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倡导社交文明 加强公共卫生 
随地吐痰行为渐少 若能包在纸里再扔就更好

  • 2020年04月08日 07时4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市民心声

    “在我看来,不随地吐痰是一个切入点,这句话的精髓在‘自律’二字。”

    我省启动“倡导社交文明加强公共卫生”倡议行动已有十余日,倡议效果如何?针对倡议行动中“良好习惯靠自律,随地吐痰要摒弃”这部分内容,记者近日随机走访了成都市多个街道和公共区域。

    平日里负责书院西街周边路面清扫的环卫工人陈九华,已在成都多个片区勤勤恳恳清扫路面14年,对于市民日常出行行为习惯的变化,有着切身的体会。

    4月2日中午,陈九华依惯例从书院西街向惜字宫南街方向进行路面清扫,在惜字宫南街的一个公交站台,花去不少时间。“现在站台、路口的垃圾箱附近这类地方,往往要费些力气来清扫。”陈九华说,“早些年随地吐痰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所以我们的日常清扫重点是路面。现在随着大家文明行为的不断提升,随地吐痰的现象少了很多,我们的工作重点就转移了。”

    转移到哪儿了?陈九华的体会就是垃圾箱附近。“人们现在一般会集中在几个地方吐痰,比如站台附近的垃圾箱,还有路旁的下水道盖子等。”她直言,虽然这种行为较随地吐痰有所进步,但还是有进一步提升文明程度的空间。“不少人是直接向垃圾箱吐痰,这样并不好清洗,而且也会滋生细菌。”负责清扫红星路二段路面的王力大爷就建议,“吐在纸上,然后将纸丢入垃圾箱,这样会更好。”

    “这次的文明社交行为倡议行动很有必要,可以提醒人们更加注意像吐痰这样的小细节,不断提升行为上的自律,共同营造干净卫生的环境。”走访中,多位环卫工人表达了同样的心声。

    记者也走访了成都太古里、春熙路、建设路以及九眼桥等片区的商家,发现绝大多数商家都会在店内放置相当数量的垃圾桶。在建设巷的数家餐饮店内,甚至出现了垃圾桶数量多于桌位数量的情况。“顾客随时可以找到丢纸巾丢垃圾的地方,也能一定程度帮助保持卫生的就餐环境。”一家烧烤店的店主刘莎说道。

    “在我看来,不随地吐痰是一个切入点,这句话的精髓在‘自律’二字。”家住仁爱路的市民王启明认为,除了不随地吐痰,还有不少的文明社交行为可以多加倡导,比如不要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要让小孩随地大小便等,“好的环境,一定是大家共同创造出来的。”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主任医师程刚:

    吐痰后踩一脚就没事了?这是真正的自欺欺人

    声音

    ●专家提醒

    不随地吐痰更是一种文明、一种对他人的尊重,是现代社会个人修养和素质的体现。

    “健康人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痰或者痰量很少的,经常咳嗽吐痰的人通常患有其他相关疾病,痰液里往往存在大量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主任医师程刚介绍,通过痰液可以传播多种疾病,比如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等,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

    “当人们随地吐痰时,病原体随着咳嗽产生的飞沫以及吐出的痰液播散到环境中,其他健康人就可能因为吸入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尘埃而被感染相应的疾病。”程刚举例说,有研究表明,结核杆菌可在干燥的痰中存活6至8个月。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痰液威胁着所有人的健康,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白血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高危人群所受到的威胁更加严重。程刚特别提醒,有些人认为吐痰后踩一脚就没事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真正的自欺欺人,非但不会阻止病原体的传播,反而会因为增加了病原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病原体的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

    怎样才能减少吐痰呢?程刚建议做好4点,包括积极治疗引起咳痰的疾病;作息规律,适量饮水,戒烟限酒;勤洗手、勤洗澡,注意口腔卫生;做好工作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等。而对于文明吐痰,程刚建议可以随身携带纸巾或湿纸巾,在需要吐痰时,将痰吐在纸巾或湿纸巾上,再将痰包好投入垃圾箱。

    总之,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不仅可以保护环境、保护他人的健康,更是一种文明、一种对他人的尊重,是现代社会个人修养和素质的体现。(记者 吴浩)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倡导社交文明 加强公共卫生 
    随地吐痰行为渐少 若能包在纸里再扔就更好

  • 2020年04月08日 07时4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市民心声

    “在我看来,不随地吐痰是一个切入点,这句话的精髓在‘自律’二字。”

