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3

美丽四川——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天府新画卷(3)

  • 2021年06月23日 08时0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初春的若尔盖花湖上,数千只候鸟嬉戏翱翔。记者 尹钢 摄

    “咔嚓、咔嚓”。6月8日清晨,在成都自家楼顶上,摄影师杨涛按下快门。在第一缕阳光照耀下,远方的雪山层层叠叠、若隐若现。这是一周内,杨涛在自家楼顶上第三次看到远方的雪山。

    雪山背后,成都西北约300公里外的若尔盖大草原腹地,治沙工程师张玉峰在同一天巡查着用高山红柳枝条编织而成的网格。一丛丛破土而出的新草,令他喜上眉梢。

    雪山、草原。百年以来,时代变迁赋予它们不同的意义。

    1935年,红军长征从这里走过,留下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也留下毛泽东《七律·长征》中那句著名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今天,革命先辈们留下坚定足迹的地方,也是四川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美丽注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四川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如今的巴蜀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上扬。绿色,成为美丽天府新画卷最鲜明的底色。

    绿色新理念

    始终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融入治蜀兴川各领域全过程

    从贡嘎山巅到渠江河口,从高原冰川到浩荡长江,7300多米的海拔落差,1000多公里的江河径流,其间森林茂密、河湖密布、资源富集。这里是“中华水塔”的核心区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建设核心区,也是全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区之一,这里便是四川。

    大自然给予四川天造地设的馈赠,时代赋予四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率先启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率先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率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试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川人就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断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探索。

    可是,长期以来,要发展还是要保护这对“矛盾”一直困扰着四川。

    经济高速粗放增长带来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区域性流域性污染较重、治理能力保障不足等问题日益严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四川面临着考验与抉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嘹亮号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谋划推进,鲜明提出绿色发展理念。

    对于四川而言,绿色发展既是党中央的殷切嘱托,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些重要指示以及对四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殷切期望,是四川必须担当的“绿色责任”。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雾霾、水污染等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殷切嘱托,定当不负。民之所盼,定当不负。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坚定不移推动中央生态文明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一系列重大决定部署作出。2016年7月,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入治蜀兴川各领域全过程的时间表、路线图。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响亮喊出“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2020年4月,一个新的机构在四川诞生——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主任,旨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一系列制度创新改革出炉。2014年2月,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深化六大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位列其间。随后几年间,四川对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不再考核GDP,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国土绿化方案,积极探索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多措并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系列重点项目行动启动。2013年,川西高原生态区和川东开发区红线划定。一年后,若尔盖、大小凉山、川滇、秦巴山区四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确立。2016年,再次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第一年就完成营造林1113.7万亩。2018年以来,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等“八大战役”接连打响。

    一个个决定、一项项改革、一次次行动,厚积薄发、久久为功,逐步构建起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绿色发展的理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绿色新路径

    以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崛起,蹚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赢”的新路

    2020年3月,宜宾市黄桷庄电厂高达210米的烟囱被爆破拆除。这个承载许多老宜宾人回忆的标志性建筑,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拆除后的黄桷庄电厂片区,规划为高品质住宅区,营造浸入式文化体验地,“老电厂”正焕发新生机。

    黄桷庄电厂的“破”与“立”,是我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缩影——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现实,唯有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才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崛起的应有之义。

    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四川以革新者、探索者姿态,重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不断创新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取有道,舍果决——向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产能“开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全省绝大部分市州完成县级及以上建成区燃煤小锅炉淘汰,截至2020年底,累计完成火电超低排放改造690万千瓦,累计压减粗钢产能497万吨,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3.3万家……一次次关停改造,一个个项目减排,直指污染沉疴。

    此消彼长。“十三五”时期,四川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截至2020年底,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近2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

    快出手,慢积淀——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之以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快,体现在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高质高效。2017年以来,四川在短短4年间先后建成1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居中西部前列;56个县(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数量居全国第一。

    慢,体现在生态环境保护与重构的久久为功。今年世界环境日,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技术人员徐玮分享了一段亲身经历:2010年,为保护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中国特有植物——距瓣尾囊草,投资40多亿元的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武都水库等待了整整1年,原因很简单:移栽必须在距瓣尾囊草休眠期进行。

    解近忧,谋长远——着眼突出问题整改,坚持统筹系统治理。

    装机、预热、校准、起飞……6月13日,环保执法人员纪超熟练操作无人机,对周边建筑工地进行全面“体检”——环保督察,四川一直动真碰硬,今年我省对21个市州完成了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全覆盖,155项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完成率94.2%。

    有的问题可以立竿见影,有的问题需要系统推进。河湖长制的全面落实,让全省7415条河流都有了守护者;聚焦源头减排,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系统调整;全省183个县市区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全覆盖。

    保护生态不计其利,面向未来不计其功。地处长江黄河上游、肩负历史重任的四川,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魄,全力蹚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赢”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绿色新征程

    迈步新征程,四川绿色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机遇更加凸显,道路更加宽广

    去年3月,泸州市江阳区附近的长江岸边,一群在水上嬉戏的天鹅让酿酒工人王天荣激动不已。“我上一次在这里看到天鹅是30年前,那时候我还在捕鱼。”王天荣的话里有两层含义:环境好了,天鹅回来了;长江禁渔了,他改行了。

