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州强化扶贫领域信息公开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凉山州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聚焦识别、帮扶、退出“三精准”,主动拓展公开内容、丰富公开渠道、拓宽公开范围、创新公开方式,深入推进扶贫领域基层政务公开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有效解决扶贫政策知晓率低、扶贫资金管理使用不够透明、扶贫项目建设监管难等问题。
一、强化贫困识别信息公开,确保扶贫对象更加精准
组建精准识别工作组,通过发放政策知识问答、明白卡等方式,公开贫困户申请条件、扶贫认定标准、识别工作流程,对“户在人不在”、有车贫困户、享受藏区新居、牧民定居住房是否清退等情况是否纳入识别范围进行明确,最大限度做到公开透明。
精准识别工作组严格按照工作程序,运用“五评七看”方法精准识别贫困户,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人不漏项”。
二、强化定点帮扶信息公开,确保结对帮扶更加精准
动态公开贫困村的对口帮扶部门、联系领导、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以及贫困户的帮扶人员、致贫原因、脱贫思路等工作信息,有效解决“谁来帮、帮扶谁、怎么帮”的问题。
多渠道大力宣传精准扶贫工作,在利用好上级部门分发宣传材料的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加印宣传手册,宣传标语,利用政务新媒体、村村响广播、农民夜校、坝坝会、“一对一”宣讲、大接访活动等向群众宣传扶贫政策,做到家喻户晓。
三、强化资金项目信息公开,确保资源分配更加精准
逐县、逐村、逐户分类编制公开基础设施、危房改造、教育补助、医疗健康、保障兜底等项目计划,定期向社会通报实施进度、抽查检查情况,公示核查、整改、验收结果,全力推动项目顺利实施。截至目前,全州12类4.44万个扶贫项目全部建成投用。
按照“谁分配、谁使用、谁公开”的原则,定期对资金整合、资金投向、补助标准、实施主体等内容实行州、县、乡(镇)、村(社区)四级公告,确保每一笔资金都用在“刀刃上”。目前,全州已整合各类资金772.29亿元,支出642.91亿元、支出进度83.25%。
率先在全省开展“明目行动”,推动今年以来的资金项目实时公开、2016年至2019年资金项目补充公开,有效解决了扶贫工程项目管理不到位、资金沉淀滞留、质量不过关等突出问题。截止目前,两轮“明目行动”共清理项目4.2万个、涉及资金736亿元。
四、强化退出验收信息公开,确保脱贫成果更加精准
坚持实事求是,公开贫困退出验收标准、程序,集中公示符合退出条件的贫困村和贫困户,让群众参与评价,杜绝虚假脱贫,确保脱贫结果符合客观实际、经得起检验。截至2019年底,累计对减贫的80.5万人、退出的1772个贫困村、摘帽的4个县进行了退出验收。
严格对照贫困户脱贫“一超六有”、贫困村退出“一低五有”、贫困县摘帽“一低三有”验收标准,采取贫困村退出县内交叉验收,贫困县摘帽抽调州级行业主管部门和非贫困县、已摘帽县相关人员参与验收初审的方式进行退出验收,及时公布验收结果,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已被《政务公开工作交流》2020年第10期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