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政务公开 > 政策文件

  • 索 引 号 :008282882/2016-00501
  • 公文种类:
  • 发布机构: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成文日期:2016-09-02
  • 发布日期:2016-09-14
  • 文  号:川办发〔2016〕67号
  • 有 效 性 :有效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施意见的通知

川办发〔2016〕67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9月2日


 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40号),更好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提升我省消费品工业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快促进消费品工业迈向中高端,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现就我省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需求导向、改善供给,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积极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努力改善营商环境,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做强产品品牌,促进全省消费品工业更加稳定、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四川省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取得积极进展,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产品和服务对消费升级适应能力显著增强。

  优化市场环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健全相关法规、标准、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切实改善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环境。

  提高供给水平:明显提升消费品品质,不断增加中高端消费品比重,提高消费品品牌附加值、市场影响力和消费者认可度。消费品质量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培育一批国内国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增强创新能力:重点消费品行业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互联网+”协同制造取得积极进展。关键设备研发和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强度年均增长12%以上。

  改善质量效益:规模以上消费品企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降本增效取得积极进展,消费品占市场份额保持基本稳定。单位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达到或超过国家约束性指标要求。

  二、主要任务

  (三)增品种。支持企业细化市场需求,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技术创新和生产“微创新”,推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四川制造向四川创造转变。

  1.提高创意设计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推动消费品工业设计中心和示范功能区发展。以成都核心集聚区,川南、川东北重点发展区,攀西重点培育区,川西北特色设计创意孵化区等四个区域为重点,发展消费品工业创意设计。以四川省工业创意设计产业示范园等重点园区为依托,推动消费品设计相关产业要素集聚。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研发设计资源共享、研发设计外包众包及社会力量参与互动的研发设计新模式,依托“太阳神鸟杯”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和“四川创客”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消费品工业研发设计众创平台。实施“设计和制造‘牵手计划’”,促进设计成果转化。

  2.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按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要求,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消费品领域创新产品,引导企业增强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能力。以成都、德阳、绵阳为重点,有选择地扶持一批有特色、有优势、有市场的消费品制造业设计创新企业和机构做大做强。

  3.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发展个性化、时尚化、功能化、绿色化消费品,推出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设计精美、制作精细、性能优越的精品,进一步提升我省消费品工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发展中高端服装鞋帽、小家电、家纺、化妆品、箱包、珠宝、茧丝绸、家具、厨卫用品、旅游商品、中医药健康衍生品等消费品。适当降低低端消费品比重,促进产品向高性价比优势转变。

  4.发展绿色、智能、健康消费品。支持骨干企业加快绿色食品、中医药养生食品(药膳)保健食品、环境友好型洗涤用品等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发展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玩具、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产品等智能消费品,积极研发营养与健康食品、健康文教体育用品、智慧医疗产品等健康类消费品,进一步发展“四川造”老年、儿童和婴幼儿用品。

  5.发展传统特色食品。按照“抓重点、控风险、提效能、保安全”原则,积极支持我省白酒、茶叶、肉制品等传统特色食品发展。面向日常大宗食品消费领域,增加粮、油、肉、乳、调味品的花色品种。支持主食工业化发展,建设中央厨房,为消费者日常膳食获取创造便利。推动农产品副产物综合利用,鼓励企业申报和开发新资源食品。

  6.发展民族特色消费品。充分依托我省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特色,发挥人才优势,重点发展织绣染织、编织、雕刻、金属制品、工艺家具、民族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特色工艺美术产业,做大做强成都蜀绣、蜀锦,攀枝花苴却砚,眉山竹编,绵竹年画和甘孜、阿坝、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工艺品等特色产品,推进我省工艺美术产品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低端产品与中高端产品协调发展。

  (四)提品质。实施产品强质工程,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立足大众消费品生产推进“品质革命”,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1.推动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加强技术标准研究和制订,加快构建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的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消费品工业“四川标准”体系。围绕家具、制鞋、工装、家电、造纸等我省消费品重点行业,以国内外先进标准、技术法规和知名产品实测值为参照,确定指标体系,发布对标公告,组织开展消费品检测比对工作。加快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支持我省仿制药产品扩大全国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2.加快技术改造提质增效。鼓励消费品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工程,开展关键原材料、产品共性质量等问题攻关,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并在省工业发展资金中给予支持。引入第三方质量机构,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加强质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抓好消费品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的申报和能力建设工作。

