,“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将提升四川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优势,给四川建筑业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三是从行业发展形势看,建筑行业自身也正在进行深刻的变化,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快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建筑业转型升级正加速演进。

    同时,我省建筑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建设组织模式变革推进缓慢、行业生产方式粗放、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筑市场机制、企业“走出去”发展等领域还有短板弱项,建筑业转型发展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必须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建筑业发展全过程,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保持“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发展新路,努力在“建筑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主持人:

    “十四五”时期,全省建筑业有哪些总体考量和具体举措,如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迈进?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十四五”时期,是四川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五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川叠加,有利于我们更好承接重大生产力布局。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和来川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主动作为,加快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下大力做好“建筑强省”这篇大文章,一项一项落实、一件一件推进,坚定把战略擘画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四个面向”要求,构建富有四川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省级科技成果库,出台科技创新指导性政策,设置科技创新专项经费。联合高校、科研、施工、工程勘察设计、构件生产等单位建立建筑产业创新研发联盟,引导企业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吸收和转化。鼓励骨干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解决“高、大、特、新”项目技术能力。

    二是加快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把绿色低碳作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以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三化合一的新型建筑工业发展。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规范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强化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因地制宜建立建筑节能体系。加强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强化“双碳”目标科技支撑。建立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完善建筑垃圾管理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推进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三是大力推动产业现代化进程。大力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加快四川建筑产业互联网建设,支持成都、绵阳等城市争创全国智能建造范例城市,培育形成一批以部品部件智能生产和现场施工智慧管理为特色的智能建造标杆企业。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力争到2025年培育100家工程总承包骨干企业,培育50家全过程工程咨询骨干企业。

    四是提升市场主体综合竞争能力。实施“建筑强企”培育行动,鼓励省内骨干企业与入川大型建筑业企业组建联合体,投标参与轨道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1+N”省级建筑产业园区计划,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集群同步规划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市(州)筹建“大建工”集团,提升“投融建营”能力。鼓励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发挥大型企业的资源优势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效能,提升产业链协作配套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五是深化川渝建筑业协同发展。把握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重要要求。聚焦成渝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工程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一体化建设。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机制,推动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支持双方优势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共同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和建设。加强建筑人才交流学习,建立健全川渝两地共同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工作机制。

    六是兜紧兜牢安全生产底线。牢记“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要求,坚持源头防范、系统治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房屋建筑尤其是自建房安全隐患,全面开展排查整治。扎实推进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行动,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总量,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推进平安四川建设。

    近期,我们将报请省政府召开全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研判建筑业发展形势,交流经验做法,对“建筑强省”建设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凝心聚力发挥建筑业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重要作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住建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程厅长详细的解读。今天的访谈也受到了非常多网友们的关注,下面来回答网友朋友的提问。

    网友南瓜:

    在提升四川建筑劳务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我们四川具体会怎么做呢?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是劳动力资源大省,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2682万人,全省建筑工人约485万人,占转移就业总数18.1%,建筑业是吸纳劳动者就业的主渠道。

    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四川作为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两个试点省之一。我们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支持建设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基地,提升建筑工人技能水平和素质,形成“叙永经验”在全国推广。去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实施方案》。高质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基地建设,支持骨干建筑企业、职业院校与建筑劳务输出市、县共同建设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基地,加快建筑行业用工制度改革,提升建筑工人职业素质。同时,我们注重建筑劳务品牌创建引领,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建筑劳务品牌,探索建立“一县一匠”“一县一策”建筑劳务品牌培育模式。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培育和发展了“岳池输变电工”“川筑劳务”“富顺建工”“华蓥建工”“川科发建工”五个专业特色突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劳务优质品牌,并入选四川首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我们还加强建筑产业工人权益保障,落实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各项措施,严格执行职业健康各项规定,解决建筑工人急难愁盼问题,让建筑工人有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形成我省独特的建筑产业战略资源。

    网友晨曦:

