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2

全省首创 乐至探索“行政管理+技术管理”的双河长制管理模式

  • 2020年11月22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水质好不好,不能光靠肉眼看,对不对?”11月16日,看到乐至县小阳化河沿线的几位村级河长不服气的表情,黄伟亮出了水质检测单——总磷偏高。

    从年初开始,这样的场景黄伟几乎每周都会遇到。今年初,四川超途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技术员黄伟有了新“职务”——小阳化河“技术河长”。

    “技术河长”是乐至县今年在全省首创,聘请环保领域专家出任,探索“行政管理+技术管理”的双河长制管理模式。但“空降”而来的技术人员,能不能说服各级党政一把手(河长),实现科学治水治污?

    走马上任

    摸清“家底”和治理方向

    “我们就是想找到一条科学的治污治水之路。”乐至县委副书记李文波介绍,设置技术河长的岗位,真正的用意是更加精准地掌握入河污染物构成、区域,实现治河更加精细化。

    今年初,黄伟走马上任。随后,他每半月会完成两次巡河,并在小阳化河沿线设置监测点。短时间内,基本摸清了河流水质及污染源、污染物的情况,并确定了治理方向。

    第一关,是要说服其余各位河长。乐至境内的小阳化河全长40余公里,是当地较大的河流之一。全面建立河长制之前,每年有3个月左右会出现出境断面水质不达标。面对日益严格的考核举措,此前各级河长的共识是:上马治污工程,不仅见效快,而且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但黄伟和其他技术人员不这么看。“要明确污染源是什么,才能说怎么治。”乐至县水务局总工程师陈立平介绍,由于沿线地形相对平坦、遍布农田和村庄,小阳化河水质恶化的“元凶”正是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因为排污点散,上马治污工程,成本高且效果并不一定好。根本措施,只能是推动沿线百姓减排。

    理念不同之外,黄伟发现第二个难题:“技术河长”这个岗位话语权并不重。有一次,各级河长召开办公会,黄伟熬夜做了发言用的PPT,内容包含小阳化河沿线水质变化曲线图、各时段污染物构成等一手资料。但是,会议留给他的发言时间只有5分钟。

    如何说服同事们,成为黄伟想要履职尽责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明确职责权限

    “技术河长”大展拳脚

    “我们注意到了技术河长在执行中的问题,但不能退缩。”乐至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岭的乐至,是川内有名的老旱区。在降水补给和输入性水源较少的背景下,治水的容错率极低,尊重科学是必须坚持到底的选择。

    那么,如何才能让“技术河长”有名又有实?乐至县给出的答案是,明确“技术河长”的职责和权限,即负责河湖水质变化监测、提出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污染物减排方面,拥有参与最终决策等权力。

    拿到了“尚方宝剑”的黄伟,从今年4月前后开始明显感觉到变化:基层河长前来反映问题的次数不断增加,各级河长会上他的发言排序更加靠前且时间宽裕。而他每半个月上交一次的河流水质监测报告,基本能在第一时间收到相关部门的意见反馈。

    黄伟逐渐按照自己的思路大展拳脚。参照河流污染物为总磷等现实,他提出优先在小阳化河沿线启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尽量避免生活污水、人蓄粪污直排入河。同时,加快河流岸线保护范围划定,明确区域内的农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半年多来,一套针对污染物减排的“组合拳”打出后,小阳化河的水质明显改善。11月16日,记者在小阳化河万安桥水文监测站附近注意到,即便在眼下的枯水期,监测站内的各项水质数据仍保持在二类水质。

    “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技术河长’等各类河长参与治河的模式,让河长制形式更加多样、效果更加明显。”乐至县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乐至将依据既有的治河成果,创建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记者 王成栋 邵明亮)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全省首创 乐至探索“行政管理+技术管理”的双河长制管理模式

  • 2020年11月22日 08时02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水质好不好,不能光靠肉眼看,对不对?”11月16日,看到乐至县小阳化河沿线的几位村级河长不服气的表情,黄伟亮出了水质检测单——总磷偏高。

    从年初开始,这样的场景黄伟几乎每周都会遇到。今年初,四川超途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技术员黄伟有了新“职务”——小阳化河“技术河长”。

    “技术河长”是乐至县今年在全省首创,聘请环保领域专家出任,探索“行政管理+技术管理”的双河长制管理模式。但“空降”而来的技术人员,能不能说服各级党政一把手(河长),实现科学治水治污?

    走马上任

    摸清“家底”和治理方向

    “我们就是想找到一条科学的治污治水之路。”乐至县委副书记李文波介绍,设置技术河长的岗位,真正的用意是更加精准地掌握入河污染物构成、区域,实现治河更加精细化。

    今年初,黄伟走马上任。随后,他每半月会完成两次巡河,并在小阳化河沿线设置监测点。短时间内,基本摸清了河流水质及污染源、污染物的情况,并确定了治理方向。

    第一关,是要说服其余各位河长。乐至境内的小阳化河全长40余公里,是当地较大的河流之一。全面建立河长制之前,每年有3个月左右会出现出境断面水质不达标。面对日益严格的考核举措,此前各级河长的共识是:上马治污工程,不仅见效快,而且能一劳永逸解决问题。

    但黄伟和其他技术人员不这么看。“要明确污染源是什么,才能说怎么治。”乐至县水务局总工程师陈立平介绍,由于沿线地形相对平坦、遍布农田和村庄,小阳化河水质恶化的“元凶”正是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排放。因为排污点散,上马治污工程,成本高且效果并不一定好。根本措施,只能是推动沿线百姓减排。

    理念不同之外,黄伟发现第二个难题:“技术河长”这个岗位话语权并不重。有一次,各级河长召开办公会,黄伟熬夜做了发言用的PPT,内容包含小阳化河沿线水质变化曲线图、各时段污染物构成等一手资料。但是,会议留给他的发言时间只有5分钟。

    如何说服同事们,成为黄伟想要履职尽责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

    明确职责权限

    “技术河长”大展拳脚

    “我们注意到了技术河长在执行中的问题,但不能退缩。”乐至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地处沱江和涪江分水岭的乐至,是川内有名的老旱区。在降水补给和输入性水源较少的背景下,治水的容错率极低,尊重科学是必须坚持到底的选择。

    那么,如何才能让“技术河长”有名又有实?乐至县给出的答案是,明确“技术河长”的职责和权限,即负责河湖水质变化监测、提出解决方案。特别是在污染物减排方面,拥有参与最终决策等权力。

    拿到了“尚方宝剑”的黄伟,从今年4月前后开始明显感觉到变化:基层河长前来反映问题的次数不断增加,各级河长会上他的发言排序更加靠前且时间宽裕。而他每半个月上交一次的河流水质监测报告,基本能在第一时间收到相关部门的意见反馈。

    黄伟逐渐按照自己的思路大展拳脚。参照河流污染物为总磷等现实,他提出优先在小阳化河沿线启动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尽量避免生活污水、人蓄粪污直排入河。同时,加快河流岸线保护范围划定,明确区域内的农田减少化肥、农药使用。

    半年多来,一套针对污染物减排的“组合拳”打出后,小阳化河的水质明显改善。11月16日,记者在小阳化河万安桥水文监测站附近注意到,即便在眼下的枯水期,监测站内的各项水质数据仍保持在二类水质。

    “我们还将继续探索‘技术河长’等各类河长参与治河的模式,让河长制形式更加多样、效果更加明显。”乐至县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乐至将依据既有的治河成果,创建河湖管理保护示范县。(记者 王成栋 邵明亮)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