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和监管啥关系?听听总理怎么说

  • 2017年03月11日 10时44分
  • 来源: 中国政府网
  • 【字体:
  •   “去年查了个地条钢,比你批个钢铁项目震动可大多了。”3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如是说道。

      为什么“查个地条钢”比“批钢铁项目”震动大?有人可能觉得,批钢铁项目没动着别人的“利益蛋糕”,查地条钢(有隐患未达标的钢材)则有,终归需要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魄力。

      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更在于说审批与监管关系。这话前面,还有他的几句观点阐述:“监管也是改革。政府不该管的放给市场,该管的才能管得好。”

      “市场最渴望公平竞争环境,政府转变职能就要把更多精力转向监管。宏观部门不仅要会审批,更要学会监管。”


      这些话,全是“时评语言”,随便拎一句出来,就是个时事评论的标题。

      不可重审批轻监管,“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

      这也不是李克强总理首次就“审批”与“监管”的关系发表“评论”了。

      2013年5月13日,他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讲话称,政府管理要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宽进严管”。这也给政府职能转变“画了个图纸”。

      这次会议上,他说了不少“吸睛”的话:“涉及改善民生的具体事项,要尽可能实行就近管理,不能什么事都到北京来批”“有些审批事项看起来让人费解,如对一些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社会投资进行核准、对某些渔船船名进行核定等”。

      而这段话,最能直观体现他在“审批”“监管”关系上的观点:这次转变职能,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大量减少行政审批后,政府管理要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宽进严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现问题就必须叫停、处罚,这往往要得罪人,甚至要做“恶人”,比事前审批难得多。工作方式也不一样,事前审批是别人找上门,事后监管则是自己要下去,到现场了解情况,实施监管。同时,我们一些政府机关和干部在行政审批方面通常是轻车熟路,但在市场监管方面办法还不多、经验也不足。

      “查地条钢”就是得罪人的,也要俯下身去了解情况的,这比政府轻车熟路的审批,某种程度上确实更难。

      但再难也得上,当年7月,他强调下放审批项目时又说,“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


      重点解决“对审批迷恋、对监管迷茫”等问题

      时事评论,需要抓时弊抓痛点。而李克强总理的很多“评论”,就锚定了“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

      “放不是放任,管不是管死”,“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的惯性影响,我们一些部门长期以来管经济的思路都‘很微观、很具体’,浪费了大量决策精力”,“不能让老百姓觉得,我们的工作就是在文件上‘画个圈’就不管了”……李克强总理得出这些结论后,承诺在原来下放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年内将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行政审批事项。

      2014年8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他对此问题又很“上心”,强调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重点解决“会批不会管”,“对审批迷恋、对监管迷茫”等问题。


      上面“多头多脑”,下面就会“昏头昏脑”

      李克强总理一直对繁琐审批问题“盯住不放”,“咬定青山不放松”。

      2015年1月5日,他在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考察时,当地负责人展示了一张全流程耗时近800天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图,人称“万里审批图”。对此,他表示“看得头疼”:“不光中央政府的前置审批,市一级、县一级也都有很多前置审批,而且没有时间限制。”

      “现在有些审批,上面‘多头多脑’,下面就会‘昏头昏脑’”“投资项目要抓紧时间按类别划分清楚,没关系的部门就别‘掺和’了!一会儿说时间不够、人手不够,一会儿又什么事都要‘掺和’,没关系也要进,这些问题都要一清到底!”“大多数审批事项都可以实现网上办理”。

      2015年5月,针对审批“当关”、公章“旅行”、公文“长征”等乱象,他又提出了推动制定完善“三个清单”,用刚性制度管权限权。“要开门搞改革,从政府部门‘端菜’变为人民群众‘点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突出问题入手”。

      2016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三位负责人汇报了推进简政放权改革的6份文件材料。之后李克强总理来了句定调结论: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不靠审批而靠监管。

      当年5月,他又做了要求: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力争年内网上可办。


      逐步向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管理迈进

      好的评论,重建设性。李克强总理不仅是针砭,还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案:比如,逐步向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管理迈进;比如,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比如,同一投资项目审批所涉事项要协同下放;又比如,运用大数据与“互联网+”等创新监管……

      这些也构成了李克强总理对“审批”“监管”问题评论集的重要部分。

      如今他在“两会”场合又表示“查个地条钢”比“批钢铁项目”震动大,自然也是有的放矢,对部分地方官员的提醒与警示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接下来,就看地方层面还会拿出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回应总理的“评论”了。 (仲鸣)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审批和监管啥关系?听听总理怎么说

  • 2017年03月11日 10时44分
  • 来源: 中国政府网
  •   “去年查了个地条钢,比你批个钢铁项目震动可大多了。”3月8日,李克强总理在参加广西代表团审议时如是说道。