    营商环境一直是我们企业关心关注的重点,请问就优化市场营商环境,作了哪些安排部署?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近年来,我们一直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始终把改善营商环境、便企惠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做法,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是推行“评定分离”和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充分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规范招投标行为。二是招标控制价应按照国家、省有关计价规定编制,按照合同公平原则,我们鼓励发承包双方在招标文件和合同中对价格风险进行合理分担。三是规范施工现场人员监管“锁证”方式,在建工程项目仅“锁定”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锁证”的目的是指为防止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挂靠及企业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采取的一人一项目的管理制度。通过这个措施明确后,现只锁定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其他安管人员、施工员等现场管理人员不再“锁证”,有利于减轻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四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打造“刚性执法”与“柔性有为”并行的执法模式,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和落实建筑市场、施工现场轻微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清单,作为全省普遍适用的轻微违法行为免罚依据。

    网友青山:

    文件提出“加快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这些是不是将来我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十四五”时期,是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的关键时期,谁先掌握了人工智能,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谁就引领了行业发展,我们坚持把智能建造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着力政策引领、标杆示范、服务保障,全面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引领。健全政策体系建设,分类指引、精准发力。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制定《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实施路径。在《十条措施》《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动建筑强省建设工作方案》及《四川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中,均专门部署和重点安排。

    二是注重示范带动。推动智能建造从“树立理念、试点示范”向“系统创新、深化应用”迈进。支持成都、绵阳、泸州、南充、达州市打造智能建造产业基地,争创全国智能建造范例城市。支持骨干建筑企业发挥“产学研用”综合效应,培育形成一批以部品部件智能生产和现场施工智慧管理为特色的智能建造标杆企业。加强智能建造项目实践应用,成都双凤桥综合开发项目、凤凰山体育中心基本实现绿色建造和信息化管理,成都人居香城置业人才住房三期项目成为国内首个高层钢结构AAA级装配式住宅。鼓励企业建立项目多方协同智能建造平台,实现项目进度、施工方案、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数字化、精细化和可视化管理,一批新型信息技术已在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地铁等项目落地实施。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突出数字赋能,加快四川建筑产业互联网建设,制定《四川省装配式建筑智能平台建设指南》,开发“四川建筑云”平台,用“数据”推动“工程”。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支持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对经认定并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智能建造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积极性和创造力。制定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相关政策措施,依托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培养既懂土木建造、又能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宣传发展智能建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社会认知度和关注度,营造服务发展、支持发展、融入发展的良好氛围。

    网友山楂树:

    注意到文件内提到“加强会商研判,协调解决建筑业企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这个具体将会从哪些方面来协调解决?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建筑业发展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一个政策性、全局性、系统性、复杂性极强的工作,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群策群力,相向发力,加强部门间的会商研判,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形势,定期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需政府层面研究的问题,切实惠企纾困、排忧解难。同时,我们建立挂包帮机制,要求各级住建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至少联系1家建筑业企业,目的是搭建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经营者之间的桥梁,强化服务针对性、时效性,这也是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常态化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程厅长。今天的访谈就要结束了,再次感谢程厅长做客省政府网站线上访谈直播间,与我们深度交流和分享建筑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政策举措、机遇挑战、发展思路,也感谢各位网友的积极参与。最后,感谢大家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

