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陈忠明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当前是降水最集中的“七下八上”主汛期,入秋前后我省也正在经历新一轮的降雨过程。为了让广大网友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今年我省在防汛减灾方面相关工作的开展情况,我们也专门推出了汛期专题访谈。今天来到直播间的是四川省气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忠明同志,欢迎。我们将就“进一步做好汛期气象服务筑牢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的主题和广大网友进行在线的交流。同时,今天来到直播间的还有两位嘉宾,省气象局科技预报处处长谢娜,欢迎。省气象局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李纯仪,欢迎。今天我们的直播将联合新华网、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四川发布、封面新闻等平台进行同步的网络直播,也欢迎各位网友在各大的直播平台与我们留言互动。那么在最后,我们也将留出一定的时间,来集中回答网友比较关心的问题。陈局,您好,还是首先请您跟广大的网友打个招呼。
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陈忠明: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我是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陈忠明,今天在这里主要就今年防汛减灾气象有关工作,和网友关心的问题与大家进行互动交流。谢谢!
主持人:
今年的气候其实大家是比较关注的,尤其现在是8月中旬,马上要进入到8月下旬了,可以说主汛期依旧是没有过去的,那么入汛以来,今年我省的天气气候到底有哪些特点?可以先跟我们介绍一下吗?
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陈忠明:
好的。我省天气气候主要呈现以下四个特点:
1、平均气温偏高,高温天气明显。全省平均气温22.5℃,较常年同期偏高了0.7℃,排历史同期的第5高位;全省大部地区气温偏高0.1~1.5℃。全省平均高温日数9.3天,排历史同期第4高位。7月下旬以来,盆地出现持续性高温天气过程,大部地区持续5~9天,盆地南部分地区达10天以上,全省高温过程持续时间平均为历史同期第2长,其中盆西北、盆西南多数地方高温持续时间历史同期最长。全省共有123县站出现高温天气,其中23县站日最高气温达到40℃以上,兴文站最高达到了42.4℃。全省共有30县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同期极值。
2、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但空间分布差异大。全省平均降水量463.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6%。全省降水空间分布不均,盆东北、盆中、甘孜州西北部偏多1~5成,全省其余大部地区偏少1~4成。大竹多达1185.8毫米,得荣少至173.1毫米。大竹降水量位居历史同期最多;冕宁、美姑、蒲江、合江、纳溪、富顺、南溪7站排历史同期最少。
3、暴雨天气范围广,局地降水强度大。入汛以来,全省共出现264县站的暴雨天气,其中44县站大暴雨,2县站特大暴雨,这两县站一个是渠县,一个是大竹,暴雨县站次数列历史同期第19多位。渠县、大竹、开江、苍溪、宝兴、仁和6站日降水量均突破了本县站历史记录,其中渠县站8月8日降水量达到了334.0毫米,为入汛以来全省县站的最大日降水量。
4、夏旱局地偏重,目前盆南旱情发展较快。全省共有130站出现过夏旱,其中轻旱69站,中旱23站,重旱11站,特旱27站。重特旱主要集中在盆西北、盆南以及攀西地区。7月下旬以来,盆地气温持续偏高,降水偏少,气象干旱发展较快,但8月上旬中后期降水过程缓解了我省大部地区旱情。目前,中度以上旱情主要在盆地南部等局部地区。
主持人:
看来盆地不同的地区它气候特点还是不一样的,刚才说有暴雨的地方,然后也有干旱的地方,所以这就说明我们气象部门切实做好风险的预警提示是非常重要的。想了解一下今年在切实做好风险的预警提示方面,气象部门到底做了哪些具体工作呢?
