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杨正春接受省政府网站专访文字实录
主持人:
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欢迎参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四川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川派中医屹立杏林两千余年,历代名医辈出,有文献记载的四川医家达1000余人。四川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和“无川药不成方”的美誉。川医、川药、川人、川方,凝聚成四川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生生不息。为了让广大网友进一步了解我省中医药发展相关工作,今天,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正春同志来到省政府网站,就“传承创新发展不断提升我省中医药服务能力”主题与广大网友进行在线交流。杨局长,您好,首先请您给我们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好的,谢谢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我是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杨正春,很高兴能在省政府网站和大家交流,感谢大家对中医药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谢谢!
主持人:
近日,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请问《实施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实施意见》出台背景:去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为中医药发展“把脉”“开方”,更为新时代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事业指明方向。本次抗击新冠疫情防控中,中医药有效应对新发传染病,在患者退热,核酸转阴时间,阻止轻症、普通型患者转为重症、危重症方面,都有显著得到疗效,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四川省坚持中西医并重、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了重要作用。预防“大锅汤”在全省乡镇社区、相关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普遍推广使用,为预防和“早治疗”提供指南。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四川是中医药大省,历代中医名家辈出,川产中药材资源富集,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无川药不成方”的美誉。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发展,将中医药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坚持医药并举、三产联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协同发展,在健康四川建设中发挥了中医药的独特作用,探索了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四川模式”。但是,也面临基础薄弱、传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诸多问题,迫切需要深入实施中医药法,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因地制宜提出切实有效的改革措施,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实施意见》的出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传承是根本,创新是动力,发展是目标。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推动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全面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发挥中医药独特作用。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主持人:
我省中医药发展总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刚才第一个问题我们都谈到了,我们四川是中医药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川派中医屹立杏林两千余年,从汉代至明清,有文献记载的四川医家达1000余人,影响杏林2000多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中医药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省委省政府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的方针政策,中医药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2015年,省政府成立中医药强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省级各部门推进中医药传承发展。本轮机构改革中,省级中医药管理部门职能进一步完善,所有市(州)均建立中医药局,实现全覆盖。第五版《四川省中医药条例》于2019年12月1日正式颁布实施,《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三个一批”建设,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三个一批”就是要:建设一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重点基地,一系列文件的出台,系统谋划、深入推进全省中医药发展。全省中医药系统坚持医药并举,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协同发展,一二三产联动、国内国际互动的发展新模式,中医药工作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目前,全省共有中医医疗机构7578家,年服务量近1.5亿人次,93.4%的乡镇卫生院和85.7%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拥有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高层次中医药人才30余名,中医药高级职称人员8000余名。开设有中医药类专业的院校29所。四川省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特征孕育了丰富的动植物中药资源,据全国第四次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全省拥有中药材品种7290种,川芎、川附子、川黄连等86种道地药材享誉全球,素有“无川药不成方”之说。川芎等16个品种、24个基地通过国家GAP认证。拥有4个全国第一:中药资源蕴藏量全国第一,常用中药材品种数全国第一,道地药材品种数量全国第一,国家GAP认证数量全国第一。
主持人:
如何健全我省中医药服务体系?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具体采取了哪些措施?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四川虽然是中药大省,但还有很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地方,所以我们在体系建设上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着力加强中医药发展的保障措施。去年12月1日,第五版《四川省中医药条例》正式颁布实施,进一步强化了政府发展中医药的责任,将中医药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中医药区域发展布局,健全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和康复相结合的中医药服务体系,完善管理体制和政策机制,传承发展川派中医药。整合资金项目,采取扶优扶强、弥补短板、筑牢网底,仅2019年财政投入较上年增长143%,推动对部分重点中医医疗机构补齐短板,强化人才、科技、学科等能力提升。开展10个区域医疗中心、100个重点县级中医院、1000个基层中医馆能力提升“十百千”工程。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二是着力发挥中医药三个作用。建成区域治未病中心20个,二级以上中医医疗机构设置治未病科室,发挥中医药在治未病中的主导作用。中医药积极参与重大疾病防治,累计建成艾滋病、糖尿病等省级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协作)中心25个,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病例从每年300例扩大到1380例。建成国家中医临床(糖尿病)研究基地,承担糖尿病相关科研立项200余项。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年诊疗量超过2000例,病死率降低至20%以下,居世界领先水平。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疾病康复中的核心作用,建成国家中医骨伤应急平台,组建中医应急医疗队,成为全省三大医疗应急救援队伍之一。加强中医运动康复研究与运用,为国家排球队、跳水队、乒乓球队等国家运动队提供强有力的中医药康复保障。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三是着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以中医医院绩效考核和等级评审为抓手,推进中医医院服务能力建设,三级中医院数量居全国前列。建设17个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省级中医重点专科325个。全省100%的乡镇卫生院和95%的村卫生室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量达45%,居全国第一。建成全国基层中医医药工作先进单位92个,80家县级中医院纳入国家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综合能力试点,居全国第二。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中医药服务,全省民营中医医院达120个,中医(备案)诊所6600家,居全国第一。
主持人:
在中医药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上,开展了哪些工作?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我们四川是中药大省,目前正在向中药强省迈进,当然我们的科技实力在全国也是有影响力的,四川是全国第一个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建有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学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国家级中药炮制技术传承基地,拥有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等重点中医药教学、科研、临床研究机构50余家,国家和省级中医药研究开发中心20余个,重点研究室、实验室10余个,成立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承担省级以上重大科技项目400余项。荣获省级以上科技进步奖50余项。2019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638万亩,川芎、川贝母等7个大宗药材人工种植面积全国第一。规模以上中药饮片企业、中成药企业200余家,主营业务收入583.3亿元。基本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品支撑、优质药材保障的“川药”体系。具体讲有以下六个方面: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一是中医药产业顶层设计不断加强。省委省政府将中医药产业纳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省中医药局负责牵头推进“川药”发展。印发《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拉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会同文化和旅游厅出台《关于加快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构建“一核四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格局。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二是“三个一批”重点项目快速落地。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开展“三个一批”建设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初步形成龙头企业带动、特色产品支撑、优质药材保障的“川药”现代产业体系,引领推动我省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三是中医药标准化工作进一步拓展。召开四川省中医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年度会议,去年新成立中医药装备分技术委员会,全面加强中医药装备领域标准化工作。6个中医药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已发布为省级标准。持续开展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新启动37个县普查工作,实现我省资源普查全覆盖。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四是科研创新能力持续加强。强化科技平台建设,部省共建的“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专家评审。四川省骨科医院等4个单位获批成为第二批四川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建设单位。依托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成立四川省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获得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7项。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五是“川药”品牌更具地方特色。