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余张历史图片和400余件文物实物全景呈现
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催人奋进
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催人奋进
观众在“壮丽史诗、伟大飞跃”展览现场留影。(记者 杨树 摄)
观众站在油画《开国大典》前。展览第二部分“艰辛探索创伟业”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开启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记者 华小峰 摄)
上世纪80年代的家庭生活场景在展览现场完整呈现,引起了参观者的共鸣。(记者 华小峰 摄)
观众仔细聆听讲解。(记者 华小峰 摄)
两位小朋友在党旗下留影。(记者 杨树 摄)
观众观看“初心·百年”5G+XR慢直播。(记者 杨树 摄)
在解放大西南战争中,当年贺龙率第十八兵团入川缴获国民党的中吉普,吸引了观众的目光。(记者 华小峰 摄)
观众参与党史知识答题挑战赛。(记者 杨树 摄)
百年波澜壮阔,百年砥砺奋进。6月26日上午,以“壮丽史诗、伟大飞跃”为主题的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在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揭开大幕。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名录、邓小平留法勤工俭学时填写的招工表、“华龙一号”核反应堆模型……1200余张历史图片和400余件文物实物勾勒出百年伟大征程,庄严展示出四川人民在党领导下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
邓小平留法“打工凭证”,布币做成“钱衣服”……
看百年筚路蓝缕奠基立业
走进展厅,那一件件老旧的文物、一张张模糊的照片,让人宛如穿越时空,触摸到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艰辛。
邓小平留法勤工俭学时填写的施耐德公司招工表、陈毅等留法勤工俭学学生被迫归国后宣言书复印件……展览第一部分,珍贵的文物和图片展示出仁人志士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曲折历程。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唤起了先进知识分子追求真理的热潮。在此背景下,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兴起。从1918年至1921年三年间,四川留法勤工俭学人数达511人,成为全国之最。邓小平留法时年仅16岁,仅学习5个月就因经费断绝陷入生活困境,不得不进入施耐德公司做工,切身体验到劳动者的悲惨境遇和资本家的剥削压榨,最终毅然加入革命队伍。
革命洪流中,四川党团组织领导各界群众掀起反帝反封建爱国群众运动,其中,泸顺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力图独立掌握武装的一次勇敢尝试。展厅中,刘伯承签发的《国民革命军川军各路总指挥部布告》挂在显眼处。这件刘伯承签发的布告,正是泸顺起义的见证。
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党中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川陕苏区、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在四川的统治。
来自苍溪红军渡纪念馆的一件“钱衣服”,在众多展品中极为扯眼。它的“面料”由32张苏维埃时期流通的“叁串”布币组成。展览策展团队成员、四川博物院典藏部副主任李德鑫介绍,布币是当年川陕苏区主要流通货币。1934年,红军在苍溪战斗时,两位红军伤员得到一位张权氏老妈妈的照料。伤愈归队时,两人留下了32张布币。张权氏担心布币被还乡团搜出毁掉,将其缝成一件衣服穿进衣服夹层,最终得以保存到现在。
朱德签发的《中国工农红军布告》、红军“扶助番族、独立解放”字样的锦匾……每件文物的背后,都是一段值得铭记的历史。据介绍,此次展览集结省内权威党史专家撰写的6万字大纲,并向社会广泛征集历史照片和文物实物。400余件文物实物中,有上百件为首次亮相。
两枚绝版铜印,成昆铁路铁轨枕木……
看巴蜀大地谱写壮丽史诗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征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巴蜀大地更是成为改革开放的热土。
展览第二部分,率先映入眼帘的是四川省人民政府和西康省人民政府两枚铜印。1949年11月成都战役打响,这枚四川省人民政府铜印在12月间铸就,显示出人民解放军解放四川的必胜信念。西康省人民政府铜印,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地专级民族区域自治政权的见证。漫步展厅,随处是可歌可泣的壮丽史诗。在抗美援朝板块,有关英雄黄继光的一组文物吸引不少观众驻足。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金星奖章、朝鲜国旗勋章,四川省人民政府献给黄继光烈士家属的锦旗,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爆破敌人碉堡时飞片炸毁的岩石块……无不诉说着那段可歌可泣的历史。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四川有30789名志愿军牺牲,数量为全国之最。