    责任编辑: 刘晨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22年07月06日 23时31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决策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建筑强省”建设的部署要求,培育和壮大建筑业企业,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支持建筑业企业发展十条措施》(以下简称《措施》)。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措施》的有关内容,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来到省政府网站,解读文件并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同时,今天我们的直播也将联合新华网、四川发布、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封面新闻、四川IPTV熊猫新闻频道等平台同步直播,欢迎各位网友通过以上平台积极参与访谈互动。程厅长,您好,请您跟我们的广大网友朋友们打个招呼吧。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各位网友好,我是住房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非常高兴,今天能通过省政府网站这个平台与广大网友互动交流,同大家分享《十条措施》及我省建筑业改革发展有关情况。借今天这个机会,我也代表住房城乡建设厅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程厅长,也再次欢迎您做客到我们的直播间。建筑业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也是我省传统优势产业和富民产业,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涉及众多市场主体,关乎城乡建设方方面面。首先,我们请程厅长就“十三五”以来,我省建筑业发展概况及主要成效,给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好的,主持人。“十三五”以来,全省住建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党中央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在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新发展理念,深化建筑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建造方式、队伍素质、质量安全改革创新,推动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不断提升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应,积极推进“建筑强省”建设,建筑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建造能力不断增强,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积极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行业发展取得新成绩。“十三五”以来,我省建筑业各项经济技术指标保持全国第五、西部第一。就产值而言,我们排全国第5位,前面4位是江苏、浙江、广东和湖北省。“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5万亿元,年均增长13.1%。累计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7万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连续保持在8.0%以上,排在工业、农林牧渔业之后,位列第三。去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73万亿元。成都、泸州、南充这三个市产值都超过千亿元。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近500万人,其中80%左右是农村转移劳动力,占全省农民工总量近20%,所以说我们建筑业是解决就业的主渠道。

    二是企业规模迈上新台阶。我们积极培育骨干建筑企业,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截至去年底,全省勘察设计综合甲级企业22家、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30家、施工总承包一级企业844家、施工专业承包一级企业1543家。从产值上来讲,有2344家企业产值在1—10亿元、有218家企业产值10—50亿元、有44家企业产值达到了50—100亿元、还有12家企业产值超过100亿元。去年一个比较可喜的是,我们成都建工集团产值首次突破千亿元,成为我们省第一家突破千亿建筑企业。四川华西集团、四川路桥集团、中铁二局集团和中国五冶集团这些企业产值超过500亿元。今年四川华西集团产值有望突破千亿元,按我们的规划,“十四五”期间我们四川应该有三家企业能突破千亿元,这就是支持企业做大做强的效果。

    三是科技创新取得新突破。我们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大力推广先进建造技术,企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期间,全省制定发布工程建设地方标准129项,通过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成果有107项,认定工程建设省级工法2830项。在科技进步方面,“十三五”期间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7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27项,行业在科技进步、科技创新方面效果还是比较明显。我们还积极推动BIM技术在设计、施工、运营等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集成应用。这里给大家也介绍一下,近几年我们在“高、大、特、新”项目上,我们的成效也比较显著,比如说高质量完成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大运场馆、成都地铁等一大批科技含量高、施工难度大的项目。

    四是绿色建造实现新发展。我们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加快建造方式转变,编制完成了《四川省装配整体式住宅建筑设计规程》等17项技术标准和7项标准图集。成都、广安、宜宾评为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范例)城市。华西集团、成都建工集团等12家企业评为全国装配式建筑示范基地。去年,全省新开工装配式建筑达到了5600万㎡,占新建建筑的31%。现已建成装配式混凝土部品部件生产基地39个,8个项目入选住建部《装配式建筑评价标准》范例项目。11个案例入选住建部《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清单》。四川还作为全国7个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省之一,我们加快钢结构装配式住宅推广应用,一批高装配率项目正加紧建设中。

    五是队伍素质得到新提升。开展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全国试点,建设1个国家级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基地和5个省级建筑产业工人培育示范基地。“十三五”末,全省累计培训鉴定建筑工人169.9万人,其中取得中级及以上技能等级证书达到了144.62万人;培训考核施工现场管理人员103.1万人,到目前我们全省建筑类执业资格注册人数达到了28.7万人;获得建筑工程中、高级职务任职资格有10万余人。这也为我们下一步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支撑。

    六是质量安全达到新水平。我们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断完善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全面落实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持续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加大危大工程安全管控,不断提升工程质量安全治理能力和水平,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这几年我们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也在逐年下降。全省建筑工程报建项目质量安全监督到位率和工程质量合格率均达100%。“十三五”期间,全省有19个工程获得“鲁班奖”、33个工程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还有442个工程获得“天府杯”奖。

