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21年09月16日 21时44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字体: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省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我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有关内容,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同志,解读文件并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的还有两位嘉宾,他们是:农村水利处陈鹏副处长,规划计划处白绍斌副处长,欢迎。今天的访谈将联合新华网、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四川发布、封面新闻、四川iptv熊猫新闻频道等平台同步直播,也欢迎大家在收看访谈的过程当中积极提出您的问题。首先,请权总给我们广大网友打个招呼吧。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关心支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精神和治水兴水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省政府将“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确定为重点专项规划,按照水利厅党组“3226”工作思路,水利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编制《规划》。今天很高兴来到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一起交流沟通我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和网友关注的热点问题,谢谢。

    主持人:

    首先请权总介绍一下,我省编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根据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结合四川实际编制了本《规划》。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三大供水目标,加快完善我省现代水网体系和水管理体系,坚守水生态安全红线和水旱灾害防御底线,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编制好全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意义重大。

    主持人:

    建国以来,全省水利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当前“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现状具备哪些好的基础,又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要求?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兴利除害生态并重、开发节约保护并举、蓄引提并行,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供水保障网、防洪排涝网、水生态保护网,防汛抗旱和水生态保护能力持续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水安全保障基础。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建成水利工程130余万处,形成蓄引提水能力343亿立方米,耕地有效灌溉面积4485万亩,农村人口及学校师生累计6878万人次受益,建成堤防9031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97万平方公里。

    当前,全省水安全保障面临新的机遇和要求:

    一是面临良好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要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为新时代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两新一重”、国家水网等重大工程,解决防汛薄弱环节,为加强水利建设带来新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水务大有作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对水资源的需求凸显;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对水生态的需求提供了拓展空间。全社会对水安全高度关注,大兴水利的热情高涨,为进一步做好水安全保障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新要求。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战略定位,对水安全保障能力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要求完善“五横六纵”骨架水网,构建水安全体系。

    主持人:

    “十三五”水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站在“十四五”新起点,我省水安全保障存在哪些问题?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

    当前主要面临4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上看,全年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5~10月,且大多以洪水形式流失;从空间上看,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约占全省80%的盆地腹部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20%,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000立方米,其中遂宁、资阳、自贡、内江4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500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1/4、全省人均水平的1/5。

    二是节水需要进一步加强。节水意识淡薄、重开源轻节流、重保障轻约束等现象仍然存在,水资源刚性约束不强,需水管理力度不够,节水管理制度和有效政策不健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高耗水工业企业用水效率不高,非常规水源利用率低。

    三是水安全保障任务艰巨。防洪保安方面,江河堤防建设和山洪沟治理滞后,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库尚在建设中,沱江流域无防洪控制性水库,部分城镇和乡村防洪设施不达标,一些城市内涝问题突出,部分现有水利工程存在病险隐患,水文站网数量不足,监测预报预警调度体系尚不完善。

    供水保障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只占水资源总量的1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水网体系不完善,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不强,部分城市缺少应急备用水源,农村生活供水保障程度不高,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5%。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我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用水刚性需求将持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态保护方面,一些河段生态水量不足,岷江、沱江局部河段及部分中小河流亟须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与治理,水域岸线分区管控有待加强,全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0.95万平方公里。

    四是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水资源调配体系、水利建设市场监督体系、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水利工程建设机制和管理运营机制、节水机制、水价形成机制等尚需完善,水利信息化建设、涉水监督能力亟待加强。

    主持人:

    我们注意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更加全面和细致了。可以介绍下“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总体要求吗?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

    我们在分析全省水安全保障现状、机遇和要求、存在问题基础上,对标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的需求,提出了“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水生产力布局。

    一是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考虑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全力推进水利大发展、大突破,构建“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聚焦三大供水目标,加快完善现代水网体系和水管理体系,坚守水生态安全红线和水旱灾害防御底线,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河湖长制,改革创新水利体制机制,持续提升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二是坚持六项原则。节水优先,高效利用;补齐短板,提质升级;人水和谐,系统治理;依法治水,强化监督;两手发力,创新引领;深化改革,优化服务。

