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期两天的“金熊猫”论坛内容丰富、干货满满——
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在国际舞台讲好中国故事
11月11日至12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指导,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省委宣传部、省广播电视局、四川广播电视台主办的2020年“金熊猫”国际传播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活动汇聚诸多中外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负责人、行业资深人士、学界专家,论坛议题丰富、内容生动、干货满满。
大熊猫,是中国重要的文化名片。而“金熊猫”,旨在打造成中国影视的一张文化名片。论坛上,嘉宾们面对新的国际传播格局,以更高远的视野、更开放的心态、更坚定的自信,探讨在国际舞台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紧扣时代 中国故事有力量
全球化背景下,影视是跨文化传播的文化形态之一。究竟什么样的作品,更能引发国外观众的兴趣?论坛上,不少嘉宾提到一个共同观点——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
正如开幕式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孟冬在主旨演讲中所说,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人士愿意了解中国、客观看待中国,探究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而影视,正是他们了解中国、走近中国的一个窗口。《外交风云》《猎狐》《中国机长》《流浪地球》等主旋律题材影视作品,《功夫学徒》《好久不见,武汉》等以真实记录手法展现当代中国的纪录片,展现中国现代乡村之美的“李子柒短视频”,走向海外并且获得欢迎,就是很好的证明。
“新时代的中国每天都在发生无数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催人奋进的好故事,这些故事是我们影视创作的鲜活素材。”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主席胡占凡说,影视创作者要从这些故事中凝练中华传统文化精髓,展示中国当代先进文化魅力,把握时代脉搏,以小人物、小切口释放正能量、大情怀,彰显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和中国力量。
创新表达 融入国际语境
对于影视作品来说,故事内容是核心,但表达方式同样重要。在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同道看来,文化障碍天然存在,只有把故事放到国际化坐标体系中,才能让对方听得懂故事。
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喇培康提到,当下海外票房最高的华语电影,依然是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其次是张艺谋导演的《英雄》。近几年的《流浪地球》《狼图腾》,在海外票房也相当可观。“分析这些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的影片,可以发现一些规律。”喇培康表示,中国影片在海外市场获得成功,得具备这些条件:首先,必须要讲一个精彩的、能够让外国人接受的中国故事;其次,具有足够的商业元素,其特效技术、场面呈现等非常壮观,叙事、拍摄手法等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最后,要有品牌影响力。
不少与会嘉宾表示,随着近年来国内影视行业的迅速发展,制作工艺、镜头语言、审美表达等有了很大提升,在国际传播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八佰》《金刚川》制片人梁静说,一部成功的电影,能够唤起人性的相通之处,好故事、好人物是无国界的。比如,呼唤世界和平的战争片,特别能引起共鸣。
“文化传播主要目标,就是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民族与民族之间的理解与共享,它既是当代人类文明的重要结晶,也是文明和文化跨地域交流的重要渠道。”中国传媒大学国际传播创新研究中心博士生导师张磊说。
开放心态 多方合作实现共赢
论坛上,国际传播的重要趋势——“多元化合作”被频频提及。
近年来,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与腾讯、五洲文化传播等共同合作,通过中外合拍、多元融合的方式,打造了一批既有中国特色又有国际语态的纪录片。“拍摄关于中国的纪录片,需要摆脱完全西方的叙事语言,用接近中国人的视角来讲述有趣故事。”Discovery探索传媒集团副总裁魏克然认为,通过中西合作方式,可以很好实现这一目标。
“跟随熊猫故事思路,我们调研了更多中国特有动植物明星,一个立体的国家公园国际版方案形成了。”中国广播电影电视节目交易中心副总经理张琳介绍,2019年央视中文国际频道策划制作关于中国国家公园的纪录片时,思考能否借由熊猫打造一部商业化纪录片,呈现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这个创意引起国外合作伙伴的兴趣,团队最终选择与英国公司联合开发制作,确定的《大自然的古老王国》项目未播先热,“目前已与英国BBC签署节目合作、合拍预购协议。”
张琳认为,以全球视野挖掘优质题材,以国际化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优秀中外团队的合作,将助力国际传播。“如视觉创意来自美国,野生动物摄影师来自英国,水下摄影师来自德国等,借助多元化合作,就能以最精彩形式呈现、讲述中国故事。”(记者 吴梦琳)