    七是放管服改革取得新进展。我们加快推行电子化审查、电子证书,缩短审批时间,提高审批效率。还有我们扩大告知承诺制范围,主动压减企业资质申报材料。同时支持特级和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通过重组、合并、分立等方式优化资质结构。我们还全面推行施工过程结算和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全面落实根治薪欠工作各项制度和措施,积极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建立完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构建以诚信体系为基础的市场监管机制。

    八是“走出去”发展迈出新步伐。我们加强与外省(市)住建部门沟通,建立省与省之间的互动交流机制,为企业外出发展牵线搭桥、搭建平台。“十三五”以来,我们先后与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签订两省市的建筑业合作发展协议。在省外的产值我也给大家介绍一下,去年我们在贵州、重庆、云南、广东4个省完成产值超过300亿元,在新疆、河北、浙江、山东等9个省完成产值超过100亿元。“十三五”期间,我们累计完成省外的产值是达到了1.26万亿元,完成境外产值达到208.8亿美元。

    总结起来,以上的成绩来之不易,是省委、省政府坚强领导和全省住建系统共同拼搏的结果,也是我们实施“建筑强省”建设行动的坚实基础和最大底气。

    主持人:

    谢谢程厅长,刚才您从八个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十三五”以来我省建筑业取得的成绩。面对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如何发挥好建筑业稳增长、惠民生、保就业的重要作用,为稳住经济基本盘作出积极贡献,迫切需要及时出台针对性政策措施为企业纾困解难和长远发展提供指引和支持。6月1日,省政府10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支持建筑业企业发展十条措施》,正是契合这一大背景下,加力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下面,我们有请程厅长给大家介绍一下《十条措施》出台的背景和过程。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好的,主持人。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建筑业发展。在这几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四川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对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系统谋划、强力推进。四川建筑业与江苏、浙江建筑强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就是“大而不强”,我们认为大而不强的特征比较明显,发展方式比较粗放,特别是企业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在经营方面还面临着不少的问题和困难,亟需出台相关政策,既解决当前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同时还要着眼于企业和行业的长远发展、提升质效。前期,我们先后在成都、南充召开片区调研座谈会,充分听取行业主管部门、骨干企业及专家意见,在省领导、省政府办公厅、省直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反复研究和沟通协调,我们起草了《十条措施(送审稿)》,并提请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实施。主要涵盖了培育骨干企业、推动战略合作、优化营商环境、减轻企业负担、金融财税支持、完善服务体系等方面的一些措施,这些措施都是干货,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建筑企业普遍点赞。

    主持人:

    是的,就像您刚刚提到的,我们措施是经过反复沟通协调,多场调研,听取了各方意见的。那在《措施》的第一部分是“培育骨干企业”,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请问程厅长,在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建设“建筑强省”必先“建筑强企”,四川有5万余家建筑业企业,企业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多而不强”,企业数量多,但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较弱。这个行业要发展,行业要强,需要骨干企业来带动来引领。所以我们提出了实施建筑强企培育行动。具体的做法,一是在企业资质升级、科技创新、资金筹措和市场竞争能力提升等方面予以骨干企业支持,目的就是增强骨干企业承揽铁路、隧道、城市轨道、机场港口等这些工程,提升他们的竞争能力。二是鼓励省内骨干企业与入川大型建筑企业组建联合体,比如说与入川央企和省外优势企业组建联合体,投标参与城市轨道、高速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对以联合体方式承接的工程项目业绩,我们在资质审查方面予以认可,以此来推动我省建筑企业积极参与“高、大、特、新”项目建设。三是支持有条件的市(州)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股权多元化等方式筹建“大建工”集团,打造发展共同体,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加大资金奖补力度,我们这个措施里面就提出了支持各地对年度营业收入首次迈入1000亿元、800亿元、500亿元、100亿元这四个台阶的建筑企业,给予相应资金奖补。为了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我们还从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资金予以补助。符合条件的企业就可以申请奖励资金,让我们企业的获得感更强,发展的劲头更足。