      为什么“查个地条钢”比“批钢铁项目”震动大?有人可能觉得,批钢铁项目没动着别人的“利益蛋糕”,查地条钢(有隐患未达标的钢材)则有,终归需要打击违法违规行为的魄力。

      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更在于说审批与监管关系。这话前面,还有他的几句观点阐述:“监管也是改革。政府不该管的放给市场,该管的才能管得好。”

      “市场最渴望公平竞争环境,政府转变职能就要把更多精力转向监管。宏观部门不仅要会审批,更要学会监管。”


      这些话,全是“时评语言”,随便拎一句出来,就是个时事评论的标题。

      不可重审批轻监管,“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

      这也不是李克强总理首次就“审批”与“监管”的关系发表“评论”了。

      2013年5月13日,他在国务院机构职能转变动员电视电话会议上发表讲话称,政府管理要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宽进严管”。这也给政府职能转变“画了个图纸”。

      这次会议上,他说了不少“吸睛”的话:“涉及改善民生的具体事项,要尽可能实行就近管理,不能什么事都到北京来批”“有些审批事项看起来让人费解,如对一些城市轨道交通设施的社会投资进行核准、对某些渔船船名进行核定等”。

      而这段话,最能直观体现他在“审批”“监管”关系上的观点:这次转变职能,放和管是两个轮子,只有两个轮子都做圆了,车才能跑起来。大量减少行政审批后,政府管理要由事前审批更多地转为事中事后监管,实行“宽进严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发现问题就必须叫停、处罚,这往往要得罪人,甚至要做“恶人”,比事前审批难得多。工作方式也不一样,事前审批是别人找上门,事后监管则是自己要下去,到现场了解情况,实施监管。同时,我们一些政府机关和干部在行政审批方面通常是轻车熟路,但在市场监管方面办法还不多、经验也不足。

      “查地条钢”就是得罪人的,也要俯下身去了解情况的,这比政府轻车熟路的审批,某种程度上确实更难。

      但再难也得上,当年7月,他强调下放审批项目时又说,“纸上谈兵不如下马服务”。


      重点解决“对审批迷恋、对监管迷茫”等问题

      时事评论,需要抓时弊抓痛点。而李克强总理的很多“评论”,就锚定了“重审批轻监管”的问题。

      “放不是放任,管不是管死”,“由于受计划经济思想的惯性影响,我们一些部门长期以来管经济的思路都‘很微观、很具体’,浪费了大量决策精力”,“不能让老百姓觉得,我们的工作就是在文件上‘画个圈’就不管了”……李克强总理得出这些结论后,承诺在原来下放审批事项的基础上,年内将再取消和下放200项以上行政审批事项。

      2014年8月2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他对此问题又很“上心”,强调继续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重点解决“会批不会管”,“对审批迷恋、对监管迷茫”等问题。


      上面“多头多脑”,下面就会“昏头昏脑”

      李克强总理一直对繁琐审批问题“盯住不放”,“咬定青山不放松”。

      2015年1月5日,他在广东自贸区南沙片区考察时,当地负责人展示了一张全流程耗时近800天的投资项目审批流程图,人称“万里审批图”。对此,他表示“看得头疼”:“不光中央政府的前置审批,市一级、县一级也都有很多前置审批,而且没有时间限制。”

      “现在有些审批,上面‘多头多脑’,下面就会‘昏头昏脑’”“投资项目要抓紧时间按类别划分清楚,没关系的部门就别‘掺和’了!一会儿说时间不够、人手不够,一会儿又什么事都要‘掺和’,没关系也要进,这些问题都要一清到底!”“大多数审批事项都可以实现网上办理”。

      2015年5月,针对审批“当关”、公章“旅行”、公文“长征”等乱象,他又提出了推动制定完善“三个清单”,用刚性制度管权限权。“要开门搞改革,从政府部门‘端菜’变为人民群众‘点菜’,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从反映突出问题入手”。

      2016年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编办、国务院法制办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三位负责人汇报了推进简政放权改革的6份文件材料。之后李克强总理来了句定调结论: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不靠审批而靠监管。

      当年5月,他又做了要求:各类政务服务事项,力争年内网上可办。


      逐步向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管理迈进

      好的评论,重建设性。李克强总理不仅是针砭,还提出了不少解决方案:比如,逐步向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管理迈进;比如,彻底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类别;比如,同一投资项目审批所涉事项要协同下放;又比如,运用大数据与“互联网+”等创新监管……

      这些也构成了李克强总理对“审批”“监管”问题评论集的重要部分。

      如今他在“两会”场合又表示“查个地条钢”比“批钢铁项目”震动大,自然也是有的放矢,对部分地方官员的提醒与警示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接下来,就看地方层面还会拿出怎样的实际行动,来回应总理的“评论”了。 (仲鸣)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