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2

引田入城 绿道与农业也能碰出火花

  • 2021年04月02日 07时3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锦城公园青龙湖湿地,农业景观已初步成形。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锦城公园里的粉色豌豆花,给城市增添了色彩。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3月30日清晨,成都绕城高速旁,锦城公园青龙湖湿地二期,不少市民在绿道上跑步、骑车。而离绿道不远处的农业景观区内,油菜花开得正好……这只是锦城公园农业景观的一隅。

    锦城公园位于成都中心城区绕城高速两侧,全长500公里,其中有100平方公里的生态农业区。自2017年9月绿道脉络搭建时起,引田入城,重现“天府之国”良田万顷的景象。

    既是田,也是景;既作农,也作旅。按照规划,锦城公园在依托城市环境的建设格局下,打造出田网、渠网、农业观光网等。为什么要在城市的绿道里发展农业?绕城高速两侧的土地是否适合耕种?绿道与农业又能碰撞出哪些新火花?记者走进锦城公园一探究竟。

    新探索

    城市里发展景观农业优势何在?

    摊开天府绿道规划图,一览其着力构建的八大体系,景观农业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再细看锦城公园提出的“5421”体系,其中的“1”——100平方公里的景观农业占比不小。

    为什么城市绿道要发展农业?在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瑛看来,作为全球最长的城市绿道慢行系统,成都天府绿道的重要一环,锦城公园担当着生态价值转化“拓荒者、开路人”,如何让绿色生态投资成为最优质的资产,让生态产品供给成为最普惠的民生,一直是锦城公园探索的方向。

    成都天府绿道文旅公司农业项目主管徐凯介绍,农田是环城生态区的基底和本底。农业不仅能提供大地景观,还能提供生态农产品。

    在康瑛看来,锦城公园农业的打造,不但是重拾耕作、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过程,也是对水系、田地、环境的生态保护。

    同时,锦城公园将让市民在不同季节、不同点位欣赏到不同田园景观,在家门口让市民零距离感受绿色生活方式。

    在成都天友旅游集团总经理助理樊永力看来,发展景观农业,锦城公园是块宝地——区位好、底子好、市场好。

    底子为何好?绕城两侧有着农业基础,过去,绕城两侧也有些农户种地。现在,锦城公园有35.2平方公里的永久基本农田,有20平方公里多样水体。

    无论从交通发展还是商业经济圈来看,锦城公园发展都市农业都有优势。锦城公园交通便利、人流量多。绿道上各类新场景的打造,也带来了消费人群。

    不仅如此,都市农业也是对成都粮食安全的一个补充。根据测算,锦城公园每年能生产5万吨粮油、5万-6万吨蔬菜、1万吨水果。

    “发展农业也是为了塑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形态。”康瑛介绍,锦城公园将形成35.2平方公里的粮油农作物景观区,65平方公里的其他农用地将打造果园、花卉苗木、林地等都市观光农业景观区,形成生态养生、风景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审美体验旅游带。

    新课题

    修复土壤、水系以满足耕种条件锦城公园如何破题?

    “其实在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基本农田究竟该如何开发一直是个有挑战性的课题。”康瑛说,锦城公园从3年前便开始着手“破题”。

    徐凯介绍,锦城公园涉及12个区,根据土质,锦城公园将农业分为东、南、西三段,东段主要为果树-蔬菜景观农业带;南段主要为花卉-苗木景观农业带;西段则主打水稻-油菜景观农业带。

    但因为城市的发展,成都绕城两侧的土壤土质和上下游水系都遭到破坏,需要恢复。

    徐凯还记得3年前,刚到锦城公园农业带的情景:“都是撂荒地,有些土地上还有建渣,土壤肥力低,有机质、土层厚度满足不了耕种条件。许多原有水渠已不复存在,排洪排涝也是问题。”

    土壤修复成了摆在锦城公园面前的第一道难题。锦城公园采取沟槽式取土的方法,把下面有生产能力的土壤翻上来,保证土壤厚度达到20-50厘米。

    针对有建渣和碎石的土地,锦城公园把建渣移除,同时又在土壤中施入有机肥来恢复肥力。徐凯说:“前期,每亩地大概施了3吨有机肥。”此外,在锦城公园还种植了如大豆之类的固氮类植物。

    锦城公园还新修了许多排水渠、排洪沟,满足雨季的排水。

    在徐凯看来,这些都是常规的办法,在水系恢复上,智慧农业管控平台发挥了重要作业。该平台可监测天气状况、光和辐射水平、土壤形态、肥料情况、防冻和日常情况自动喷滴灌,对农作物精细化管理。

    随着锦城公园的建设,绕城两侧的生态得到改善,鸟类、虫类的增加,也给都市农业带来了新问题。

    “现在,我们对鸟类只能采取定时驱赶的办法。而面对病虫害,锦城公园里不能使用高污染农药,跟科研院所一起研发一些抗病虫害的新品种进行栽种。”徐凯相信,待锦城公园的农业种植全部实施完成后,就会形成自己的生态圈,恢复农业生产能力,病虫害也会有所减少。

    新玩法

    当农业遇上绿道能碰撞出哪些新场景?