    同时,我们也统筹兼顾,积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精特新企业是建筑企业高质量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从量上来说,专精特新企业数量上企业的数还不少,所以我们把这一块也作为一个措施重点关注的对象。近年来,我们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民营建筑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促进民营建筑企业健康发展的通知》。这次在《十条措施》中,对达到一定额度和增速的专精特新企业,比如光伏建筑一体化、隔震减震、输变电、建筑智能等“专精特新”企业,鼓励各地给予一次性资金奖补。目的是激励中小企业在各自领域发挥比较优势、专业特色,实现雁阵发展、融通发展。

    主持人:

    是的,就像刚刚我们也特别留意到资金奖补这一项,这一项激励措施真的对咱们企业来说,是增强了企业的获得感,让他们发展劲头更足了。我们都知道企业转型发展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目标取向,对推动建筑业企业转型发展方面,有哪些具体的举措?针对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有请程厅长给大家做一个解读。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在《措施》中提出,要加快四川建筑产业互联网建设,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科技创新产业联盟,推动BIM、大数据、智能建造应用。其主要目的是,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我们产业行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优化经济结构。我们在《措施》中还专门明确,要加快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从省级城乡建设发展专项中专门安排资金对二星级、三星级绿色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项目以及高装配率、智能建造示范项目予以奖补。特别是《措施》中还强调创新工程建设组织模式,要求在政府投资、国有资金控股项目中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我们在《措施》中还专门明确落实“优质优价”“优质优先”政策,对获得国家级、省级优质工程奖项的,发包人可给予总承包单位一定的资金奖励,同时鼓励企业所得税征收地对获奖企业给予相应财政资金奖励。对完成相应工程项目并获得优质工程奖项的投标人,在评标中给予适当的加分,以此激励企业创先争优。这些措施有利于增强工程参建各方质量创优意识和争优创优的积极性,进一步推动我省建筑工程品质和工程质量水平的提升。

    主持人:

    是的,就像刚才程厅长提到的这些政策,企校联合,包括工程总承包模式等等这些创新的具体政策,让企业转型发展有了新方式,有了新路径,也让企业更加有积极性主动性。在《措施》专设一节“促进外向经济发展”,这是我省建筑业转型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下一步,如何继续推动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提高省外市场份额?有关这个问题我们还是有请程厅长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解读。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加快外向经济发展,是“建筑强省”建设多向发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一直非常重视和致力于支持建筑企业“走出去”,为“走出去”企业牵线搭桥。去年5月,我们在北京举办了“携手京津冀·唱响川建工”推介会,以此来提升我们企业的竞争力,打响“川建工”这个品牌。一方面是我们依托四川省建筑业发展中心在北京、重庆、南京、武汉、广州、西安、昆明设立的7个驻外分中心,服务范围覆盖全国,搭建与兄弟省住建部门沟通平台。坚持我们的企业走到哪里,我们的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去年我们省外建筑业完成产值达到了3632.2亿元,同比增长26.4%,外向度首次突破了20%,也算是一个小突破。另一方面,我们积极推动企业拓展境外市场,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抢占境外建筑市场。去年我们对外工程新签工程合同额达到了90.4亿美元,同比增长45%;去年全年完成境外营业额达到了64.7亿美元,同比增长25%。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动企业加大“走出去”步伐,积极拓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建筑市场,切实提高我们省外市场份额。今年我们将联合重庆住建委举办川渝建筑行业创新发展合作交流活动,在广州召开四川建筑企业走进珠三角推介会,还将与安徽、广西这两个省签订建筑业战略合作协议。前不久,我们住房城乡建设厅还通报表扬了60家近两年对外开拓成绩突出的建筑企业,以此激励我们企业走出去发展。同时我们依托省建筑业发展中心驻外分中心联合党委,积极会商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问题,推动出川企业加强联动、资源共享、抱团发展。为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我们专门搭建了“四川建筑业发展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省外境外建筑市场动态、承包工程指南、风险提示、法律咨询等资讯服务,增强企业“走出去”发展的信心,更好地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主持人:

