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30

特色农产品如何走出去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内外发力 让小特产变成大产业

  • 2021年01月30日 08时3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我们有的是好东西,但没卖出好价钱!”1月28日,谈起特色农产品,省人大代表、盐边县红格镇鲊石村党总支副书记周昌秀感叹。这位不能熟练操作电脑但却能直播带货的基层人大代表,此次上会的心愿之一仍是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带货”。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特色农产品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如何让小特产变成大产业?代表委员围绕四川特色农产品如何走出去纷纷建言献策。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从“小而散”到“精而美”

    品质提升,是四川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的保证。

    四川不少地方的农产品生产较为分散,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最终会影响消费者对本地产品的评价。有代表建议,各地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体系,让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

    对此,周昌秀深有同感。去年7月,周昌秀所在村的不少村民抢着把还未达到最佳成熟期的芒果全部卖出,不仅价格低且品质良莠不齐。周昌秀表示,此类盲目销售的情况与农民缺乏农业种植和市场销售方面的知识分不开。周昌秀建议,政府应引导更多专业人才下到基层,并建立起长期、系统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为当地打造一支本土人才队伍,提升农特产品抗风险能力。

    “以前咱们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要解决‘精不精’的问题。”省人大代表、泸州市古蔺县县长陈廷俊认为,四川各地应通过优胜劣汰,梳理出一批有比较优势、能代表当地的农特产品,逐步锁定优质农产品相应的销售市场范围、市场受众,集中力量做精做强,并加大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将四川农产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深加工的经济优势和品牌优势。

    关于如何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省政协委员、西充县百科有机种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磊建议,绿色、有机是农特产品核心竞争力,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四川应积极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强化证后管理,严格按照产品标准开展标准化生产。

    农特产品抱团“上网”让“川字号”走出四川

    互联网+,也成为代表委员口中的高频词。

    近日,“橙子里有血丝能吃吗?”这一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但却深深刺痛了省人大代表、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党委书记郑桂华的心。

    “资中血橙的知名度仍有待提高。”郑桂华认为,四川特色农产品需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形象、统一推介”的原则,借助直播带货等形式,展开四川农产品系统宣传,同时坚持农旅融合发展思路,让特色农产品“变身”旅游商品。

    “还得继续在电商上面下功夫。”陈廷俊认为,四川各地应积极承接省级、国家级电商项目,帮助农特产品形成品牌效应,同时积极邀请带货能力强、社会认可度高的网红,帮助各地农特产品“带货”,培养“乡土网红”“乡村网红”,讲好四川特色农产品故事。

    光“触电”还不够,抱团“上网”才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省人大代表、巴中市政府副秘书长、巴中市扶贫开发局局长王伟认为,不少特色农产品都是由扶贫项目发展而来,发展产业则需考虑聚合效应。在品牌聚合方面,巴中市打造了“巴食巴适”“巴中云顶”两个品牌,让当地农特产品抱团“上网”,解决品牌小散乱的问题。

    名气有了、销路有了,物流必须紧跟上。“凯特芒果等攀枝花农特产品主要销售仍集中在川内。”周昌秀建议,四川应支持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引导冷链物流企业直接“入驻”农产品仓储基地,让“川字号”农产品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记者 邓翔沣 黄大海 樊邦平)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特色农产品如何走出去 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内外发力 让小特产变成大产业

  • 2021年01月30日 08时38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我们有的是好东西,但没卖出好价钱!”1月28日,谈起特色农产品,省人大代表、盐边县红格镇鲊石村党总支副书记周昌秀感叹。这位不能熟练操作电脑但却能直播带货的基层人大代表,此次上会的心愿之一仍是为地方特色农产品“带货”。

    四川作为农业大省,特色农产品产业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如何让小特产变成大产业?代表委员围绕四川特色农产品如何走出去纷纷建言献策。

    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从“小而散”到“精而美”

    品质提升,是四川特色农产品走出去的保证。

    四川不少地方的农产品生产较为分散,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最终会影响消费者对本地产品的评价。有代表建议,各地应建立相应的质量标准体系,让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志、质量有检测、认证有程序、市场有监管。

    对此,周昌秀深有同感。去年7月,周昌秀所在村的不少村民抢着把还未达到最佳成熟期的芒果全部卖出,不仅价格低且品质良莠不齐。周昌秀表示,此类盲目销售的情况与农民缺乏农业种植和市场销售方面的知识分不开。周昌秀建议,政府应引导更多专业人才下到基层,并建立起长期、系统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机制,为当地打造一支本土人才队伍,提升农特产品抗风险能力。

    “以前咱们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现在要解决‘精不精’的问题。”省人大代表、泸州市古蔺县县长陈廷俊认为,四川各地应通过优胜劣汰,梳理出一批有比较优势、能代表当地的农特产品,逐步锁定优质农产品相应的销售市场范围、市场受众,集中力量做精做强,并加大特色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扶持力度,打造一批产业链条长、市场竞争力强的大型龙头企业,将四川农产品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深加工的经济优势和品牌优势。

    关于如何提高农特产品附加值,省政协委员、西充县百科有机种养殖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磊建议,绿色、有机是农特产品核心竞争力,随着人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四川应积极鼓励和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认证,强化证后管理,严格按照产品标准开展标准化生产。

    农特产品抱团“上网”让“川字号”走出四川

    互联网+,也成为代表委员口中的高频词。

    近日,“橙子里有血丝能吃吗?”这一话题在网络上引起热议,但却深深刺痛了省人大代表、内江市资中县银山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党委书记郑桂华的心。

    “资中血橙的知名度仍有待提高。”郑桂华认为,四川特色农产品需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形象、统一推介”的原则,借助直播带货等形式,展开四川农产品系统宣传,同时坚持农旅融合发展思路,让特色农产品“变身”旅游商品。

    “还得继续在电商上面下功夫。”陈廷俊认为,四川各地应积极承接省级、国家级电商项目,帮助农特产品形成品牌效应,同时积极邀请带货能力强、社会认可度高的网红,帮助各地农特产品“带货”,培养“乡土网红”“乡村网红”,讲好四川特色农产品故事。

    光“触电”还不够,抱团“上网”才能抢占更多市场份额。省人大代表、巴中市政府副秘书长、巴中市扶贫开发局局长王伟认为,不少特色农产品都是由扶贫项目发展而来,发展产业则需考虑聚合效应。在品牌聚合方面,巴中市打造了“巴食巴适”“巴中云顶”两个品牌,让当地农特产品抱团“上网”,解决品牌小散乱的问题。

    名气有了、销路有了,物流必须紧跟上。“凯特芒果等攀枝花农特产品主要销售仍集中在川内。”周昌秀建议,四川应支持农业烘干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打造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引导冷链物流企业直接“入驻”农产品仓储基地,让“川字号”农产品走出四川走向世界。 (记者 邓翔沣 黄大海 樊邦平)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