“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也贯穿在三线建设中。展览现场,专门展出了成昆铁路的铁轨和枕木等文物,设置了成昆铁路修建时的沉浸式场景。1958年,铁路建设者不畏艰险,在悬崖峭壁上施工,1000多公里的成昆线上,平均每一公里就有一名筑路者牺牲,他们用血肉筑起中国西南交通大动脉。
刊登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文章的光明日报报纸、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提纲手稿……展览第三部分,多件展品折射出思想解放的光辉。1978年5月11日,正是光明日报刊登的这篇特约评论员文章引发了真理标准大讨论,成为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值得一提的是,展览在现场复原了上世纪80年代的家庭生活场景。收音机、自行车、缝纫机等陈设充满年代感,成为改革开放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科技进步的一种见证。
C919模型,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沙盘……
看治蜀兴川取得重大成就
展览第四部分,定格下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个高光时刻。
展厅中,国产大飞机C919模型“飞”到现场,机头是“成都造”;我国自主研发的隐形第五代战斗机歼20模型吸引观众目光;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名片——华龙一号、玲龙一号核反应堆,也在现场以高大的模型展示了双层安全壳设计。
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沙盘让观众得以俯瞰“神鸟展翅”的风姿。天府机场建成投运后,成都将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我国大陆第三个拥有两座大型国际机场的城市。
从低矮的瓦房到宽敞明亮的楼房,场景化呈现的彝家之变,展现的是脱贫攻坚战创下的奇迹;写满医生签名的抗疫防护服,见证的是危难时刻共产党人的舍生忘死。
现场互动感满满。三星堆国宝文物青铜纵目面具及最新出土的商周时期最大金面具,以全息投影技术“搬”到现场,观众可360度近距离欣赏文物全貌;通过裸眼3D版四川水网工程体系数字沙盘,可看到我省确保生态环境用水安全的全貌。
“此生不悔入华夏”“永远向前辈们学习”“下一个一百年,交给我们吧!”……参观展览后,不少观众在互动留言墙写下了心里话。
展览解析
四大篇章看百年
四川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展览通过“浴血奋战换新天”“艰辛探索创伟业”“伟大变革铸辉煌”“民族复兴谱新篇”四大篇章,勾勒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伟大征程。
浴血奋战换新天
八国联军从午门开进紫禁城的图片、列强瓜分中国时局图、成都市少城公园(现人民公园)修建的“辛亥秋保路死事纪念碑”照片……展览第一部分“浴血奋战换新天”通过一张张历史图片,把观众带回1840年以后,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艰难时局。“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紧接着,展陈的照片和文物资料把观众的视线引向五四运动。一本泛黄的《新青年》、一封张澜写给袁诗荛的信,让观众看到发端于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迅速发展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6年中共重庆地方执行委员会成立,这是四川第一个省级党组织,担负起领导四川全省党组织的重任。在党的领导下,四川各族人民历经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艰苦斗争,前仆后继,终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迎来了新中国的建立,翻开了四川历史崭新的一页。川陕苏区分配土地花名册等文物诉说这一段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
艰辛探索创伟业
展览第二部分“艰辛探索创伟业”,讲述四川在党中央领导下,各级党的组织和人民民主政权迅速建立和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征程。油画《开国大典》、四川省人民政府铜印……四川解放后,相继建立的“四区一省一市”党政机构领导全川各族人民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有力巩固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奠定重要基础。20世纪60年代初,为应对国际形势变化,党中央从战略需要出发,作出三线建设战略决策。四川是三线建设的主战场,国家对四川基本建设的投资约占整个三线建设的三分之一。展厅中采用大型混合场景方式还原三线建设场景,让观众深切感受“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建设精神。
伟大变革铸辉煌