  3.加强质量精准化管理。引导消费品工业企业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技术,树立“质量标杆”企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展“质量标杆”活动,鼓励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在质量管理或技术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争创中国质量奖和四川质量奖,对争创成功的企业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积极推动我省节能家电、数字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音箱、儿童玩具等产品生产企业申请并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推动相关企业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申请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质量追溯体系,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以提高中小学生及全社会质量意识为目标,将企业质量教育资源优势和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推进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4.推进质量检验检测认证。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推动质量追溯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在我省消费品相关行业实施,构建统一的检验检测认证监管制度,完善检验检测认证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检验检测认证结果和技术能力国际互认。加强对重点产品全过程精准化检测服务,加大对计量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指导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加强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支持医药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通过国际通行认证。重点抓好国家省级民族特色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和资源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站建设。

  5.保障药品和优质原料供应。大力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药品生产企业从省外整体或部分迁入省内,帮助企业承接产品和产品注册。加快重大疾病治疗用新药、临床急需的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和中药新药开发,在省工业发展资金和省科技专项资金中,对创新药械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Ⅰ、Ⅱ、Ⅲ期试验以及产业化按规定给予支持补助,对新获得国家新药、保健食品生产批准文号,以及医疗器械注册证且由我省企业拥有并生产的给予奖励。支持有条件的乳粉等消费品企业在国内外建设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及配套设施。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大力开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理念、信息、标准、技术、设备等推广运用,构建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冷链物流体系,营造冷链物流发展环境。

  (五)创品牌。大力开展“提质增效创品牌”活动,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推动四川产品向四川品牌转变。

  1.提高品牌竞争力。鼓励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组织开展消费品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加强对试点企业技术指导,引导企业完善品牌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培育能力。支持品牌企业创新商业模式,重点引导和支持川酒、川茶、农产品、服装、家具等我省优势产业领域有一定品牌影响的生产企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对接或自建电商平台,开展网络零售业务;借助电子商务,推动市场、数据和技术有机结合,加强个性化定制服务开发,逐步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发挥市场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等市场拓展活动,扩大川货影响力和美誉度。

  2.培育知名品牌。开展质量奖和四川名牌培育争创工作,打造一批四川名牌产品,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四川造”消费品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规范品牌评价程序和标准,支持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培育、宣传活动。鼓励老字号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生产工艺和商业模式,增强老字号传统品牌影响力。培育行业垂直平台品牌企业,重点在建材家居、图书出版、鞋类服装、农特食品、川产道地中药材等我省优势行业,着力培育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推动平台品牌企业加强产业供应链整合。

  3.完善品牌公共服务体系。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消费品品牌设计创意中心和广告服务机构。建立品牌人才培训服务机构,形成多层次品牌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实施“全企触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工程,大力提升“天府网交会”影响力,着力打造“互联网+四川制造”平台,筛选本地优质消费品品牌企业入驻,推动信息和交易平台向专业化和集成化创新发展。加强对四川消费品整体品牌形象宣传总体策划,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媒体渠道,大力宣传四川优秀品牌,扩大四川产品社会影响。

  4.开展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为主体,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加快产业集群培育,以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为引领,着力提升区域产业综合品质,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消费品工业知名区域品牌,提升我省消费品工业区域品牌价值,创建全国和四川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并开展价值评价。

  5.推进品牌国际化。鼓励优势品牌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化品牌管理人才和经营理念,建设海外研发设计机构及营销渠道。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指导消费品企业主动开展专利技术、国际认证、商标国际注册等,形成外贸自主品牌;支持企业通过授权输入输出品牌的方式扩大进出口,努力产生进出口实绩,提高品牌产品出口比重;鼓励消费品工业外向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利用“万企出国门”活动拓展国际市场;支持消费品企业收购国外品牌,购买品牌商标使用权,建立国际营销网点,提高对国际市场把控力。