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陈忠明:
好的。气象部门围绕防汛减灾重点做了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中央领导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防汛减灾工作的工作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力做到“精准预报、及早预警、快速共享”。省局成立了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及时召开汛期气象服务领导小组会议和全省气象服务动员会,部署落实防汛减灾具体措施。
同时,修订印发了应急响应工作手册,严格落实值守班制度和业务岗位职责。强化检查督查,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带领7个检查组深入全省各市(州)气象局开展汛期气象服务工作检查。
强化应急准备,开展了应急演练工作。组织省、市、县三级开展气象灾害责任人备案工作,完成全省责任人接收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备案登记人数达到了10.5万人次。发挥气象预报的第一道防线作用,7月以来连续4次在全省防汛调度会上发言,为政府和其他部门决策响应提供支撑。
二是提升预报预警能力。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的要求,加强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新一代天气雷达等多源立体观测资料,强化暴雨及临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实时跟踪监视,及时制作发布精细到乡镇的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产品,并根据天气形势变化,及时做好订正和跟踪服务,确保灾害性天气预报不漏报,努力做到“早、准、快”,为各级政府做好“三个避让”、“三个紧急撤离”提供支撑,充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
三是不断完善预报产品体系。构建了0-30天精细化无缝隙预报产品体系,预报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明显提高。其中,0-24小时预报产品分辨率达到了1小时、1km;1-10天预报产品分辨率达到了3小时、5km;11-30天预报产品分辨率达到了逐日、5km。同时,强化了省市县三级联动,确保预报协同一致。
四是做好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普查。2020年9月起开展试点工作,一是探索形成省气象局普查办为管理中心,气候、灾防、人影、农气、防雷、数据等6个单位为省级普查实施主体单位,以及1个技术总组+8个灾种分组+1个技术信息组的组织模式。二是统一标准,建立健全技术方案和培训指导体系。开展全省气象系统风险普查技术培训2次,累计培训达到了700余人次。三是深化联动,高质量完成试点地区致灾调查和风险区划。累计处理气象灾害风险数据1200万余条、收集灾害过程3010个,绘制危险性和风险区划图谱150余张。审核汇交致灾因子调查成果数据17.3万条,评估与区划报告图鉴25项75个。
五是做好重大天气过程预报服务。针对7月9日至11日、14日至16日两次暴雨天气过程,省气象局启动暴雨应急Ⅳ级、Ⅲ级响应。省气象局与相关市州举行会商40余次,与防汛、自然资源部门举行联合会商9次。省气象台分别于9日16时、14日8时发布黄色预警,过程期间,省级发布暴雨预警5次,全省各级共发布暴雨预警316期、暴雨预警信号624期、地质灾害、山洪、中小河流洪水风险预警374期。与自然资源厅联合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9期。其中,省、市指导南充仪陇等县气象局滚动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21次,加强了重点跟踪,做好暴雨短时预警服务。全省各级气象部门开展了对地方党政领导的“汇报叫应”540余人次、对有关部门的“通报叫应”和对乡镇责任人的“提醒叫应”3360余人次。省气象局联合省通信管理和网信管理部门向社会公众进行了气象预警信息全网发布共计3次,覆盖全省所有市(州)手机用户和全网网络媒体。各级气象部门通过气象预警平台发布预警短信2326万条,覆盖497万人次。对于8月7-9日的暴雨天气过程,气象部门也提前预警,及时服务,为减轻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零伤亡发挥了第一道防线作用。
主持人:
刚才陈局是一直在强调第一道防线的作用,因为气象预报的准确率可能它直接关系到我们防汛减灾整个工作的效率,所以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接下来这个问题就是大家非常关心的了,在下一阶段,我省天气气候预测情况是如何的呢?