    一次时隔30年的相遇,折射的是四川多年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累累硕果。

    天更蓝了。2020年,全省空气优良天数率达90.8%,较2015年提高5.6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全省21个市州中,空气达标城市已达14个,较2015年增加9个。

    山更绿了。全省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35.3%提升至2020年的40%。实施草原生态修复902万亩,治理沙化土地5.8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85.8%。

    水更清了。去年,全省87个国考断面优良率98.9%,较“十三五”初期上升26.4%,岷江流域首次实现全面达标,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从“十三五”初期在全国排名第19位,跃至全国第8位。

    生产生活更低碳了。煤炭消费占比从2012年的49.95%下降至2020年的28.3%,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增至53.7%。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垃圾分类等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成为越来越多四川人追求的新时尚。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四川阔步迈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迈步新征程,四川绿色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实施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实施四川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谋划全面推进林长制,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大背景下,一系列部署行动扎实稳步推进。

    迈步新征程,四川绿色发展的机遇更加凸显。去年9月,我国向世界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也为四川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经济大省和清洁能源大省,四川全力“破题”。从时间表路线图入手,研究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从先行先试入手,支持成都、攀枝花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先行达峰;从产业布局入手,大力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圈,建设西部碳金融中心。

    迈步新征程,四川绿色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赋予川渝两地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任,川渝地区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就加强与重庆的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污染共治等作出系统部署,迈出共同守住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巴山蜀水秀美风光的坚实一步。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四川用一抹浓厚亮丽的绿色,向曾经在这片壮美秀丽的土地上无畏奋进的革命先辈们讲述:岷山千里雪犹在,美丽四川展新颜。(记者 付真卿 殷鹏)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美丽四川——献给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天府新画卷(3)

  • 2021年06月23日 08时0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初春的若尔盖花湖上,数千只候鸟嬉戏翱翔。记者 尹钢 摄

    “咔嚓、咔嚓”。6月8日清晨,在成都自家楼顶上,摄影师杨涛按下快门。在第一缕阳光照耀下,远方的雪山层层叠叠、若隐若现。这是一周内,杨涛在自家楼顶上第三次看到远方的雪山。

    雪山背后,成都西北约300公里外的若尔盖大草原腹地,治沙工程师张玉峰在同一天巡查着用高山红柳枝条编织而成的网格。一丛丛破土而出的新草,令他喜上眉梢。

    雪山、草原。百年以来,时代变迁赋予它们不同的意义。

    1935年,红军长征从这里走过,留下可歌可泣的人间奇迹,也留下毛泽东《七律·长征》中那句著名的“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今天,革命先辈们留下坚定足迹的地方,也是四川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美丽注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根本遵循,四川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不断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奋力谱写美丽中国的四川篇章。如今的巴蜀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群众的幸福指数持续上扬。绿色,成为美丽天府新画卷最鲜明的底色。

    绿色新理念

    始终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融入治蜀兴川各领域全过程

    从贡嘎山巅到渠江河口,从高原冰川到浩荡长江,7300多米的海拔落差,1000多公里的江河径流,其间森林茂密、河湖密布、资源富集。这里是“中华水塔”的核心区域,是长江上游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建设核心区,也是全国三大林区、五大牧区之一,这里便是四川。

    大自然给予四川天造地设的馈赠,时代赋予四川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率先启动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工程建设、率先启动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率先启动退耕还林工程试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川人就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不断开展生态保护与修复的探索。

    可是,长期以来,要发展还是要保护这对“矛盾”一直困扰着四川。

    经济高速粗放增长带来的产业结构和布局不合理、区域性流域性污染较重、治理能力保障不足等问题日益严峻。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发展?四川面临着考验与抉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党的十八大吹响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嘹亮号角,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谋划推进,鲜明提出绿色发展理念。

    对于四川而言,绿色发展既是党中央的殷切嘱托,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些重要指示以及对四川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殷切期望,是四川必须担当的“绿色责任”。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雾霾、水污染等多年快速发展积累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广大人民群众对于生态环境改善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殷切嘱托,定当不负。民之所盼,定当不负。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坚定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始终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摆在事关全局的重要位置来抓,坚定不移推动中央生态文明各项决策部署落地落实。

    一系列重大决定部署作出。2016年7月,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四川的决定》,进一步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融入治蜀兴川各领域全过程的时间表、路线图。2018年6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响亮喊出“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推进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化”。2020年4月,一个新的机构在四川诞生——四川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由省委书记、省长任双主任,旨在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切实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一系列制度创新改革出炉。2014年2月,省委十届四次全会提出深化六大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位列其间。随后几年间,四川对58个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不再考核GDP,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国土绿化方案,积极探索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多措并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一系列重点项目行动启动。2013年,川西高原生态区和川东开发区红线划定。一年后,若尔盖、大小凉山、川滇、秦巴山区四大重点生态功能区确立。2016年,再次启动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第一年就完成营造林1113.7万亩。2018年以来,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等“八大战役”接连打响。

