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高原开出“致富花”
10月18日,俯瞰白玉县盖玉镇山岩村易地扶贫搬迁点。记者 杨树 摄
热水冲泡下,一朵菊花在杯中缓慢舒展,逐渐绽放。几分钟后,亮黄色的茶汤飘出阵阵清香……“这种金丝皇菊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营养价值更高。”甘孜州白玉县农发公司总经理李卫东说,着力高端养生产品路线,当地已打造出金顶皇菊、林尖胎菊、云巅雪菊等特有高原藏菊品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作为成都市武侯区对口支援工作队的重点帮扶产业之一,菊花种植已成为白玉县的重要种植业,面积约800亩,2019年给老百姓分红约217万元。
“公司+合作社”,种菊能致富
24岁的曲珍是白玉县赠科乡定布村村民,她目前的工作是在村里的农业大棚种植基地,负责为棚里的各种菊花除草和浇水。她的丈夫也在基地打工。
基地离家不远,夫妻俩每天步行便可往返,十分方便。“全家有18亩地,11亩土地流转了。”曲珍说,土地流转费加上务工费,每年收入5万多元,相比以前单纯种粮食和放牧,收入可观许多。目前该村已有140亩流转土地都种植了雪菊。
10月下旬,距离定布村100公里的章都乡戈德村,53岁的嘎绒也在满心欢喜地采摘着雪菊。40余亩的雪菊基地由戈德村的7户村民土地组成,试种的第一年已产出高原雪菊200余斤,为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至少1.5万元。
“这些基地的雪菊品种极为独特,是我们精心培育出来,适宜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白玉县农发公司工作人员说,菊花的适应性很强,为短日照植物。作为“南派藏医药”发源地,白玉县虽海拔高,但气候较温暖,同时还有着虫害、病害的天然克星——强烈的紫外线,这都为种植菊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白玉县其他的乡村,还有金丝皇菊等多个品种的茶菊,都采取“公司+合作社”的种植模式,通过提供前期征地、免费统一提供种苗、栽植技术、收购加工、产品销售等方式,鼓励贫困户种植菊花。到了摘花季,农发公司就聘请村民摘采新鲜菊花,然后再统一进行加工、包装和销售。
4斤鲜菊花大约能制作1斤干花,适合泡水饮用,具有多种功效,市场前景好,附加值较高。以金丝皇菊为例,小花1两一罐,市场价约88元,大花一朵要卖八九元。
“公司一边联系市场一边联系老百姓,通过建立产业链来盘活老百姓的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李卫东说,公司已和13个合作社签订菊花种植产业帮扶协议,带动1059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菊花种植产业,今年预计将向老百姓兑现分红270万元。
大数据助力,产业迈上新台阶
10月18日,在白玉县智慧农业物联网溯源大数据指挥平台中心,记者看到3架无人机在进行施肥、喷药等无人操作。令李卫东自豪的是,农业部给甘孜州颁发的两张无人机“飞手证”,“都集中在我们公司”。
指挥平台上,闪动、变化着17组大数据:农场作物信息、温湿度分析、农产品批次和溯源、虫情预警等,将白玉县当下农业产业的宏观和微观信息“一网打尽”、一网呈现。无人机采集、作业的相关数据也将传输到平台。
其中,一组“农产品溯源”数据令人关注:本月追溯批次为6次,其中花卉占比为74%;本月出货数量为8.3吨,其中花卉占比为80%。以菊花为主力的花卉业,如今在白玉县农业中的分量可见一斑。
智慧农业如何在白玉形成闭环?李卫东说,在乡镇种植基地,都布有气象、墒情、病虫监测仪等,数据最终汇集到指挥平台,实现全程安全管理,完成企业及农产品信息库的组建、管理、查询、分配,并设置防伪条码、二维码追溯等功能。
“特别是虫情监测,可以在发生早期就及时介入,避免造成大面积虫害,影响产量和品质。”李卫东透露,目前平台硬件和系统框架已建设到位,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数据采集端口和数据分析,不断提升农业智慧度。
指挥平台位于建设镇扎盘村,是一个集农业观光旅游、基地建设品种培育、技术研发等为一体的现代高原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园,总投资2425万元,由成都市武侯区对口支援白玉县建设,今年底全部建成投用,将惠及周边4个乡镇18个村。“希望通过菊花产业项目的实施,带动引领白玉县农特产品产业向绿色、高端方向发展。”成都市武侯区对口支援工作队领队叶明荣说。
自2018年底起,白玉县在6个镇小规模连片种植、发展菊花产业,总面积已达800余亩。在白玉县“十四五”农业规划中,菊花产业将发展到万亩种植规模,其中核心区2000亩。(记者 肖莹佩 张红霞 游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