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陈忠明:
其实目前来看,仍然处于这样一个防汛的关键期。从总的趋势来看,预计2021年8月下旬到9月全省平均降水量总体较常年同期略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略偏高;旱涝灾害空间分布不均。
一是八月下旬气候趋势预测。预计2021年8月下旬全省平均降水量总体较常年同期略偏多;凉山州、攀枝花、广元、德阳、绵阳、成都、眉山、雅安、乐山、巴中、南充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甘孜州、阿坝州、宜宾、泸州、遂宁、资阳、内江、自贡、达州、广安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2成。巴中、达州、南充、广安、宜宾、泸州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0~2.0℃,其余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1.0℃。
二是九月气候趋势预测。预计今年9月,全省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略偏少;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成都、绵阳、德阳、广元、巴中、达州、南充、广安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多1~2成;阿坝州、雅安、乐山、眉山、宜宾、泸州、自贡、遂宁、资阳、内江、凉山州、甘孜州、攀枝花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1~2成。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0.5℃左右。
三是我们对灾害趋势进行了分析。预计8月21~22日,巴中、南充、广安、遂宁、泸州可能有阶段性的高温热浪;8月30~31日,巴中、南充、广安、自贡、宜宾、泸州可能有阶段性的高温热浪;8月下旬,盆地南部可能有中等强度的伏旱,局部可能还偏重;盆地的西北部、西南部发生洪涝灾害的概率比较大,盆周山区、攀西地区还容易发生山洪、地质灾害。
针对未来十天的这样一个天气预报,我们的分析大体是17~18日,我省有一次明显的降水天气过程,盆地大部和攀西地区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或大暴雨,川西高原小到中雨;其余时段,我省大部多云间阴有分散阵雨或雷雨,川西高原多局地中雨,攀西地区则以小到中雨为主。盆地部分地方、川西高原和攀西地区局部地方累积雨量较大,小时雨强较强,需注意预防洪涝、滑坡、泥石流等气象次生灾害。
主持人:
看得出来气象部门其实对于八月下旬的气象预报,应该说现在是已经出来了,包括说周日到周一这个时间段,可能我们会迎来一波降雨的过程,所以也是有相关出行准备的朋友应该要提前做一些预防和准备了。另外在8月下旬,秋老虎还会再来一波,因为相比其他年份来说,好像我们的温度要再提高0.5摄氏度左右。我们有注意到,其实在整个气象部门的一些报告当中经常会提到一句话,就是“树立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那么我们都知道,面对汛期,它就像一场大考一样,我们如何来梳理底线思维,坚持问题导向,来应对今年汛期的这样一场汛期“大考”呢?
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陈忠明:
好的。气象部门在前期工作基础上,应该说我们还是认真准备,我们仅仅围绕当前防汛减灾工作,全力以赴做好气象服务各项工作,重点做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各级气象部门将进一步加强汛期气象服务的组织领导,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把做好汛期气象保障服务作为当前首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压实汛期气象服务责任,将各项任务落实到岗,责任到人,确保汛期气象服务工作落实到位。严格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要继续深入一线,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抓牢抓实汛期气象服务各项工作,确保重大天气过程不出现疏漏。严格落实各项应急预案,及时启动应急响应,做好重大气象灾害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2、强化监测预报预警,落实好早准快的要求。
进一步增强气象监测预警能力,加快落实2021年气象监测预警补短板项目建设,有效填补气象灾害及次生灾害高发区、易灾流域、人口密集区、天气系统高影响区、敏感区的观测盲区,增加雷达观测覆盖率,提升自动气象站观测性能,提高气象要素的垂直监测能力,增强对西南涡和强对流等重要天气系统等的监测,全面提升对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气象服务保障的支撑能力。