    三是提出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水利实现大发展,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大突破,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的需求。包括7个方面的分项目标:

    1.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3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以上。

    2.城乡供水保障程度明显增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乡村水务取得重要进展,全省新增生活、生产、生态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

    3.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高。重点城镇、重要河段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提高到80%,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及调度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4.水生态得到有效保护。涉水空间管控加大力度,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全面完成,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达90%以上,全省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8.5%以上。

    5.现代水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水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涉水监督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明显增强,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水利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水利人才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水利开放合作不断扩大。

    6.水利体制机制科学高效。高效的前期工作机制、多元化的水利投融资机制、职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建设机制、权责利相匹配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营机制、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

    7.蜀水文化全面发展。自然水文化、传统水文化、现代水文化得到深度挖掘传承弘扬,川渝水文化研究合作不断深化,水文化和“大灌区”文旅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同时,也展望了到2035年远景目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跻身全国前列,完备水网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水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水生态水环境更加优美,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高,水利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蜀水文化焕发新活力,建成水利强省,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大跃升,基本满足人民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美好生活需要。

    主持人:

    和“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相比,“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新增了“水生产力布局”,具体是指什么?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

    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布局为基础,结合自然地理、水资源分布及特点、水安全保障需求,构建“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全面提高供水保障、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能力。

    “一主”指盆地腹部区,包括成都平原及丘陵区、盆周部分低山区,是我省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水资源十分短缺,供需水矛盾十分突出,一些河段生态流量不足。这一区域要加快建设完善骨干水网,形成多水源、多工程、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水网体系,增强供水保障能力。

    “四片”包括川西北片、川西南片、秦巴山片、乌蒙山片。

    川西北片,包括阿坝、甘孜高原区和广元、绵阳、德阳、雅安龙门山脉高山峡谷区,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地,水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该区域要进一步保护水生态和加强高山峡谷区防洪治理。

    川西南片,包括攀枝花、凉山和甘孜、雅安、乐山干热河谷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但立体分布不均,水利设施薄弱,二半山区、高寒地带以上缺水,光热资源丰富、特色农业附加值高。该区域要加强蓄引提水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治理。

    秦巴山片,包括达州、巴中、广元盆周北部山区,暴雨洪灾严重,水利建设欠账较大。该区域要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保障城镇用水。

    乌蒙山片,包括泸州、宜宾、乐山盆周南部山区,干旱缺水严重,骨干水利工程缺乏。该区域要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

    主持人:

    谢谢权总规划师给我们讲解了“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我们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

    为实现2025年主要目标,我们“十四五”要推进7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管理调度。坚持节水优先方针,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按照“三条红线”和“双控行动”要求,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完成29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加强水量分配和调度,建立完善覆盖流域和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强化流域水库和水电站联合调度,构建覆盖防洪抗旱、蓄水保供、饮水、水生态、工业、发电、航运等调度的“大水调”工作协调机制。严格取用水管理,加强与取用水有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加强取水口取水在线监测。加强水文现代化建设,完善水文基础设施和监测站网布局,加强现有水文测报设施改造升级,实现水文全要素、全过程自动监测。

    二是构建完备的水网体系。强化工程水网与天然水网互联互通,做好天然水资源与工程配置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坚持“近水为先、北水南补、西水东引、多源互济”的水资源配置原则,统筹流域和区域,构建以引大济岷和长征渠引水两个特大型工程为骨干、“五横六纵”为骨架、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省市县乡村水网充分衔接、“蓄、引、提、供、泄、排”功能完备的水网体系,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满足河道内基本生态水量,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为粮食生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水务,提高供水标准和保障水平。实施农村水利工程,加快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善水源工程灌排设施和计量监测设施,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

    三是构建现代水管理体系。利用新思维理念、现代管理方法、先进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管理人才,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构建科学、法治、高效、规范的现代水管理体系。加强水法治建设和水行政执法,增强涉水法律法规权威性。加强涉水监督管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涉水监督体系,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大监督格局。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依法依规、优质高效推进移民工作,编制和实施后期扶持规划。强化水安全风险管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提升水利行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加强经济调节,推进跨界河流生态补偿,推行洪水保险试点等工作,通过经济手段倒逼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加快智慧水利建设,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带动水利信息化,提升水利协同监管与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水利科技创新,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应用水平,完善水利标准体系。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抓好“五个一工程”和“夯实最后一公里”行动,扩大水利开放合作。

