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年多 产生30个示范街道 100个示范社区——
社区治理转向“亲民化”“服务化”

  • 2021年11月21日 08时0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在南充市顺庆区东南街道的7个社区,一支支以小区居民自发组成的“自组织”队伍,共建共治参与美化老旧小区“微更新”,通过对老旧建筑和微型公共空间进行改造提升,创造有社区归属感的空间,实现社区“造血”功能,增强社区活力。“小区居民自己设计,共同改造,真正成为社区主人。”11月18日,桑园路社区党委副书记汪雷说。

    东南街道创新实施的“微更新”项目,是南充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工作的创新,也是四川省实施“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带来的新变化。

    “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三年行动计划”于去年启动,其内涵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效?未来还将怎样做?11月18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坚持问题导向启动“三年行动计划”

    2019年10月以来,民政厅在赴市(州)调研指导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同时,对各类社区进行调研发现,全省社区治理总体态势不错,但存在“发展不均、布局不优、服务不强、队伍不专、主体不够、投入不足、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尤其是社区形态差异较大,有分布于商业大厦、功能完善的“社区综合体”,也有散布于居民院落的“社区小空间”。

    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密切相关,社区治理总体上呈“有场地”到“有社工人才”“有社会组织”,再到“有社会企业”“有社区经济”的演进趋势。比如,成都市专业社工人才和社会组织较多,还有不少社会企业,社区经济也初显生机。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方的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严重不足,甚至连“有场地”这个基本条件都没解决好。这些都促使他们萌发了要通过试点探路、示范创建方式打造一批社区,实施城乡社区建设示范工程的构想。

    社区治理创新是两项改革“调乡、合村、并组、优化社区”系列“组合拳”的拓展延伸,是“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在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对加强城乡基层治理作出部署的基础上,民政厅、省委组织部决定实施“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在社区建制调整方面,四川通过“建、改、分、合、调”五种方式,新增社区461个,对1307个社区的边界进行优化。

    三个层级联动治理创新带来新气象

    四川省以“城乡社区建设示范工程”为重点的“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包含三个层级的试点任务。县级层面,突出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和社区治理服务创新的主题;街道(乡镇)层面,突出“五社”联动、社区服务项目化、社会组织孵化等机制创新;社区层面,突出打造便民服务型、智慧科技型、社会组织参与型、社会企业带动型、社区服务项目化、自治互助型等“六型社区”。从2020年至2022年,每年选取40个左右的县(市、区)、40个左右的街道(乡镇)、150个社区开展试点,并以县级政府作为承接主体,由基层治理委员会统筹,民政、组织部门具体协调。

    具体创新方面主要有:推行“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一个框架”;着眼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场景“四新”方向,这也是社区治理创新的着力重点;落实硬件上有改观、软件上有提升、服务上有亮点、场景上有呈现的“四有”标准。

    目前,第一批44个县(市、区)、44个街道(乡镇)、150个社区试点任务已经完成,产生了30个示范街道、100个示范社区,社区治理由“机关化”“办公化”转向“亲民化”“服务化”。2020年,省级投入试点资金1.28亿元,带动整合各级各部门资金超过6.7亿元。引入社会组织500多个、培育本土社区社会组织1100多个,孵化本地志愿服务队和引入外来志愿服务组织近1000个,初步构建“一核多元”治理格局,社区服务由面向“一老一小”向“普适群体”转变,社区吸引力大大增强。

    “这当中有一些是建制调整的社区。”上述负责人举例说,比如凉山州3个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贫困群众搬入后新设了社区建制,以试点为契机抓好“亲民化”改造、引入高校资源和社工机构服务,有效促进了居民社会融入,助力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下一步再深入继续抓好四件事

    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四川下一步将怎么做?

    “社区治理创新已经和正在为四川的基层治理和服务带来持续、广泛、深入的变化。以社区治理带动乡村治理,促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该负责人透露,未来继续抓好四件事。一是抓好第二批试点示范,坚持“五社”联动,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子。二是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重点营造智慧党建、智慧政务、智慧健康、智慧养老等十大场景,建设一批智慧科技型社区。三是构建社工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搭建基层治理和服务的综合平台,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乡镇(街道)社工服务全覆盖。四是持续实施“彝路相伴”“牵手伴行”项目计划,链接更多的社会资源,引导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现代文明生活。(记者 李丹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一年多 产生30个示范街道 100个示范社区——
    社区治理转向“亲民化”“服务化”