三是进一步提升预报预警能力,特别是优化我们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提高暴雨、雷电、大风等灾害性天气的预报精准度和预见期。落实“早”的要求,在目前监测预报能力有效的范围内,对灾害性天气尽量早预报、早预警;细化气象灾害落区、强度、开始和结束时间的预报,为防汛抗旱减灾和地质灾害防御提供科学支撑。滚动做好汛期气象预测服务,努力延长预报预测预见期,做好面向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预报预警信息报送。落实“准”的要求,充分应用多源观测资料、实况分析产品、网格预报产品以及多尺度数值模式产品,加强灾害性、突发性、转折性天气实时监测和预警,确保重大灾害性天气不漏报。加强对市、县级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业务指导,不断提升基层对灾害性天气短时临近预报预警能力。落实“快”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预警信息发布机制,在不断提高自身发布能力的同时,要注重发挥相关部门、社会媒体在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再转发、再传播中的作用,提高预警信息的发布时效和覆盖面。特别是当达到红色预警信号标准时,要及时发布。
3、加强部门联动,做好气象服务保障。
在这方面,我们要进一步深化和应急、水利、交通、自然资源、住建等多个部门的横向联动,联合会商和信息共享,共同强化灾害风险分析研判。加强部门间基础资料的收集、共享、利用,广泛了解决策用户实际需求,为决策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气象服务产品,为暴雨前的防灾减灾及洪涝“联排联调”,以及处理已形成的内涝风险提供决策依据,充分发挥气象“消息树”作用。同时,结合地方政府需求,做好城市气象服务,重点做好公交、电力、通讯、教育、住建、医疗卫生及建筑施工等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气象服务,为减灾避险提供专业气象服务保障。
4、加强预警发布,确保信息及时畅通。
各级气象部门将继续加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的及时性,不断健全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和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完善精细到乡镇、街道的暴雨、大风等气象灾害风险预警业务。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平台,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广覆盖的预警信息发布传播机制,为城市防灾减灾智慧决策和精准调度提供有力支撑,向全省各级决策用户和社会公众及时发出气象预警信息的“第一声音”。
5、强化科普宣传和舆论引导。
我们要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渠道,深入开展气象灾害风险防范宣传科普教育。注重将气象专业术语、抽象数据转化为基层干部、社会公众容易接受、通俗易懂的知识,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避险自救能力。同时,我们要做好防汛减灾监测预报服务中典型案例的宣传报道,树立好的榜样,为防汛减灾气象服务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主持人:
看得出来我们气象部门也是在五方面都做了充分的准备,来应对这一次的汛期“大考”。我们刚才也收集到了很多网友的提问,我们后台总结了一下,接下来留出一部分时间来专门回答一下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
主持人:
首先我们来看这一叫“奔跑”的网友,他想问:应对极端天气,光有预警还不够,如何让这些预警信息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深入人心?这个问题应该是和应急减灾有关系的,我们就请应急与减灾处的副处长——李纯仪,李处来解答一下。
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李纯仪:
感谢网友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气象灾害预警必须要转化为社会、部门、公众的防灾减灾实际行动,才能有效地减少灾害的损失,因此建立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信号为先导的应急响应机制非常重要。首先是要推动气象预警信息深度融入防灾减灾决策,加快构建与综合防灾减灾相适应的气象防灾减灾组织责任体系。加快部门间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健全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组织部署、应急指挥的部门联动协同机制。二是建立完善气象灾害社会参与机制,提高全社会气象防灾减灾能力。进一步明确社会组织、社会公众的气象防灾的责任与作用,建立鼓励引导规范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的责任作用。加强气象灾害科普宣传,提高全民气象防灾减灾意识。三是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深入广泛发布。在相关政府部门的组织领导下,完善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的发布机制,提升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能力,畅通重大气象灾害快速发布的“绿色通道”,第一时间、权威发布,加大新媒体平台在预警信息发布中的作用,拓展预警信息的发布渠道。