    四是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强化河湖长制,严格涉水空间管控,完成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量水质在线监测,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实施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推进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建设,维护河湖生态廊道功能,扩大优质水生态产品供给,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五是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实施防洪提升工程,解决防汛薄弱环节,实现“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快反应、更好效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目前已经鉴定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对其它新增的病险水库和水毁工程,及时进行除险加固。加快防洪控制性水库建设,提高流域洪水调蓄能力。加快实施堤防护岸工程,优先解决城镇河段防洪不达标、近年洪涝灾害频发、河堤损毁严重等问题。加强重点山洪沟治理,完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升指挥调度体系,建立流域联合防洪调度机制,实施防洪控制性水库和水电站联合调度,完善防汛预案,强化预案演练。

    六是改革创新水利体制机制。坚持改革牵引、创新驱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建立完善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水利体制机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省、市(州)、县(市、区)职责,进一步理顺“政事企”的关系。创新工程前期工作机制,跨市(州)重大水利工程,省级牵头会同工程所在市(州)组建工程前期工作专班,落实人力、物力、资金等保障措施,合力推进前期工作。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建立省级水行政部门牵头,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建设单位“1+3”四方投融资合作模式。创新工程建设机制和建设管理模式,跨市(州)重大水利工程,省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牵头会同工程所在市(州)组建项目法人,负责工程建设,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等新型模式,强化水利工程监督机构与监督能力建设。创新工程管理运营机制和加强运行管护,跨市(州)大型水利工程,建立流域性的供水区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加强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与建设管理。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非农业供水价格改革,深化水资源税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水权改革。

    七是挖掘传承弘扬蜀水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落实建设文化强省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新时代水利精神为指引,尊重历史、道法自然,立足行业、依托地方,面向社会、对接市场,加强蜀水文化水利遗产挖掘保护,加强蜀水文化载体建设,加大蜀水文化宣传力度,加强川渝水文化研究合作,进一步增强蜀水文化和“大灌区”文旅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主持人:

    谢谢权总规划师,今天的访谈也受到很多网友关注,下面我们来看看网友的提问。

    网友“麦子”:

    今后我们四川农村自来水用水方面的规划和进度是什么?离城市近的地方都能用上自来水吗?怎么保障农村地区的生活供水呢?

    农村水利处陈鹏副处长:

    今年,省委农办、水利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把全力推进乡村水务供水作为“新农水”四大板块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十四五”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全部达标,基本实现“喝好水”目标。对平原、丘陵以及有条件的地区,按照“城乡统筹、区域集中、互通共济”的思路,采取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行的方式,大力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积极推行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对人口分散的山区、高原等地区,通过新建水源、改扩建水厂、延伸管网、更新设备等方式,对小型集中和分散供水工程进行升级改造,增强水量保障和水质处理能力。2021至2023年,采取市县自愿申报、省级遴选确认的方式,启动60个乡村水务试点县建设,带动全省农村供水投资规模大突破、建设管护水平大提升。

    网友“白杨”:如何保证我们自来用水的安全,特别是汛期等时期,是否会影响水质?如果发生水质被影响,是否每个城市都有应急备用水源?

    农村水利处陈鹏副处长:

    为了保证城市生活供水安全,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构建多水源供给、互为备用的城市供水水源格局,提高供水水源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在汛期,部分水源水质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我们通过建立“大水调”协调机制,加强多水源、多工程的联合调度和应急调度,强化自来水生产工艺措施,增加水质监测频率,将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尽最大努力保证生活供水安全。

    网友“水纹”:目前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在用水方式上,还存在很大的浪费现象,如何提高并调动全民的节水意识?

