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政企沟通“六项机制”跑出企业发展“加速度”
近年来,广元市坚持把常态化政企沟通联系、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作为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企业诉求为牵引,创新政府服务供给,探索形成政企沟通“六大机制”,致力用高效政务服务跑出企业发展加速度。2020年全市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达到1008.01亿元,民营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9.1%。
一、纾困助企激活力,健全困难问题会商机制。建立重大项目、工业、民营、返乡创业、外贸、服务业企业6个困难问题会商会,“点对点”研究解决市场主体烦心事、揪心事,“一企一策”助企纾困、激发活力。一是多渠道收集议题。创新构建行业部门、网络平台、商(协)会、营商环境监督员、第三方评估等五大困难问题搜集渠道,深入基层一线,2020年广泛收集涉及融资、用工、销售、疫情防控等方面问题149个,确保市场主体困难“声音”一字不漏、一路畅通。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在市政府门户网站开设“企业困难问题在线征集平台”,有效整合“书记市长信箱”等便民在线政企互动平台,打造“12345”政务服务“总客服”,第一时间响应市场主体高频事项在线咨询服务。建立“服务民营企业市长直通车”制度,推行书面、邮箱、电话等方式将基层问题直达市政府。二是多措施解决难题。每个困难问题会商会均落实由市领导牵头负责,做到每季度至少召开1次,并根据市场主体需求适时增加频次。坚持“分级分类”研究解决问题,由政企双方面对面沟通和交流,针对用地、用工、融资等共性问题,只要合情合理、符合政策规定的当场拍板办理,对较为复杂确需一定时限的个性问题,逐一解读政策,研究解决措施、明确工作方向。2020年6个困难问题会商会参与企业183家,化解问题率达88%。三是多方位督导落实。建立会商会督导机制,由分管市领导牵头、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营商环境办、民营办等部门参与,定期深入企业进行跟踪回访,对会商事项推进落实情况督导评估,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偏差,现场研判制定改进措施,确保好事办好、实事办实。2020年先后帮助林丰铝电、铁骑力士、温氏畜牧等企业解决扩建用地、物流运输、电力等各类要素保障类问题。
二、当好企业贴心人,健全跟踪服务机制。切实转变“管理者”角色,主动俯下身子当好服务企业“店小二”“项目管家”。一是政银企合作解钱荒。与21家省级金融机构建立战略合作,落实“十四五”意向性融资总额5020亿元,打消市场主体资金“流量不足”的焦虑。出台优化金融信贷营商环境12条措施,搭建“天府信用通—广融通”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创新推出金融产品265个,推动融资效率提升12%以上。选派690名“金融服务顾问”、1290名“蒲公英金融服务志愿者”和50名“企业指导员”,对全市513户重点企业、2000余户种养大户“一对一”落实金融服务。2020年,全市19家银行机构为296户新增企业投放贷款323.29亿元,其中,为新增289户小微企业投放贷款153.88亿元,为中小企业节约融资成本7160.73万元。二是府院联动摆困境。建立制度化、常态化的企业破产处置协调联动机制,积极支持陷入财务困境、符合破产条件的企业进行重整或清算,提高破产案件办理质效,推进依法化解债务,主动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重大风险。四川心汇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破产重整成为府院联动典型案例。近三年,全市破产重整案件9件,营造了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三是产销对接拓市场。动态完善“广元造”产品生产企业产品供给名录和市场需求目录,组织企业积极参加“西博会”“中外知名企业四川行”等高层次展示展销,每年定期举办建材、食品饮料等“广元造”重点产业产销对接会,发挥好“女儿节”“农民丰收节”平台作用,帮助企业拓展销售路子、扩大产销规模。2020年以来,全市举办各类产销对接会10余场次。福建客商陈华在广元投资1.2亿元建成食用菌种植基地和加工厂,受疫情影响,公司订单几乎全部退单,相关部门引导公司从出口转内销,从线下转线上,实现平稳过渡。四是招贤纳才添智力。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蜀道英才”工程、“归巢创业”行动等重大人才工程,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市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108家,遴选出首批“蜀道英才”203人,4名专家教授入选2020年“天府万人计划”。创新“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机制,构建“总部在外地、基地在广元,研发在外地、生产在广元,家在外地、工作在广元”的人才智力共享模式,服务市场主体高端人才需求,累计柔性引进周末工程师300余人,刚性引进硕士、博士等紧缺高层次人才1500余人。全力做好企业日常用工需求保障,积极探索共享用工、间歇用工等灵活用工方式,建立零散工集散服务中心、劳务专合社,定期开展“小规模、多频次、点对点”用工需求对接活动,缓解企业用工荒,2020年累计帮助89家市场主体解决用工缺口867人。