    在现代都市中发展农业,必然和农村农业有差别。都市农业在绿道上能有哪些“新玩法”?康瑛表示:“我们与很多顶级的科研院所、高校就都市农业怎么做、城市更新怎么解决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把这些研究成果融入锦城公园全环布局。”

    锦城公园正与成都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在青龙湖湿地公园外的绿道农田上种植藜麦等农作物,这个项目是试验在成都平原能否种植。

    对此,徐凯说:“在绿道范围内种植有科研意义的农作物,不仅可以进行科学研究,还能呈现不一样的农业景观。”

    科研只是绿道农业场景之一。结合区域农业生态本底,梳理乡村文脉场景,锦城公园尝试将“农业+科技+转化”“农业+创意+旅游”“前店+后场”等新形式植入,实现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家庭农场体验等农村新经济集群发展,构筑都市现代农业综合体,驱动农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如青龙湖湿地打造农业科普基地,市民可以过来体验;锦城公园的农机,农闲时也能让市民体验。未来,在锦城公园北湖片区还将有共享农庄,市民可以认养农作物。

    锦城公园还举行了农业招商活动,旨在引入更多业态。

    樊永力打算在锦城公园建一座农业科普基地。“吸引亲子游、研学游,让更多小朋友知道农作物如何生长、如何收割。”

    四川美高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龙云说:“希望将世界上顶级品质的水果引入锦城公园种植,让这里成为一个高端水果种植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锦城公园也在积极拓展自己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徐凯告诉记者:“目前,在锦城公园自有的超市‘绿友家’中就能购买到我们的农产品。”(记者 雷倢)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引田入城 绿道与农业也能碰出火花

  • 2021年04月02日 07时39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锦城公园青龙湖湿地,农业景观已初步成形。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锦城公园里的粉色豌豆花,给城市增添了色彩。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3月30日清晨,成都绕城高速旁,锦城公园青龙湖湿地二期,不少市民在绿道上跑步、骑车。而离绿道不远处的农业景观区内,油菜花开得正好……这只是锦城公园农业景观的一隅。

    锦城公园位于成都中心城区绕城高速两侧,全长500公里,其中有100平方公里的生态农业区。自2017年9月绿道脉络搭建时起,引田入城,重现“天府之国”良田万顷的景象。

    既是田,也是景;既作农,也作旅。按照规划,锦城公园在依托城市环境的建设格局下,打造出田网、渠网、农业观光网等。为什么要在城市的绿道里发展农业?绕城高速两侧的土地是否适合耕种?绿道与农业又能碰撞出哪些新火花?记者走进锦城公园一探究竟。

    新探索

    城市里发展景观农业优势何在?

    摊开天府绿道规划图,一览其着力构建的八大体系,景观农业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再细看锦城公园提出的“5421”体系,其中的“1”——100平方公里的景观农业占比不小。

    为什么城市绿道要发展农业?在成都天府绿道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康瑛看来,作为全球最长的城市绿道慢行系统,成都天府绿道的重要一环,锦城公园担当着生态价值转化“拓荒者、开路人”,如何让绿色生态投资成为最优质的资产,让生态产品供给成为最普惠的民生,一直是锦城公园探索的方向。

    成都天府绿道文旅公司农业项目主管徐凯介绍,农田是环城生态区的基底和本底。农业不仅能提供大地景观,还能提供生态农产品。

    在康瑛看来,锦城公园农业的打造,不但是重拾耕作、发展现代农业经济的过程,也是对水系、田地、环境的生态保护。

    同时,锦城公园将让市民在不同季节、不同点位欣赏到不同田园景观,在家门口让市民零距离感受绿色生活方式。

    在成都天友旅游集团总经理助理樊永力看来,发展景观农业,锦城公园是块宝地——区位好、底子好、市场好。

    底子为何好?绕城两侧有着农业基础,过去,绕城两侧也有些农户种地。现在,锦城公园有35.2平方公里的永久基本农田,有20平方公里多样水体。

    无论从交通发展还是商业经济圈来看,锦城公园发展都市农业都有优势。锦城公园交通便利、人流量多。绿道上各类新场景的打造,也带来了消费人群。

    不仅如此,都市农业也是对成都粮食安全的一个补充。根据测算,锦城公园每年能生产5万吨粮油、5万-6万吨蔬菜、1万吨水果。

    “发展农业也是为了塑造‘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形态。”康瑛介绍,锦城公园将形成35.2平方公里的粮油农作物景观区,65平方公里的其他农用地将打造果园、花卉苗木、林地等都市观光农业景观区,形成生态养生、风景优美、人文气息浓厚的审美体验旅游带。