    规划计划处白绍斌副处长: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四川省节约用水办法》《四川省用水定额》,为取水许可、计划用水管理、节水载体创建、节水监督检查等树立新标尺。印发了《四川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大力实施用水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缺水地区节水开源、科技创新引领六大行动,完善省级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创建节水型机关、公共机构、高校、企业等载体,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关键时间节点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充分发挥电视、水利网、微信、抖音等各类媒体宣传作用,搭建节水互动平台,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倡导节约用水理念,增强全民节水爱水意识。

    网友“环环相扣”:每年汛期,渠江流域都频频出现预警,超保证水位,是什么原因导致?是否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改善?

    规划计划处白绍斌副处长:

    渠江流域上游地处米仓山—大巴山暴雨区,流域呈扇形向心水系,洪水易集中遭遇,峰高量大、陡涨陡落,河道洪水位可上涨十几米到二十几米,成灾性强,在2002-2011年发生了9次大洪水。

    为从根本上提高渠江流域抗御大洪水的能力,水利部、四川省政府于2012年联合批复了水利厅组织编制的《四川省渠江流域防洪规划》,提出了坚持“以泄为主、蓄泄兼筹”,防洪与兴利相结合,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科学采取综合措施。即中下游通过河道整治与清障,修建堤防护岸,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和流域内重要城镇的防洪标准;上游逐步兴建防洪控制性水库,削峰蓄量;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和水土保持;完善防洪应急预案,加强水情测报、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做好流域洪水预警预报和洪水调度管理工作。2014年,省政府成立了渠江流域防汛指挥部,加强了对渠江流域水库和水电站的联合调度。“十三五”以来,渠江流域建成堤防护岸近200公里,基本建成红鱼洞水库,加快建设黄石盘、土溪口、江家口、固军水库,即将开工青峪口水库。以上综合措施将大大提高渠江流域防洪减灾能力,保障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网友“孜然味”:据了解四川有各类水库达8200余座,一些水库超“龄”运行,对于这些老旧病险水库和水毁的项目,是否都及时进行了隐患排查并修复?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

    我省现有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经多年运行,一些水库存在病险隐患。我厅每年组织开展水库病险问题摸底排查,督促指导各地按规定开展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对于已鉴定为“三类坝”的病险水库,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除险加固。据统计,目前全省已鉴定为“三类坝”的病险水库1550座,积极争取纳入全国“十四五”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方案,计划每年实施一批,2025年底前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主持人:好的,谢谢,非常感谢权总做客我们的直播间,带来耐心的解答。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再一次感谢大家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 2021年09月16日 21时44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
  •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我省抢抓国家重大战略机遇、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时期。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我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有关内容,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同志,解读文件并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今天来到我们直播间的还有两位嘉宾,他们是:农村水利处陈鹏副处长,规划计划处白绍斌副处长,欢迎。今天的访谈将联合新华网、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四川发布、封面新闻、四川iptv熊猫新闻频道等平台同步直播,也欢迎大家在收看访谈的过程当中积极提出您的问题。首先,请权总给我们广大网友打个招呼吧。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非常感谢大家长期以来对水利工作的关心支持!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重要讲话精神和治水兴水重要论述、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省政府将“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确定为重点专项规划,按照水利厅党组“3226”工作思路,水利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编制《规划》。今天很高兴来到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与大家一起交流沟通我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和网友关注的热点问题,谢谢。

    主持人:

    首先请权总介绍一下,我省编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背景和意义。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

    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规划引领作用,根据国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等要求,结合四川实际编制了本《规划》。

    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的重要历史节点,统筹发展和安全,聚焦三大供水目标,加快完善我省现代水网体系和水管理体系,坚守水生态安全红线和水旱灾害防御底线,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是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因此,编制好全省“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意义重大。

    主持人:

    建国以来,全省水利经历了几十年的发展,当前“十四五”水安全保障现状具备哪些好的基础,又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要求?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积极践行新时代治水思路,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兴利除害生态并重、开发节约保护并举、蓄引提并行,建设了一大批水利工程,初步形成了供水保障网、防洪排涝网、水生态保护网,防汛抗旱和水生态保护能力持续提升,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水安全保障基础。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建成水利工程130余万处,形成蓄引提水能力343亿立方米,耕地有效灌溉面积4485万亩,农村人口及学校师生累计6878万人次受益,建成堤防9031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97万平方公里。