积极搭建中医药全产业链高质量交流对接平台,举办乐山中医药博览会、达州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博览会,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四川中医药。积极参与第六届中医药现代化国际科技大会,宣传推介四川特色中医药产品,提升品牌效应。试点选取苍溪县、南部县开展中药材溯源工作,推进中药材溯源,完善川药质量体系建设。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六是花椒(藤椒)经济效应初显。我省花椒种植面积大、产量高,但花椒局限为食品、且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椒农收益大大受限。省中医药局组织高校、企业对花椒药用价值挖掘和大健康产品研发,较短的时间完成花椒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和花椒药品、健康产品研发,申请国家发明专利8项,同时“椒香爽肤粉”、藤椒组方的牙膏、清新剂、驱蚊手环等健康产品即将推出,推动花椒进入健康产品大市场,带活花椒第一产业。六个方面来推动我省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主持人:
请问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对外交流上有何特色亮点?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我们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通过事业抓产业,用文化来统领事业和产业的协调发展,在文化的传承创新上做了以下工作:一是中医药传统文化进一步弘扬。会同省委宣传部、教育厅出台《关于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着力凝聚川药、川方、川医、川人的“川派”中医药传承力量。成立中国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研究院,为中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新动力。开展首个省级中医药古籍文化展,“世界传统医药日”“中医药文化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持续开展川派中医药名家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整理研究项目,出版川派中医药名家系列丛书36本,《中国民族药辞典》《南派藏医药》等民族医药文献10部。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二是对外交流合作持续深化。先后与中东欧、南亚、北美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中医药政府间合作机制,在捷克、黑山、德国、阿曼苏丹、白俄罗斯建立了5个海外中医药中心,累计服务量达6万余人次。在全国率先举办“驻蓉领事官员走进中医药”“海外中医药文化周”等品牌活动,扩大四川中医药国际影响力。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三是区域交流不断扩大。按照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我们先后与广西、云南、贵州、重庆等省(市)中医药管理局签署《中医药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深化交流合作,促进优势互补,不断推进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升区域内中医药产业整体竞争力。
主持人: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中医药在助力脱贫攻坚上有哪些措施和成效呢?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中医药大家都知道是治病的,实际上中医药和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全局是息息相关的,中医药不仅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更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还是脱贫致富的好帮手。中医药助力脱贫攻坚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扎实推进健康扶贫。争取中央预算内健康扶贫工程项目,支持木里县等9个贫困县中医医院改善基础设施。仅2019年,就争取中央资金7960万元,提升贫困地区中医药综合服务能力。安排省级资金5100万元,支持旺苍县等25个贫困县中医(民族医)医院“补缺补短”建设。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二是做实做细对口帮扶。全面实施对口支援“传帮带”工程,省中医药局安排39家三级中医医院派出265名医疗骨干对口支援86家贫困地区中医医院。依托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工程,培养中医药(民族医药)人员530余人次,着力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本土人才队伍。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三是因地制宜开展产业扶贫。开展产业扶贫机制研究与资源普查,进一步摸清贫困地区中药材家底。持续推进《四川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方案(2017-2020年)》相关任务实施,重点推进在贫困地区实施的24个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建设,继续实施川产道地药材综合开发与区域发展项目,共带动贫困地区发展种植面积达20.8万亩,实现产值41亿元,带动2200余户增收致富。
主持人:
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如何运用的?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大家知道,急性传染病包括各种烈性传染病,突如其来的来到人类当中,我们的认识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但是中医有几千年的抗疫经验,中医药发挥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完善中医药全面参与的工作机制。省委省政府始终把中医药作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力量,加强统筹调度、组织全面参与,在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应急指挥部下设的疫情防控组、医疗救治组、科研攻关组中,均将中医药主管部门纳入成员单位,在省级医疗专家组中抽调20余名中医药专家参与,实现中西医救治“统一领导、统一组织、统一部署、统一督导”。2月21日,在全省抗击新冠肺炎最吃劲的时刻,省委书记彭清华同志专题调研中医药工作,强调要发挥中医药独特优势,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更多力量。尹力省长专门对中医药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加强新冠肺炎预防和治疗工作,注重总结经验并及时推广,让群众认可的传统中医药进一步发挥预治作用。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二是全面参与疫情防治。