    新课题

    修复土壤、水系以满足耕种条件锦城公园如何破题?

    “其实在都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基本农田究竟该如何开发一直是个有挑战性的课题。”康瑛说,锦城公园从3年前便开始着手“破题”。

    徐凯介绍,锦城公园涉及12个区,根据土质,锦城公园将农业分为东、南、西三段,东段主要为果树-蔬菜景观农业带;南段主要为花卉-苗木景观农业带;西段则主打水稻-油菜景观农业带。

    但因为城市的发展,成都绕城两侧的土壤土质和上下游水系都遭到破坏,需要恢复。

    徐凯还记得3年前,刚到锦城公园农业带的情景:“都是撂荒地,有些土地上还有建渣,土壤肥力低,有机质、土层厚度满足不了耕种条件。许多原有水渠已不复存在,排洪排涝也是问题。”

    土壤修复成了摆在锦城公园面前的第一道难题。锦城公园采取沟槽式取土的方法,把下面有生产能力的土壤翻上来,保证土壤厚度达到20-50厘米。

    针对有建渣和碎石的土地,锦城公园把建渣移除,同时又在土壤中施入有机肥来恢复肥力。徐凯说:“前期,每亩地大概施了3吨有机肥。”此外,在锦城公园还种植了如大豆之类的固氮类植物。

    锦城公园还新修了许多排水渠、排洪沟,满足雨季的排水。

    在徐凯看来,这些都是常规的办法,在水系恢复上,智慧农业管控平台发挥了重要作业。该平台可监测天气状况、光和辐射水平、土壤形态、肥料情况、防冻和日常情况自动喷滴灌,对农作物精细化管理。

    随着锦城公园的建设,绕城两侧的生态得到改善,鸟类、虫类的增加,也给都市农业带来了新问题。

    “现在,我们对鸟类只能采取定时驱赶的办法。而面对病虫害,锦城公园里不能使用高污染农药,跟科研院所一起研发一些抗病虫害的新品种进行栽种。”徐凯相信,待锦城公园的农业种植全部实施完成后,就会形成自己的生态圈,恢复农业生产能力,病虫害也会有所减少。

    新玩法

    当农业遇上绿道能碰撞出哪些新场景?

    在现代都市中发展农业,必然和农村农业有差别。都市农业在绿道上能有哪些“新玩法”?康瑛表示:“我们与很多顶级的科研院所、高校就都市农业怎么做、城市更新怎么解决等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并把这些研究成果融入锦城公园全环布局。”

    锦城公园正与成都大学开展科研合作,在青龙湖湿地公园外的绿道农田上种植藜麦等农作物,这个项目是试验在成都平原能否种植。

    对此,徐凯说:“在绿道范围内种植有科研意义的农作物,不仅可以进行科学研究,还能呈现不一样的农业景观。”

    科研只是绿道农业场景之一。结合区域农业生态本底,梳理乡村文脉场景,锦城公园尝试将“农业+科技+转化”“农业+创意+旅游”“前店+后场”等新形式植入,实现农业观光、农事体验、家庭农场体验等农村新经济集群发展,构筑都市现代农业综合体,驱动农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

    如青龙湖湿地打造农业科普基地,市民可以过来体验;锦城公园的农机,农闲时也能让市民体验。未来,在锦城公园北湖片区还将有共享农庄,市民可以认养农作物。

    锦城公园还举行了农业招商活动,旨在引入更多业态。

    樊永力打算在锦城公园建一座农业科普基地。“吸引亲子游、研学游,让更多小朋友知道农作物如何生长、如何收割。”

    四川美高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赵龙云说:“希望将世界上顶级品质的水果引入锦城公园种植,让这里成为一个高端水果种植示范基地。”

    与此同时,锦城公园也在积极拓展自己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徐凯告诉记者:“目前,在锦城公园自有的超市‘绿友家’中就能购买到我们的农产品。”(记者 雷倢)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