    是的,为了更好地让企业走出去,从政策上给予了激励,在创新发展中,也为企业搭建了很好的平台。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发展面临较多困难,《措施》中,在减轻企业负担方面有哪些具体的做法呢?我们还是有请程厅长给大家做一个详细的解读。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好的。减轻企业负担一直是企业最关注的话题,也是我们行业管理部门、政府部门一直在研究、一直在考虑的重点课题。我们的做法主要有:

    一是减轻企业资金压力。严格执行投标保证金、履约保证金、工程质量保证金有关限额和退还规定,全面推行工程担保制度,建筑业企业可采取银行保函、专业担保公司担保函、保证保险等方式替代现金形式缴纳各类保证金。按照国家规定,工程建设领域保留保证金有4类,各类保证金的缴纳比例为:投标保证金,不超过项目估算价的2%,最高80万元;履约保证金,不超过合同额的10%;工程质量保证金,工程结算价款的3%;农民工工资保证金,由建设单位、施工企业各按合同额的1%缴纳。以上这些各类保证金如直接采用现金方式缴纳,企业的负担是非常重的,《十条措施》对以保函等替代缴纳现金的方式予以明确,就是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同时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保证金不超过项目估算价的1%,这类项目主要是指房建市政项目,比如办公楼、医院、学校等,这也直接减轻了施工企业的负担。我们在《十条措施》中还明确,严格实行施工过程结算,落实工程预付款、进度款和竣工结算制度,不得要求施工单位垫资建设。这些措施对保障企业生产经营,缓解流动资金压力,维护市场主体权益将起到积极作用。

    二是拓展企业融资渠道。建筑业产业规模大、对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作用强,同时建筑行业也属于轻资产行业,企业抵押物、质押物不多,融资渠道相对单一,融资难、融资贵已经成为制约和影响我省建筑企业做大做强的重要因素。为解决好上述困难问题,在《措施》中提出,“建立完善政银企合作机制,拓展融资渠道,推行信用良好的建筑业企业以工程施工合同、施工许可证等作为增信措施申请银行贷款;支持建筑业企业通过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实现直接融资、拓展融资渠道”。这些措施的制定主要目的就是拓宽建筑企业的融资渠道,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金融支持,解决企业现实难题。下一步,我们将会同金融部门对相关措施进行细化,确保企业能够享受政策红利,助力企业快速发展。

    主持人:

    “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阶段的开局起步期,是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遇期,也是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把握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于变局中开新局?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迈步新征程,走好赶考路是对我们建筑业发展的直接检验和全面考量。综合建筑业发展的总体形势,我们有以下几点基本的认识。一是从国内发展形势看,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新格局正加速形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步入大规模“安装期”,新型城镇化正加速推进,区域一体化进入全面融合升级版,建筑行业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二是从区域发展形势看,“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将提升四川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优势,给四川建筑业发展带来重大发展机遇;三是从行业发展形势看,建筑行业自身也正在进行深刻的变化,建筑工业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快推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不断涌现,建筑业转型升级正加速演进。

    同时,我省建筑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建设组织模式变革推进缓慢、行业生产方式粗放、工业化和信息化水平较低、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仍然存在,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筑市场机制、企业“走出去”发展等领域还有短板弱项,建筑业转型发展滞后,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必须突出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建筑业发展全过程,促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保持“质”的稳步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发展新路,努力在“建筑强省”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主持人:

    “十四五”时期,全省建筑业有哪些总体考量和具体举措,如何实现由“建筑大省”向“建筑强省”迈进?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十四五”时期,是四川迈步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关键五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在川叠加,有利于我们更好承接重大生产力布局。我们将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质量发展和来川视察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工作总思路,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积极主动作为,加快建筑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下大力做好“建筑强省”这篇大文章,一项一项落实、一件一件推进,坚定把战略擘画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四个面向”要求,构建富有四川特色的科技创新体系和现代产业体系。建立省级科技成果库,出台科技创新指导性政策,设置科技创新专项经费。联合高校、科研、施工、工程勘察设计、构件生产等单位建立建筑产业创新研发联盟,引导企业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吸收和转化。鼓励骨干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解决“高、大、特、新”项目技术能力。