展览第三部分“伟大变革铸辉煌”,讲述了在党中央领导下,四川省委带领各族人民锐意改革,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巴蜀大地成为改革开放的热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四川省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敢为天下先的气魄,在全国率先进行农村体制改革、率先扩大企业自主权、率先推进县级综合体制改革,经济社会事业快速发展。1977年、1978年时任广汉县委书记的常光南到农村调研联产承包制工作照,广汉金鱼公社十一大队一队的社员在领取预分现金照片……展现出当时农村改革的积极面貌。
在西部大开发中,四川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和党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的巨大胜利,谱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光辉篇章。
民族复兴谱新篇
展览的第四部分“民族复兴谱新篇”,展示的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四川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布局,真抓实干,攻坚克难,治蜀兴川各项事业取得重大成就。
治水是历来治蜀兴川的重要环节。展览现场设立了L异形屏,并分上下屏展示,屏幕中播放的一段交互体验影片带观众回顾从古到今四川水利发展历程,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川水利水网工程体系建设情况。从“跟跑者”到“领跑者”,中国高铁创造中国新速度,为世界高速铁路商业运营树立新标杆。展览现场,有一台列车驾驶仿真模拟系统。工作人员介绍,该系统模拟的是京广高铁新乡东至许昌东段。观众可以通过操作制动杆,体验将静止的列车升至最高350公里/小时。
观众盛赞
汲取精神养 分开创新的辉煌
6月26日,首批看展观众一路观展一路拍照,用心感悟党的百年光辉历程。
青年党员谷瑞翔:青年一代应铭记党的奋斗历程
青年党员、计算机专家谷瑞翔观展后表示,“整个展览让我很震撼。作为‘80后’,我没有经历过战争岁月,看到中国共产党早期的革命斗争史实,令我心生敬意。”
1985年出生的谷瑞翔,18岁时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告诉记者,在展览第一部分“浴血奋战换新天”中,展出了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照片。“看着我们党从一大时只有13名代表,发展到如今9000多万名党员,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感到非常自豪。”
展览第一部分还陈列了红军在土地革命时期使用的各类武器,“就是凭着这些简陋的武器,我们一次次躲过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并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这些都是非常不容易的。青年一代应该铭记党的奋斗历程,凝聚力量再创新的辉煌。”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谷瑞翔2018年在成都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近年来,四川和成都在科技发展和创新创业方面的扶持力度很大。在‘民族复兴谱新篇’部分,我看到了对这方面的介绍,深有感触。”
中央广电总台四川总站站长樊承志:展览布局非常好,很有冲击力
从曾经的落后贫困,到如今的繁荣富强,百年来的发展变化,形成强烈对比。中央广电总台四川记者总站站长樊承志看完展览感叹,整个展览布局非常好,有提纲挈领的总结,也有数据配图,很有冲击力。“希望以后能组织更多市民来感受,来看看自己家乡的发展,提振发展的信心。”
在各个展陈板块中,樊承志对脱贫攻坚这部分内容感触颇深。近年来,四川大力实施彝家新寨、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等住房保障工程,脱贫群众从不蔽风雨到住有安居。在展览现场,专门设置了一个彝家民居新旧对比的场景再现:从破旧的土坯房到明亮现代的楼房,沙发、茶几、电视等家电家具一应俱全,新旧对比,十分具有视觉冲击力。“四川脱贫攻坚成绩显著,离不开帮扶干部的付出,还有不少人牺牲在脱贫一线。”樊承志说,这几年来,自己一直在关注四川的脱贫攻坚,多次深入一线采访,总能感受到巨大变化,也感受着帮扶干部的心路历程。
省人民医院医生王胰:为国家现在取得的成就骄傲
省人民医院医生王胰现场观展后连连感叹:“感动!震撼!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的国家才取得了今天的巨大成就。”
展览现场,无论是沉浸式场景还是珍贵的图片、文物,都讲述着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的艰辛奋斗历程。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时,不少同事主动申请奔赴前线。”看着医生曾经穿过的抗疫服、获得的奖章等抗疫展品,王胰感叹,共产党人一路走来,没有忘记初心使命。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去年疫情发生时,王胰正在通江县人民医院进行传帮带工作。“我唯一遗憾的是申请了几次,依然没能被选到前线。我为我的医生同行们骄傲,为我们国家取得的成就骄傲。”(记者 吴晓铃 吴梦琳 吴平 成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