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末端落实难题 打通“最后一公里”——绵阳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为河湖常态管护注入强劲动能
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建设美丽四川、创建幸福河湖等治蜀兴川决策部署,全面提升“中国科技城、川北副中心”战略发展综合竞争力,5月中旬,绵阳市印发实施《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方案》,将城乡水环境治理改善作为全面提升城乡环境颜值的重要内容之一。“三年行动”推进为有效破解河湖长制“最后一公里”难题,提升河湖常态管护质量注入强劲动能。
1.河湖管护人员力量得以强化
《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方案》将全市组建100支城乡护河队作为考核验收辖区水环境管护治理的一项硬指标,以此推动基层各级各地调配充实河湖一线管护人员力量,强化河库、沟渠、塘堰管护队伍建设,有效破解当前基层普遍存在的河湖一线管护人员老化、力量薄弱等现实难题。
市级河长现场指导水环境质量提升
2.河湖管护经费保障得以强化
执法部门联合处理占用岸线问题
结合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推进,建立市、县两级财政投入机制,统筹整合相关项目资金,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维护资金,综合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以工代赈、村民自建等多种方式,多渠道优化环境提质资金保障,强化大数据等技术推广运用。城乡水环境管护治理保障融入城乡环境综合提质资金、技术保障平台后,基层河湖管护工作资金保障无渠道、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短板、部分已建污水处理场(站)运行维护难落实、基层河湖监管信息化水平受经费制约等共性问题将逐步得到有效解决,河湖长制“最后一公里”将有力打通。
3.河湖管护推进力度得以强化
督导组每月暗访巡查水环境问题
5月10日,全市召开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工作部署会,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副总河长挂帅抓总,市住建、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交通等职能部门及市河长办联合专班推进,落实月督察通报、季考核评比、年总结部署,常态推动河道保洁、乱象清理等日常工作落细落实。河湖管护在“三年行动”中得以统筹合力推进,上下齐抓、部门联动持续强化。5月下旬,市督导组抽调组成10个工作组,对全市所有县(市、区)和园区进行了“一对一”督察、面对面指导,结合督察“五清”行动,查纠污水排放、面源污染等河湖“脏乱差”问题42处,立行立改26处,其余问题建立台账,“对账销号”整改,强力推进城乡水环境持续改善。
4.河湖管护激励效果得以强化
基层巡河员常态巡查河道水环境问题
市委、市政府将城乡环境提质行动纳入各县(市、区)、园区和有关市直部门的目标绩效综合考核,市委目标绩效办会同领导小组办公室加强定期督察,每季考核排名,评选“十佳乡镇”(街道)和“十差乡镇”(街道),对整治成效突出,考核排名靠前的给予表扬通报和资金奖励,对问题突出、整改不力的进行公开曝光,城乡水环境管护治理将结合环境综合整治步入正轨,并在正反激励中持续增强各级各地护河治水的内在动力。
整治美化水环境
城乡环境综合提质三年行动展开以来,为全市河湖长制工作装上了“新引擎”,河湖常态管护注入了新动能,涪江新龙舟码头、河长制文化公园、芙蓉花溪等城乡水环境、水文化、水生态景观效果持续显现,各级各地正以实际行动美化河湖颜值,回应人民对美丽环境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