    二是加快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坚持把绿色低碳作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策部署,推动以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三化合一的新型建筑工业发展。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规范绿色建筑标识管理,强化绿色建筑全过程质量管理。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因地制宜建立建筑节能体系。加强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强化“双碳”目标科技支撑。建立绿色建材采信应用数据库,完善建筑垃圾管理的政策和技术标准体系,结合老旧小区改造、城市更新等工作推进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

    三是大力推动产业现代化进程。大力推动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加快四川建筑产业互联网建设,支持成都、绵阳等城市争创全国智能建造范例城市,培育形成一批以部品部件智能生产和现场施工智慧管理为特色的智能建造标杆企业。大力推行工程总承包,推广全过程工程咨询,力争到2025年培育100家工程总承包骨干企业,培育50家全过程工程咨询骨干企业。

    四是提升市场主体综合竞争能力。实施“建筑强企”培育行动,鼓励省内骨干企业与入川大型建筑业企业组建联合体,投标参与轨道交通等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实施“1+N”省级建筑产业园区计划,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产业集群同步规划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市(州)筹建“大建工”集团,提升“投融建营”能力。鼓励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发挥大型企业的资源优势和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效能,提升产业链协作配套和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五是深化川渝建筑业协同发展。把握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的重要要求。聚焦成渝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生态环保、民生工程共建共享,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一体化建设。建立市场准入异地同标机制,推动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一体谋划、一体推进。支持双方优势企业组建产业联盟,共同参与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和建设。加强建筑人才交流学习,建立健全川渝两地共同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工作机制。

    六是兜紧兜牢安全生产底线。牢记“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要求,坚持源头防范、系统治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建房安全专项整治重要指示精神,聚焦房屋建筑尤其是自建房安全隐患,全面开展排查整治。扎实推进房屋市政工程安全生产治理行动,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和政府监管责任,健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最大限度降低事故总量,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入推进平安四川建设。

    近期,我们将报请省政府召开全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研判建筑业发展形势,交流经验做法,对“建筑强省”建设重点工作进行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凝心聚力发挥建筑业稳增长、保就业、惠民生重要作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为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贡献住建力量,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程厅长详细的解读。今天的访谈也受到了非常多网友们的关注,下面来回答网友朋友的提问。

    网友南瓜:

    在提升四川建筑劳务品牌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方面,我们四川具体会怎么做呢?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四川是人口大省,也是劳动力资源大省,截至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达到2682万人,全省建筑工人约485万人,占转移就业总数18.1%,建筑业是吸纳劳动者就业的主渠道。

    2018年,住房城乡建设部确定四川作为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两个试点省之一。我们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支持建设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基地,提升建筑工人技能水平和素质,形成“叙永经验”在全国推广。去年11月,住房城乡建设厅等11部门联合印发《四川省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实施方案》。高质量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培育基地建设,支持骨干建筑企业、职业院校与建筑劳务输出市、县共同建设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基地,加快建筑行业用工制度改革,提升建筑工人职业素质。同时,我们注重建筑劳务品牌创建引领,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建筑劳务品牌,探索建立“一县一匠”“一县一策”建筑劳务品牌培育模式。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培育和发展了“岳池输变电工”“川筑劳务”“富顺建工”“华蓥建工”“川科发建工”五个专业特色突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劳务优质品牌,并入选四川首批“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我们还加强建筑产业工人权益保障,落实根治拖欠农民工工资各项措施,严格执行职业健康各项规定,解决建筑工人急难愁盼问题,让建筑工人有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形成我省独特的建筑产业战略资源。

    网友晨曦:

    营商环境一直是我们企业关心关注的重点,请问就优化市场营商环境,作了哪些安排部署?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近年来,我们一直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始终把改善营商环境、便企惠民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力度推进“放管服”改革,全面清理影响市场公平竞争的做法,维护公平竞争环境,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一是推行“评定分离”和不见面开标、远程异地评标,充分落实招标人主体责任,规范招投标行为。二是招标控制价应按照国家、省有关计价规定编制,按照合同公平原则,我们鼓励发承包双方在招标文件和合同中对价格风险进行合理分担。三是规范施工现场人员监管“锁证”方式,在建工程项目仅“锁定”施工企业项目负责人和工程监理单位总监理工程师。“锁证”的目的是指为防止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挂靠及企业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违规行为,采取的一人一项目的管理制度。通过这个措施明确后,现只锁定项目经理和总监理工程师,其他安管人员、施工员等现场管理人员不再“锁证”,有利于减轻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四是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全面打造“刚性执法”与“柔性有为”并行的执法模式,让执法有力度更有温度,下一步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和落实建筑市场、施工现场轻微违法行为免于行政处罚清单,作为全省普遍适用的轻微违法行为免罚依据。

    网友青山:

    文件提出“加快建筑领域绿色低碳发展,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和智能建造”,这些是不是将来我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今时代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鲜明特征,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落实碳达峰、碳中和要求,推动建筑业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202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印发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打造“中国建造”升级版。“十四五”时期,是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的关键时期,谁先掌握了人工智能,谁就掌握了市场主动,谁就引领了行业发展,我们坚持把智能建造作为推动建筑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招”,着力政策引领、标杆示范、服务保障,全面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一是加强政策引领。健全政策体系建设,分类指引、精准发力。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等13个部门制定《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和实施路径。在《十条措施》《加快转变建筑业发展方式推动建筑强省建设工作方案》及《四川省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文件中,均专门部署和重点安排。

    二是注重示范带动。推动智能建造从“树立理念、试点示范”向“系统创新、深化应用”迈进。支持成都、绵阳、泸州、南充、达州市打造智能建造产业基地,争创全国智能建造范例城市。支持骨干建筑企业发挥“产学研用”综合效应,培育形成一批以部品部件智能生产和现场施工智慧管理为特色的智能建造标杆企业。加强智能建造项目实践应用,成都双凤桥综合开发项目、凤凰山体育中心基本实现绿色建造和信息化管理,成都人居香城置业人才住房三期项目成为国内首个高层钢结构AAA级装配式住宅。鼓励企业建立项目多方协同智能建造平台,实现项目进度、施工方案、质量、安全等方面的数字化、精细化和可视化管理,一批新型信息技术已在天府国际机场、成都地铁等项目落地实施。

    三是强化要素保障。突出数字赋能,加快四川建筑产业互联网建设,制定《四川省装配式建筑智能平台建设指南》,开发“四川建筑云”平台,用“数据”推动“工程”。鼓励企业建立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科研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大力支持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对经认定并取得高新技术企业资格的智能建造企业按规定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提高企业积极性和创造力。制定智能建造人才培养相关政策措施,依托高等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培养既懂土木建造、又能熟练掌握数字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广泛宣传发展智能建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社会认知度和关注度,营造服务发展、支持发展、融入发展的良好氛围。

    网友山楂树:

    注意到文件内提到“加强会商研判,协调解决建筑业企业发展重点难点问题”,这个具体将会从哪些方面来协调解决?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程刚:

    建筑业发展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是一个政策性、全局性、系统性、复杂性极强的工作,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群策群力,相向发力,加强部门间的会商研判,掌握企业生产经营和市场形势,定期协调解决企业发展需政府层面研究的问题,切实惠企纾困、排忧解难。同时,我们建立挂包帮机制,要求各级住建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至少联系1家建筑业企业,目的是搭建行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经营者之间的桥梁,强化服务针对性、时效性,这也是大力弘扬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作风,落实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常态化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具体行动。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程厅长。今天的访谈就要结束了,再次感谢程厅长做客省政府网站线上访谈直播间,与我们深度交流和分享建筑业发展的主要成就、政策举措、机遇挑战、发展思路,也感谢各位网友的积极参与。最后,感谢大家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

    责任编辑: 刘晨雯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