主持人:
谢谢李处长。刚才也提到了,我们现在有多个渠道可以来发布这些预警信息,所以有相关需求的朋友们也可以通过新媒体等等的这些平台来进行关注。
主持人:
我们再来看这位叫“衣鱼”的网友,他想问:对于暴雨红色预警发布时是否应该及时地停工停学?如何缩短在紧要关头时,部门决策有据可循,决策时间?这个同样是和我们应急减灾有关系的,同样还是请李处长来回答一下。
应急与减灾处副处长李纯仪:
感谢网友的提问,下面由我来回答这个问题。按照《四川省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与传播规定》,暴雨红色预警信号是指:四川盆地、凉山、攀枝花三地3小时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到100毫米且降雨将会持续。甘孜、凉山3小时降雨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经达到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防御指南包括:政府及有关部门启动应急预案,做好防御暴雨应急和抢险工作;处于危险地带的学校可以停课,单位可以停业。具体是否采用停工停学,是需要由相关部门和单位根据预报信息和实际情况,组织开展综合研判,及时进行决策和部署。
为了在遭遇严重暴雨的危急时刻,能够尽可能做到快速、科学、高效的做出防灾避灾的决策,气象部门建议相关单位和部门提前开展灾害隐患的全面排查,做好应对工作的准备,完善应急预案,细化响应条件、时段和措施,增强预案的操作性和针对性,强化风险综合研判,适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
主持人:
谢谢李处。所以这个是两个问题,是否停工停学,在暴雨红色预警发布的时候,还是要根据相关部门具体的一些决策来决定。如何缩短这个决策时间,还是要寻求气象部门以及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和属地具体部门的联动才能够来实现。
主持人:
我们再来看这位叫“橙子”的网友,他想请问:气象预报本身难以排除误差,那么省气象部门在提高气象预报精准度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和技术手段呢?有关气象预报的问题,我们来请教一下科计预报处的处长谢娜谢处。
科计预报处处长谢娜:
谢谢网友的提问,下面我回答这个问题。一,四川省气象局是加强我们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我们要升级和改造297个6要素这么一个区域站,建设12部X波段雷达和2部的遥感观测系统,主要来弥补我们观测的盲区,特别是增加我们雷达的覆盖率,这是一方面。
第二方面就是要提升我们精准预报的这么一个能力。第一我们也是在大力地发展我们区域的数值模式,数值模式是我们精准预报的这么一个核心,我们也是在依托高性能计算来为我们预报提供精准的支撑。这是一方面。第二,我们也是在利用我们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一些更先进的技术来挖掘我们的海量信息,为我们的预报员来提供更精准的这么一个预测。这是一方面。二,也是从今年5月开始,我们四川省气象局是建立了3-1KM这么一个区域的数值模式,6月份我们也是开始制作了0-24小时逐小时1公里,发布了这么一个更精准的预报产品,7月我们也是在全省部署了我们的分钟级降水系统,能够逐10分钟滚动2小时的这么一个预报,为我们的防灾减灾提供这么一个支撑。第三,我们也是在建设我们集约化的一些平台及我们的监测预警、快速制作和发布于一体的我们一个基层的防灾减灾平台,为我们全省来制作精细到乡镇的这些相关的预警的信号产品来提供支撑,为地方民生避嫌的转移来提供支持。
主持人:
说到这个预报,我们现在是深有感触的,因为很多时候通过个多渠道查到我们的气象预报,比如说降水,它可以精确到一个小时之内,而且可以精确到1公里的范围之内,这个都是我们技术的一个提升,当然也是刚才谢处提到的我们整个联动机制,以及我们整个模块建立这样的一个高效运作的结果。
主持人:
我们再来看叫“露水”的网友,他说:天气过程很复杂,影响因素很多,想知道极端天气监测预报的难点到底是在哪里?也是关于气象预报的,还是请谢处来帮我们解答一下。
科计预报处处长谢娜:
好的,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下面我回答这个问题。四川是在我们青藏高原的东侧,它也是是影响我国中东部降水的这么一个上游地区,所以也是我们气象,还有我们次生灾害的这么一个易发、高发、重发区。但是现在是受地理条件,还有一系列的发展基础的影响,我们在整个观测布局、观测能力上面还有比较多的一个空白,所以我们整个的这么一个综合站网还总体来讲比较稀疏,观测数据是不足,所以更加导致了我们数值天气模式对我们四川整体来讲的可预报性还不算高。这是一方面。
