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持续抓实园区政务服务提升行动
泸州市始终坚持以优化政务环境作为服务园区发展的重要抓手,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围绕园区功能定位,着力优化服务流程,不断延伸服务链条,持续创新服务方式,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聚焦企业需求,推动园区事项“园区办”。依据园区企业规模和服务需求,结合全市13个省级以上园区政务服务场地现状,按照四个模式(单独新建、升级扩建、合并共建、融入共建)推动园区建设。在高新区、酒业园区、自贸区打造省级园区示范政务服务中心,推动园区政务服务“一站式”功能提档升级。按照“标准化赋权、差异化承接”原则,实施“一园一策”。开展市场准入、企业经营、公共服务等事项梳理,累计在园区政务服务中心入驻审批事项87项,并以委托行使、服务前移、审批直报等方式,推动审批事项全链条靠前服务,确保园区事项“用得上、用得好”。依据省政府行政权力事项清单,围绕对外贸易、跨境电商、粮食进境等服务需求,在企业开办、项目建设、商标、金融等12个领域,向自贸区授权下放245项审批事项,大力推行一网通办、全程代办、免费邮寄等服务,实现办事不出园。
二、聚焦流程优化,推动关联事项“简易办”。以企业服务需求为导向,对办理事项内容、具体流程等进行整合优化,集成整合企业登记、公章刻制、申领发票等流程,推行企业开办小时清单制,将企业开办常见34个事项梳理为1、3、6小时“三张清单”,推出“企业入园大礼包”“企业开办大礼包”“企业注销极速办”“我要建厂房”“我要领发票”“我要纳税”等“一件事一次办”套餐式服务,企业只需申请具体“套餐”即可办理,套餐式服务上线以来,累计办件量0.18万件。推进园区工业用地“标准化”改革,推行项目用地区域评估,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划环境评价影响评价等8项投资建设前置审批项目纳入区域评估,提高审批效率,着力实现“拿地即开工”。强化市级与园区投资类项目审批的联动,实施项目三阶段并联极速审批,实现审批时限再压缩。政府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由112个工作日压缩至30个工作日以内,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时间由92个工作日压缩至24个工作日以内,竣工验收时间由法定30个工作日压缩至10个工作日以内。建立以自贸区为原点的改革经验复制推广机制,充分用好“试验田”,在全领域极简审批、场景化“一件事一次办”等方面积极探索,累计形成相关成果200余项。
三、聚焦服务前移,推动堵点事项“省心办”。搭建“一个产业、两位链长、一个牵头部门、一个工作专班”工作服务机制,为白酒(食品)、电子信息(数字经济)、装备制造、现代医药、能源化工等7大重点产业园区企业提供全流程服务,建立“收集整理—研判论证—交办落实—跟踪督导—办结反馈”闭环工作流程,为企业解决审批服务、生产经营等方面的意见和问题217个。开通流动服务站点,提供现场咨询导办。围绕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等场景,提供演艺活动审批、备案登记等上门服务。在泸县粮油现代农业园区等创新开设流动食品摊贩登记备案服务点,提供“摊前审批、一次不跑”审批服务,推动园区服务事项办理更顺畅、更快捷、更省心。开设园区服务绿色通道,以“急事急办、特事特办、提高效率”为原则,针对符合“绿色通道”服务对象要求的,实行模拟审批、联合审批、容缺审批、联合督办等“绿色通道”服务,打通服务工作的堵点。实行弹性工作制、预约服务制、24小时值班制,打通线下线上帮代办渠道,提供错时、延时、即时和节假日受理服务,确保帮代办“不打烊”。围绕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发展,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设置泸商总部VIP窗口,制定“泸商总部企业VIP专属菜单”,围绕水电气、物业、交通保障的要素,开展“一对一”全程代办,为总部企业快速连接政府部门、服务平台和金融机构建立“快速通道”。截至2023年5月底,全市共为园区企业提供帮办代办服务累计3.19万件。
四、聚焦政策保障,推动惠企事项“舒心办”。出台园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编制《泸州市惠企政策一本通》,组织各级相关部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推动税收优惠、融资贷款、社保减负政策落实,发放助企纾困政策明白卡31.4万户,兑付政策资金154.4亿元,开展惠企政策“进万企”活动,解决重点产业企业问题158个。市场监管、税务、财政、人社、金融等部门,采取组建工作专班、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设置惠企政策兑现窗口、成立税费服务支持中心、拓展泸州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功能等举措,为企业提供“融资、融智、融制”支持,推动各项惠企政策精准落地。2023年以来,共开展各类活动23场次,为70户企业在酒业、建筑、新能源、商贸、医药、文化旅游等领域52个项目提供金融支持39.8亿元。围绕打造白酒产业集群,汇聚酒业惠企政策88项,由市领导、市级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联系重点酒业企业,保障项目过程中手续办理、资金、用工等需求,助推项目快速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