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兼)谢安军
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四川是典型的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日前,省政府出台《四川省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加快构建与我省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地质灾害全域整治模式、科学防控体系、分级防治格局,大力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范能力,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了让广大网友深入了解文件的有关内容,今天我们非常荣幸的邀请到了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应急管理厅副厅长(兼)谢安军同志,对文件进行解读,并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同时,今天我们的访谈,将联合新华网、四川观察、川观新闻、四川发布、封面新闻等平台同步直播,欢迎各位网友积极参与。您好,谢书记,请您给我们广大网友打个招呼吧。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
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自然资源厅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很高兴通过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和大家互动交流,谢谢。
主持人:
首先,请您简要介绍下《四川省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出台的背景和意义?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刚才主持人讲到了,四川是典型的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这些年,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开展了一系列惠民生、保安全、利长远的基础性工作,有力有效应对了多次强震及特大暴雨灾害的考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特别是2014年,在原国土资源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我省在全国首批启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作试点,经过近7年的努力,初步建立起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工程防治、能力建设等四大体系,健全完善了项目资金管理制度及管理服务决策专业支撑机制,7年来,全省累计消除地质灾害隐患4.1万余处,使98万余名群众免受地质灾害威胁。但是,受频发地震及特殊的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影响,我省地质灾害多发易发、险情重、危害大的省情仍未得到根本改变。
我们通过排查,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查明的地灾隐患点达3.6万余处,分布在21个市(州)、176个县(市、区),特别是威胁5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仍有7024处,58个县城不同程度遭受地质灾害威胁,迫切需要集中必要的时间、财力和政策进行攻坚,整体提升地质灾害风险防控能力和水平。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并就防灾减灾救灾提出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重要论述,强调要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提高全社会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会明确要加强洪涝干旱、森林草原火灾、地质灾害、地震等领域监测预警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
为深入贯彻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统筹发展与安全、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在省政府分管省长亲自推动下,自然资源厅自去年8月牵头起草了《三年行动计划》,在起草过程中,多次征求市(州)人民政府、省级相关部门和社会公众意见,进行了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4月16日,省委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由我厅编制的《三年行动计划》,5月30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三年行动计划》,计划从今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工作思路、整治举措、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制度体系等方面的改革创新,加快构建起与新发展理念、新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地质灾害全域整治模式、科学防控体系、分级防治格局,为四川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安全保障。
主持人:
我们都知道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四川是典型的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刚才您也说到了,三年行动计划出台不仅利于本省的发展,更有利于人民生活。请谢书记介绍一下,《三年行动计划》的主要内容及做法有哪些?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
《三年行动计划》这个文件6个部分,18条意见,包括总体要求、建立隐患风险识别与管控体系、开展受威胁县城综合整治、实施重大隐患搬迁治理、强化政策资金支持、加大组织保障力度等6个部分,共18条意见。
(一)总体要求。阐述了“全域整治、科学防控、分级防治”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全覆盖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风险调查评价及区划,提升隐患发现识别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完成受威胁县城综合整治;以威胁50人以上地质灾害隐患点为重点,分类施策消除隐患威胁”的总体目标。通过分类有序实施搬迁治理,累计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万处左右,受威胁人数减少45万人左右,地质灾害隐患风险显著降低。