第二,我们学术界对于极端天气的普遍认识,基本上对于它发生的概率是小于5%,或者是小于10%,相对于一般的这样一个天气过程,极端天气它发生的概率更小,所以它的样本数更少,想要观测、记录这种小概率的事件就要花费更长的时间。而对于其中以局地性、突发性为特征的强对流天气,也更加是难上加难,需要更长的时间去跟踪、记录和一个研究总结。这是第二。
还有,近百年来大家也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全球的气候也正在经历以变暖为特征的这么一个显著变化。气候变暖会带来了一些显著的影响,包括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海平面上升、冰川消融、沙漠化加剧这些等,这些让地球系统各圈层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反馈机制变得更加的复杂,这里面其中也包含了影响我们大气环流的一些机制,这些因素我觉得都是我们气象科技者研究这种极端天气气候时所面临的很具体的一些困难。
主持人:
就是没有精准的认识,我们可能就没有办法谈到精准的预判。刚才我们说到其实现在的天气预报,总体来说已经非常的精准了,但是对于一些极端来讲,因为我们可能缺少很多数据的收集,尤其是局部地区的这种观测点位的观察,所以可能还是没有办法能够特别准确地来预测一些偏远地区的极端天气,这个也是我们气象监测和预报的难点所在。我们再来看这位叫“雪候鸟”的网友,他说:近年来,极端天气频发,为应对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应该加快完善农业气象服务体系和农村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想请问一下全省气象部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努力,取得了哪些成效?目前还存在哪些短板呢?应该是对农业方面比较关心的朋友,这个问题我们陈局来回答一下。
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陈忠明:
非常感谢这位网友对气象领域的农业的关心非常关注。应该说近年来,四川省气象局在应对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方面,我们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强化粮食安全和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气象服务,加快提升农村地区气象灾害防范能力,具体我们做了以下一些工作:一是做好监测预警,强化农业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首先是做好农业减灾精细服务。今年上半年,我们全省气象部门向地方党委政府和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提供这种预警预报产品就有6万多期,向我们决策用户发送快报、专报有2000多期。省级和植保站、省林草局等相关部门开展了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趋势的会商,提供气象分析预测6次。我们各级气象部门开展了农情调查500多次,同时也联合我们农业,还有我们国调队等部门开展了这种调查有100多次。另外我们也加强这种精准预报能力的建设。特别是利用我们智能网格预报的资料在春耕春播、夏收夏种的这样一个气象服务中,使它能够更加精细化,为我们农业生产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另外我们也把暴雨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精细到乡镇,使我们的灾害防御更有针对性。同时我们也对标农业生产的这样一个需求,开展了这样一个农业气象服务。这方面我想我们做了三项工作,一个主要是为粮食安全提供气象服务。这里面我们在推进乡村振兴气象服务专项建设工作中,制作发布粮食气象保障系列服务产品。收集整理我们全省农作物乡镇级的播种面积资料,同时修订完善主要农作物分布底图。组织全省专题会商,分析气象有利和不利影响,使我们这种服务能够及时地提供给农业生产部门。二是开展地方有特色的这样一个气象服务。比如我们针对蒲江的猕猴桃产业园它的建设,我们形成了这种“AI智能观测+格点产品预报+智能精细服务”,构成了我们智慧气象的猕猴桃服务模式,应该说还是产生了积极的效果。三是我们开展了针对性的为农服务科学研究。特别是针对种子生产气象保障,这里面比如说我们对水稻种子培育、繁育过程中,气象的影响,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农业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的一些服务产品,应该说还是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当然目前我觉得我们在工作中还存在着这么三方面的不足:一是我们服务产品的针对性、及时性、有效性还不是很够,其实农业生产它的需求,尤其是对气象服务的需求非常旺盛,涉及的面也非常宽,对象也非常多,限于我们气象部门的人力、科技水平,要应对这么多方方面面的这种需求,我觉得我们还很有差距,还需要加大力度来不断完善我们的工作。