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四个“圈”解读 成都都市圈这样推进同城化

  • 2021年12月01日 09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这次会议在德阳召开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建议领导小组会议由4市轮流承办,这样有利于相互学习、深入交流,取得更好的效果。”11月30日,对于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会议首次“破圈”——挪到成都以外的城市召开,与会一位负责人如是建议。

    这并不是巧合。会议召开前一天,《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印发(以下简称《规划》),将成德眉资同城化、成都都市圈建设推向高位实施、全面深化的新阶段。

    《规划》提出,2025年基本建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作、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交通通勤圈、产业生态圈、国际朋友圈、优质生活圈,成为这两天各方解读的重要维度。

    关键词:交通通勤圈

    从区域位置来看,德眉资3市中心城区距离成都主城50-70公里,都在高铁半小时、高速一小时通勤圈内。

    如何建设便捷高效的交通通勤圈?《规划》聚焦“外建大通道、内建大网络、共建大枢纽”,打造成都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

    “所谓立体交通,指地面交通和空中交通构成一个整体。”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认为,《规划》突出了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区域轨道交通有机衔接起来,强调以“两统”(统一建设标准、统筹建设时序)推动都市圈统一高效的骨干通道网络。

    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苟正礼透露,将尽快开工建设成都都市圈环线铁路和市域铁路成德S11线、成眉S5线,推动动车公交化加密提质,同时启动实施第二批“断头路”打通行动计划。

    戴宾认为,未来将围绕成都这个中心枢纽形成高密度、大流量的人员通勤流,从而进一步形成商务流、信息流,更好促进成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也更有利于德眉资接受成都的带动,分享成都的资源和平台。此外,立体交通体系的构建,也有利于密切成德眉资4市之间的经济社会交往,推动成都都市圈一体化、同城化发展。

    关键词:产业生态圈

    “《规划》进一步明确成德眉资同城化的方向,为都市圈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眉山市委书记胡元坤倍感振奋。

    构建协同共兴的产业生态圈,是《规划》布局的重点内容。《规划》瞄准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和数字产业,构建高端切入、错位发展、集群成链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些产业都是都市圈内已有基础的甚至实力雄厚的,《规划》更加注重‘集聚’和‘高端’。”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同城化办公室副主任陈凯说。

    以制造业为例,《规划》提出要通过加强产业分工协作的方式,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最终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

    “发达的都市圈必须要有世界级的制造业集群作为支撑。”省决咨委宏观经济组副组长丁任重认为,电子信息是成都的优势产业,应该着力于协同延长产业链,扩大区域内产业内部分工,在全球范围内吸纳集聚要素资源,通过头部企业和重大项目引领带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迈进。

    关键词:国际朋友圈

    成都都市圈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交汇点,成都不仅是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还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如何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与更多的朋友共谋合作,共话未来?

    《规划》除了分别从南向、西向、北向作出开放部署,还将重点放在成都都市圈内现有的开放平台“互动”上。《规划》明确,加快德阳、眉山、资阳、温江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加强综保区发展现状评估分析,引导各综保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积极申建国际空港综保区。

    “成都都市圈与南京、福州都市圈相比,身居内陆,开放程度不及前两者,但有独到优势。”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认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开放通道建设,正让四川从内陆腹地变为西向、南向甚至北向开放前沿,成都都市圈有条件、有机会共建链接全球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关键词:优质生活圈

    根据《规划》,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突出均衡化、便捷化、人文化、品质化,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德阳市委书记靳磊表示,坚持公共服务向成都看齐、与成都同质,对标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天府旌城、天府数谷等重要功能区建设高质量推进,成德同城如居一城正逐步变为现实。

    胡元坤提出,坚持对标成都、共建共享,构建“一刻钟”美好便民生活圈,规划建设全域绿道系统,与成都共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好成德眉资同城化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规划建设都市圈南部医学中心,加快建设集品牌乐园、康养旅游、川派餐饮等业态于一体的区域消费中心,共同形成都市圈产业和人口的“强磁场”。

    资阳市委书记蒋天宝谈到,着力“融城”构建同城同质生活圈,深化教育、医疗、文化、社保、政务服务、生态环保等公共服务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推动同城生活覆盖更广、品质更优。

    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建议,“打造城乡融合的优质生活圈,要注意区域之间的平衡,这包括不同城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资源均衡,让绝大多数人都能在生活圈中找到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的适宜选择。”(记者 罗之飏 吴亚飞 肖莹佩)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从四个“圈”解读 成都都市圈这样推进同城化

  • 2021年12月01日 09时05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这次会议在德阳召开是一次很好的尝试,建议领导小组会议由4市轮流承办,这样有利于相互学习、深入交流,取得更好的效果。”11月30日,对于四川省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领导小组会议首次“破圈”——挪到成都以外的城市召开,与会一位负责人如是建议。