三、为企发展优服务,健全决策参与机制。坚持开门纳策、问需于企,开门定政策,稳定市场主体预期,让企业吃下定心丸,安心谋发展。一是倾听民意作决策。建立健全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明确把事前征求企业意见作为重大涉企政策制定前置条件。对涉及编制行业发展规划和制定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招投标、政府采购等对企业切身利益重大影响的政策措施,采取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书面函询、个别访谈、大数据分析等形式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建立企业代表列席政府会议制度,开辟企业家建言献策“绿色通道”,确保出台政策更接“地气”。2020年,围绕“十四五”规划《纲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提速、工业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矿业权出让收益市场基准价等政策制定召开座谈会、听证会6场次,采纳吸收意见建议300余条。二是广而告知宣政策。涉企政策出台后,及时通过政务网、实体政务大厅等予以公开,运用新闻媒体、“两微一端”等形式实行“一图解读”。建立涉企政策集中公开和推送制度,加大政府涉企数据开放力度,每年初各县区、市级部门按照三次产业分类梳理重大建设项目、重点资金投向、重大融资需求等信息清单,及时通过各类网络平台和民营经济大讲堂、民营企业座谈会、惠企政策解读会、企业家培训会进行广泛宣传,引导企业积极参与。三是评估效果再优化。对已出台的涉企规定,因上级政策调整、发展形势变化等原因,可能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的,及时组织工商业联合会、行业协会商会、咨询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开展效果评估,认真听取市场主体、社会公众评价意见和完善建议。对反映问题比较集中的涉企政策,认真研究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对确需调整的涉企政策,认真听取企业家和有关方面意见建议,按程序调整完善。同时,在政策调整中合理设置缓冲过渡期,为企业留出必要适应时间。对因政策调整造成企业合法权益受损的,依法依规进行补偿。四是主动公开保兑现。优化政府门户网站检索、阅读等功能,对除依法保密事项外所有政策、事项、活动全部实行“一网公开”,全面提升政务公开透明度、便利度。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金融服务、水电气讯等公共服务资源信息公开力度,运用大数据精准向企业推动税费优惠政策信息,按照“主动兑现为常态,申请兑现为例外”原则积极推进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主动为市场主体送资金、送政策。2020年新增减税降费8.08亿元,减免国有资产类经营用房房租3302万元,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速居四川省第3位。
四、依法履职看担当,健全亲清交往机制。从制度上明确政商交往边界,构建起“政”依纪依规办事、“商”按市场规律经营的底线红线。一是以诚信体系构建稳健政企关系。坚持以“诚信”为引领,大力推进政务诚信建设,在招商引资、解决困难中不搞“自杀式”承诺、应付式表态、“甩锅式”处理,政府依法作出的政策承诺、订立的合同严格履行到位。深入开展政务失信专项治理,加大涉企行政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查,扎实开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清理和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清偿工作,集中开展政府采购违规收取保证金等专项整治,绝不给企业“挖坑”“埋雷”。2020年信用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29名、全省第2名。1997年“娃哈哈”公司到广元投资,基于广元长期稳健的政企关系,“娃哈哈”公司不断增加投资,广元基地成为仅次于杭州总部的最大饮料生产基地。二是以两张清单厘清政商交往边界。制定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若干措施,列出“5个可为”“7个不可为”两张正负清单,对政企交往边界作出清晰明确规范。同时,积极引导企业自觉依法从商,明确8个方面守法廉洁经营要求,严防交集夹杂交换、交流附带交易行为。明确广元市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十九严禁”规定,从招投标人(项目业主)、招标代理机构、投标人等7类责任主体划定工程领域招投标负面清单,并结合定期履责情况检查实行差异化监督。三是以容错纠错机制放开干事手脚。对党员干部严格把握“三个区分开来”,准确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及早提醒纠正,给予从轻减轻处理或者容错免责。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建立错告澄清制度,每半年通报一批曝光诬告典型陷害案例,对认真改正的,影响期满可按规定提拔重用或交流使用。广元市旺苍县董某某、尹某某因未在某镇承包到工程,对镇党委书记心生不满,合谋捏造事实、诬告举报,经纪检监察机关调查核实后公开澄清,并依法追究两名诬告人员刑事责任。