坚持把中医药防治纳入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制定两版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和三版预防建议处方,着力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坚持把中医药防治贯穿诊断、医治、保健各个环节,制定中西医联合会诊机制,明确每例确诊病例配备1名管床中医师参与医治。参加省政府中医药专场新闻发布会,组织媒体座谈会,广泛宣传中医药健康知识和防疫知识,回应公众关切。扎实推进“互联网+中医医疗”服务,紧急开通网上问诊平台,将全省196家县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接入平台,减少人员聚集带来的交叉感染风险。截至6月9日24时,全省累计确诊病例582例,中医药参与治疗556例,中医药参与率95.53%,中西医结合治愈出院534例。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三是研发系列中药制剂推广使用。加强中医药科研攻关,开展有效方剂筛选研究,根据2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荐方“清肺排毒汤”,组织中医药专家成立研究组,研发“新冠1号”(清肺排毒合剂),并结合四川特点,推出“新冠2号”(银翘藿朴退热合剂)、“新冠3号”(荆防藿朴解毒合剂)。系列制剂均严格按照国家、省相关规定和技术评审,通过应急防控用药特别审批程序,取得医疗机构制剂批准文号,在全省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调剂使用,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系列制剂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疗效,大部分确诊患者服用后病情得到不同程度的缓解。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四是组织中医药精锐力量驰援重点国家和地区。累计派出55家中医医院呼吸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等科室309名骨干支援武汉,由四川省中医院牵头,整合四川援鄂医疗队中医药力量统一管理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2个危重症病区,其他中医医院分别编入各救治组,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客厅方舱医院、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等医疗机构开展中医药救治工作。针对武汉中医药供应能力有限的情况,紧急动员四川重点中医药企业装配“应急中药流动车”进入武汉,将川产优质药材直接送达武汉一线救治患者。派出中医药专家赴埃塞俄比亚、吉布提等国,组织中医药专家与驻国外使馆、外方医疗机构进行视频会议,分享疫情防控、治疗中医药经验,捐赠抗疫物资,积极助力全球抗疫。
主持人:
请问在下一步又将如何贯彻落实《实施意见》,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虽然我们四川的中医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各位网友的关心支持下,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然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省委省政府及时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一步我们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推进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制定中医药发展合作框架。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召开全省中医药大会,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实施意见精神。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医药机制,推进中医药纳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和院前急救体系,健全中西医结合体制机制。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二是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织密中医药(民族医药)服务网络。围绕“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整合省级和成都市中医优质资源,创建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支持市(州)中医医疗机构协同发展,建设省级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心、中医医疗区域中心;加快补齐县级中医医院短板,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到2022年,依托现有资源建成省藏医医院、省藏羌医医院和省彝医医院。夯实中医药基层服务阵地。继续以中医医院等级评审、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创建、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等为载体,推进中医药服务能力持续提升;到2022年,力争实现全部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中医馆,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均能提供中医药服务。发挥中医药在疾病治疗、预防和康复中的独特优势。加强骨伤科、肛肠科、妇科等中医重点专科建设。聚焦肿瘤、糖尿病、重症胰腺炎等,开展中西医协同攻关。将更多中医药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在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实施川派中医药杰出人才工程,培育中医药院士后备人选,表彰四川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优化中医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办法。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三是推动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积极推进“川药”产业振兴发展。发挥资源优势,优化区域布局,建设一批设施标准、管理规范、特色鲜明的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培育一批创新力强、规模大的中药企业集团,擦亮一批有信誉、有影响的中药材知名品牌。到2022年,基本建立川产道地药材生产技术地方标准体系、质量等级评价制度,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00万亩,川药综合产值达1200亿元。加强中医药科技平台建设。重点推进西南特色中药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糖尿病、出血性中风病)等国家和省级科研平台建设。启动建设四川省中医药转化医学中心,组织重大疾病询证评价研究,为临床诊疗提供科技支撑。推进中药材溯源体系建设。