    当前,全省水安全保障面临新的机遇和要求:

    一是面临良好机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要求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统筹治理,为新时代水安全保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推进“两新一重”、国家水网等重大工程,解决防汛薄弱环节,为加强水利建设带来新机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乡村水务大有作为;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对水资源的需求凸显;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对水生态的需求提供了拓展空间。全社会对水安全高度关注,大兴水利的热情高涨,为进一步做好水安全保障工作营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重大战略决策提出了新要求。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要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要求“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战略定位,对水安全保障能力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要求完善“五横六纵”骨架水网,构建水安全体系。

    主持人:

    “十三五”水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站在“十四五”新起点,我省水安全保障存在哪些问题?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

    当前主要面临4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时间上看,全年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5~10月,且大多以洪水形式流失;从空间上看,人口、耕地和经济总量约占全省80%的盆地腹部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20%,人均水资源量不足1000立方米,其中遂宁、资阳、自贡、内江4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500立方米,不到全国人均水平的1/4、全省人均水平的1/5。

    二是节水需要进一步加强。节水意识淡薄、重开源轻节流、重保障轻约束等现象仍然存在,水资源刚性约束不强,需水管理力度不够,节水管理制度和有效政策不健全,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部分高耗水工业企业用水效率不高,非常规水源利用率低。

    三是水安全保障任务艰巨。防洪保安方面,江河堤防建设和山洪沟治理滞后,渠江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库尚在建设中,沱江流域无防洪控制性水库,部分城镇和乡村防洪设施不达标,一些城市内涝问题突出,部分现有水利工程存在病险隐患,水文站网数量不足,监测预报预警调度体系尚不完善。

    供水保障方面,水资源开发利用不足,水利工程蓄引提水能力只占水资源总量的13%,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2,水网体系不完善,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调配能力不强,部分城市缺少应急备用水源,农村生活供水保障程度不高,有效灌溉面积仅占耕地面积的45%。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我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用水刚性需求将持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生态保护方面,一些河段生态水量不足,岷江、沱江局部河段及部分中小河流亟须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与治理,水域岸线分区管控有待加强,全省现有水土流失面积10.95万平方公里。

    四是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水资源调配体系、水利建设市场监督体系、工程建设质量与安全管理体制不健全,水利工程建设机制和管理运营机制、节水机制、水价形成机制等尚需完善,水利信息化建设、涉水监督能力亟待加强。

    主持人:

    我们注意到,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更加全面和细致了。可以介绍下“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总体要求吗?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

    我们在分析全省水安全保障现状、机遇和要求、存在问题基础上,对标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的需求,提出了“十四五”水安全保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水生产力布局。

    一是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国家水安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深入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统筹考虑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文化,全力推进水利大发展、大突破,构建“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聚焦三大供水目标,加快完善现代水网体系和水管理体系,坚守水生态安全红线和水旱灾害防御底线,全面加强节水,强化河湖长制,改革创新水利体制机制,持续提升水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二是坚持六项原则。节水优先,高效利用;补齐短板,提质升级;人水和谐,系统治理;依法治水,强化监督;两手发力,创新引领;深化改革,优化服务。

    三是提出了主要目标。到2025年,全省水利实现大发展,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大突破,有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对水的需求。包括7个方面的分项目标:

    1.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持续提高。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33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以上。

    2.城乡供水保障程度明显增强。城乡供水一体化和乡村水务取得重要进展,全省新增生活、生产、生态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以上。

    3.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高。重点城镇、重要河段基本达到国家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全面消除现有病险水库安全隐患,5级及以上堤防达标率提高到80%,预报预警预演预案及调度管理体系不断完善。

    4.水生态得到有效保护。涉水空间管控加大力度,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和常年水面面积1平方公里以上湖泊岸线保护与利用规划全面完成,重点河湖生态流量保障目标满足程度达90%以上,全省水土保持率提高到78.5%以上。