这是第一个,我觉得我们存在的问题。二是我觉得我们有一些信息它的覆盖面甚至发送出去受众面应该说还不是很够,在这一块我想我们还要进一步地加大力度,使我们已经有的产品能够更好的服务到广大的农业生产部门、农村地区,包括一些小微农户。我觉得在这方面还需要下工夫来把我们已经有的产品使它能够发挥更好的作用,这是第一个我觉得我们存在的一些短板。第三个,我觉得我们和农业相关部门包括有一些生产大户,信息的共享我认为还不够,正是由于这种信息共享的不够,使我们对他们的需求了解就不够,需求了解不够以后,使我们的服务它的针对性可能就不够,我觉得我们下一步还需要与农业的涉农相关部门以及我们有些农业生产的专业合作组织,包括我们有些专业大户,密切联系,共享信息,来共同提高我们气象为农服务的水平和能力。谢谢。
主持人:
谢谢陈局,刚才也是正视了我们目前气象部门还面临的一些短板,其实简单来讲,一方面就是让我们的信息准确率更高,一方面让已经有的有效信息它的覆盖面更广,我想这也是未来我们农民朋友更希望得到一些有效信息的不管是手段也好,方式也好,他们心目当中所希望的所想提出的一些要求。好,我们再来看这一位叫“大风吹”的网友,他说:现在气象预报的准确度的确是越来越高,但是气象灾害的损失却仍然是比较严重的,这的到底是为什么呢?刚才我们谢处也稍微地回答了一下,我们请陈局再来跟我们总结一下。
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陈忠明:
也非常感谢这位网友对气象的关注,应该说总的来看,气象灾害的损失是在不断下降的。根据我们的统计,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经济GDP的比例从上个世纪90年代3.4%下降到目前的大概是0.6%左右,包括全国因灾造成的人员死亡也由上世纪90年代的大约5000人下降到了最近五年的年均2000人以下。应该说这个成效是非常明显的。
但是为什么大家感受到气象灾害损失严重呢,我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可能我们面临的风险更大。特别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以后,尤其是城镇化发展,我们的经济和人类活动更加聚集在大城市,特别是城区,这样的话就使我们社会经济流动在我们大城市聚集在一起,由此带来的孕灾环境,有可能就相对更加敏感,包括我们承灾体就更加暴露了,致灾因子相对来讲在城区更加复杂,这样就可能放大了灾害的影响,使得大家感觉我们城区人们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的影响更大。这是第一方面。
第二个,确实是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尤其增多,前面我在介绍我们今年这样一个降水的时候,尤其是大足,到目前为止下了1100多毫米,突破了他们同期的历史极值,包括我们前面讲到的高温,达到了42.4度,确实这种情况下,极端天气的影响,无论是对自然生态系统,包括我们运行安全,比如高温对电力,强降水对交通,对人们出行等等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应该说它带来的这种威胁更加明显,而且由于气象灾害导致的这种次生灾害也感觉更加明显,所以人们感受到气象带来的影响跟过去比好像更加大了,这是大家的感受。
第三个,我觉得大家这种感受可能是有这么样,由于我们通讯特别发达,大家感觉一个灾害以后,通过我们的正式媒体、自媒体、方方面面的媒体把信息会聚在一起,让大家都能够感受到,好像气象灾害怎么带来这么大的损失,这么大的影响,我觉得可能这个是大家通过发达的通讯,使我们更加觉得,在认知上、在感受上觉得气象灾害实际上是比过去更大了,但总我们统计来看的话,无论是经济损失的比例和人员伤亡等等,应该说都是有明显的下降,气象发挥的作用应该说还是积极的,加上我们各种防灾减灾能力的提升,应该说我们在应对这样一个气象灾害方面取得成效是比较显著的。谢谢。
主持人:
谢谢陈局非常中肯的回答,我们既要正式自己的短板,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这几年整个的气象预报对我们的生活生产还是带来了非常积极正面的影响的,包括我刚才注意到一个数据,是在今年,还是什么时候,我们的人员伤亡数从5000人降到了2000人左右。
四川省气象局副局长陈忠明:
上个世纪的90年代以前基本上它是每年全年统计大约是5000人左右,到最近五年平均下来已经降到了2000人以下。
主持人:
所以我们大范围以数据来证明的话,我们整个防灾减灾能力是增强的,为什么极端天气带来的损失比较严重,当然一方面人口它是在不断提升的,另一方面人口聚集的这个区域、社会活动是在越来越发达,所以造成的经济损失可能相对来说的话也会比较高。所以对于部分这种问题,比较敏感的问题,我觉得大家还是应该正面和积极的来看待。今天也非常感谢陈局来到我们的直播间,非常耐心的为我们的网友带来了解答。也要感谢李处长,感谢谢处长,做客我们的直播间,感谢广大网友对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下期节目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