    我省启动“倡导社交文明加强公共卫生”倡议行动已有十余日,倡议效果如何?针对倡议行动中“良好习惯靠自律,随地吐痰要摒弃”这部分内容,记者近日随机走访了成都市多个街道和公共区域。

    平日里负责书院西街周边路面清扫的环卫工人陈九华,已在成都多个片区勤勤恳恳清扫路面14年,对于市民日常出行行为习惯的变化,有着切身的体会。

    4月2日中午,陈九华依惯例从书院西街向惜字宫南街方向进行路面清扫,在惜字宫南街的一个公交站台,花去不少时间。“现在站台、路口的垃圾箱附近这类地方,往往要费些力气来清扫。”陈九华说,“早些年随地吐痰的情况还是比较常见的,所以我们的日常清扫重点是路面。现在随着大家文明行为的不断提升,随地吐痰的现象少了很多,我们的工作重点就转移了。”

    转移到哪儿了?陈九华的体会就是垃圾箱附近。“人们现在一般会集中在几个地方吐痰,比如站台附近的垃圾箱,还有路旁的下水道盖子等。”她直言,虽然这种行为较随地吐痰有所进步,但还是有进一步提升文明程度的空间。“不少人是直接向垃圾箱吐痰,这样并不好清洗,而且也会滋生细菌。”负责清扫红星路二段路面的王力大爷就建议,“吐在纸上,然后将纸丢入垃圾箱,这样会更好。”

    “这次的文明社交行为倡议行动很有必要,可以提醒人们更加注意像吐痰这样的小细节,不断提升行为上的自律,共同营造干净卫生的环境。”走访中,多位环卫工人表达了同样的心声。

    记者也走访了成都太古里、春熙路、建设路以及九眼桥等片区的商家,发现绝大多数商家都会在店内放置相当数量的垃圾桶。在建设巷的数家餐饮店内,甚至出现了垃圾桶数量多于桌位数量的情况。“顾客随时可以找到丢纸巾丢垃圾的地方,也能一定程度帮助保持卫生的就餐环境。”一家烧烤店的店主刘莎说道。

    “在我看来,不随地吐痰是一个切入点,这句话的精髓在‘自律’二字。”家住仁爱路的市民王启明认为,除了不随地吐痰,还有不少的文明社交行为可以多加倡导,比如不要乱丢纸屑果皮,也不要让小孩随地大小便等,“好的环境,一定是大家共同创造出来的。”

    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主任医师程刚:

    吐痰后踩一脚就没事了?这是真正的自欺欺人

    声音

    ●专家提醒

    不随地吐痰更是一种文明、一种对他人的尊重,是现代社会个人修养和素质的体现。

    “健康人在一般情况下是没有痰或者痰量很少的,经常咳嗽吐痰的人通常患有其他相关疾病,痰液里往往存在大量的细菌、病毒、支原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所副主任医师程刚介绍,通过痰液可以传播多种疾病,比如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等,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之一也是通过飞沫传播的。

    “当人们随地吐痰时,病原体随着咳嗽产生的飞沫以及吐出的痰液播散到环境中,其他健康人就可能因为吸入含有病原体的飞沫、尘埃而被感染相应的疾病。”程刚举例说,有研究表明,结核杆菌可在干燥的痰中存活6至8个月。

    带有病原微生物的痰液威胁着所有人的健康,老年人、儿童、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白血病患者等免疫力低下的高危人群所受到的威胁更加严重。程刚特别提醒,有些人认为吐痰后踩一脚就没事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真正的自欺欺人,非但不会阻止病原体的传播,反而会因为增加了病原体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快病原体的传播速度,扩大传播范围。

    怎样才能减少吐痰呢?程刚建议做好4点,包括积极治疗引起咳痰的疾病;作息规律,适量饮水,戒烟限酒;勤洗手、勤洗澡,注意口腔卫生;做好工作生活环境的清洁卫生等。而对于文明吐痰,程刚建议可以随身携带纸巾或湿纸巾,在需要吐痰时,将痰吐在纸巾或湿纸巾上,再将痰包好投入垃圾箱。

    总之,养成不随地吐痰的习惯,不仅可以保护环境、保护他人的健康,更是一种文明、一种对他人的尊重,是现代社会个人修养和素质的体现。(记者 吴浩)

    责任编辑: 雷晓琦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