(二)通过点面结合构建隐患风险识别与管控体系,增强全域风险防控水平。全覆盖开展176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1:50000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对重点城镇和地区部署开展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初步摸清隐患风险底数。逐点落实群测群防措施,加大普适型专业监测设备安装运用,构建省、市、县三级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平台,形成“专业监测+预警平台+责任人+监测员”的立体监测预警格局。以地质灾害风险区为单元,建立“网格员”体系和“网格化”管理机制,探索建立点面结合“双控”机制,实现隐患点防控和风险区管控有机结合,有效提升隐患发现识别能力和风险防控水平。
(三)通过分类分区开展受威胁县城综合整治,提升重点区域防灾能力。建立完善县城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体系,综合评定58个县城地质灾害风险等级,重点评估15个地质灾害集中连片发育的重点县城,建立完善县城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估体系。对15个重点县城,按照布局优化、功能疏解、工程防控三种类型进行分类整治。针对县城周边可利用空间充足,以避让为主,优化空间布局,加强改造更新;针对县城周边无、但县域内有可利用空间,采取搬治结合,加强功能疏解,限制城镇规模;针对县城周边和县域范围内均无可利用空间,以治理为主,强化工程防控。对其它43个受地质灾害威胁县城,针对建成区,坚持“治理为主,避让为辅”,根据轻重缓急开展工程治理;针对规划新区,坚持“避让为主,治理为辅”,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双评价”和“双评估”,划定县城用地布局“安全线”,实现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初步形成以地质灾害风险防控为基础,以优化用地布局为导向,以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新格局。
(四)通过搬治结合实施重大隐患整治,筑牢生命安全保护防线。聚焦威胁50人以上的隐患点,按照“能搬则搬、应搬尽搬”原则进行整治,确因威胁学校、医院、场镇、历史文化村落、政府办公场所、重大公用设施、聚居点等无法全面搬迁的隐患点,按照轻重缓急有序开展工程治理。对威胁50人以下险情紧迫,危害突出的隐患点,综合考虑经济合理性,优先采取避险搬迁措施。鼓励因地制宜实施“地质灾害+生态修复、文化旅游项目开发、康养设施建设、综合田园体及市政基础设施打造”等综合治理,建成一批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地质灾害防治示范工程。
(五)通过多元筹资构建分级投入机制,保障防治措施高效落地。提出了用好用活相关政策、加大各级财政支持力度、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等政策措施,来保障《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落实。一是在用好用活相关政策方面,明确要用好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等政策措施。可将符合条件的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与增减挂钩项目统筹实施,提高搬迁积极性。避险搬迁选址无法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可根据相关政策规定调整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保障用地需求。二是在加大财政资金支持方面,省财政统筹分配中央和省级资金,对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风险调查评价、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威胁县城隐患整治和威胁50人以上隐患点治理予以重点支持,向地质灾害高发易发且经济较差地区适当倾斜。市县承担主体责任,将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纳入财政预算保障资金需求,省级对任务完成较好、资金使用绩效较好的市县给予适当奖补。三是在健全多元化投入方面,支持市(州)统筹安排地方政府债券开展符合条件的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实施。坚持“谁受益,谁出资”,落实受益企业地质灾害防治责任和义务。加大力度整合惠农惠民项目和资金。综合利用泥石流治理工程清淤腾库砂石资源。多渠道、多元化保障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资金。
(六)通过健全组织保障力度,凝聚合力确保目标任务完成。一是健全防灾责任机制。明确市县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和行业部门监管责任,要求将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纳入民生实事推动,主要负责同志要加强组织协调、督促落实。二是加强防灾能力建设。支持市县通过购买服务、建立健全专业支撑机构等方式充实人员、加强应急技术支撑装备建设,夯实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基础。三是完善制度标准体系。推动制定《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健全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相关的一系列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风险管控等制度和技术标准,规范化推动三年行动落地落细。四是积极开展宣传引导。认真梳理总结近年来典型地质灾害案例,编制通俗易懂好传播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片和“口袋书”,开展宣传培训进企业、进在建工地、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进机关“七进”活动,将地质灾害防范宣传覆盖到“最后一米”,有效提升广大干部群众识灾防灾避灾的意识和能力。会同省直机关工委、团省委、教育厅及成都理工大学,围绕“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筑牢安全发展基础”防灾减灾日主题,开展2021年“青春志愿·守护生命”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周活动,大力鼓励志愿者队伍成为一支新的防灾力量,营造全社会支持参与地灾防治的浓厚氛围。
主持人:
好的,谢谢谢书记。通过3年努力,我们要完成全省176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以及区划,也要完成58个受地质灾害威胁县城综合整治,分类有序实施搬迁治理,累计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万处左右,减小受威胁人数45万人左右,显著降低地质灾害隐患的风险。您刚刚给我们介绍得十分清楚,还想问一下您,《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点和创新点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
《三年行动计划》是我省自主创新的改革事项,它的关键点和创新点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坚持全省“一盘棋”思想,加快建立全域整治模式。具体内容上,全覆盖开展地质灾害易发县隐患风险调查评价,在基本掌握底数的基础上,逐点分类施策、突出重点、源头整治,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被动减少灾害损失向主动降低灾害风险转变。
二是变群测群防为人防技防,健全完善科学防控体系。充分运用高分遥感等“空天地”一体化科技手段,提高调查评价精度和隐患发现识别能力。在逐点抓紧抓牢群测群防的基础上,积极推广普适型专业监测设备,加强监测成果分析运用,提升监测预警效能。注重依托地勘队伍专业技术优势,强化基层防灾力量支撑。
三是强化压实市县主体责任,全面构建分级治理格局。坚持属地为主,分类型、分层级落实省、市、县和行业主管部门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责任,分年度、分区域制定实施方案和细化目标任务清单,强化绩效评价,确保权责分明、保障有力,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四是变单一投入为多元投入,推动形成资金投入新机制。我们想通过三年行动计划,要改变当前主要靠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为主的单一投入模式,建立市、县为主体、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资金补助为辅的投入新机制。通过探索使用一般债券、整合土地政策资源、落实受益企业主体责任、引导市场化投入等方式,努力拓展防治经费筹资渠道,保障全域综合整治资金需求。
主持人:
谢谢,我们不仅要全省一盘棋,全域整治,还要用科技手段提高调查的精度和隐患识别调查能力。我们知道四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也在开展,一刻也没有停过。能不能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最近印发的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与以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有何不同?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
这个问题问得很好。我省出台的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与以往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比有继承,也有创新,既承接了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以来探索积累的经验做法,又在工作思路、整治模式、政策资金、工作体系上有改革创新,全域综合整治更强调地质灾害防治的整体性、主动性、科学性和协同性。我想从四个方面来解读它:
一是从整治范围看,从过去相对分散、“撒胡椒面”式的隐患点零星整治,到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重点突出的全域综合整治,对所有已发现隐患点,综合考虑规模大小、威胁对象、紧迫程度,全覆盖分类落实监测预警、工程治理、避险搬迁、排危除险等整治措施。
二是从推动路径看,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工作纳入了省委深改委重大专项改革事项,写入了2021年省政府工作报告,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亲自研究,分管省领导亲自谋划、高位推动,确保了政策、目标、任务在市县层面的落地落实。
三是从整治措施看,充分运用“空天地”一体化的现代技术手段,加强科研攻关和成果转化推广,更加注重科技手段的运用和科技防灾水平的提升。明确提出坚持“以搬为主,搬治结合”整治思路,更加注重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实施,着力从源头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同时,切实改善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居住发展条件,有效衔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四是从政策机制看,改变过去单一投入、上热下冷的工作局面,通过强化落实主体责任、整合政策资源、拓展筹资渠道,夯实基层防灾减灾基础,健全完善工作责任落实体系,调动市县积极性、主动性,发挥行业部门协同性、联动性,推动形成工作合力。
主持人:
总结一下就是我们既有传承,也有创新,刚才您从整治范围、推动路径、整治措施和政策机制四个方面给我们深入剖析,我们也得到了十分清楚的答案。在文件的第五部分也就是强化政策资金支持这一块有六个字,就是“谁受益、谁出资”。请问谢书记,健全多元化投入机制中,《三年行动计划》为何提出了“谁受益,谁出资”的筹资模式?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
这次三年行动计划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改革模式。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及省委省政府相关规定和要求,“管行业必须管地灾”、“谁引发,谁治理”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基本要求。威胁水利、交通、市政、企业等行业和领域的地质灾害隐患排查与整治应由相应行业主管部门和责任企业承担。而威胁城乡居民安全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主要由自然资源部门负责。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部分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对象既包括城乡居民,也包括其他行业领域、企业单位。过去,这类隐患点的治理主要依靠中央、省级财政资金补助投入,既没落实相关受益主体的防治责任,且资金来源渠道也比较单一。
《三年行动计划》的制定出台,打破以往防治资金单一投入的模式,进一步明确和落实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受益企业的防灾责任和义务,整合各方力量,形成防灾合力,促进防灾效益最大化。“谁受益、谁出资”的关键在于厘清受益对象,结合保护对象及工程措施公平确定各方筹资比例,充分调动各方参与防灾减灾的积极性。前期,在乐山市金口河区、阿坝州茂县、甘孜州丹巴县等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中,我们已开展了先行探索和实践,由省财政、区(县)财政和相关受益企业分担项目投资,共同出资实施了工程治理,这一模式今后还将在全省地质灾害综合整治中广泛铺开和推广。