    这并不是巧合。会议召开前一天,《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印发(以下简称《规划》),将成德眉资同城化、成都都市圈建设推向高位实施、全面深化的新阶段。

    《规划》提出,2025年基本建成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作、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

    交通通勤圈、产业生态圈、国际朋友圈、优质生活圈,成为这两天各方解读的重要维度。

    关键词:交通通勤圈

    从区域位置来看,德眉资3市中心城区距离成都主城50-70公里,都在高铁半小时、高速一小时通勤圈内。

    如何建设便捷高效的交通通勤圈?《规划》聚焦“外建大通道、内建大网络、共建大枢纽”,打造成都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

    “所谓立体交通,指地面交通和空中交通构成一个整体。”四川省区域经济研究会会长、西南交通大学区域经济与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宾认为,《规划》突出了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将城市轨道交通与区域轨道交通有机衔接起来,强调以“两统”(统一建设标准、统筹建设时序)推动都市圈统一高效的骨干通道网络。

    成都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苟正礼透露,将尽快开工建设成都都市圈环线铁路和市域铁路成德S11线、成眉S5线,推动动车公交化加密提质,同时启动实施第二批“断头路”打通行动计划。

    戴宾认为,未来将围绕成都这个中心枢纽形成高密度、大流量的人员通勤流,从而进一步形成商务流、信息流,更好促进成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也更有利于德眉资接受成都的带动,分享成都的资源和平台。此外,立体交通体系的构建,也有利于密切成德眉资4市之间的经济社会交往,推动成都都市圈一体化、同城化发展。

    关键词:产业生态圈

    “《规划》进一步明确成德眉资同城化的方向,为都市圈发展提供强劲动力。”眉山市委书记胡元坤倍感振奋。

    构建协同共兴的产业生态圈,是《规划》布局的重点内容。《规划》瞄准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都市农业和数字产业,构建高端切入、错位发展、集群成链的现代产业体系。

    “这些产业都是都市圈内已有基础的甚至实力雄厚的,《规划》更加注重‘集聚’和‘高端’。”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同城化办公室副主任陈凯说。

    以制造业为例,《规划》提出要通过加强产业分工协作的方式,提升产业链的竞争力,最终形成先进制造业集群。

    “发达的都市圈必须要有世界级的制造业集群作为支撑。”省决咨委宏观经济组副组长丁任重认为,电子信息是成都的优势产业,应该着力于协同延长产业链,扩大区域内产业内部分工,在全球范围内吸纳集聚要素资源,通过头部企业和重大项目引领带动产业链、价值链向高端迈进。

    关键词:国际朋友圈

    成都都市圈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交汇点,成都不仅是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还拥有亚洲最大的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如何让“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与更多的朋友共谋合作,共话未来?

    《规划》除了分别从南向、西向、北向作出开放部署,还将重点放在成都都市圈内现有的开放平台“互动”上。《规划》明确,加快德阳、眉山、资阳、温江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建设;加强综保区发展现状评估分析,引导各综保区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积极申建国际空港综保区。

    “成都都市圈与南京、福州都市圈相比,身居内陆,开放程度不及前两者,但有独到优势。”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认为,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等开放通道建设,正让四川从内陆腹地变为西向、南向甚至北向开放前沿,成都都市圈有条件、有机会共建链接全球的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

    关键词:优质生活圈

    根据《规划》,促进公共服务便利共享,从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入手,突出均衡化、便捷化、人文化、品质化,让发展更有温度,让幸福更有质感。

    德阳市委书记靳磊表示,坚持公共服务向成都看齐、与成都同质,对标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天府旌城、天府数谷等重要功能区建设高质量推进,成德同城如居一城正逐步变为现实。

    胡元坤提出,坚持对标成都、共建共享,构建“一刻钟”美好便民生活圈,规划建设全域绿道系统,与成都共建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建好成德眉资同城化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规划建设都市圈南部医学中心,加快建设集品牌乐园、康养旅游、川派餐饮等业态于一体的区域消费中心,共同形成都市圈产业和人口的“强磁场”。

    资阳市委书记蒋天宝谈到,着力“融城”构建同城同质生活圈,深化教育、医疗、文化、社保、政务服务、生态环保等公共服务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推动同城生活覆盖更广、品质更优。

    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建议,“打造城乡融合的优质生活圈,要注意区域之间的平衡,这包括不同城市、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资源均衡,让绝大多数人都能在生活圈中找到医疗、教育、文化休闲等的适宜选择。”(记者 罗之飏 吴亚飞 肖莹佩)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