  三、保障措施

  (六)完善市场准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决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6〕11号),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外,各地、各部门一律不得设定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经营者从事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外事项的,直接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

  (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依法制止和纠正违法规定歧视性价格及购买指定产品、服务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充分发挥竞争政策重要作用,强化反垄断执法,依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严肃查处各类垄断行为。规范有序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加大对网络交易商品抽检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构建诚信经营的网络市场环境;规范产品广告和相关信息发布行为,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和不实报道,着力营造消费品工业领域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八)加强市场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加强消费品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事中事后质量监管,依法督促经营者履行商品质量义务,加强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警示制度,及时预警、处置消费者质量安全风险,完善和健全监督抽查“红黑榜”制度。持续深入开展“护航”“闪电”专项行动,依法快速调处专利纠纷,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以食品、药品、家电、儿童用品等涉及民生领域为重点,含电子商务等新型市场和大型展会执法保护,针对性地开展市场检查,打击假冒专利违法行为。加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互联网领域和进出口环节侵权假冒专项治理力度,推进打击侵权假冒、仿冒工作的深化。探索推进“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提升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舒心度。

  (九)完善产业政策。按照国家关于相关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工作的要求,依法依规推进铅蓄电池、制革、造纸、印染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抓好四川省“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轻工业、纺织、医药、酒业等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围绕消费品工业领域企业突出的共性困难和问题,加强协调服务与要素保障,切实抓好各项工业稳增长政策落实见效。进一步推行消费品能效标识、绿色标识等认证制度,逐步扩大实施能效标识和绿色标识制度的消费品范围。

  (十)加大政策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建立产业基金支持消费品工业创新发展。利用工业发展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等资金渠道,支持企业在创意设计、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大功夫,促进大众消费品创新、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对改善消费品供给能力的财政支持。加大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对消费品出口的支持力度。建立消费品供给改善信息与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共享联动机制,加强对消费品工业的融资支持。

  (十一)发挥协会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优势,在政策研究、标准制修订、人才培训、宣传推广、展览展示、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共同实施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行业协会要加强自律和服务,组织开展质量信誉承诺等活动,维护良好的行业信誉,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作用,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意识。

  (十二)加强舆论引导。开展系列报道,设立专题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多渠道宣传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通过市场手段加大川内优质品牌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自主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提升群众购买“四川制造”的自豪感。各地和行业协会要表彰和宣传品牌建设成就突出的企业和企业家,激发加强品牌建设的积极性。


 

  • 图片解读:
  • 文字解读:
  • 视频解读:
  • 动漫解读:
  • 访谈解读:
  • 省政府常务会:
  • 新闻发布会:
  • 部门发文:
  • 市州发文:
  • 相关文件:
  • 地方发文: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施意见的通知

  • 2016年09月14日 19时59分
  • 来源: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施意见的通知

    川办发〔2016〕67号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施意见》已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6年9月2日


     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实施意见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营造良好市场环境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40号),更好满足和创造消费需求,提升我省消费品工业有效供给能力和水平,加快促进消费品工业迈向中高端,不断增强消费拉动经济的基础作用,现就我省开展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并切实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大力实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坚持需求导向、改善供给,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积极适应消费升级需求,努力改善营商环境,从供给侧和需求侧两端发力,丰富产品品种,提升产品品质,做强产品品牌,促进全省消费品工业更加稳定、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四川省消费品工业“三品”专项行动取得积极进展,品种丰富度、品质满意度、品牌认可度明显提升,产品和服务对消费升级适应能力显著增强。

      优化市场环境: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进一步健全相关法规、标准、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努力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切实改善市场竞争秩序和消费环境。

      提高供给水平:明显提升消费品品质,不断增加中高端消费品比重,提高消费品品牌附加值、市场影响力和消费者认可度。消费品质量标准、计量、检验检测、认证认可体系逐步与国际接轨。食品药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培育一批国内国际具有影响力的品牌。

      增强创新能力:重点消费品行业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互联网+”协同制造取得积极进展。关键设备研发和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企业研发强度年均增长12%以上。