    5.现代水管理能力明显提升。水法治建设不断加强,涉水监督能力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水安全风险防范化解能力明显增强,水利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水利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高,水利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水利人才队伍结构明显优化,水利开放合作不断扩大。

    6.水利体制机制科学高效。高效的前期工作机制、多元化的水利投融资机制、职责明确的水利工程建设机制、权责利相匹配的水利工程管理运营机制、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进一步完善。

    7.蜀水文化全面发展。自然水文化、传统水文化、现代水文化得到深度挖掘传承弘扬,川渝水文化研究合作不断深化,水文化和“大灌区”文旅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同时,也展望了到2035年远景目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跻身全国前列,完备水网体系基本建成,现代水管理体系基本形成,水生态水环境更加优美,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大幅提高,水利体制机制更加完善,蜀水文化焕发新活力,建成水利强省,水安全保障能力实现大跃升,基本满足人民对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先进水文化的美好生活需要。

    主持人:

    和“十三五”水利发展规划相比,“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新增了“水生产力布局”,具体是指什么?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

    以全省“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发展战略布局为基础,结合自然地理、水资源分布及特点、水安全保障需求,构建“一主四片”水生产力布局,全面提高供水保障、防洪排涝、水生态保护能力。

    “一主”指盆地腹部区,包括成都平原及丘陵区、盆周部分低山区,是我省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主要区域,水资源十分短缺,供需水矛盾十分突出,一些河段生态流量不足。这一区域要加快建设完善骨干水网,形成多水源、多工程、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的水网体系,增强供水保障能力。

    “四片”包括川西北片、川西南片、秦巴山片、乌蒙山片。

    川西北片,包括阿坝、甘孜高原区和广元、绵阳、德阳、雅安龙门山脉高山峡谷区,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地,水资源丰富但生态脆弱。该区域要进一步保护水生态和加强高山峡谷区防洪治理。

    川西南片,包括攀枝花、凉山和甘孜、雅安、乐山干热河谷区,水资源相对丰富但立体分布不均,水利设施薄弱,二半山区、高寒地带以上缺水,光热资源丰富、特色农业附加值高。该区域要加强蓄引提水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水土流失治理。

    秦巴山片,包括达州、巴中、广元盆周北部山区,暴雨洪灾严重,水利建设欠账较大。该区域要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和保障城镇用水。

    乌蒙山片,包括泸州、宜宾、乐山盆周南部山区,干旱缺水严重,骨干水利工程缺乏。该区域要加强水源工程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

    主持人:

    谢谢权总规划师给我们讲解了“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的总体要求。“十四五”期间,我们的重点任务是什么?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

    为实现2025年主要目标,我们“十四五”要推进7项重点任务。

    一是加强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和管理调度。坚持节水优先方针,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实施国家节水行动,按照“三条红线”和“双控行动”要求,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加大非常规水源利用,完成29个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加强水量分配和调度,建立完善覆盖流域和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加强水资源统一调度管理,强化流域水库和水电站联合调度,构建覆盖防洪抗旱、蓄水保供、饮水、水生态、工业、发电、航运等调度的“大水调”工作协调机制。严格取用水管理,加强与取用水有关的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对取用水总量已达到或超过控制指标的地区,暂停审批新增取水,加强取水口取水在线监测。加强水文现代化建设,完善水文基础设施和监测站网布局,加强现有水文测报设施改造升级,实现水文全要素、全过程自动监测。

    二是构建完备的水网体系。强化工程水网与天然水网互联互通,做好天然水资源与工程配置水资源的合理调配。坚持“近水为先、北水南补、西水东引、多源互济”的水资源配置原则,统筹流域和区域,构建以引大济岷和长征渠引水两个特大型工程为骨干、“五横六纵”为骨架、大中小微协调配套、省市县乡村水网充分衔接、“蓄、引、提、供、泄、排”功能完备的水网体系,确保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安全,满足河道内基本生态水量,保障工农业生产用水,为粮食生产安全、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保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乡村水务,提高供水标准和保障水平。实施农村水利工程,加快已成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完善水源工程灌排设施和计量监测设施,加强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

