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四川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 2022年06月20日 10时0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宜宾三江口。曾朗 摄(视觉四川)


    “夜游锦江”已成为成都旅游新名片。记者 郝飞 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四川是“千河之省”,境内96.6%的水系汇于长江,为黄河提供8.9%的年径流量,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

    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三江口,眺望三江交汇处,听取当地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总书记指出,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这也是9100万巴蜀儿女的共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扛起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政治责任,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不断谱写美丽四川新篇章。

    提升巴山蜀水“颜值”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今年夏天,眉山市青神县凭借当地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萤火虫,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不久,泸州市纳溪区,上千只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现身该地某水域,吸引市民纷纷驻足拍照。

    “萤火虫和桃花水母,唯有在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才能生存。”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说,这是四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生动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四川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四川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切实加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污染防治做“减法”。近年来,四川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全国率先实现第一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全覆盖,全面完成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出台《四川省水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激励约束办法》,每月排名、逗硬奖惩,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刚性底线。

    生态修复做“加法”。连续7年,四川均在年初下达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指标,切实强化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启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等生态治理专项行动。42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市)出台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一票否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巴山蜀水更加美丽。

    天更蓝。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平均达326天,PM2.5浓度较三年均值下降4.5%,有13个市(州)空气质量达标,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达61.9%。尤其在成都及周边,贡嘎山、幺妹峰频频“跃”入市民眼帘,“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美景从诗词“走入”现实。

    地更绿。2021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达8.0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6.5%。森林覆盖率达40.2%,比2016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基地28个,数量居中西部前列。

    水更清。2021年,全省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6.1%,近七成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Ⅴ类、劣Ⅴ类断面全面稳定消除,重要江河湖泊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9.3%。

    提升绿色发展“品质”

    有力有序走好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今年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当天,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发布的一组数据令人关注:截至2022年4月30日,四川累计成交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近3500吨,按可比口径在全国排名第四位。

    火热的碳交易背后,是四川坚定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态度。近年来,四川在全国率先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划定全省综合环境管控单元,构建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同时,强化政银合作,3年内向生态环境领域提供不低于1000亿元的项目融资额,助力重大项目建设。

    优化环评审批。2021年,四川完成6717个项目环评审批,涉及投资约1.53万亿元,确保成南达万高铁、乐山机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及时开工。支持成都、绵阳、南充等城市提升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节能环保产业能级,为各地拓宽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坚持高点起步,持续推动调结构、育动能。去年12月,《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出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明确,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强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培育壮大清洁能源及其支撑、应用产业,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绿色动能澎湃。近年来,全省节能环保、风光水电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迅速崛起。乌东德、白鹤滩等水电站建成发电,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947万千瓦。规上企业水力发电量达3531.4亿千瓦时,规上企业天然气产量达到522.2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一。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稳定提升,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39.5%,比重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以上,稳居全国前列。

    绿色打底,生机勃勃,一幅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协调统一的美丽画卷正在四川徐徐展开。(记者 殷鹏)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美丽四川 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

  • 2022年06月20日 10时0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宜宾三江口。曾朗 摄(视觉四川)


    “夜游锦江”已成为成都旅游新名片。记者 郝飞 摄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四川是“千河之省”,境内96.6%的水系汇于长江,为黄河提供8.9%的年径流量,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补给地和国家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

    6月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宜宾三江口,眺望三江交汇处,听取当地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总书记指出,四川地处长江上游,要增强大局意识,牢固树立上游意识,坚定不移贯彻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方针,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守护好这一江清水。

    这也是9100万巴蜀儿女的共同责任——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决扛起长江黄河上游生态保护政治责任,筑牢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战略屏障,不断谱写美丽四川新篇章。

    提升巴山蜀水“颜值”

    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今年夏天,眉山市青神县凭借当地种类丰富、数量繁多的萤火虫,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前不久,泸州市纳溪区,上千只被誉为“水中大熊猫”的桃花水母现身该地某水域,吸引市民纷纷驻足拍照。

    “萤火虫和桃花水母,唯有在水质干净、空气清新的环境中才能生存。”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专家说,这是四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生动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生态文明建设高度重视,明确要求四川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四川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切实加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出一系列“组合拳”。

    污染防治做“减法”。近年来,四川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在全国率先实现第一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全覆盖,全面完成第二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出台《四川省水生态环境质量和环境空气质量激励约束办法》,每月排名、逗硬奖惩,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刚性底线。

    生态修复做“加法”。连续7年,四川均在年初下达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指标,切实强化生态脆弱区生态修复。启动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长江两岸造林绿化等生态治理专项行动。42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县(市)出台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对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一票否决”。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巴山蜀水更加美丽。

    天更蓝。2021年,全省优良天数平均达326天,PM2.5浓度较三年均值下降4.5%,有13个市(州)空气质量达标,空气质量达标城市比例达61.9%。尤其在成都及周边,贡嘎山、幺妹峰频频“跃”入市民眼帘,“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美景从诗词“走入”现实。

    地更绿。2021年末,全省自然保护区面积达8.0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6.5%。森林覆盖率达40.2%,比2016年提高了3.3个百分点。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和“两山”基地28个,数量居中西部前列。

    水更清。2021年,全省203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达96.1%,近七成断面水质达到地表水Ⅱ类标准,Ⅴ类、劣Ⅴ类断面全面稳定消除,重要江河湖泊水域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99.3%。

    提升绿色发展“品质”

    有力有序走好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今年6月15日是第十个“全国低碳日”。当天,四川联合环境交易所发布的一组数据令人关注:截至2022年4月30日,四川累计成交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近3500吨,按可比口径在全国排名第四位。

    火热的碳交易背后,是四川坚定生态优先、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态度。近年来,四川在全国率先完成“三线一单”编制,划定全省综合环境管控单元,构建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同时,强化政银合作,3年内向生态环境领域提供不低于1000亿元的项目融资额,助力重大项目建设。

    优化环评审批。2021年,四川完成6717个项目环评审批,涉及投资约1.53万亿元,确保成南达万高铁、乐山机场等一批重点项目及时开工。支持成都、绵阳、南充等城市提升绿色低碳、清洁能源、先进装备制造等节能环保产业能级,为各地拓宽高质量发展新空间。

    坚持高点起步,持续推动调结构、育动能。去年12月,《中共四川省委关于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引领推动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出台。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也明确,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强先进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应用,培育壮大清洁能源及其支撑、应用产业,走出一条服务国家战略全局、支撑四川未来发展的绿色低碳转型之路。

    绿色动能澎湃。近年来,全省节能环保、风光水电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迅速崛起。乌东德、白鹤滩等水电站建成发电,水力发电装机容量达到8947万千瓦。规上企业水力发电量达3531.4亿千瓦时,规上企业天然气产量达到522.2亿立方米,均居全国第一。清洁能源消费比重稳定提升,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39.5%,比重高于全国20个百分点以上,稳居全国前列。

    绿色打底,生机勃勃,一幅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更协调统一的美丽画卷正在四川徐徐展开。(记者 殷鹏)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