开发基于区块链的中药材溯源共享融合平台,在种子种苗种植-生产加工炮制-仓储流通销售-医院使用-市场监管等链上,实现品种上下游关键数据互通共享。加快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按照“一核四区”中医药健康旅游发展格局,拟建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中医药健康旅游景区、名街名镇和综合体,多途径推动我省中医药健康旅游新业态发展。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四是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开放创新发展。挖掘和传承川派中医药文化精髓。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实施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推动中医古籍整理研究和中医药出土医学文献文物研究中心建设。建设四川省中医经典传承中心,开展“名中医四川行”“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大赛”等活动,持续推动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普及。加强中医药海外交流合作。大力开展中医药海内外宣传推介,构建四川中医药“健康丝绸之路”。建设四川省中医药国际交流中心。推动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建设,从加快中医药服务国际市场开拓、开展境外中医药产品研发及注册、促进中医药文化旅游服务贸易、建立中医药中心等方面着力,带动全省中医药产品和服务走向海外。推动中医药区域合作。加强与周边省(市)合作,推动川渝共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落实川、滇、黔、桂中医药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五是持续开展中医药扶贫。大力实施中医药健康扶贫,聚焦凉山州7个未摘帽贫困县,对标《四川省中医药健康扶贫行动计划(2019-2020年)》《四川省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方案(2017-2020年)》,查找问题短板,压实攻坚责任,落实攻坚举措,确保如期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六是强化中医药综合监管。进一步优化“四川智慧卫监”平台,全面构建“互联网+监管”模式。试点开展中医药监督执法实训基地建设、中医药监督执法首席监督员培养。严格执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聚焦职业卫生、传染病防治等重点开展专项整治。继续开展医疗乱象整治等专项活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
嘉宾(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杨正春):
七是坚决打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按照“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策略,坚守“四早”(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关口,统筹抓好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重大传染病防治中的独特作用,强化落实中医药尽早、全程、深度参与防治工作,分类推行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法,做到重点人群中医药防治全覆盖。
主持人:
谢谢杨局长的耐心解答。今天的访谈非常受网友们的关注,接下来的时间来看看网友们的提问,首先我们来看网友“鱼乐”的问题,她说:积极助力海外抗疫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国外医疗机构会用中医进行治疗吗?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正春回答-鱼乐】:
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刚才在前面关于中医药海外的发展,我简单的谈到了这个事情,四川中医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加强各国合作应对国际抗疫等系列精神,构建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我们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积极主动作为,通过提供抗疫物资、召开中医药专家视频会议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的独特优势,积极助力海外抗疫。海外疫情爆发以来,我局组织援鄂优秀中医药专家举行视频会议,远程连线非洲四国与中东欧六国驻外使馆、海外医疗机构、企业、留学生,分享中医药在防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的经验和与突出疗效,交流四川中医药诊疗方案,加强疫情防控合作。派遣中医专家参加中国国家医疗队赴埃塞俄比亚援助当地抗击新冠肺炎工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运用中医治疗技术为患者进行中医特色诊疗,为当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起到了积极作用。我局第一时间组织筹备口罩、中药颗粒剂等抗疫物资,并加紧与物资供应商、物流公司、海关等部门对接,已向中国驻捷克大使馆、中国驻荷兰大使馆、荷兰林堡省华人总会、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等海外机构捐赠。目前正积极筹备第二批援助物资,拟向北马其顿卫生部,荷兰、葡萄牙、德国等合作机构提供援助,助力受援国早日战胜疫情。此次中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中医药广泛参与,发挥了重大作用,成为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受到全世界瞩目和广泛认同。目前在国外,中药“走出去”仍面临许多法律壁垒,中药多以营养保健品、食品的身份出现。但很多国家已经在此次新冠疫情治疗中,采纳了包括针灸、八段锦、穴位贴敷、拔罐等治疗方式,有效地帮助恢复患者改善咳嗽、胸闷气短、乏力、出汗、心慌等症状。所以我们中医的海外传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谢谢这位网友的关心。
主持人:
网友“峰回路转”问:四川中药资源得天独厚,怎样提高产品质量,整体提升四川中药的品牌?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正春回答-峰回路转】:
谢谢这位网友的提问,我刚才讲了我们中医药不仅是治病的,而且是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要求擦亮四川的农业金字招牌,我们的中药材是一个特殊的农产品,所以为加快建设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我局作为“川药”产业牵头单位和中医药强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积极发挥统筹协调作用,通过实施以下具体措施,进一步提高我省中医药产品质量,提升四川中药品牌:一是科技能力提升工程。建设中药材提纯复壮及良繁基地,提升中药材种子种苗的良种繁育能力。开展中药材创新研究及重大技术集成与推广示范。积极推进川产道地药材全产业链管理规范及质量标准提升示范工程,健全全程追溯协同工作机制和正常投入保障机制。前面也给各位网友讲到了,实际上这个溯源体系就是要让老百姓放心吃中药,知道这个药是从哪里来的、哪里种的、用了什么药、用的什么品种、施的什么肥,在医院拿到这个药以后是可以扫码的,所以我们在积极推动这项工作。二是规范化基地建设工程。按照《全国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规划(2018-2025年)》和《四川省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加大对园区的培育,形成川药产业发展的样板园区。强化标准引领,提升产业发展质量。推广生态种植模式,保障中药材品质和质量安全。三是产业化水平提升工程。制定具体品种的产地初加工流程和方法,加强产地初加工管理。传承和创新中药饮片炮制工艺,优化特色饮片产品工艺,加强中成药加工技术创新。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壮大,提升川药产业化经营水平。依托龙头企业推进“互联网+中药材”等道地药材流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引导龙头企业开展终端消费服务能力提升建设,以市场带动促进中药材产业发展。四是品牌市场培育工程。大力推进地理标志商标和地理标志产品的注册、运用和保护工作,以管理规范化和专用标志推广使用为重点,推进中药材地理标志品牌建设。支持四川道地药材企业对外发展,加快推动“川药”国际化步伐。五是中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工程。增强中药工业优势,大力引进境内外知名医药企业来川建立研发基地,开展中医药衍生品研发及成果就地转化。大力发展食药同源产业,依托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开展新产品研发。发展中药养生旅游,开展“中草药+”示范园区和基地建设。
主持人:
网友“桔”问:中医讲究“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不同人群服用相同的中药大锅汤,能起到预防作用吗?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正春回答-桔】:
谢谢这个网友,这个问题就问得很专业,中医讲究“辨证施治”怎么你用一个大锅汤,就能预防疾病呢?这个大家不完全理解。其实,“辨证施治、一人一方”与开具统一的预防处方并不相悖。《素问·刺法论》指出:“五疫之至,皆向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这个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瘟疫一来它表现的症状都是一样的,实际上病机也是一样的,症状表现一样,病机一样,所以我们可以用相同或者相似的处方来治疗,所以通过我们前期普遍口服中药大锅汤,运用中西结合的手段,我国在全世界范围内是第一个控制好疫情的,并且取得重要的阶段性成效。在新冠期间,我们还做了一个科学的研究,用大数据来统计,我们对一个社(区)的10000余人吃中药预防处方,另外10000余人没有吃这个处方,疗程5天,随访14天,服了中药的10000余人只有2人感冒,没有服中药的10000余人有26人感冒。中医讲究的是临床疗效,事实也证明了我们从古到今,预防处方是有疗效的,所以我们中医主张治未病,我们前面介绍了三个作用的发挥,“未病先防”是极其重要的。“既病防变”是得了病要防止它的传变,如果得了新冠肺炎,要防止轻症转重症、重症转危重症,瘥后还要防复,就是说我们治好以后还要防止复发,《黄帝内经》中讲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说只要人正气充足,外邪就不能侵犯。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去世的,或者危重症的病人,大多都是年龄比较大的、有基础疾病的人,他的正气不足,所以邪气容易侵犯。第二个再给大家介绍,我们的预防处方可以根据各个市(州)的情况,就是说因人、因时、因地来适当加减,不是千篇一律的。所以在预防当中,大家一定要注意治未病,在平常的饮食起居中,注意身体锻炼,服用预防处方,这个对于我们预防疾病都是很有好处的。在新冠期间,我们全省服用预防处方上百万人,对我们战胜疾病,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都起了很好的作用。
主持人:
网友“夏天”问:如何发挥中医药在治疗重大疾病中的作用?
【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正春回答-夏天】: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刚刚讲了中医在三个方面发挥的作用,第一是治未病,就是在没有得病前就要预防,如果得了重大疾病怎么办?在我们中医几千年的历史当中,西医传到中国也不到两百年的历史,实际上当时的重大疾病,还得靠中医来防治,中医是如何在重大疾病中防治的:一是建立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体系。推动将中医医疗机构纳入重大疾病和传染病防治体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和院前急救体系统筹规划,建立健全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网络。创建国家区域中医医疗中心,建设一批省级中医区域医疗中心、省中医经典传承中心、省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心,加强国家和省级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支持做优做强骨伤科、肛肠科、儿科、皮科、妇科、眼科、针灸科、推拿科等专科。二是培育中医临床优势。加强省中医药循证医学平台建设,推动中医经典病房建设。聚焦肿瘤、糖尿病、重症胰腺炎、艾滋病、感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周围血管病、脾胃病、肾病老年痴呆、儿童多动症和抗生素耐药问题等,培养一批高精尖的传承创新团队,研究制订具有四川特色优势的中医病种诊疗方案,筛选并及时向社会发布中医治疗优势病种、适宜技术和疗效独特的中药品种,建设专科专病联盟。三是增强中医药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将更多中医药项目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重点人群中医药健康服务管理。在老年人、妇女、儿童等重点人群和慢性病患者中推广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实施“中医四季养生行动”,推出一批运动保健养生项目及相关产品,将中医治未病理念融入群众健康教育。加强中医医院治未病科室建设。四是提升中医药特色康复能力。依托现有资源建设省级和区域中医康复中心,研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疗效确切、中医特色突出的康复辅助器具。探索开展中医家庭病床康复服务。建设高水平中医药运动医学健康中心。推动一批中医运动处方在慢性病管理中运用。网友很关心中医治未病也好,重大病防治也好,这都是很好的课题,全社会支持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令我们很感动,如果网友还有不了解的地方,下来我们可以继续沟通交流。
主持人:
非常感谢杨局长,由于时间关系,我们今天的访谈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再一次感谢杨局长做客我们的直播间,给我们带来耐心的解答,感谢网友们的积极参与。最后,感谢您对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在线访谈栏目的关注,下次节目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