    三是构建现代水管理体系。利用新思维理念、现代管理方法、先进科学技术和高素质管理人才,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构建科学、法治、高效、规范的现代水管理体系。加强水法治建设和水行政执法,增强涉水法律法规权威性。加强涉水监督管理,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涉水监督体系,形成常态化、规范化的大监督格局。做好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和后期扶持,依法依规、优质高效推进移民工作,编制和实施后期扶持规划。强化水安全风险管理,牢固树立底线思维,加强风险隐患排查,提升水利行业安全生产保障能力。加强经济调节,推进跨界河流生态补偿,推行洪水保险试点等工作,通过经济手段倒逼节约集约利用水资源。加快智慧水利建设,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带动水利信息化,提升水利协同监管与公共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加强水利科技创新,提高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的应用水平,完善水利标准体系。加强水利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抓好“五个一工程”和“夯实最后一公里”行动,扩大水利开放合作。

    四是加强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强化河湖长制,严格涉水空间管控,完成河湖岸线保护和利用规划,保障河湖生态流量,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量水质在线监测,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水环境治理,实施水生态修复与治理,加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推进水利风景区(河湖公园)建设,维护河湖生态廊道功能,扩大优质水生态产品供给,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五是提升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切实践行“两个坚持、三个转变”防灾减灾救灾理念,实施防洪提升工程,解决防汛薄弱环节,实现“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快反应、更好效果”,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25年底前全部完成目前已经鉴定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对其它新增的病险水库和水毁工程,及时进行除险加固。加快防洪控制性水库建设,提高流域洪水调蓄能力。加快实施堤防护岸工程,优先解决城镇河段防洪不达标、近年洪涝灾害频发、河堤损毁严重等问题。加强重点山洪沟治理,完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强化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升指挥调度体系,建立流域联合防洪调度机制,实施防洪控制性水库和水电站联合调度,完善防汛预案,强化预案演练。

    六是改革创新水利体制机制。坚持改革牵引、创新驱动,坚持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建立完善与新时代要求相适应的水利体制机制。深化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明确省、市(州)、县(市、区)职责,进一步理顺“政事企”的关系。创新工程前期工作机制,跨市(州)重大水利工程,省级牵头会同工程所在市(州)组建工程前期工作专班,落实人力、物力、资金等保障措施,合力推进前期工作。创新水利投融资机制,建立省级水行政部门牵头,地方政府、金融机构和建设单位“1+3”四方投融资合作模式。创新工程建设机制和建设管理模式,跨市(州)重大水利工程,省水利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牵头会同工程所在市(州)组建项目法人,负责工程建设,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等新型模式,强化水利工程监督机构与监督能力建设。创新工程管理运营机制和加强运行管护,跨市(州)大型水利工程,建立流域性的供水区一体化管理运行机制;推进水利工程标准化管理,加强农村水利基层服务与建设管理。继续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和非农业供水价格改革,深化水资源税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水权改革。

    七是挖掘传承弘扬蜀水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落实建设文化强省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新时代水利精神为指引,尊重历史、道法自然,立足行业、依托地方,面向社会、对接市场,加强蜀水文化水利遗产挖掘保护,加强蜀水文化载体建设,加大蜀水文化宣传力度,加强川渝水文化研究合作,进一步增强蜀水文化和“大灌区”文旅品牌传播力和影响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

    主持人:

    谢谢权总规划师,今天的访谈也受到很多网友关注,下面我们来看看网友的提问。

    网友“麦子”:

    今后我们四川农村自来水用水方面的规划和进度是什么?离城市近的地方都能用上自来水吗?怎么保障农村地区的生活供水呢?

