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能否对加分说“不”
长期以来,各高校对高考加分政策一向是“全盘接受”的,但近年来情况正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则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有些高校已不愿再盲目、被动接受地方确定的高考加分,他们希望在高考录取中拥有更多自主权,加不加分应该由高校说了算。
高考加分政策久遭诟病,虽然教育部已大幅削减全国性加分项目,地方性加分项目也被压缩,但与舆论的预期尚有不小距离。更为关键的是,“高考加分谁说了算”这个问题一直没有厘清。教育部门确定加分项目,然后要求所有高校“全盘接受”,这看上去天经地义,实则不然。因为,高校才是高等教育的责任主体,承担着录取、培养学生的职责,对于优先录取什么样的学生,高校理当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决定权。
实际上,各个高校各具特色,选择学生有不同的倾向和标准,这个标准应该由各个高校自己把握。地方教育部门认为考生的某种特长应该获得加分,但有些高校未必看重这种特长。譬如,对于考生的“二级运动员”资质,有些体育特色院校可能很看重,愿意优先录取;而有些院校可能无所谓,不愿意优先录取,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地方确定加分项目,要求所有高校遵从,自然会引起一些高校的不满,所谓“态度暧昧”更像是一种无声的抗议。
如何化解这一矛盾?笔者认为,一方面,各地应科学、合理、严审高考加分项目;另一方面,应当赋予高校对高考加分说“不”的权力。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和招生取向,可以认可某些加分项目,也可以不认可某些加分项目。如此,不仅让高校拥有更多招生自主权,而且有利于遏制高考加分乱象,让那些不合理的高考加分项目,将会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抵制,直至其自然消亡。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