  • 2021年11月21日 08时0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在南充市顺庆区东南街道的7个社区,一支支以小区居民自发组成的“自组织”队伍,共建共治参与美化老旧小区“微更新”,通过对老旧建筑和微型公共空间进行改造提升,创造有社区归属感的空间,实现社区“造血”功能,增强社区活力。“小区居民自己设计,共同改造,真正成为社区主人。”11月18日,桑园路社区党委副书记汪雷说。

    东南街道创新实施的“微更新”项目,是南充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工作的创新,也是四川省实施“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带来的新变化。

    “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三年行动计划”于去年启动,其内涵是什么?取得了什么成效?未来还将怎样做?11月18日,记者进行了采访。

    坚持问题导向启动“三年行动计划”

    2019年10月以来,民政厅在赴市(州)调研指导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改革的同时,对各类社区进行调研发现,全省社区治理总体态势不错,但存在“发展不均、布局不优、服务不强、队伍不专、主体不够、投入不足、机制不畅”等突出问题,尤其是社区形态差异较大,有分布于商业大厦、功能完善的“社区综合体”,也有散布于居民院落的“社区小空间”。

    民政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育程度密切相关,社区治理总体上呈“有场地”到“有社工人才”“有社会组织”,再到“有社会企业”“有社区经济”的演进趋势。比如,成都市专业社工人才和社会组织较多,还有不少社会企业,社区经济也初显生机。而一些经济欠发达地方的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严重不足,甚至连“有场地”这个基本条件都没解决好。这些都促使他们萌发了要通过试点探路、示范创建方式打造一批社区,实施城乡社区建设示范工程的构想。

    社区治理创新是两项改革“调乡、合村、并组、优化社区”系列“组合拳”的拓展延伸,是“后半篇”文章的重要内容。在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对加强城乡基层治理作出部署的基础上,民政厅、省委组织部决定实施“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同时,在社区建制调整方面,四川通过“建、改、分、合、调”五种方式,新增社区461个,对1307个社区的边界进行优化。

    三个层级联动治理创新带来新气象

    四川省以“城乡社区建设示范工程”为重点的“城乡社区治理试点示范三年行动计划”,包含三个层级的试点任务。县级层面,突出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和社区治理服务创新的主题;街道(乡镇)层面,突出“五社”联动、社区服务项目化、社会组织孵化等机制创新;社区层面,突出打造便民服务型、智慧科技型、社会组织参与型、社会企业带动型、社区服务项目化、自治互助型等“六型社区”。从2020年至2022年,每年选取40个左右的县(市、区)、40个左右的街道(乡镇)、150个社区开展试点,并以县级政府作为承接主体,由基层治理委员会统筹,民政、组织部门具体协调。

    具体创新方面主要有:推行“党建引领+综合服务+综治保障+科技赋能”的“一个框架”;着眼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新场景“四新”方向,这也是社区治理创新的着力重点;落实硬件上有改观、软件上有提升、服务上有亮点、场景上有呈现的“四有”标准。

    目前,第一批44个县(市、区)、44个街道(乡镇)、150个社区试点任务已经完成,产生了30个示范街道、100个示范社区,社区治理由“机关化”“办公化”转向“亲民化”“服务化”。2020年,省级投入试点资金1.28亿元,带动整合各级各部门资金超过6.7亿元。引入社会组织500多个、培育本土社区社会组织1100多个,孵化本地志愿服务队和引入外来志愿服务组织近1000个,初步构建“一核多元”治理格局,社区服务由面向“一老一小”向“普适群体”转变,社区吸引力大大增强。

    “这当中有一些是建制调整的社区。”上述负责人举例说,比如凉山州3个大型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贫困群众搬入后新设了社区建制,以试点为契机抓好“亲民化”改造、引入高校资源和社工机构服务,有效促进了居民社会融入,助力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下一步再深入继续抓好四件事

    加强和创新城乡社区治理,四川下一步将怎么做?

    “社区治理创新已经和正在为四川的基层治理和服务带来持续、广泛、深入的变化。以社区治理带动乡村治理,促进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走深走实。”该负责人透露,未来继续抓好四件事。一是抓好第二批试点示范,坚持“五社”联动,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子。二是实施“互联网+社区”行动计划,重点营造智慧党建、智慧政务、智慧健康、智慧养老等十大场景,建设一批智慧科技型社区。三是构建社工服务体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搭建基层治理和服务的综合平台,力争在“十四五”末实现乡镇(街道)社工服务全覆盖。四是持续实施“彝路相伴”“牵手伴行”项目计划,链接更多的社会资源,引导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现代文明生活。(记者 李丹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