      改善质量效益:规模以上消费品企业增加值增速高于全省工业平均增速,降本增效取得积极进展,消费品占市场份额保持基本稳定。单位增加值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用水量达到或超过国家约束性指标要求。

      二、主要任务

      (三)增品种。支持企业细化市场需求,在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加强技术创新和生产“微创新”,推进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推动四川制造向四川创造转变。

      1.提高创意设计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全面创新改革驱动转型发展的决定》,推动消费品工业设计中心和示范功能区发展。以成都核心集聚区,川南、川东北重点发展区,攀西重点培育区,川西北特色设计创意孵化区等四个区域为重点,发展消费品工业创意设计。以四川省工业创意设计产业示范园等重点园区为依托,推动消费品设计相关产业要素集聚。积极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研发设计资源共享、研发设计外包众包及社会力量参与互动的研发设计新模式,依托“太阳神鸟杯”天府宝岛工业设计大赛和“四川创客”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四川生物医药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等,建设消费品工业研发设计众创平台。实施“设计和制造‘牵手计划’”,促进设计成果转化。

      2.提升产品创新能力。按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协同创新体系”要求,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持续创新能力的消费品领域创新产品,引导企业增强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原始创新能力和重点领域的集成创新能力。以成都、德阳、绵阳为重点,有选择地扶持一批有特色、有优势、有市场的消费品制造业设计创新企业和机构做大做强。

      3.增加中高端消费品供给。发展个性化、时尚化、功能化、绿色化消费品,推出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设计精美、制作精细、性能优越的精品,进一步提升我省消费品工业在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发展中高端服装鞋帽、小家电、家纺、化妆品、箱包、珠宝、茧丝绸、家具、厨卫用品、旅游商品、中医药健康衍生品等消费品。适当降低低端消费品比重,促进产品向高性价比优势转变。

      4.发展绿色、智能、健康消费品。支持骨干企业加快绿色食品、中医药养生食品(药膳)保健食品、环境友好型洗涤用品等产品开发和市场推广,发展智能家电、智能照明、智能玩具、平板电脑、可穿戴智能产品等智能消费品,积极研发营养与健康食品、健康文教体育用品、智慧医疗产品等健康类消费品,进一步发展“四川造”老年、儿童和婴幼儿用品。

      5.发展传统特色食品。按照“抓重点、控风险、提效能、保安全”原则,积极支持我省白酒、茶叶、肉制品等传统特色食品发展。面向日常大宗食品消费领域,增加粮、油、肉、乳、调味品的花色品种。支持主食工业化发展,建设中央厨房,为消费者日常膳食获取创造便利。推动农产品副产物综合利用,鼓励企业申报和开发新资源食品。

      6.发展民族特色消费品。充分依托我省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历史文化特色,发挥人才优势,重点发展织绣染织、编织、雕刻、金属制品、工艺家具、民族工艺品、旅游纪念品等特色工艺美术产业,做大做强成都蜀绣、蜀锦,攀枝花苴却砚,眉山竹编,绵竹年画和甘孜、阿坝、凉山等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工艺品等特色产品,推进我省工艺美术产品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低端产品与中高端产品协调发展。

      (四)提品质。实施产品强质工程,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引导企业树立质量为先、信誉至上的经营理念,立足大众消费品生产推进“品质革命”,夯实质量发展基础。

      1.推动质量对标提升行动。加强技术标准研究和制订,加快构建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为补充的相互配套、协调一致的消费品工业“四川标准”体系。围绕家具、制鞋、工装、家电、造纸等我省消费品重点行业,以国内外先进标准、技术法规和知名产品实测值为参照,确定指标体系,发布对标公告,组织开展消费品检测比对工作。加快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支持我省仿制药产品扩大全国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

      2.加快技术改造提质增效。鼓励消费品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工程,开展关键原材料、产品共性质量等问题攻关,提高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提升产品质量水平,并在省工业发展资金中给予支持。引入第三方质量机构,搭建技术服务平台,加强质量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建设。抓好消费品工业产品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的申报和能力建设工作。