    一个个决定、一项项改革、一次次行动,厚积薄发、久久为功,逐步构建起四川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绿色发展的理念潜移默化深入人心。

    绿色新路径

    以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崛起,蹚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赢”的新路

    2020年3月,宜宾市黄桷庄电厂高达210米的烟囱被爆破拆除。这个承载许多老宜宾人回忆的标志性建筑,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拆除后的黄桷庄电厂片区,规划为高品质住宅区,营造浸入式文化体验地,“老电厂”正焕发新生机。

    黄桷庄电厂的“破”与“立”,是我省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生动缩影——传统粗放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当前现实,唯有以高水平生态环境保护助推高质量发展,才是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崛起的应有之义。

    在推进绿色发展过程中,四川以革新者、探索者姿态,重构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系,不断创新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径。

    取有道,舍果决——向高污染高能耗低水平产能“开刀”,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全省绝大部分市州完成县级及以上建成区燃煤小锅炉淘汰,截至2020年底,累计完成火电超低排放改造690万千瓦,累计压减粗钢产能497万吨,清理整治散乱污企业3.3万家……一次次关停改造,一个个项目减排,直指污染沉疴。

    此消彼长。“十三五”时期,四川大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的基础上,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明显提升。截至2020年底,高新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近2万亿元,科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0%。

    快出手,慢积淀——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持之以恒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快,体现在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高质高效。2017年以来,四川在短短4年间先后建成14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4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数量居中西部前列;56个县(市)纳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数量居全国第一。

    慢,体现在生态环境保护与重构的久久为功。今年世界环境日,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技术人员徐玮分享了一段亲身经历:2010年,为保护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中国特有植物——距瓣尾囊草,投资40多亿元的国家重点水利工程武都水库等待了整整1年,原因很简单:移栽必须在距瓣尾囊草休眠期进行。

    解近忧,谋长远——着眼突出问题整改,坚持统筹系统治理。

    装机、预热、校准、起飞……6月13日,环保执法人员纪超熟练操作无人机,对周边建筑工地进行全面“体检”——环保督察,四川一直动真碰硬,今年我省对21个市州完成了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全覆盖,155项第一轮中央生态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完成率94.2%。

    有的问题可以立竿见影,有的问题需要系统推进。河湖长制的全面落实,让全省7415条河流都有了守护者;聚焦源头减排,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大结构”系统调整;全省183个县市区实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全覆盖。

    保护生态不计其利,面向未来不计其功。地处长江黄河上游、肩负历史重任的四川,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气魄,全力蹚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共生共赢”的绿色发展新路径。

    绿色新征程

    迈步新征程,四川绿色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机遇更加凸显,道路更加宽广

    去年3月,泸州市江阳区附近的长江岸边,一群在水上嬉戏的天鹅让酿酒工人王天荣激动不已。“我上一次在这里看到天鹅是30年前,那时候我还在捕鱼。”王天荣的话里有两层含义:环境好了,天鹅回来了;长江禁渔了,他改行了。

    一次时隔30年的相遇,折射的是四川多年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累累硕果。

    天更蓝了。2020年,全省空气优良天数率达90.8%,较2015年提高5.6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十三五”目标任务。全省21个市州中,空气达标城市已达14个,较2015年增加9个。

    山更绿了。全省森林覆盖率从2012年的35.3%提升至2020年的40%。实施草原生态修复902万亩,治理沙化土地5.8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提高到85.8%。

    水更清了。去年,全省87个国考断面优良率98.9%,较“十三五”初期上升26.4%,岷江流域首次实现全面达标,全省水生态环境质量从“十三五”初期在全国排名第19位,跃至全国第8位。

    生产生活更低碳了。煤炭消费占比从2012年的49.95%下降至2020年的28.3%,清洁能源消费占比增至53.7%。新能源汽车、共享单车、垃圾分类等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成为越来越多四川人追求的新时尚。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扬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四川阔步迈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迈步新征程,四川绿色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实施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三年行动计划,编制实施四川省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工作要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及实施方案,谋划全面推进林长制,创建若尔盖国家公园,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大背景下,一系列部署行动扎实稳步推进。

    迈步新征程,四川绿色发展的机遇更加凸显。去年9月,我国向世界作出“碳达峰”“碳中和”的郑重承诺,也为四川高质量发展、绿色转型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经济大省和清洁能源大省,四川全力“破题”。从时间表路线图入手,研究编制碳达峰行动方案;从先行先试入手,支持成都、攀枝花等具备条件的地区先行达峰;从产业布局入手,大力构建氢能产业生态圈,建设西部碳金融中心。

    迈步新征程,四川绿色发展的道路更加宽广。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部署赋予川渝两地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重任,川渝地区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凸显。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就加强与重庆的生态共建、环境共保、污染共治等作出系统部署,迈出共同守住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巴山蜀水秀美风光的坚实一步。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之际,四川用一抹浓厚亮丽的绿色,向曾经在这片壮美秀丽的土地上无畏奋进的革命先辈们讲述:岷山千里雪犹在,美丽四川展新颜。(记者 付真卿 殷鹏)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