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社部与川渝“联手”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区域协作
促进产业人口高效聚集 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促进产业人口高效聚集 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
●支持川渝两地推进就业服务协同化、一体化发展,建立川渝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数据库,并指导两地开展新就业形态研究,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川渝两地将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数据互通共享,共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
●川渝两地还将健全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联动,逐步缩小政策差异
●川渝两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协同打造川渝两地人社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场景,促进两地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务深度融合,逐步形成政府机构、企业、个人等多方信息共享生态圈
●川渝两地将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川渝两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网上办、加速办”
近日,为全面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在人社领域落地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四川省政府、重庆市政府共同签署《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战略合作协议》。
“这一战略协议的实施,将有力促进产业人口高效聚集,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8月18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根据战略协议,未来三方在六个方面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包括: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建立普惠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推动人力资源高效配置、打造技能巴蜀高地、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以及提升便捷公共服务能力。
这也意味着,随着协议的落地实施,川渝两地老百姓在就业、社保等方面的获得感,将更加具体而实在。
就业:逐步缩小川渝两地就业创业政策差异
目前,川渝常住人口达到1.15亿,其中劳动力资源达到6700万,农民工规模超过3300万。围绕这一丰富资源,2020年,四川、重庆两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就在促进高质量就业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探索,如推进实现两地招聘求职“一点通”、打造“川渝合作‘职’等你来”线上求职招聘专区等。截至6月底,川渝两地共同举办网络招聘会24场,参与企业1万余家,提供岗位60余万个,线上办理人才档案业务17.6万次。
随着协议的实施落地,川渝两地将健全有利于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根据协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积极协调加大中央财政对川渝两地就业补助资金的支持力度。同时,支持川渝两地推进就业服务协同化、一体化发展,建立川渝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数据库,并指导两地开展新就业形态研究,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
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支持和指导下,川渝两地将推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部门数据互通共享,共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数据库。打破创业担保贷款户籍壁垒,共建川渝创业导师库和创业培训师资库,共享创业资源。
此外,川渝两地还将健全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就业联动,逐步缩小政策差异。
社保:逐步实现养保转移接续“网上办、加速办”
“过去,由于川渝两地数据不通,企业、群众办事,往往需要来回跑几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自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启动以来,两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积极探索推进政务服务合作,持续落实公共服务合作,合力打造社保卡便民服务圈,大大方便了群众办事。
今年以来,两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按照统一部署安排,上线了人社领域第一批川渝“跨省通办”事项24项,截至6月底,网上通办业务已累计达到9.6万件,日均办理近600件。此外,目前重庆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成都市图书馆“两地三馆”已实现使用社保卡通借通还。
未来川渝两地群众办事将比现在更加高效便捷。根据协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除了将指导川渝两地完善智能公共就业服务信息化平台和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开展信息化便民创新提升行动,推进“全数据共享、全服务上网、全业务用卡”外,还将按照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安排,支持川渝两地成立西部数据实验室,开展人社数据标准建立、统计分析、主动服务等内容研究。
接下来,川渝两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将协同打造川渝两地人社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应用场景,促进两地人社信息化便民服务深度融合,逐步形成政府机构、企业、个人等多方信息共享生态圈。
此外,在建立普惠共享的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川渝两地将按照国家统一部署,积极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进一步优化完善川渝两地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工作机制,强化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养老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网上办、加速办”。(记者 刘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