《三年行动计划》鼓励积极创新治理模式,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将地质灾害治理与生态修复、文旅开发、土地综合利用等有机结合,打造有投入、有产出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引导社会资本积极投资和参与地质灾害工程治理,进一步显化地质灾害整治工程的经济社会效益。当然,创新推行“工程治理+”比较难,但是这是一个好的模式和路子,我们将全力以赴的鼓励和推动。
主持人:
您刚刚说要理清受益对象,充分调动各方参与防灾减灾的积极性,并且,我们还有先行的探索和实践,也确定了可行性。回到文件的第五部分,有一句话是支持市(州)统筹安排地方政府债券,用于符合条件的地质灾害整治项目实施。请问谢书记,支持各地统筹安排地方政府债券用于全域综合整治该如何实施?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
这也是三年行动计划的创新点和突破点。目前,按资金用途和偿还资金来源不同,地方政府债券分为一般债券和专项债券。一般债券是为没有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主要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作为还本付息的资金来源;而专项债券是为有一定收益的公益性项目发行,以公益性项目对应的政府性基金收入或专项收入作为还本付息来源。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基本属于民生和公益项目,不能产生资金收益,因此主要以一般债券支持为主。在这个方面我们做了几项工作:
一是我们和省财政商量,省财政已同意将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纳入地方一般债券重点支持使用范畴,《三年行动计划》中也有相关表述,为市县筹划开展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政策支撑和依据。
二是使用一般债券用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需细化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市县要根据既定目标任务,分解年度计划,统筹做好项目规划安排,适时优化调整本级一般债券支出结构和分配比例,于每年年初按项目入库方式,逐级申报新一年度的一般债券,具体工作需要请各级自然资源和财政部门加强沟通衔接。
三是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启动和实施周期一般较长,市、县要提前完成申报项目的勘查、设计、专家评审等前期工作,一般债券到位后及时将资金拨付到项目上,加快项目推进实施和债券资金使用,确保按期完成规定建设任务,提高债券使用绩效。
主持人:
刚刚您也谈到了我省的省财政已同意将地质灾害防治项目纳入地方一般债券重点使用范畴。请您解释一下,我们应该如何考核评价全域综合整治实施成效?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
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要如期取得既定成效,关键是要解决责任、投入和考核的问题,要确保政策、目标、任务在市、县层面落地落实,我们想主要从三个方面去着力。
一是综合考虑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形势、防灾需求和2014年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以来,年均资金筹措投入力度与消除隐患点数量、减少受威胁人数等情况,设定了3年集中整治期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万处左右、减少受威胁群众45万人左右的约束性指标,并根据各地实际细化分解到各市(州),压紧压实市县主体责任。
二是《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市县及时制定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年度实施方案并报上一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备案,各级政府要将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纳入年度考核事项,高位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形成强大工作推力。
三是健全完善激励奖励机制,及时制定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对投入力度较大、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任务完成较好的市县,省级给予通报表扬和适当绩效奖补。对任务完成进度滞后、资金使用绩效较差的市县给予定期通报和适时约谈。在安排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资金时根据绩效考评情况对各地资金补助总额进行调整。通过细化分解目标任务、严格实施过程督导、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层层压紧压实防灾责任,确保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工作整体顺利推进,防治目标如期实现。
主持人:
就是说我们有一个约束性的指标,并且各级政府还要纳入年度考核事项,要提高积极性,健全完善激励和奖励机制。请问谢书记,为加快推动《三年行动计划》,实施的保障措施有哪些?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
《三年行动计划》5月30日已经印发了,自然资源厅作为牵头部门,为加快推进,确保成效,我们已召开《三年行动计划》集中答疑和解读培训视频会对市(州)的问题疑惑进行了答疑释惑,下一步,我厅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紧盯重点工作和薄弱环节,全力以赴地推进《三年行动计划》实施和抓实汛期地质灾害防范,确保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尽我们最大努力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强化组织统筹协调,全力推动《三年行动计划》落地。继续督促指导市(州)在规定时间节点内做好《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的编制,逐级压实责任,切实推进实施方案落地见效,力争用3年或更短的时间累计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2万处左右,减少45万左右的受威胁人口,使全省地质灾害隐患风险显著降低。会同财政、发改等有关部门,加快制定完善与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相配套的一系列管理制度和技术标准,促进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推进,有效提升地质灾害整治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同时,结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推进,积极支持将搬迁贫困村剩余的掉边掉角农户统筹纳入避险搬迁安置。