    农村水利处陈鹏副处长:

    今年,省委农办、水利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期农村水利工作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的指导意见》,把全力推进乡村水务供水作为“新农水”四大板块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十四五”工作目标,到2025年全省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8%,农村集中供水工程规范化管理全部达标,基本实现“喝好水”目标。对平原、丘陵以及有条件的地区,按照“城乡统筹、区域集中、互通共济”的思路,采取市场化运作、公司化运行的方式,大力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提升农村自来水普及率,积极推行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对人口分散的山区、高原等地区,通过新建水源、改扩建水厂、延伸管网、更新设备等方式,对小型集中和分散供水工程进行升级改造,增强水量保障和水质处理能力。2021至2023年,采取市县自愿申报、省级遴选确认的方式,启动60个乡村水务试点县建设,带动全省农村供水投资规模大突破、建设管护水平大提升。

    网友“白杨”:如何保证我们自来用水的安全,特别是汛期等时期,是否会影响水质?如果发生水质被影响,是否每个城市都有应急备用水源?

    农村水利处陈鹏副处长:

    为了保证城市生活供水安全,我们正在加快推进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构建多水源供给、互为备用的城市供水水源格局,提高供水水源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在汛期,部分水源水质可能会受到一些影响,我们通过建立“大水调”协调机制,加强多水源、多工程的联合调度和应急调度,强化自来水生产工艺措施,增加水质监测频率,将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尽最大努力保证生活供水安全。

    网友“水纹”:目前不管是单位还是个人,在用水方式上,还存在很大的浪费现象,如何提高并调动全民的节水意识?

    规划计划处白绍斌副处长:

    近年来,我省出台了《四川省节约用水办法》《四川省用水定额》,为取水许可、计划用水管理、节水载体创建、节水监督检查等树立新标尺。印发了《四川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大力实施用水总量强度双控、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缺水地区节水开源、科技创新引领六大行动,完善省级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创建节水型机关、公共机构、高校、企业等载体,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

    加大节水宣传力度,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全国城市节水宣传周等关键时间节点与日常宣传相结合,充分发挥电视、水利网、微信、抖音等各类媒体宣传作用,搭建节水互动平台,普及节水知识和技能,倡导节约用水理念,增强全民节水爱水意识。

    网友“环环相扣”:每年汛期,渠江流域都频频出现预警,超保证水位,是什么原因导致?是否可以采取相关措施改善?

    规划计划处白绍斌副处长:

    渠江流域上游地处米仓山—大巴山暴雨区,流域呈扇形向心水系,洪水易集中遭遇,峰高量大、陡涨陡落,河道洪水位可上涨十几米到二十几米,成灾性强,在2002-2011年发生了9次大洪水。

    为从根本上提高渠江流域抗御大洪水的能力,水利部、四川省政府于2012年联合批复了水利厅组织编制的《四川省渠江流域防洪规划》,提出了坚持“以泄为主、蓄泄兼筹”,防洪与兴利相结合,工程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科学采取综合措施。即中下游通过河道整治与清障,修建堤防护岸,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和流域内重要城镇的防洪标准;上游逐步兴建防洪控制性水库,削峰蓄量;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和水土保持;完善防洪应急预案,加强水情测报、防汛调度指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建设,做好流域洪水预警预报和洪水调度管理工作。2014年,省政府成立了渠江流域防汛指挥部,加强了对渠江流域水库和水电站的联合调度。“十三五”以来,渠江流域建成堤防护岸近200公里,基本建成红鱼洞水库,加快建设黄石盘、土溪口、江家口、固军水库,即将开工青峪口水库。以上综合措施将大大提高渠江流域防洪减灾能力,保障流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网友“孜然味”:据了解四川有各类水库达8200余座,一些水库超“龄”运行,对于这些老旧病险水库和水毁的项目,是否都及时进行了隐患排查并修复?

    四川省水利厅总规划师权燕:

    我省现有水库大多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经多年运行,一些水库存在病险隐患。我厅每年组织开展水库病险问题摸底排查,督促指导各地按规定开展水库大坝安全鉴定,对于已鉴定为“三类坝”的病险水库,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分期分批进行除险加固。据统计,目前全省已鉴定为“三类坝”的病险水库1550座,积极争取纳入全国“十四五”水库除险加固实施方案,计划每年实施一批,2025年底前完成现有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确保水库安全运行和效益发挥。

    主持人:好的,谢谢,非常感谢权总做客我们的直播间,带来耐心的解答。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再一次感谢大家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

    责任编辑: 余庆言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