五、互信共赢促提升,健全政企互评机制。一是让企业评价政府职能部门。规范涉企检查、参观、考察、调研,切实减轻企业非经营性负担,让企业腾出精力专注生产经营。由市民营办每年随机抽取100家规模以上企业,结合优化营商环境测评指标,开展“百企评执法”“百企评营商环境”活动,针对政府部门履行招商承诺、执行优惠政策、工作作风、工作效率、政务公开、依法行政、廉洁从政7个方面进行评价。市场监管部门每年随机抽取100家个体工商户,采取作风督查、受理举报、网络测评、年度综合互评等方式对政府职能部门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每年至少举办1期“阳光问政(廉)”专场,邀请民营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担任特约监察员,进行考评打分。二是让市场主体评价政务服务窗口。持续推进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的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鼓励引导市场主体通过四川省政府服务网、“天府通办”APP、办事大厅线下窗口、12345热线等方式,对承担政务服务事项工作部门及管理机构的服务态度、质量效率、便利度、整改反馈等情况开展测评。2020年,全市共评价办件250.98万件,满意率达100%。三是让第三方评价政企沟通。由工商业联合会、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行业协会商会、咨询机构等第三方为主导,开展深入调研,综合规模企业、中介机构、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意见建议,为政府总体履职情况精准画像。全市中介服务机构围绕是否变相指定中介机构、转嫁服务费用、违规授权等事宜开展监督和评价。四是让政府部门评价市场主体。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等手段,对企业生产经营全面系统问诊把脉,2020年全市“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率达到62.1%。深入推进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建设,落实“红黑名单”制度,对廉洁从商、诚信经营记录良好的企业,在投资补助、贷款贴息、要素保障、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对列入“黑名单”的企业及其经营管理人员,依法依规限制其参与有关经济活动,限期内不得授予和申报推荐政治荣誉。大力推行一般性违法经营行为“首违不罚”“再犯重罚”等“柔性执法”措施,作出停工停业行政处罚的需报市政府批准。
六、政企沟通有保障,健全闭环考核机制。一是细化指标“考”。政企互动考核情况纳入对县区、市级部门年度综合目标绩效考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市级指标牵头部门和县区、市级责任部门考核分值,重点对机制运行、问题台账建立和处置,以及企业满意度测评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倒逼政企互动各项机制落到实处;坚持问题导向,将省第三方考核、改革措施落实情况和营商环境满意度测评结果纳入绩效考评延伸运用至县区、市级部门,督促整改提升;强化过程管控,由市营商环境办、市效能办对市领导交办事项、市场主体重大需求事项实行“一事一督办”,其他事项实行“清单制+责任制+销号制”管理,并经常性开展督查问效,并在年度考核中单列2分进行考核,不断提升工作效能。二是对标补短“改”。市营商环境办牵头,对县区、市级部门政企沟通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指导,组织专班开展调研督导,对考核结果逐项分析整体“画像”、查找不足。根据结果,分管市领导组织细化改进措施,推动每项工作按时序抓好落实。三是结果运用“实”。对成效明显的纳入“好评”榜及时推广典型经验,给予表扬和激励,并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对不作为乱作为的坚决考核扣分问责,列入“差评”通报,倒逼改进工作。困难问题会商会等机制落实未达要求的,年终考核实现一票否决;对连续两年结果靠后的,约谈其单位主要负责人,并督促限期整改;对敷衍塞责、推诿扯皮、失职渎职造成不良影响的单位或个人,移交纪检监察机关调查处理。2020年全市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166个、28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