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祭祀区正式启动发掘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这是一个“历史性时刻”
祭祀区发掘现场。记者 杨涛 摄
振奋
●现场搭建的考古大棚,高达五六米,55米×38米的面积覆盖整个发掘区域,和外围的围墙、电网、摄像头一起构建一张严密的文物安全网
●紧急建设的考古实验室也已接近完工。有机实验室、无机实验室、应急分析实验室、文保工作室、考古工作室、微痕应急保护实验室……将为未来的出土文物保驾护航
●为了控制恒温恒湿,水冷中央空调和高压微雾加湿系统即将登场,最大程度呵护出土文物
9月6日,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昔日开放式的遗址公园已经被一座精致的钢构大棚覆盖。34年前,这里发现的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让古蜀文明一醒惊天下。34年后,这片区域再度发现6座祭祀坑,新一轮考古将在这片区域开启。
6日上午,启动仪式现场,地上临时铺就的地毯、工作人员的T恤甚至簇新的考古手铲上都标识出土青铜器眼形图案,这是三星堆文化的标志之一。它更象征着当代考古人“引人注目”地重新开启新的发现和认知,三星堆进入前所未有的考古时代。
学界专家云集共同见证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院长雷兴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孙华……国内著名的考古学者来了。
陈德安、陈显丹,当年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发掘领队双双前来。
负责此次考古发掘的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唐飞也带着技术团队集体亮相,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3000多年前,古蜀先民在都广之野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古国;90多年前,燕家院子发现玉石窖藏,催生“巴蜀文化”;34年前,两大祭祀坑的发现,唤醒了“沉睡”的古蜀王都,揭开了传说中古蜀王国的神秘面纱。
曾经在三星堆开展过考古工作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院长霍巍,在启动仪式上心潮起伏:“当年我们所有田野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与两个祭祀坑不期而遇。如今我已年过花甲,有幸见证祭祀坑的发现,这必是一片中国考古的新天地!因为,三星堆的深刻内涵和丰富的考古学内容,是中国青铜文化最引人注目的代表之一。”
雷兴山形容自己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激动,“中国每年举行的考古仪式有上千个,但三星堆启动新一轮考古发掘,可能会永远铭刻在中国考古学史上,因为这是古蜀文明保护传承吹响的号角,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重要组成部分古蜀文明的再次彰显天下,意义非凡。”
不止一次来过三星堆且在海外领略过三星堆展览盛况的王巍,同样把三星堆即将开始的发掘称为“历史性的时刻”,并预言“如果做好科学全面的考古工作,有朝一日,三星堆的最新考古一定会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重大考古发现!”
顶尖学术团队助阵
三星堆遗址祭祀区,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分别用白线标注了区域,它们看上去大小不等。泥土下埋藏的古蜀国秘密,就是新一代考古人要攻关的方向。
三星堆未来的发掘,早已准备充分。现场搭建的考古大棚,高达五六米,55米×38米的面积覆盖整个发掘区域,不仅遮风挡雨,还将和外围的围墙、电网、摄像头一起构建一张严密的文物安全网。
紧急建设的考古实验室已接近完工。有机实验室、无机实验室、应急分析实验室、文保工作室、考古工作室、微痕应急保护实验室……将为未来的出土文物保驾护航。
三维扫描仪、三维打印机、扫描电镜,实验室内,刚到的应急保护设备摆得整整齐齐。
未来的考古工作环境,也有高科技护航。为了控制恒温恒湿,水冷中央空调和高压微雾加湿系统即将登场,最大程度呵护出土文物。
多功能考古操作系统也将在未来大显身手。考古人不仅可以“乘坐”这个设备进行考古发掘,机器同时还可以搭载3D扫描仪和高光谱扫描仪,并进行纹理采集和工作记录,充当考古小帮手。
更多的学术精英也正在汇集。据介绍,应邀甚至主动请缨参与三星堆祭祀区考古、文保以及学术研究的团队已有十几家,均是国内高校、考古院所等专业团队,专家将数以百计。
业内学者认为,三星堆不是横空出世,也没有突然消失,“当我们站在新的考古学术研究的基础上重新认识三星堆,阐释它的包容、创新,揭示出它在中华文明中的重要位置和独特的魅力,必将开启三星堆的考古新时代。”(记者 吴晓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