      3.加强质量精准化管理。引导消费品工业企业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大力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技术,树立“质量标杆”企业,培育和弘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开展“质量标杆”活动,鼓励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和在质量管理或技术岗位上有突出贡献的个人争创中国质量奖和四川质量奖,对争创成功的企业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积极推动我省节能家电、数字电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音箱、儿童玩具等产品生产企业申请并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推动相关企业深入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工作,申请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建立健全食品、药品质量追溯体系,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以提高中小学生及全社会质量意识为目标,将企业质量教育资源优势和中小学社会实践活动有效结合,推进中小学质量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建设。

      4.推进质量检验检测认证。加快发展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服务,鼓励不同所有制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推动质量追溯管理体系认证制度在我省消费品相关行业实施,构建统一的检验检测认证监管制度,完善检验检测认证管理办法,积极开展检验检测认证结果和技术能力国际互认。加强对重点产品全过程精准化检测服务,加大对计量检测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指导食品药品生产企业加强质量安全检测能力建设,支持医药和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通过国际通行认证。重点抓好国家省级民族特色药原料质量监测技术服务中心和资源动态监测与信息服务站建设。

      5.保障药品和优质原料供应。大力支持符合产业发展政策的药品生产企业从省外整体或部分迁入省内,帮助企业承接产品和产品注册。加快重大疾病治疗用新药、临床急需的仿制药、生物类似药和中药新药开发,在省工业发展资金和省科技专项资金中,对创新药械的临床前研究和临床Ⅰ、Ⅱ、Ⅲ期试验以及产业化按规定给予支持补助,对新获得国家新药、保健食品生产批准文号,以及医疗器械注册证且由我省企业拥有并生产的给予奖励。支持有条件的乳粉等消费品企业在国内外建设优质原料生产基地及配套设施。加强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大力开展鲜活农产品冷链物流理念、信息、标准、技术、设备等推广运用,构建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冷链物流体系,营造冷链物流发展环境。

      (五)创品牌。大力开展“提质增效创品牌”活动,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提升产品附加值和软实力,推动四川产品向四川品牌转变。

      1.提高品牌竞争力。鼓励企业制定品牌发展战略,组织开展消费品工业企业品牌培育试点,加强对试点企业技术指导,引导企业完善品牌管理体系、创新管理模式、增强培育能力。支持品牌企业创新商业模式,重点引导和支持川酒、川茶、农产品、服装、家具等我省优势产业领域有一定品牌影响的生产企业,与知名电商平台对接或自建电商平台,开展网络零售业务;借助电子商务,推动市场、数据和技术有机结合,加强个性化定制服务开发,逐步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发挥市场引导作用,支持企业参加“惠民购物全川行动”“川货全国行”等市场拓展活动,扩大川货影响力和美誉度。

      2.培育知名品牌。开展质量奖和四川名牌培育争创工作,打造一批四川名牌产品,打造一批拥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四川造”消费品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规范品牌评价程序和标准,支持行业协会指导企业开展品牌创建、培育、宣传活动。鼓励老字号积极运用互联网技术,创新生产工艺和商业模式,增强老字号传统品牌影响力。培育行业垂直平台品牌企业,重点在建材家居、图书出版、鞋类服装、农特食品、川产道地中药材等我省优势行业,着力培育一批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垂直电商平台,推动平台品牌企业加强产业供应链整合。

      3.完善品牌公共服务体系。扶持一批品牌培育和运营专业服务机构,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消费品品牌设计创意中心和广告服务机构。建立品牌人才培训服务机构,形成多层次品牌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实施“全企触网、全民触网、电商示范”工程,大力提升“天府网交会”影响力,着力打造“互联网+四川制造”平台,筛选本地优质消费品品牌企业入驻,推动信息和交易平台向专业化和集成化创新发展。加强对四川消费品整体品牌形象宣传总体策划,通过报刊、电视、网络、移动终端等媒体渠道,大力宣传四川优秀品牌,扩大四川产品社会影响。

      4.开展知名品牌示范区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高新技术开发区等为主体,结合区域产业特色,加快产业集群培育,以龙头企业、知名品牌为引领,着力提升区域产业综合品质,加快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知名度高、美誉度好、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消费品工业知名区域品牌,提升我省消费品工业区域品牌价值,创建全国和四川省“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并开展价值评价。

