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强:牢记嘱托 拼搏实干 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高度重视,对四川人民深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到中央工作后,多次来川考察指导或出席活动,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四川发展把脉定向、领航指引。今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四川,寄予我们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的殷切期望。我们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重要指示精神,讲政治、抓发展、惠民生、保安全,矢志不渝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坚定前行,以实际行动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重要指示精神具有强大真理伟力和实践威力,是新时代治蜀兴川的科学指引
在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的重要时刻,在国际形势何其复杂、国家大事何其之多的重要时刻,习近平总书记百忙之中来川考察调研事关全局的重大工作,在巴蜀大地镌刻了领袖的光辉印记、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深切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大国领袖的卓越风范和赤诚为民的深厚情怀,更加由衷地为我们党和国家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而感到无比自豪、无比自信。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思想深邃、立意深远、内涵丰富,是一个系统完备的有机整体,必须深入学习、深刻领悟,一步一个脚印把习近平总书记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发展的战略指引。过去10年,四川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四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步新征程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力谱写四川发展新篇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思想家、战略家的卓越智慧,对四川发展长期观察、多次考察、深刻洞察作出的战略指引。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其政治意义、政治要求,深刻把握其重要思想、重要观点,找准定位、理清思路、拿出举措,坚定用以统揽新时代治蜀兴川各项工作。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发展的重要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贯穿历史、现实和未来,对四川发展亲自作出重要指示。我们要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发展,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把发展立足点转移到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主攻方向;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形成科技创新集群;严守耕地红线,在新时代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以“能酿出美酒的标准”想方设法保护好长江上游水质。这些赋予四川发展新的时代课题,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指明了奋斗路径。我们必须以“拼”的精神、“闯”的劲头、“创”的勇气,发扬钉钉子精神和“严细实”作风,全力以赴推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要求一件一件落地见效。
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发展的策略方法。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不仅给我们指路径、提要求,还注重传授策略和方法。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高效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坚定信心,排除干扰,克服麻痹思想,抓紧抓实疫情防控重点工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全面提高灾害防御能力;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些既是认识论,也是方法论,来自习近平总书记长期深刻思考和实践积累。必须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战略思维、系统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和底线思维,深刻把握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抓经济、搞建设、防风险的能力水平,竭尽全力把四川工作做得更好,交出一份合格答卷。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奋力走出一条符合四川实际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并多次就四川发挥独特优势、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全局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和谋划经济社会各项工作,清醒认识当前发展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科学把握四川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强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全面提速。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的总牵引。我们要坚决扛起战略使命,集中力量办成一批具有标志性牵引性的大事要事,建成一批具有支撑性带动性的重大项目平台,确保年年有新变化、五年见大成效。着力提升成都极核发展能级,推动成都全面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加快建设中国西部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美誉度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着力建强现代化成都都市圈,深化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打造综合能级更高、支撑带动能力更强的全省发展主干和成渝地区发展引擎。着力促进一轴两翼协同联动,深化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促进川东北、渝东北一体发展,带动成渝地区北翼振兴、南翼跨越,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
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和制造强省建设。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四川是科教大省、军工大省,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在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上取得更大突破,为国家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贡献。我们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一头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一头抓产业技术创新和全社会创新创造,以机制创新突破体制性障碍,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高标准建设国家实验室和天府实验室,加快建设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深入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开展前沿交叉学科研究,制定“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清单,组织实施省级重大科技专项,推出更多有价值、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大力开展“5+1”产业提质倍增行动,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巩固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产业良好发展势头,推动装备制造、食品饮料、能源化工提升产业能级,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培育更多万亿集群、千亿企业、“单项冠军”。
着力打造重要初级产品供给战略基地。四川是农业大省,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我们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着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定粮油、生猪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把农业大省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发挥清洁能源大省优势,大力推动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促进水风光氢多能互补发展,加快国家天然气(页岩气)千亿立方米级产能基地建设,打造世界级优质清洁能源基地。大力实施新一轮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加快组建钒钛稀土磁铁矿产业创新联合体,推动从卖原料向卖高端材料、高精尖产品转变。
坚决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四川地处长江黄河上游,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和湿地生态功能区,以占黄河全流域2.4%的面积,贡献出川断面枯水期34.8%、丰水期30.9%的水量,保护好巴山蜀水,职责神圣、使命光荣。我们要坚定践行“两山”理念,树牢上游意识、强化上游担当,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加快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打造世界最美高原湿地国家名片,有序实施碳达峰碳中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子孙后代守护好这一片蓝天、一江碧水、一方净土。
加快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习近平总书记在眉山三苏祠考察期间强调,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四川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璀璨,红色资源丰富,拥有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的独特优势。我们要增强文化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大力推动巴蜀文化传承创新发展。深化“四史”宣传教育,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等建设,用好红色资源,传播红色文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创建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加快推进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古树名木保护力度。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三星堆—金沙、九寨沟—黄龙、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等重点文旅品牌和文旅走廊,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让四川文旅名扬天下、誉满全球。
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工作方针,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努力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为党的二十大召开营造良好氛围。我们要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兢兢业业干好各项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推动“三驾马车”快马加鞭。大干快上抓投资,推动川藏铁路等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尽快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推行容缺受理、极速审批、并联审批、并行推进,加快引大济岷水利工程、成渝中线高铁等项目前期工作;谋划一批“两新一重”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多措并举促消费,举办首届“中国(四川)国际熊猫消费节”,加强餐饮、旅游等行业扶持,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促进外来消费加快回暖,成都等重点消费市场“满血复活”。扩大开放稳外贸,办好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活动季等展会活动,紧盯龙头企业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带动产业集聚发展。
促进三次产业协同发力。确保农业稳产增收,守牢守好良田宝地,抓好45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撂荒地整治,确保粮食总产量710亿斤以上、生猪出栏6000万头以上。力促工业多拉快跑,逐企逐业逐市加强跟踪和服务保障,推动电子信息等重点产业扩能增效、稳产满产,支持动力电池等产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促进汽车制造等行业尽快止跌回升,畅通产业链供应链。推动服务业复苏提速,加大对餐饮、零售、旅游、运输等困难行业纾困力度,抓好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绿色红色特色融合发展。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想方设法保障重点群体就业,用好公共卫生特别服务岗等政策性岗位,大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全力稳定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倾力帮扶困难群体就业,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综合施策抓好保供稳价工作,扎紧“米袋子”、守好“菜篮子”、稳住“肉盘子”,坚决打击囤积居奇、串通涨价,强化电力电煤保供。用心用情办好民生实事,编制实施芦山、马尔康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好30件民生实事,开展普惠养老、普惠托育专项行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
持续夯实安全发展基础。把疫情防线织得“密之又密”,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毫不动摇,严格落实“入川即检”,加快补齐核酸检测、转运隔离等短板,坚决守住“国门”“省门”。把安全底线筑得“牢之又牢”,不折不扣落实国务院安委会15条硬措施,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抓好危险化学品、燃气、自建房和水电站等领域专项整治工作;立足防大汛、抗大险、救大灾,做好防汛减灾、地灾防治和应急准备各项工作;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等领域重大风险,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把生态红线守得“严之又严”,坚决全面彻底整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实施长江十年禁渔,加大黄河干流河岸侵蚀问题治理,牢牢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刚性底线,不断厚植四川绿色本底、提升生态颜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