二是加速谋划重点工作,规范制定法制化防灾落地。《四川省“十四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送审稿)》、《四川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试行)》当前均已修订完善,正积极按程序报批;同时,推动赴山西、陕西、重庆等地立法调研成果转化,加快《四川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的起草,提升应急响应处置能力,也为我省地灾防治工作有力有序开展提供科学指导,并为今后地质灾害防治提供重要遵循。
三是聚焦防灾关键环节,确保汛期防治措施落实到位。一是把“查”作为基础。依靠驻守专业技术力量和基层干部群众持续抓好“三查”及农村切坡建房隐患风险排查评估,牢牢掌握防灾主动权。二是把“防”作为主攻。坚持“每日会商”“每日调度”,动态开展监测预警,督促各地将山区在建工程业主及施工单位有关责任人纳入当地预警体系,强化落实预案演练、值班值守、信息报送等各项要求,紧盯重点区域、重点点位、在建工程和重要时段,确保预警信息及时到村到户到点到人。尤其是严格落实“三避让”“三个紧急撤离”刚性要求,重点抓好“空心村”结对帮扶措施落地落实和避险人员管控,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三是把“治”作为根本。全力推进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加快民生实事实施,提升科技防灾水平,确保防灾功效。四是把“救”作为底线,扎实做好应急抢险各项准备。这就是我们为了配合《三年行动计划》实施需要配套开展的一些工作。
主持人:
非常感谢谢书记的介绍,相信在自然资源厅的指引下,我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将会得到最大的保障。今天我们的访谈也受到了非常多网友的关注,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一看网友们有哪些问题。
网友“乘风破浪”问道:地质灾害治理是一个大工程,请问目前我省取得了哪些成效呢?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
刚才我也提到,四川是全国地质灾害多发频发省份之一,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严峻、防灾任务艰巨,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将其纳入民生工程,作为民生实事。
在自然资源部、财政部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自2014年起,四川作为首批试点省份,在全国率先试点开展以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能力建设为核心的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7年来,通过实施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和灾后恢复重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累计投入中央、省级专项财政资金170余亿元,大力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在调查评价方面,部署开展了76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1:5万地质灾害详查、176个县(市、区)年度巡排查及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16个县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精细化调查示范以及重点县城地质灾害风险管控调查评估等工作,进一步摸清了隐患风险底数,健全了防灾避险预案,落实了防灾责任。在监测预警方面,对排查发现的隐患点,逐点落实了群测群防专职监测员、监测责任人及防灾责任人4万余人,在开展省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的基础上,自2017年起开始,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险情重大的地质灾害隐患普适型专业监测预警工作,通过在近1.4万处隐患点上安装自动雨量站、裂缝变形、声光报警器等监测装备及采集数据实时互联互通,建立了四川省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平台,实现“点对点”实时自动预警。在工程防治方面,部署实施了10万余户避险搬迁、近2400处工程治理、19处小流域综合整治、4000余处排危除险等工程,有效改善了受威胁群众生产生活安全保障条件。在能力建设方面,建成21个市(州)地质灾害专业监测预警系统及地质环境管理系统,93个县级地质灾害远程传输实时对讲监测指挥平台,落实驻守专业地勘队伍200余支、800余名技术人员汛期常驻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及市(州),累计开展地质灾害宣传培训和避险演练23.9万场,培训演练群众达655万人次,极大地提升了社会公众主动防灾避灾意识和基层防灾减灾支撑保障能力。
也给网友们通报几个数据,2014年以来,通过实施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实现累计消除各类地质灾害隐患达4.98万余处,使近120万人成功摆脱地质灾害威胁,实现地质灾害成功避险591起,避免了27945名群众因灾伤亡。年均因灾死亡失踪人数从2014年以前的127人降为19人,地质灾害综合治理工程取得了积极的防灾减灾成效,广大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也多次得到了中央领导同志及自然资源部的充分肯定。
主持人:
刚刚谢书记也说到非常多的数字,我想这都体现了我们在地质灾害治理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我们再看下一位网友的提问。网友“云海”问道:威胁5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以搬为主,请问如果有不同意搬迁的怎么办?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