      5.推进品牌国际化。鼓励优势品牌企业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引进国际化品牌管理人才和经营理念,建设海外研发设计机构及营销渠道。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指导消费品企业主动开展专利技术、国际认证、商标国际注册等,形成外贸自主品牌;支持企业通过授权输入输出品牌的方式扩大进出口,努力产生进出口实绩,提高品牌产品出口比重;鼓励消费品工业外向型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主动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利用“万企出国门”活动拓展国际市场;支持消费品企业收购国外品牌,购买品牌商标使用权,建立国际营销网点,提高对国际市场把控力。

      三、保障措施

      (六)完善市场准入。贯彻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落实“先照后证”改革决定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工作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16〕11号),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外,各地、各部门一律不得设定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经营者从事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目录外事项的,直接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

      (七)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依法制止和纠正违法规定歧视性价格及购买指定产品、服务等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充分发挥竞争政策重要作用,强化反垄断执法,依法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消除地区封锁,打破行业垄断,严肃查处各类垄断行为。规范有序发展电子商务平台,加大对网络交易商品抽检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构建诚信经营的网络市场环境;规范产品广告和相关信息发布行为,严厉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和不实报道,着力营造消费品工业领域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

      (八)加强市场监管。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加强消费品事中事后监管。加大对商标、专利、地理标志、知名商品特有名称、包装装潢、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强化事中事后质量监管,依法督促经营者履行商品质量义务,加强商品质量安全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商品质量安全风险警示制度,及时预警、处置消费者质量安全风险,完善和健全监督抽查“红黑榜”制度。持续深入开展“护航”“闪电”专项行动,依法快速调处专利纠纷,维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以食品、药品、家电、儿童用品等涉及民生领域为重点,含电子商务等新型市场和大型展会执法保护,针对性地开展市场检查,打击假冒专利违法行为。加大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市场、互联网领域和进出口环节侵权假冒专项治理力度,推进打击侵权假冒、仿冒工作的深化。探索推进“放心舒心消费城市”创建工作,持续提升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舒心度。

      (九)完善产业政策。按照国家关于相关行业规范条件公告管理工作的要求,依法依规推进铅蓄电池、制革、造纸、印染等行业淘汰落后产能。抓好四川省“十三五”农产品加工业、轻工业、纺织、医药、酒业等行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围绕消费品工业领域企业突出的共性困难和问题,加强协调服务与要素保障,切实抓好各项工业稳增长政策落实见效。进一步推行消费品能效标识、绿色标识等认证制度,逐步扩大实施能效标识和绿色标识制度的消费品范围。

      (十)加大政策支持。引入社会资本合作建立产业基金支持消费品工业创新发展。利用工业发展资金、专项建设基金等资金渠道,支持企业在创意设计、提高科技含量和性能等方面下大功夫,促进大众消费品创新、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对改善消费品供给能力的财政支持。加大出口信贷和出口信用保险对消费品出口的支持力度。建立消费品供给改善信息与金融监管部门及金融机构共享联动机制,加强对消费品工业的融资支持。

      (十一)发挥协会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优势,在政策研究、标准制修订、人才培训、宣传推广、展览展示、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共同实施好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行业协会要加强自律和服务,组织开展质量信誉承诺等活动,维护良好的行业信誉,及时反映企业诉求,反馈政策落实情况,研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充分发挥消费者协会作用,向消费者提供消费信息和咨询服务,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文明、健康、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意识。

      (十二)加强舆论引导。开展系列报道,设立专题网站、微博微信等平台,多渠道宣传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通过市场手段加大川内优质品牌宣传力度,提高消费者对自主品牌认知度和忠诚度,提升群众购买“四川制造”的自豪感。各地和行业协会要表彰和宣传品牌建设成就突出的企业和企业家,激发加强品牌建设的积极性。
  • 图片解读
  • 文字解读
  • 视频解读
  • 访谈解读
  • 省政府常务会
  • 部门发文
  • 相关文件
  • 地方发文
  •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