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不断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
沿九寨沟环线 昔日灾区奔康“踩油门”
沿九寨沟环线 昔日灾区奔康“踩油门”
5月11日,绵阳市平武县平通羌族乡村民黄海盘算着收入,心里喜滋滋的。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他家的农家乐收入超过1万元。随着旅游“回暖”,黄海牵挂起260公里外的九寨沟来。建设中的九绵高速将平通与九寨沟的路程缩短到2个多小时。“高速路通了,可能省外的、国外的游客都会多起来。”
随着持续不断的基础设施建设,昔日“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条条希望之路将幸福生活“送”到眼前。特别是随着以成都和九寨沟为“支点”的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形成“闭环”,让沿线多个昔日受灾县(市、区)参与到“大九寨旅游盛宴”中来。
旅游路:昔日地震灾区联成“旅游环线”
从成都到九寨沟,是串联起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这“天府三九大”的旅游核心线路。昔日,这条以国道、省道串联的环线,如今正让位于由成绵高速公路复线、九绵高速、九寨沟到川主寺的山地轨道交通、川汶高速、都汶高速等组成的新环线。新线路使得这条“黄金线路”全程缩短到8小时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这条环线也将“5·12”汶川特大地震多个受灾县(市、区)串联起来——从成都向北,沿成绵高速公路复线途经什邡、绵竹,转入九绵高速,经江油、北川、平武直达九寨沟,再经规划中的山地轨道交通到达川主寺,通过川汶高速,经松潘、茂县到达汶川,最后沿都汶高速经都江堰返回成都,由此形成一条“大九寨旅游环线”。正在建设中的广平高速,将广元市青川县纳入进来,经广元还可接入西北地区的游客。
在青川县骑马乡的广平高速施工现场,自复工以来,劳务班组现场负责人陈宇一直没回过家,“班组70多人没一人休假,都想趁天气好,把工期往前赶。”
陈宇有一个“私人心愿”——交通情况改善后,能让家乡的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更多人所知晓,“这里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等13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都是自然的瑰宝。”
生态路:天府旅游名县“种子选手”扎堆
拥抱青山绿水,让发展更具潜力。在去年开展的首批天府旅游名县评选中,环线沿途的8个地震受灾县(市、区)入围候选县名单,占比达五分之一。
在绵竹市清平镇“金色清平”景区,小火车载着游客缓缓前行,沿途山谷风景如画,仿佛驶入童话世界。
曾经,清平镇是中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在遭受地震、泥石流的重创后,从2017年开始,清平镇按照“矿区变景区、矿车变火车、矿工变第三产业从业者”的思路,将处于九顶山自然保护区内的井硐进行封闭,并进行植被恢复与生态重建,在此基础上,打造旅游观光小火车等旅游项目,发动群众发展民宿,高峰期每日接待游客可达数千人。
平武、北川等地也相继关停相关工矿企业,选择“绿色崛起”路线。如今,北川羌族自治县已拥有1家5A景区、4家4A景区,旅游及相关产业税收占本地税收20%以上,旅游总收入也从2007年的1.39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102.03亿元。
发展路:大项目撬动大发展,惠及更多群众
复工后不久,九绵高速厄里村特大桥建设迎来新进展——在克服了地形复杂、山谷大风干扰等因素后,大桥主桥墩柱完成封顶。
九绵高速概算投资超过400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超1.6亿元,主要难在地形复杂,桥隧较多。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周边其他交通建设项目上。
我省克服重重困难,在高山峡谷间尝试打通一条新环线,目标正在于带动沿途,特别是地震灾区走上快速发展道路。
新环线不仅帮助沿途地区分享到文旅产业发展的红利,九绵高速、川汶高速还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与“长江经济带”的陆上通道,将在区域协同发展中起到更加关键的作用。
受此撬动,一系列产业项目接踵而至。
“五一”小长假期间,成都都江堰市李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功能区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总投资550亿元的成都融创文旅城包括水雪世界、酒吧街等六大业态,其中,部分项目将于5月30日开业。
在茂县,中国古羌城计划追加3亿元投资,用于推进羌王夜宴等演艺项目提档升级,同时还策划推出以羌城为背景的实景剧,增加文化旅游的厚度。
投资29亿元的绵阳华夏历史文化科技产业园也在加紧施工中。该项目旨在填补当地游玩项目的短板,预计每年可为绵阳江油市带来200万人次的接待量,目前周边酒店、农家乐也进入建设高峰。“疫情对旅游造成短期影响,我们也在抓紧时间提升‘内功’,以更好姿态迎接未来旅游产业的大爆发。”江油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祖明远 余如波 徐中成 徐登林 燕巧 陈碧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