省政府办公厅今年5月30日印发的《四川省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明确提出,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基础上,加大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实施力度,鼓励搬迁群众向城镇、中心村聚集,远离地质灾害威胁。对威胁5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原则上以搬为主,在甘孜、阿坝、凉山等三州地区和盆周山区部分区(县),能搬则搬,其余地区应搬尽搬。这是我省实施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的一项工作创新。根据近年来浙江等全国先进地区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的一些经验做法,结合四川实际,在我省大部分地区,特别是丘区,相较于工程防治,采取避险搬迁一般来说是经济合理性最高,也是能从源头消除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一劳永逸的重要举措,同时还能有效改善受威胁群众的居住发展条件。为提高群众搬迁积极性,中、省筹资对避险搬迁农户按照非民族地区每户3.5万元、民族地区每户4万元的标准给予补助。同时,我省鼓励市、县加大整合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惠农惠民项目和资金,发挥聚合效应,对搬迁集中安置点,可按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要求,加大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创新搬迁举措,加强政策宣传、引导和动员,多做群众思想工作,鼓励受威胁群众早日搬离危险区,早日过上安稳日子,不断推动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往群众心里走、向深里走,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
主持人:
既要尊重,也要鼓励,我们一切都是从人民出发,为人民服务。我们再来看下一位网友提问。
网友“光影”问道:请问怎么评定地质灾害风险的区域和受影响的级别?评定以后要公示吗?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
按照《四川省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要求,将充分运用高分遥感等“空天地”一体化手段,对全省176个地质灾害易发县(市、区)全覆盖开展1:50000地质灾害风险普查,对重点城镇和地区开展1:10000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风险调查和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地质灾害基础工作,通过这个重大基础工作,根据调查评价结果,对有人类活动的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风险评价,进行风险排序,并根据风险高低分类落实防控措施。同时,对调查区开展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隐患风险数据库,编制完成全省地质灾害风险“一张图”和“防治区划图”。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一点一码”和“一区一码”的要求,在有条件的县探索开展“点面结合”的风险管控新模式,实现隐患点防控与风险区管控有机结合,并将防控责任和措施落实情况及时向社会公示。
主持人:
相信这位网友已经有了十分清楚的答案。我们再来看下一位网友的提问。网友“冰红茶”问道:请问和以前相比,受地质灾害风险的区域的解决方法有新的方案吗?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
和以往相比,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在地质灾害风险防控、隐患风险整治等方面都有探索和创新。一是从隐患风险防控方式来看,由过去传统的单点防控向“点面结合”的风险双控转变,在逐个隐患点落实防灾责任人及专职监测员等群测群防措施的基础上,按照划定的风险区实行“网格化”管理,每一个风险区落实网格管理员,制定统一规范的分级分区风险防控标准和流程,明确不同预警级别下,各等级风险区域和隐患点对应的防灾响应预案和避险管控措施。
二是从隐患风险整治措施来看,坚持“以搬为主,搬治结合”,优先鼓励和引导受威胁群众避险搬迁,允许符合条件的避险搬迁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统筹实施,并加大集中搬迁安置配套设施建设投入,提高搬迁农户的积极性,在着力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的同时,切实改善隐患点受威胁群众居住发展条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三是从隐患风险防控思路来看,更加注重地质灾害风险源头管控,特别是在开展受地质灾害威胁县城综合整治中,对县城新建区和功能疏解区,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风险调查评价,结合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双评价”和“双评估”,进一步优化国土空间用地布局,合理划定“安全线”,有效避让地质灾害风险。从源头防控地质灾害隐患风险,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主持人:
好的,谢谢。其实总体来说就是,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我们就恶之。一切都是从我省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在节目最后,谢书记您还有什么话想对网友朋友们说的?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谢安军:
当前全省上下都在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持续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和文明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自然资源部门的党员干部来讲,我们将树牢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和防范救灾理念,始终牢记初心使命,践行党的宗旨,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奋斗意志,坚定恒心韧劲,在坚决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上,用情用心用力,以责任实干和行动,全力推动地质灾害全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落地见效,为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而不懈努力,感谢主持人,感谢在线网友的参与和关注,汛期也到了,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也很重,按照省政府网站在线访谈节目安排,近期我还将作客这个栏目,与广大网友见面,回答大家关心关注的话题,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非常感谢谢书记做客我们的直播间,带来耐心的解答。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结束了,再一次感谢大家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不见不散,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