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成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8.63亿元——
由负转正 增速0.6%从何而来
由负转正 增速0.6%从何而来
7月23日,成都市统计局发布了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上半年成都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298.63亿元,同比增长0.6%,经济增速由负转正。
尽管增幅不算大,但在当前形势下难能可贵。成都是如何实现由负转正的?向好的发展态势如何维持?
看产业
工业挑大梁一二产业实现正增长
分产业看,上半年,成都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4.50亿元,同比增长0.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565.10亿元,同比增长2.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5519.03亿元,同比下降0.2%。在上半年的经济运行中,工业挑起大梁,农业做贡献,服务业在追赶。
看农业。上半年,成都粮食产量26.3万吨,同比增长0.5%。蔬菜及食用菌产量287.4万吨,增长2.4%。生猪产能持续恢复,计划新(改扩)建规模猪场179个,已完工55个,在建75个。生猪存栏数较一季度增长17.9%。
看工业。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连续4个月保持回升态势,其中6月增长5.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制造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烟草制品业等重点行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3%、11.8%、8.4%,合计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9%,持续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看服务业。虽然总体尚未实现正增长,但随着疫情防控向好态势持续巩固,受疫情影响较大的交通运输、批零住餐行业逐步复苏,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降幅较一季度收窄2.6个百分点。快递业务量累计完成5.9亿件,同比增长5.9%。
实现上半年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得来不易。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前提下,成都在全国率先分类有序组织企业复工复产,分阶段出台全市稳定经济运行“20条”、恢复经济秩序“33条”、扶持小微企业“18条”,持续开展“送政策、帮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专项行动等一系列务实举措,成为全国复工复产复市最快、秩序活力恢复最好的城市之一。
看活力
激发需求内外循环持续畅通
成都市统计局公布了一组数据,印证成都复苏的活力:今年6月,成都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3.1%,连续3个月当月保持增长。此外,6月双流机场实现旅客吞吐量323.7万人次,自3月以来持续保持回升态势,当月和上半年旅客吞吐量均位列全国第一;起降架次量2.7万架次,连续两月居全球第一。1-6月成都国际班列开行数增长40.9%,其中中欧班列增长57.7%。
成绩背后,是成都千方百计激发需求活力,畅通内外循环的持续努力。上半年,成都召开全市投资促进大会、发放购物消费券、积极拓展外贸市场建设为抓手,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提振市场需求、保持外贸稳定。
效果也在显现。上半年成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1%,连续3个月保持增长,增速较一季度提高11.3个百分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天府新区成都片区、东进区域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增长10.0%、4.5%。
消费品市场方面,SKP和泰国暹罗天地世界级高端商场落户成都,新签约品牌首店119个。上半年成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91.6亿元,同比下降7.7%,降幅较一季度收窄5.8个百分点。
外资外贸方面,成都上半年实现进出口总额3230.9亿元,同比增长23.5%。特别是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欧盟、东盟贸易额分别增长45.4%、42.1%、28.2%;成都高新综合保税区实现进出口2489.1亿元,增长27.6%,在全国综保区中继续排名第一。
看动力
积蓄动能让经济曲线持续上扬
经济增速由负转正固然值得欣喜,但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导致经济全面恢复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外部风险挑战明显增多,国内经济恢复仍面临压力。如何积蓄动能,让成都的经济曲线持续上扬?
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机遇,成都把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作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先手棋”和“一干多支”发展战略主要抓手,持续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加快东部新区建设,推动国际化营商环境升级,为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数据显示,上半年成德眉资产业协作带新开工项目79个,完成投资70亿元;成都新建各级绿道322.5公里,累计建成绿道4081.0公里;天府奥体公园、沱江发展轴示范工程、国际合作园区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此外,1-5月,成都累计新增减税102.7亿元,惠及纳税人29.0万户次,吸引36.9万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落户,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下一步,成都将统筹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突出畅通循环、优化供给、激活需求、增强后劲,以政策的精准化柔性化增加经济稳定性和社会安全感,全力扩大有效投资、全面提振有效需求、全面推进有效治理,力争经济社会运行秩序尽快全面恢复。(记者 程文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